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波谈作文技巧

 昵称8088609 2013-05-06

作文里不该漏掉的

作者:陆  波

      一天晚上,我应邀去朋友家作客。那天来客很多,喝酒间歇,遇见朋友家正上中学的儿子在一旁写作业。尽管四周吵声不断,但他依然专心致志地坐在小小的冷板凳上,一门心思驰骋在纵横交错的题库里,让我为之感动。
  他的成绩是好是坏,我一点儿也不关心。相对来说,我更看重他对待学习的那份沉静与心安的态度,看着他一动不动的背影,我真不忍心打扰他,只希望宴会四周赶快静如止水,让他拥有一双翅膀。飞进豌豆花的花蕾之中。朋友看出了我的不安。又看了看埋头作业的孩子,把我们安排到一帘之隔的小空间,谈论的声音也小了。在妈妈的建议下,孩子找来一本他上学期的作文本,要求我提些意见。
  我最怕给别人提意见,但我喜欢欣赏孩子的作文。
  我连续欣赏了几篇他的作文,就再无兴趣往下看了。犹豫片刻,我让孩子推荐一篇他最满意的作文给我,他很得意地翻出一篇递给我看,标题叫《七彩人生路》,不同的色彩在他笔下呈现出不同的华美,用尽了所有的比喻,写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可他怎么就没想到自己的人生呢?洋洋洒洒几大页,总算耐着性子读完了,我一时无语。为什么?原因是他的作文几乎没有切身的经验,不能让我产生对他作文的印象,不说深刻,哪怕一个特别让人回味的句子也行。但没有,就像海子说的“没有任何泪水可以使我变成花朵”,那些语言尽管表达完美,甚至有的语句可以堪称范文之类的经典,但与他真实的生活感受相差太远。他在作文里完全忽略了自己的生活,而以完成任务的名义去克隆别人的生活,难怪他的作文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格式化。他几乎是在背诵作文书里的那种十分统一的句子,让我无法感知他真实的心灵世界。更要命的是语文老师在他每篇作文后面给予的高分和评价:“书写工整,抒情到位,98分”、“语言流利,细节精彩,96分”……
  这究竟是孩子作文的方法不对?还是语文老师的水平有限?
  朋友见我锁紧眉头,惊讶地问:“难道我儿子的作文很差吗?”我说:“不是你儿子作文很差,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差!”
  于是,新的问题产生了。别的客人们纷纷放下酒杯,惊诧地问我:“如果你是他们的语文老师,你会怎么教他们呢?”
  这是我之前没有想过的问题。虽然我给中学生的老师面对面地上过课,但还没有当过中学生的老师。如果我是他们的语文老师,首先我要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给他们安排大量的阅读时间,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尽量不让他们写命题作文,那是强迫他们思维与智慧的佐证,也是限制他们写好作文的最坏措施。我让他们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哪怕只是一个让人产生切肤之感的哀叹句,或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冷幽默式的开场白,亦可描述一回窗外的天空……总之,要让他们的行文真正去检阅自己生活的点滴,让他们意识到作文就是赋予一次生命的过程。我拒绝让他们去分析那些大师们的文章,不谈中心思想,不回答段落大意,更不会让他们照例模仿写句子。我一定会告诉他们,好文章是用来大家享受的,决不是用来折磨人的。近些年,据媒体透露。我常有文章被作为这样那样的分析例题,让学生们阅读起来既小心又谨慎,生怕错误理解了其中的含义,这不仅为难了他们,也为难了我自己。有关部门曾寄来有我文章试题的卷子考我,我自己写的文章,勉强对了一半,居然已算幸运了!
  这不免有些荒唐。
  我想,如果我是他们的语文老师,我还会经常带他们到大自然中走走,哪怕多认识一棵树木、一株花草。我还会利用一些传统的节假日开展朗诵、读书、讲故事等比赛,奖励那些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敢于“另起一行”的作文者。我要我的学生走出课本,个个都能谈天说地,最终让他们明白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容易产生成就感的学科,生活之中,说话处事,洞察一切,作文现场,从不离席。

