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个访问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5-05

七个访问


  ■迈克
  每回约林姓书虫见面都有礼物收,这次得到的是久违的文星丛刊《五个访问》,我一见高高瘦瘦的单色封面,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挑这本绝版小书,大概因为早前我在专栏写了几段《经纪眼界》,围绕三苏眉飞色舞指手画脚,推测不会没有兴趣拜读那篇刘绍铭访问的原版,可是他没料到,书中文章出处《纯文学》,是我成长期最珍贵的精神粮食,老来忽然重遇有养育之恩的奶粉,往事一幕一幕如决堤洪水。
  《五个访问》非常精彩,被访的除了三苏还有金庸、傅聪、董麟和曾景文,采访的是林以亮、费明仪、王无邪和刘绍铭,由字字珠玑的陆离整理,阵容之鼎盛不但空前而且绝后。喜出望外的是附录水晶访张爱玲的《蝉》和唐书璇胡金铨两大导演谈电影,少年偶像倾巢而出,五个访问实际上是七个。我马上记得,生平第一次读中文剧本,正是登在《纯文学》的《侠女》,英玛·褒曼英译的《野草莓》,则是在尖沙咀文艺书屋买的,而看《野草莓》的地点,是与文艺书屋一箭之遥的海运戏院……
  1969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令天各一方的陆离和安迪·华荷(AndyWarhol)心有灵犀一点通,分别在香港和纽约翻新了“访问”这个本来十分枯燥的文体?名成利就的普普艺术家,在这年推出了一份期刊,打正旗号叫《访问》,卖点是由名人采访名人,以有闻必录的方式把读者带进八卦禁区;我们的陆小姐则替王敬羲主编的《纯文学》效劳,为访问艺文界高人驻场并且执笔整理,收在《五个访问》的丰美内容,见证了她在纪实文学范畴的成果。华荷下海办杂志的灵感,我怀疑多少来自卡波堤的《冷血》,追查杀人凶手的毅力转移到名利场,熠熠星光赤裸裸呈现在白纸黑字,把“每人成名十五分钟”推上新的高峰;陆离的“革命”酝酿期可能更久,早在打理《中国学生周报》时已牛刀小试,之后应朱旭华邀请编辑《香港影画》,麾下有西西和亦舒两名猛将助阵,大展拳脚更上层楼,文章不论以特写或清谈形式出现,都教人眼前大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