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岁,你想让年薪破几万?

 yagi1 2013-05-05

撰文者:田中和彦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几乎每位工作者都希望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至于「年薪350万元」(约等于日币一千万日圆,以下所提金额皆为新台币),已成为大多数日本上班族心中一大目标,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根据工作型态所做的年薪期望调查,以及单身女性的结婚对象年薪期望调查等等,350万这个数字,可说是一个基本门槛。

年薪三百多万几乎是所有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当然,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想必也是以350万元这个关卡为目标的其中一人。

许多三十岁到四十岁出头的上班族已放弃未来

「年薪350万」虽是许多上班族的目标,但在三十岁到四十岁出头这个年龄层的上班族们,就我看来,大部分的人都相当缺乏干劲。

我每年约有一百天以上的时间,在各大企业担任不同层级的研习讲师。大多数三十岁到四十岁出头的人在言谈之间,总是透露出认为自己公司内部和整个社会都充满了一种闭塞感。

具体一点来说,我时常听到以下这类的对话。

「雷曼兄弟事件之后,业绩好差喔!根本没有回升的迹象。」

「我走过泡沫经济之后的就业冰河期,职场经验对我来说,只有严峻可以形容。」

「公司的人事结构除了泡沫时期大量采用的人员之外,上面还有更多老鸟,感觉我们这个世代根本没有挥洒的空间。」

「这几年调薪幅度好像已经到了极限,我不认为往后年薪还会再增加。」

「我几乎每天都抱着一股莫名的不安。」

听到的净是一些负面的话。

更有甚者,询问他们对于「年薪350万」有什么想法时,得到的答案更是不可思议。「虽然以年薪三百多万为目标,可是到目前为止,只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几乎大部分的人都给我这样的答案。

与其说这些人悲观,倒不如说他们对未来已经产生放弃的想法。

在现任公司拿到「年薪350万」的可能性有多高?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调查看看,以你现有的工作模式和目前的工作环境为前提,实际上你有多少机会,可以达到「年薪350万」。

请将你现阶段不包括奖金的薪水计算出来,业界和职务别我们另外统计。

举例来说,一般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里,都会公布公司员工的平均年薪。不过每家企业的员工年龄层和平均年龄各异,网站上所公布的排名就是以这些资料为基础所推算的推测值。

基于这一点,反正暂且当作参考值也无妨,希望各位以自己的判断,比较检讨一下这些数字。

至于业界的部分,通常金融业、综合贸易公司、能源相关业种的薪水都比较高。三十多岁就年薪超过三百万的员工也不少。

职务别的部分,电视公司制作人、金融界的基金经理人、机师等等,通常较讲求特殊技能的职业排名会比较前面。

行政性质职务的薪水通常是按职掌来区分,业务性质的工作则受业绩左右。技术性质和研究性质的工作,则是按照工作成果决定薪水多寡。

在本阶段,我希望读者能了解两点。第一,自己所处的业界和自己的职务别,究竟在整个社会架构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第二,到底哪些业界和职务别,年薪可以维持在350万以上?

目前任职的公司,给薪的基准大约是如何?我认为不妨直接询问较熟悉的前辈或是上司,会更加清楚。

「请问在我们公司,平均要服务到几岁,或是做哪种职务,才有可能年薪破350万呢?」这类直白的问题,假使是在公司聚餐的轻松场合提出来的话,或许真的会有人愿意回答:「我跟你们说,但是千万不要说出去喔……。」

其实,比起服务年资或是年龄,职务的影响或许会比较大。当然业绩的影响也有,所以如果是以打比方的方式发问:「如果以某某前辈来举例,他有可能年薪破350万吗?」拿和自己期望的职涯发展相类似的前辈来当作例子,或许是比较好的问法。

如果是以一般的资料来做比较,很难掌握到各人之间细微的差距,不过如果是以自己的公司所获得的数据做比较,相信连各人之间的细微差距都能掌握,也较容易分析出自己的落点。

在这个时候,许多人可能会遭遇两大难关。

1. (业界、职务别、企业间各有不同)如果不升迁到管理职的干部以上,年薪就无法突破350万。

2. 一般来说,如果要转职到年薪可破三百多万的业种,若没有相应的能力或是经验,是非常困难的。

也就是说,即使先前抱有「只要持续在这家公司做下去,总有一天可以年薪破350万」的想法,事实上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当然,也有人能够突破这两大难关。即使待在现在的业界,工作性质以及公司都不变,也不是真的就完全无法达到年薪350万。

但是就现实状况而言,的确是充满困难,所以各位必须检讨,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扒着公司不放的人,没有年薪破350万元的资格

容我问个冒昧的问题:「请问你,现在有办法立刻就向公司提出辞呈吗?」

被公司要求以自己无法接受的方法做事、跟价值观不同的上司产生意见上的冲突、获得不利于自己的不当评价……等等,遇到这类的状况,你有能力直接提出辞呈,另谋高就吗?

