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神鬼狐妖画苍生_聊斋志异_与_搜神记_立异之比较
2013-05-06 | 阅:  转:  |  分享 
  
!"!"#$%&’(()

名作

欣赏







+

,

)

-

.

+

/



+

(

0

/

&

1

神鬼狐妖画苍生

———《聊斋志异》与《搜神记》立异之比较

"李鸿(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滨州!"##!$)

关键词:《聊斋志异》《搜神记》立异

摘要: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对中国文言小说的影响是很大的,它是受六朝志怪的影响得以发展

成熟。然而《聊斋志异》的立异高于六朝志怪,不仅在于两者的立异意图不同,也在于两者立异的角度和内

涵有很大差异,还在于它们在立异的手法上也各具特色。

《聊斋志异》,顾名思义,往往认为它是聊以

自遣的志怪述异之书,清人李笠翁在《闲情偶寄·

词曲部》中着重指出:“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

传;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这种观点虽然

在某些方面未免有点失之偏颇,却也道出了志怪传

奇之书是昙花一现还是称誉后世的一种重要原因。

《聊斋志异》亦属传奇志怪之书,自问世以来三百

年间广为流传,曾被誉为“风行天下,万口传诵”

的“一代杰作”

!

,原因也主要在于:它通过志怪

传奇的题材,表现了超尘反俗的人情物理。本文试

从作品立异的角度与六朝志怪中有较高成就的代表

作晋干宝的《搜神记》作比较分析。

就中国古典小说中文言小说发展的系统而言,

《聊斋志异》是直接导源于六朝志怪,并受其启

迪,才得以发展成熟。但《聊斋志异》的立异高于

六朝志怪。郭沫若给蒲松龄故居的题词赞道“写鬼

写妖高人一等”,主要是从《聊斋志异》立异的高

妙上,把它同六朝志怪之书严格区分开来。

首先,《搜神记》与《聊斋志异》两书立异的

意图不同。

干宝撰《搜神记》序文中自言:“及其著述,

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今粗取足以演八略之

旨,成其微说而已。”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

略》中认为干宝“性好阴阳术,尝感于其父婢死而

再生及其兄气绝复苏,自言见天神事,乃撰《搜神

记》二十卷,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从《搜神

记》的内容来看,类似阮瞻不信鬼神结果神道灵验

而受到报应的事情占很大比重,而神道灵验又大都

作为一切奇闻轶事的主要归宿。由此可见,“发明

神道之不诬”确为《搜神记》创作的主要意图。而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成裘,妄续幽

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

足悲矣!”表明作者创作此书决不是为了宣扬神道

迷信,而是借“续幽冥之录”,撰写“孤愤之

书”。由于作者生活在一个严酷、昏昧的社会,虽

然文名籍甚,才华超群,却蹭蹬不偶,因而借搜奇

说异,以寄寓其满腔的悲愤,从而发出了“仕途黑

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

令人愤气填胸”

"

的喟叹。可见《聊斋志异》立异

的主要意图在于寄托孤愤,“惊世骇俗”。当然,

说其“盖仿干宝搜神、任昉立异之例而作”2《青

本刻聊斋志异例言》3,亦无不可。但它“领异标

新”,“寄托遥深”。因而其立异的意图较之六朝

志怪,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深的见地。

第二,两书立异的角度和内涵也有很大差异。

《搜神记》重在神怪上立异,有浓重的神道迷

信色彩,而《聊斋志异》则重在情理上立异,有丰

富的现实内容和深远的社会意义。例如:

《搜神记》第四百六十三则,写邛都大蛇“感

人以灵”,认姥为母,知恩图报的故事,主要借灵

异表现因果报应思想,而《聊斋志异》中的《蛇

人》,情节与之相似,却意在托物拟人,确立不忘

故旧听从规劝的意旨,对忘恩负义者给以有力抨

击。可贵的是,作者的立异之妙,不在于蛇之“恋

恋有故人意”,而“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亦羞

此蛇也已”。这种以物之情异刺人之情异,使物情

超越世俗人情的立异高度,实乃《搜神记》等书所

不可企及。

《搜神记》的立异主要在于表现人生物化之无

常,颇多荒诞;《聊斋志异》的立异则重在反映人

情事态之变异,多具实情。在《搜神记》第五十三

则写道:“夫万物之化,无有常形,人之变异,无

有定体,或大为小,或小为大,固无优劣。万物之

化,一例之道也。”全书大多以这种神秘虚无的观

点来志怪立异的,因此虚妄无稽之情事历历可见。

《聊斋志异》虽同样是“搜奇说异”包罗万象,且

!

古代文学

名作

欣赏

!"

!

"

#

$

%

&





(

)





+

,



)

-

.

