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博览 玉雕图纹与文玩

 清风野鹤工作室 2013-05-04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龙是表现古代传说中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呼风降雨的神异动物。明清时期龙纹发展到了顶峰,表现方式有釉上、釉下彩绘,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颜色釉等,装饰内容有正面龙、侧面龙、行龙、立龙、海水龙、云龙、戏珠龙等,描绘精致。官窑龙纹戈帝王专用,对龙纹的烧造、使用有严格能规定。民窑龙纹多绘画潇洒,廖廖数笔即可刻画出龙的神态。

蟠螭纹 
蟠螭纹的图案表观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张口、卷尾、蟠屈。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 期。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战国的蟠螭纹,圆眼大鼻,双线细眉,猫耳,颈粗大且弯曲,腿部的线条变弯曲,脚爪常上 翘。身上多为阴线勾勒,尾部呈胶丝状阴刻线。汉代,眉上竖且内色,眼眶略有下坠,鼻梁出现了细线划纹,身体与战国时没有差别,只是尾部出现由两个卷纹只有 三条腿。南北朝时期,眼睛稍长且有弯度,嘴边两腮多有凹槽,头上有的长角,有的无角,腿短,一般前腿只有一个,所以也是三条腿,有时,前腿伸出一点作为第 四条腿,尾部的卷云纹较以前宽了一些。宋代,最大的特征是在鼻子下有一条很宽的阴线,极富立体感。元代,头额宽而高,其眉、眼、鼻、口都集中在整个面部的下方,仅占面部的三分之一,颈项低下,许多地方已被发毛掩住、上升、伏地、盘旋等形象,其气势磅礴,形态美观。直至清代,则出现了以前各个时代均未有的独特纹饰。

云雷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基本形象为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称为云纹,方折形的称为雷纹,二者统称为云雷纹。云雷纹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表现手法有压印、拍印、刻划、彩绘等。云雷纹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代晚期以后灰陶器上云雷纹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商周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到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方格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出现较早,使用时间较长,有大小、粗细、凹凸、长方格、双线方格、斜方格等。装饰方法有刻划、拍印、彩印等。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刻划的方格纹。拍印的方格纹盛行于印纹陶上,汉代以后少见。彩绘方格纹见于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和马家窑、半山和马厂类型彩陶上,这种类型也被称为网格纹,网状纹。

蚕纹
动物纹之一,形似抽象的卧蚕,又称卧蚕纹。常见于战国、两汉的玉璧装饰上。

谷纹
形状为一个圆点带一个小尾巴,始于战国,汉代时最为精美。传说谷纹是谷芽之像,形态像发芽的种子.也有称为蝌蚪纹、逗号纹、豆芽纹的。这种排列非常整齐的谷纹,是用60度角的六方形交叉的线条浅沟槽组成的图案。战国时谷纹密集,并有阴刻线随谷纹旋转雕出.谷粒上带有小的螺旋开尖,似谷发芽谷纹形式有两种,一种为凸起的螺旋纹,一种为平面隐起,其上用阴刻线旋出螺线。汉代后期至东汉,谷纹圆滑光亮,地子平整,谷纹稀疏,排列非常整齐,谷粒小而圆,为较高的凸起。明清时期,谷纹谷粒为纯圆的小凸起,不带螺旋开小尾,粒的大小较汉代谷纹稍大。

玉佩
古代一种佩饰。古人认为佩玉祥瑞,君子必佩玉,故佩玉之风盛行。玉佩多作成扁平状,多圆形,亦有腰圆、菱形等。用透空、线刻、浮雕等手法雕琢。多为贵族佩戴。玉佩饰在装饰作用与玉带饰是一致的。自古以来,人们对玉的喜爱有增无减,玉佩饰盛行于明清两代,清代玉佩尺寸较明代更大,造型一般呈委角椭圆状或方形,图案琢磨细致规整。清代中后期,牌形佩显得日益厚重粗笨,图案内容除继承明代传统外,还出现了戏剧人物、小说故事等。玉石装饰品较多,品种比较齐全,有璧、环、璇玑、柄形器、管、珠、璜,以及大型结构复杂的组佩,是装饰品的新品种。而动物玉、玉饰有牛、鹿、虎、兔、熊、马、羊、鱼、鸽、鸟、鹰、蚕、龟、蝉、贝、龙、凤、龙凤合体、兽面和饕餮等。

