分享

马来西亚硬币

 lyt信箱 2013-05-04

马来西亚硬币  

2011-08-11 17:13:19|  分类: 亚洲硬币 |字号 订阅

马来西亚联邦(MAS)

Malaysia

 

一   国徽

      中间为盾形徽。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划。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州,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沙拉越州。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朱槿,又称大红花,当地人称“Bunga Raya”。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在盾徽上还绘有一弯新月和一颗14角星。新月代表国教,14角星代表各州。

马来西亚硬币 - 天边 - 天边的博客

 

二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象征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政府。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及马来西亚与英联邦的关系──英国国旗以蓝色为旗底,黄色象征国家元首,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净,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硬币 - 天边 - 天边的博客

 

三  简介

     马来西亚,简称大马(Malaysia),首都:吉隆坡,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国家。马来西亚由十三个州组成。马来西亚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公元初马来半岛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并发展成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16世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侵略。1911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拉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国。二次大战期间,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1957年8月31日,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马来亚独立。1963年,马来亚联同新加坡、沙巴及砂劳越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迫使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

 

四   货币

      马来西亚林吉特或称马来西亚元(Malaysian DOllar)由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ankNegara Malaysia) 发行。目前流通的钞票面额有100、50、10、5、1林吉特。
 马来西亚原称马来亚。20世纪初,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1948年2月组成马来亚联合邦。1963年9月 16日马来西亚联合邦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过去,马来西亚、新加坡、沙巴、沙捞越、文莱等地区流通的货币是由五个地区联合货币局发行的马来亚元。1963年9月16日成立马来西亚联邦后,当地货币改由英国控制的“货币基金委员会”所发行的马来亚元。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后,该“委员会”自1967年6月12日停止发行马来亚元,并由新成立的马来西亚中央银行重新发行迄今在马来亚、沙捞越和沙巴三个地区流通的货币。马来西亚国家银行(中央银行)第一次发行钞票是1967年至1972年,发行面额有1000、100、50、10、5,和1林吉特。1972年至1976 年,1976年至1981年又第二次、第三次发行新版钞,面额分别同第一次。第四次发行新钞是1982年至1983年,新增加了500和20面额的林吉特。第五版钞是1986年至1989年发行的,有1000、500、100、50、 20、10、5和1面额的林吉特。

       1993年,马来西亚国家银行打造1林吉特硬币,并全面取代1林吉特纸币的印制。1996年,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再度印制新版钞票,这次以2020年宏愿为主题。印刷的钞票有1、5、10、50和100。1998年,马来西亚举办英联邦运动会,为了纪念这次的运动会,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出版50林吉特的塑胶钞票。2004年,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在新印制的10林吉特钞票上加强保安措施。2004年末,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将5林吉特钞票的材料换成塑胶。2004年末和2005年初,马来西亚市面上出现1仙硬币短缺的现象。2005年12月在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的宣布下,1林吉特硬币已于2005年12月7日起停止使用。2007年,为了庆祝马来西亚独立50周年,马来西亚银行正式推行新版50林吉特(限量50周年版),然而在2010年,马来西亚才正式推出普通版50林吉特。2008年4月1日,马来西亚采取凑整机制,1仙硬币停止铸造,但仍可使用。
  旧版马来亚元自1976年6月12日起停止流通,并规定了一定的兑换期。据资料,1967年发行的1000 林吉特已于1985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
  

 

五   硬币

      在1826年成为英属海峡殖民地之前,马来半岛各州即已自行发行硬币,这些硬币大都为手工锤制币,币面采用阿拉伯文及回历纪年。如马六甲(Malacca)、槟榔屿(Penang)、雪兰峨(Seiangor)、彭亨(Pahang)、霹雳(Perak)、吉打(Kedah)、丁加奴(Trengganu)等。1826年开始,马来半岛各州通用英属东印度公司发行的钱币,直至后来大量通用英属海峡殖民地钱币。
      1939年,英国将马来半岛的11个州和新加坡联合组成英属马来亚。同年,英属马来亚的硬币也发行了,硬币的正面有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左侧标准像,反面则有“COMMISSIONERS OF CURRENCY MALAYA”字样(马来亚货币专员)。英属马来亚的硬币通用于马来半岛的11个州和新加坡岛。从1939年至1950年,一共铸造了12年,一共发行有5种面值,12个品种。分别为半分(1种)、1分(2种)、5分(3种)、10分(3种)、20分(3种)。 广义上来说,英属马来亚硬币应该包括1939-1950年间的乔六头像硬币和1953-1962年间的伊二女王头像硬币。
      1952年,英国又将英属马来亚与北婆罗洲组成“共同货币委员会”。并于1953至1961年间铸造英属马来亚及婆罗州硬币(MALAYA AND BRITISH BORNEO)。这些硬币通用于马来半岛11个州、新加坡、沙捞越、文莱、沙巴(即北婆罗州)。1888年,北婆罗洲、沙劳越和文莱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统称英属婆罗洲。“英属马来亚和婆罗洲”并非一个行政区域的名称,它实际上只是一个“共同货币委员会”的名称。

      第一版流通币:发行期约为1967~1988。 面额分别为;1仙、5仙、10仙、20仙、50仙、1林吉特。 背面图案皆铸有该国的国会大楼(Parliament building)。5林吉特,此枚是纪念争取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统治及独立的灵魂人物。也是马来西亚的国父暨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 Tunku Abdul Rahman Putra Al-Haj),在位于1957~1970年。

      第二版流通币:发行期约为1989至今。 面额分别为;1仙、5仙、10仙、20仙、50仙、1林吉特。正面显示币值上侧,均出现马来西亚国花大红花。 从1989年开始其背面图案已改铸马国的传统手工艺品。

 

  六   发行的硬币

 

马来西亚硬币 - 天边 - 天边的博客

 第一版

马来西亚硬币 - 天边 - 天边的博客

马来西亚 国父纪念币

 

 

马来西亚硬币 - 天边 - 天边的博客

 第二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