「辞职后又怕找不到新工作」、「景气这么差,我没有这个勇气」等等,如果你是会考虑东、考虑西,怎样都无法主动离职的人,很抱歉,现在这个阶段,我只能说,你还不具备维持年薪350万的资格。

发生了紧急状况,却无法和公司维持地位对等的人,是无法顺利在新时代生存的。

在这里,我希望读者们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因为随时可以离职,就偷懒不认真。

我在当上班族的时候,一直遵从着这样的工作美学:「让自己成为一个即使发生了什么万一,都有能力随时另谋高就的优质人才。但我没有真正离职,反而留下来拚了命地工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能和公司处于平起平坐的地位,就不需要凡事看上司脸色,也不需要逼自己养成一些上班族为人所诟病的处事风格。

如果和公司是处于非对等的关系,就容易凡事依赖公司,因为恐惧失败而错失许多新的挑战。

我想传达的是,希望读者们能摆脱依赖公司过活的生存模式。如果你刚好就是凡事都依赖公司的人,首先,请你将这种想法清除干净,我们才好开始谈论年薪350万的话题。

请你站在社长的立场想想看。

如果有员工对你说:「其他公司大概也不会要我,拜托老板让我一直在这里工作下去,好吗?」你会想给这种员工高薪吗?

社会以往的规则,都是褒奖「为了公司,我绝对不会辞职」的员工。「不知道何时会冷不防离职」的员工,总是不受重视,而且评价很低。

然而,在新时代的规则当中,「就算哪天离职了也不足为奇」的员工,才具有高度的人才价值。

如果你想要成为现在的公司,或是其他公司争相聘雇的高价值人才,就请你平时多自我成长,并意识到要成为「随时都有能力离职的人才」。

如果能和公司处于对等的关系,相对的,提升自我的欲望也会提高。如果不能和公司平起平坐,在接下来的新时代,是不会受到重视的。

增加年薪的三个基本法则

如果想要提升年薪,首先一定要知道「增加年薪的基本法则」。

1.选择社会需求较高(社会视为必需)的行业。

2.选择稀少价值较高(能够从事此职位的人数非常少)的职务类别。

3.成为该领域中独一无二的人物。

首先,关于第一点所提到的社会需求,即使拥有再特殊的技术与专门知识,假使整个社会对此专业没有需求,也没有可以活跃的舞台。

社会需求分成两类型,其中一种类型是不受时代变迁影响、较为普遍的;另一种是会顺应时代而改变的。象是医学、法律、食、衣、住相关的职业等,就是不论时代如何改变,社会需求普遍来说都偏高的领域。

另一方面,有些领域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再受到社会所需要,或是突然大量被社会所需要。

在电影还以默片(无声电影)为主流的时代,需要专业旁白讲述电影内容。简单来讲,这种专业旁白在当时就和现在电视台的当红主播一样,是大家趋之若鹜的行业。

然而,当有声电影成为主流之后,大部分的电影旁白就被迫失业了。因为整个社会已经不再需要该行业。

另外,我们来谈谈突然大量受到社会所需求的职业。以当今这个时代来说,智能型手机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工程师就是一例。

利用最近广受瞩目的「安卓(Android)」作业平台,开发其应用程序的工程师,不仅在电信业出现大量需求,就连提供手机末端服务的各种企业,也大量需要这类工程师。

针对社会需求这一点,我们所要考量的,并不是当今的社会正需要什么,而是这个社会将来的各种需求。

其次,关于第二点所提到的稀少价值。即使社会需求再高,要是人人都能很快地驾轻就熟,这种职业是无法孕育人才价值的。

以语言能力来说,如果只是会讲日常会话程度的英语,其实谈不上具有高度稀少价值。

如果能够在国际贸易上,以流利的外语,和海外企业的商务人士进行棘手的交涉谈判,或是在国际会议上,胜任掺杂专业用语的同步口译工作,才称得上是在英语领域产生稀少价值。

另一方面,稀少价值与需求的关系,也会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改变。

会说印地语(又称北印度语)或乌尔都语的日本人,确实非常稀有。然而,在日本这两种语言的需求度不像英语那么高。但这种人如果到了印度,去替当地和日本做生意的企业工作的话,就比较有可能成为稀少价值高的人才。