!/0’.123

荒诞之情事也偶有所见,但在立异方面却常常表现

为:常中见异,异中见常;奇而勿怪,怪而不妄。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就此引例加以表

述:“《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

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

偶见鹘突,知复非人。如《狐谐》言博兴万福于济

南娶狐女,而女雅善谈谐,倾倒一坐,后复别去,

悉如常人;《黄英》记马子才得陶氏黄英为妇,实

乃菊精,居积取盈,与人无异,然其弟醉倒,忽化

菊花,则变怪即骤现也。”这种借山精水怪之假表

人情物理之真的曲笔写实,更显示了作品立异的独

具匠心。

至于撰述人世间的奇闻轶事,既迥异于一般,

又“不过为形容,致失常度”

!

。《镜听》是写兄

弟两人由于文章声望不同,考中的可能性不同,父

亲的态度也冷暖相形。而且,这冷暖还波及到儿媳

妇身上,冷暖的不均,到了发榜的日子便集中爆发

了:“闱后,兄弟皆归。时暑气犹盛,两妇在厨下

炊饭饷耕,其热正苦。忽有报骑登门,报大郑捷。

母入厨唤大妇曰:‘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

次妇忿恻,泣且炊。俄又有报二郑捷者,次妇掷饼

杖而起,曰:‘侬也凉凉去。’”蒲松龄在“异史

氏曰”中评论说:“贫穷则父母不子,有以也

哉。”

"

这是集中了许多严酷的事实说出的话。这

里虽然说的是父子之间的情况,但显而易见,蒲松

龄也认为适用于一切人与人的关系。他是在做同中

求异,异中求同的探索。《乔女》篇,他写乔女虽

然拒绝了孟生的求婚,但引以为知己。“孟暴疾

卒,女往临哭尽哀”。孟生家受到村中无赖的欺

负,她挺身而出,与无赖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打官

司中,县官询问她是孟生什么人,她理直气壮地回

答:“公宰一邑,所凭者理耳。如其言妄,即至戚

无所逃罪;如真,则道路之人可听也。”她凭着浩

然正气和坚决态度,打赢了官司,保护了孟家的利

益。在封建社会中,男女的社交是被禁绝的。一个

寡妇为一个毫无血缘瓜葛的男子吊唁致哀,为他的

后代奔走诉讼,又代为抚养,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

想象的。蒲松龄在这里对乔女的歌颂,是从“知己

之情”出发的,也包含着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尊重。

紫霞道人高珩为《聊斋志异》所撰序文中说:“志

而曰异,明其不同于常也。然而圣人曰:‘君子以

同而异’何耶?其义广矣、大矣。”又说:“异而

同者,忘其异焉可矣。”可谓切中作品立异的真谛。

第三,两书在立异的手法上也各具特色。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聊斋志

异》“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

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

人异行,出入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

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显然,作品的立异是

以传奇志怪作为主要表现手法,以“花妖狐魅”、

“畸人异行”作为基本描写对象,以梦境、仙界、

地府、鬼蜮和人间作为广阔的场景;同时,作品把

志怪与志人,传奇与写实,巧妙而又自然地融为一

体。这样,使所述怪异精灵,既具有虚幻世界中妖

异的特征,又赋予现实社会中人的情趣。黄生是虎

精,就着意写其性情粗犷,葛巾是牡丹精,就特地

表其遍体异香;《素秋》中的俞士忱,原来是蠹鱼

精,故赞其读书“最慧”,“目下十行”。《绿衣

女》中写一个多情少女,本是一只绿蜂,作者先按

其原身作了非常细致委曲的描述:初写她“绿衣长

裙,绝妙无比”,再写她“腰细殆不盈掬”,又写

她微声婉歌时“声细如蝇,裁可辩认。而静听之,

宛转滑烈,动耳摇心”。当于生把她从大蛛网中解

救出来时,才发现她是一只绿蜂。然后又依其化身

写她:“徐登砚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几上,走

作谢字。”的确是写得:声色状貌惟妙惟肖,人情

物态相映多姿。这种幻中求真,真中现幻的立异方

法,使作品既有灼灼闪光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凛

凛可畏的现实主义批判锋芒,从而在别开生面的奇

情异彩之中,描绘出光怪陆离的社会人生的真实图

景。这就大大冲破了六朝志怪主要是妄言实录、视

幻作真的羁绊,“非第如干宝搜神已也。”由于

《聊斋志异》立异的高妙,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

了相当高的成就,因此在当时不仅风行一时,“几

于家家有之,人人阅之”(张冥飞《古今小说评

林》),而且在文坛上立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

成了风气,模拟它的文言小说纷纷出现。从题材、

体裁,乃至风格,无不是聊斋式的。虽然后起的模

仿者也在那里谈狐说鬼,却失去了蒲松龄的孤愤和

追求精神。到了乾隆末年,嘉庆初年,纪昀才对所

谓聊斋体提出批评,并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反其

道而行之。纪昀反对蒲松龄用“描写委曲”的笔墨

在反映现实生活,反对文学想象,主张恢复到古代

笔记小说那种简约记事的水准上,钱钟书先生在

《中国诗与中国画》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艺

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

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

的去取,给予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以范围。

就是抗拒这个风气的人也受到它负面的支配,因为

他不得不另出手眼来逃避或矫正他所厌恶的风气。

正像列许登堡所说,模仿有正有负,亦步亦趋是模

仿,反其道行也是模仿。”如果我们用这个观点来

古代文学

!"!"#$%&’(()

名作

欣赏







+

,

)

-

.