命圭
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左传》僖十一年"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瑞。"《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玉马
肖生玉之一。在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里,马是其中一种,由于人们对马有着特殊的喜爱,作为工艺品的玉马随之出现,在史籍中关于玉马的记载也比较多。玉天马又称为玉龙马,是玉马的一种,主要流行于汉、魏、北朝时期,史书中有关于汉武帝时天马的记载,玉天马大都是卧马,有的是两组羽翼,每组羽翼又有前后两排小羽,羽上有极短的阴刻排列线,尾下垂,但尾部向上突起。魏晋时期的玉天马与汉代的基本相同,但胸部较为丰满。在西汉时期还出现来看玉仙人奔马,玉质洁白无暇,玉马昂首挺胸,张口露齿,两眼前视,马身用阴线琢出飞翼,马足遒劲有力,马上有玉人,反映了汉代人羽化登仙的思想,汉后各朝均有雕制,多为圆雕。

玉砚
玉文具之一,用于研墨。清代宫廷使用的玉砚有仿古“风”字形砚、龙凤蕉叶随形砚、卧鹅式砚、凤背砚等,制作较精的砚上皆刻有“嘉庆御赏”字样。
砚,也称“砚台”。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干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玉洗
玉文具之一,洗濯毛笔用的文房用具,比水盂稍大,便于盛放更多的水洗笔。玉笔洗有各色雕工造型,如白螭笔洗和黄玉荷叶笔洗等。笔洗多极具巧思,或仿上古青铜器造型,或取像于自然界的花、果、鸟、兽,或于洗内雕以各种纹饰,美不胜收。清代玉洗有荷叶式、贝叶式、蕉叶式、葵瓣式、瓜式、凤式、葫芦式,还有云龙方胜、仿汉双鱼洗等多种样式。

砚滴
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为文房用具之一。砚滴为贮砚水并向砚中滴水之器,宋、元时较为盛行, 陶瓷中以浙江龙泉窑和景德镇青白釉制品最为丰富,明代以景德镇制品为佳,器形有立瓜、卧瓜、双桃、莲蓬、蒂叶、茄壶、牧童、蟾、石榴、双瓜等。陶瓷制的水滴在晋朝已经出现,并且还有能够兼做笔插用的变形水滴。古铜制成的水滴,风格也很独特,大多模仿动物或蔬果的造型。据研究考证,在小文玩类中,大宗的是水丞、水盂,造型特征为敛口、鼓腹圈足、无流无把,用于文房贮水;水注则有流、有把、小口;而砚滴则有流、无把、孔洞口,便于往砚台研墨时滴水。砚滴名品见于元龙泉窑船形砚滴。其他古玉、古铜器中也有砚滴造型,如蟾蜍、天鸡、犀牛、龟、龙、辟邪等。砚滴注水口小而突起,器皿本身上方有小孔。砚滴最早为铜制,后为瓷制。瓷制砚滴质地细腻,可塑性强,由渗透性良好的细泥成型,经1000℃至1250℃窑火烧制而成。

自古以来对砚滴的定义就比较模糊,易和水盂相混淆,分辨不清。《陶雅》中说,有嘴的称砚滴,“水丞,谓之水滴,又谓之蟾注 ”,显然,这里把水盂(水丞)和砚滴混淆了。《饮流斋说瓷》中说:“水滴,像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归矣。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者则名曰滴,不名曰盂。”也是一个模糊概念,“贮水不多者”,既不准确,也不科学。依据其用和小巧外型可这样定义砚滴——往砚中注水的文房小器物,有单独的进水孔和出水孔,且水流细缓最慢以滴记者谓之砚滴。砚滴做工都比较精美,材质除金属、玉石、玛瑙外,大多是陶瓷材料的。在造型设计、工艺制作上,也是穷其工巧,堪与后世出现的官窑瓷器、剔漆、竹刻艺术相媲美。它们大都古雅别致,多姿多彩,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镇纸
又称书镇,主要用以重压纸张或书册而不使其失散,方便在帛卷、宣纸等材质上书写。书镇所用材料为铜、石、玉、玛瑙、水晶或陶土等。《文具雅编》中有详细介绍:铜制的,有青绿虾蟆,遍身青绿;有蹲虎、蹲螭、眠龙。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镇纸常作各种动物形。玉制的,有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其制古雅肖生,用为镇纸,摩弄可爱。陶制的有哥窑蟠螭,有青东瓷狮。自古及今,镇纸形制多样,制作者争奇斗巧,变化万端,是文人案头的宝玩之一,使文房器物更完善。与镇纸具有同样用途的还有“压尺”,或叫“镇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