最后,关于第三点所提到的「无可取代的存在」。这里所指的是成为一个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人。也就是要成为独一无二(Only one)。

在经济学里面有所谓「替代品」的用语。例如用在「石油是煤炭的替代品」的句子,如果某件物品可以被其他物品所替代,价值就不高。

2010年,在钓鱼台列屿所发生的中国渔船船长扣押事件,导致中国停止对日本输出稀土金属,在当时引发极大的话题。稀土金属是提升蓄电池、LED、磁铁等电子产品功能不可或缺的材料,日本在稀土金属的使用上,绝大多数仰赖中国的进口。当时由于很难从中国进口,也没有替代品可使用,让日本再次认识到稀土的珍贵所在。

人才的价值和物品的价值一样,取决于供需上的平衡。如果需要超过供给,价值就会上升;反之,价值就会下降。

若是被社会全体或是大多数人所需要,那个人必定拥有某些独特的特点,无法找到其他人替代的话,你的人才价值就会提高,当然年薪也会随之等比例增加。「使年薪增加的基本法则」所指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法则。

年薪并非只能慢慢累积,也有可能一口气飙高

多数人对于年薪增加这件事,都还抱着只能慢慢累积的想法。理所当然地,这些人对于年薪的减少,也抱着就算减少,应该也是慢慢减少的心态。

然而,这种运作模式,只会出现在年资愈高,薪水就愈多的公司。但是各位要知道,现在这个时代,年资已经不代表一切,年薪是有可能暴增或是剧减的。

对于每个月领着普普通通的薪水,漫无目的地过生活的人,请你们要抱持危机感。就算你甘于目前微薄的薪水,这个社会已经转变为只要够努力,就有可能一口气提高薪水的环境了。

有的时候,换了一个环境,也可能让原本低迷的稀少价值或是人才价值瞬间高涨。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在大城市的综合医院工作的医师,若是到了乡下没有医生的小村子从事医疗活动,报酬有可能一口气就飙涨许多。

在大型综合贸易公司或是外商公司工作,因职务关系每天说英语的人,若是在至今都只和国内企业做生意的公司刚好决定开始跨出海外的时间点转职的话,这样的人就会在该公司成为高价值人才,当然薪水也会提高。

上面这两个例子中,人才价值都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另外,透过考试取得的执照或是资格,也可能提升人才价值。

例如在大型企业的法务部门工作的人,善加运用闲暇时间苦读,通过司法考试取得资格,就是这类的例子。

人才价值是可能因为某个契机,而突然激烈上升的。同样的,与此对应的年薪,也可能因此急速上升。

请不要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想着年薪会一点一点的上升,而是要好好想一想,到底自己可以在什么领域里,将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高点。

请跳脱现状想想看,如果到其他公司工作会如何?如果到其他国家工作呢?如果不当上班族呢?这类的想法,或许会协助你思考出自己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书籍资料

书名:40岁起年薪破350万

作者:田中和彦

田中和彦 KAZUHIKO TANAKA   

株式会社Planet#5执行董事/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公关企划顾问   

一九五八年生于日本大分县。一桥大学社会科学院毕业后,进入Recruit Holdings,历任过人事部课长、公关部课长、转职情报志(B-ing周刊)等四份杂志的总编辑。尔后于GAGA Communications(现名GAGA Corporation)担任电影制作人,并Kinema旬报社担任董事长。现在以「面试过两万人以上的人力资源管理顾问」之姿,活跃于企业人才采用、教育研修、活化组织等领域。   

并以讲师身份,每年关于职涯规划研修、管理职研修等演讲超过一百场。因丰富的人脉认识许多「年收破一千万日圆的人物」,汇集这些人的共通点,研究提升人才价值的方法。   

因针对四十岁前后的上班族群,提倡「再次挑战」、「总之向前看」,受到中坚世代广大的支持。  

着有<<为何你的年薪无法破千万>>(幻冬社)、<<为何你老是办不到?42岁起的工作准则>>(明日香出版社)、<<38岁起一定要做的事>>、<<课长的时间术>>(日本实业出版社)、<<退休后继续生存的工作方式>>(朝日新闻出版)等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