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53小学语文中成语故事
2013-05-05 | 阅:  转:  |  分享 
  
小学语文园地中的成语故事



三上第二单元闻鸡起舞第七单元刻舟求剑三下第三单元买椟还珠第八单元画龙点睛四上第五单元手不释卷第七单元鹏程万里四下第二单元胸有成竹第六单元杏林春满五上第四单元水滴石穿第八单元大公无私五下第四单元程门立雪第七单元入木三分六上第四单元竭泽而渔第八单元响遏行云六下第一单元邯郸学步第八单元舍本逐末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买椟还珠: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胸有成竹: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杏林春满:赞扬医术高明。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大公无私:完全为人民利益着想,毫无私心。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竭泽而渔: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舍本逐末: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闻鸡起舞祖逖????晋朝的时候,一个名叫祖逖的青年,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为国家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推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执长剑,刘琨手挥大刀,认真地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熟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呜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者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他一不小心、把挂在身上的宝剑掉进江里去了。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有人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那个人不慌不忙地指着刻的记号,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成语故事买椟还珠????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他用名贵的有香味的木料雕了一只盒子,又想方设法把盒子装饰得十分美观,然后把宝珠装在里面。????有个郑国人出高价买了去。他打开盒子,把里面放着的许多宝珠还给珠宝商人,只留下了盒子。????盒子做得太好了。那个郑国人只看中了盒子,不晓得宝珠比盒子贵许多倍。

画龙点睛张僧繇????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著名画家叫张僧繇,皇帝经常让他给新盖的寺庙作画。????传说有一年,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些龙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样。游人纷纷前来观看,赞不绝口。大家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于是,大伙儿请求张僧繇把龙眼睛点上。张僧繇说:“如果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大家认为他的话很荒唐,根本不相信。有人请求道:“你说的太玄了,请你给龙画上眼睛,让我们看看吧!”大家一再要求,他推辞不了,只好挥动画笔,把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画上了。他刚刚画完,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两条龙撞毁墙壁,腾云驾雾,飞向苍天。而没有画上眼睛的那两条龙,依然留在墙壁上。胸有成竹文与可????北宋时期有个著名画家。叫文与可。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山水,花草。他都画得十分出色。????文与可特别爱画竹子。他家院子前后栽满了青翠的竹子。文与可每天都去观察竹子,看看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有什么变化。他看得高兴了,扰挥笔作画。转眼之间.他的笔下就出现了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一次,文与可把一幅刚完成的画放在书桌上,走出了书房。画面上是儿竿新生的嫩竹,靠近竹根的地方。有几个刚出土的竹笋,生动极了。当他从外面回到书房时,发现一只猫正抓着那幅画玩呢。原来,那只猫把画上的竹子当成真的了。????有人问文与可画竹的秘诀,他回答说:“我非常熟悉竹子.每当我要画竹子的时侯,竹子的样子就在我心中出现了。我只不过是把心中的竹子画到纸上罢了。

杏林春满????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长年为别人治病,却不接受病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棵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间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待到杏子熟了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剖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接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根据这个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成语故事:鹏程万里????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条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为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乘着旋风一下子就可以飞出九万里。????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看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将飞到哪里去呢?”“鹏程万里”指前程远大。