+

/



+

(

0

/

&

1

赵太后———战国时期赵惠文王的妻子,孝成王

的母亲,时称赵威后、孝威太后。四十多年前,因

政治需要,她曾被国人广为谈论,并被某些人说成

了“顽固、任性、昏聩无知”

!

的代名词。而记载

她事迹的文章,却一直被选作中学、大学语文教

材,时至今日,她仍被人说成“自私和任性”,

“顽固和专横”

"

,“溺爱子女、甚至蛮不讲理,

完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的样子”

#

。甚至最近还有

人在指责她“溺爱少子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



在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对其认真加以研

究,对于我们正确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很有必要。

赵国自公元前四〇八年,烈侯赵籍立国,至公

元前二二八年赵迁丧国,历经十二世,享国最久的

就是她的丈夫赵惠文王,在位三十三年。其间,赵

太后发挥作用了吗2没有文字记载,她没有发挥作

用吗2赵惠文王临终,为什么偏要让她这个“女流

之辈”“新用事”,辅佐孝成王执政呢2仅此,我

们就可推断,赵惠文王在位时,她可能为赵惠文王

执政理国,做了一些贡献,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一

定的政治经验,受到赵惠文王赏识,才让她辅国。

她并不是像当今某些人认为的那样“顽固、任性、

昏聩无知”。

可惜,合理的想象,不等于历史的铁证。

但《战国策》中《齐策四·齐王使者问赵威

后》《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两篇文章却为我们

比较全面、正确地认识赵威后这一历史人物提供了

宝贵的资料。公元前二七八年,秦攻陷楚郢都,对

东方六国威胁更紧了。赵惠文王死后,威后替孝成

王执政。齐王为巩固两国友邻关系就派使者带着自

己的亲笔信到赵国聘问,新老交替,危难之秋,威

后当然要隆重接待。

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有拆,威后便问:“农业

收成好吗2人民安乐吗2齐王健康吗2”开诚相见,

要言不烦,阐明了自己“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以若愚的大智,犀利的谈锋表达了“君子相赠以

言”这至高无上的礼节。致使专负外交使命的齐使

竟不摸头脑,误认为轻视了他们齐王,并因此而很

不高兴。仅此,就足以反衬赵太后见地之卓越。

观察《阅微草堂笔记》就会发现,《阅微草堂笔

记》正是《聊斋志异》负面的模仿,是纪昀不得不

另出手眼来逃避或矫正他所厌恶的“聊斋体”的产

物。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聊斋志异》在文言小

说上所形成的风气之大和影响之深。《聊斋志异》

所以能得天独厚,其立异的创新是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而作品立异的难能可贵之处,又主要在于:它

既没有陷入虚无缥缈的鬼神之怪的幻域而不能自

拔;又没有彷徨在光怪陆离的人事之奇的尘世而眼

花缭乱;而是继往开来,独具冷眼,飞跃到一种洞

察、剖析人情世态之变异的崇高境界,从而使立异

面更加广阔深远,立异点更加稳固坚实,作品也就

更富有文采和社会现实意义。

3责任编辑4古卫红5

作者简介:李鸿,山东滨州职业学院副教授。

!冯镇峦:《读聊斋杂说》。

"《蒲松龄集》中《聊斋文集》卷五《与韩刺史樾依

书》。

#鲁迅6中国小说史略7第二十二篇68!96济南:齐

鲁书社7+%%)。

$蒲松龄6聊斋志异8!96张友鹤7辑校6上海4上海古

籍出版社7+%):。

刚柔相济光彩照人

———谈赵太后形象

"孙廷忠3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河南周口!""##$%

"孙喜梅

(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周口

!""##$



关键词:赵太后民本思想德刑结合术势并用政治家

摘要:从政治学、伦理学和军事学的角度,剖析《战国策》中,赵太后“问齐使”和“新用事”所展

示的治国方略和内政、外交才干,通过与孔、孟、刘邦等人的比较,驳斥了当今学术界对她的歪曲和误解。

证明赵太后是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具有民本思想,注重德刑结合,术势并用,从善如流的政治家。

!

古代文学

献花(0)
+1
(本文系疏帘邀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