吕蒙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水滴石穿??宋朝有个叫张乖崖的县令,为官清廉正直。一天,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的时候,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个小吏抓来询问。小吏心里很不服气,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大不了的?”张乖崖一听。非常生气.提笔批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铅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天一枚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枚铜钱,这就像绳子锯木头,水滴在石头上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成语“水滴石穿”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有时也写成“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现在,常从积极的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大公无私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官员叫祁黄羊,他为人非常正直。有一次,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缺个地方官.你看派谁去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让解狐去最合适,他一定能够胜任!”平公惊奇地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能够胜任,什么人最合适,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去南阳上任了。解狐到任后,做了不少好事,民众都称颂他。过了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平公又感到很奇怪,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推荐自己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并没有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法官后,为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受到人们的欢迎与爱戴。孔子听说了这两件事,十分敬佩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以才能为标准.既不因为解狐是自己的仇人,心存偏见,就不推荐;也不因为祁午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就不推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公无私’!”程门立雪????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考取进士后不愿做官,立志研究学问,曾到河南颖昌拜程颢为师学习理学。程颢去世后,杨时又到洛阳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已经40岁了。一次读书的时候,杨时遇到了难解的问题,就和同学游酢冒雪去见程颐。他们顾不上吃饭,赶到程颐家中。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他们不忍心打扰他,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候。这时,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他俩被冻得浑身发抖。过了好长时间,程颐睡醒了,才知道他俩在门外等候多时,于是马上请他俩进屋。这时,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厚,他俩也成了雪人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入木三分?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能写楷,草、行,隶等书体、他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传说,他很赏识张芝的草书,休息时常常细心揣摩其字体结构、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来画去.时间长了,衣襟都被画破了。?《书断》中说:“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意思是说,晋成帝在北郊祭地时,王羲之奉命书写祝版。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写在木板上。他笔力雄健,工匠用刀削字时,发现墨迹已透入木板有三分深。王羲之这样出众的书艺,是他长期勤学苦练的结果.?“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劫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竭泽而渔????春秋时期,晋国同楚国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一说在今河南开封县)曾有一场大战。当时,晋国的兵力不如楚国。晋国的国君晋文公向大臣孤偃请教用兵的策略;“现在故众我寡.对我们很不利,我们怎么做才能取胜呢?”????狐偃说:“用兵打仗并不排除‘欺诈’,您可以骗楚军上钩啊。”然后他讲了怎样利用欺骗的手段赢得战争的计策。????晋文公把狐偃的计策转告了雍季,征求他的意见。雍李借用钱显的例子说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先把湖泊里的水排干,当然捉得到鱼,但是以后这里就无鱼可捉了。“欺诈”这种战术偶然用一次可以帮助取胜,但以后不能再用,毕竟这不是长远之计。????晋文公采纳了狐偃的计策.果然取得了胜利。战争结束.晋文公论功行赏。雍季在狐偃之上,有人觉得奇怪。以为文公赏错了。文公解释说:“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响遏行云????战国时期.有个喜欢歌唱的青年,名叫薛谭.他得知秦青在歌唱方面很有造诣,使拜秦青为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有了很大进步,受到了同行的称赞。????薛谭自以为已经把老师的本领学到手了。于是。有一天,他使去向秦青告别.秦青没有挽留他。第二天,秦青在郊外设宴为他送行。在饮酒话别的时候,泰青打着拍子,唱了一支非常悲壮的歌曲,那高亢的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空中的流云都停了下来。????薛谭听得入了迷,意识别自己的骄傲自满有多么愚蠢。他十分惭愧地对秦青说:“老师,我原以为学得和您差不多,现在才知道比老师差远了,请老师原谅我,让我继续跟您学习吧。’????秦青听了,笑了笑,让他留了下来。邯郸学步?相传在战国时候,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燕国的寿陵有个青年人,不顾路途遥远,跋山涉水,赶到邯郸来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他整天呆在邯郸的大街上,看人家走路,边看边琢磨人家走路的特点,还跟在后边模仿。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再跟那个人后边走几步,可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始终也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

?这个青年人心里想,也许是因为自己习惯了原来的走法,所以学不好。于是他索性丢掉原来的走法,从头学习走路。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要想着手脚如何摆动,又要想着腰腿如何配合,还得想着每一步的距离……弄得他手足无措。?他一连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

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

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

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1、不可读成shěběnzhuómò。(zhú)

2、“逐”不可写为“琢”。

3、与“舍近求远”的区别在于,舍近求远更重于“近”和“远”,而舍本逐末在于“本”和“末”。

4、与“贪小失大”和“本末倒置”的区别在于,贪小失大是写失去了,本末倒置是写把事物颠倒了,而舍本逐末写的是舍去根本的,追求末节的。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去粗取精









课文中的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滥竽充数、
献花(0)
+1
(本文系非桃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