空泛和具体

作者:陆  波

      记叙能力是写作中最基本的一种功夫,它最能见出写作的功底以及对事物、语言的感觉。它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具体。如果说“准确”着眼的是词语表意方面的“恰切”与“独致”,“具体”在词语达意的层面之外,则还有整体呈示清晰、可感的要求。目前许多同学在记叙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蹈虚”,即空泛。
  请先看一段文字:
  春天的风把我从睡梦中吹醒,不知何时学校变得非常美丽了,校园里增添了假山、喷泉,使我们感受到校园的诗情画意。
  再看修改的文字:
  花丛吹过细碎的风,我从沉醉中醒来,身边是婆娑的树影、柔软的草丝、清朗的月光、昏黄的灯饰,这实在是一种人间稀有的遇合,一场永不会再现的梦境。不知何时,干荒的土地上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绿意。简单的风景素描里多了几许浓郁的色彩。同时,绛紫色的暮霭投注在静谧的校园中融成一份永远无法触及的美丽,假山池中的泉涌喷薄而出化作无数繁星,那一刻,我就像是在猝然之间领受了沛然的气势,在静僻之中撞见绝美的音符,倍感充盈、饱满和安详。
  两段文字都是写学校校园的变化及对变化的感受,原稿显然比较空泛,它的“非常美丽”、“诗情画意”,都没有在文章中加以具体落实;而修改稿则具体得多,不仅写了“细碎的风”、“婆娑的树影”、“柔软的草丝”、“清朗的月光”、“昏黄的灯饰”等具体可感的事物,而且也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整段文章便给人一种厚实的感觉。
  空泛是由于对事物只作表面化的把握所致,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它既缺少一种整体感,也缺少一种投入和独特的感悟。具体到写作的层面,首先是在写作中还缺少一种寻求确切、具体的意识;其次缺乏一种最基本的作文的视野;再次缺少一种对生活的具体感受。一句话,写作的素养还有待提高。在作文中,如果我们不认真对待这种最基本的微观构件,人们说我们读了十几年书,连最基本的文章也不会写,就会成为必然,我们也就不能在写作中培养我们的创造力。
  具体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而如何使我们的文章由“蹈虚”走向具体呢?
  
  一、“求真”思维是表达具体的前提
  
  所谓“求真”思维是说文章写作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它的真实性、可感性。“求真”思维的具体体现是写人要抓住其特征,写物要突出其形态,写事要突出其发展过程等。如果同学们在作文中有了这样明确的思维指向,作文蹈虚的情况就会大大改善。据笔者调查,不少同学写作根本没有这种明确的思维意识,只是想着写什么,如何完成字数的要求。这里当然有老师训练的失误,有任务性要求对同学们写作的戕害,有应试的阴影。但我们可以想一想,在文章的阅读中,老师对“具体”的分析强调应该是最多的,而我们为什么偏偏在这种最基本的要求上还达不到呢?我认为这种“求真”思维品质的缺乏是其关键。“求真”思维的形成,一是在阅读中感悟,二是要注意写作中“蹈虚”空泛事例的细致矫正及正向例子的借鉴。当同学们的“求真”意识形成后,就会逐步改变“蹈虚”的毛病,就是在写作中遇到材料掌握、语言运用上的障碍,也会通过变换而达到具体的目标。
  
  二、占有材料是表达具体的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写作的具体,当树立了“求真”的思维指向后,就要注意对材料的占有。没有对丰富材料的占有,“具体”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当然“具体”有其构成的技巧,但不管怎样任何技巧都是以丰富的材料作支撑的。比如要一个北方的同学写南方某公司生产规模的文章,他是无论如何也是写不具体的。但我们作文时所遇到的困惑,往往不是没有占有材料,而是明明占有大量的材料却还不能表达具体。目前不少老师引导学生在作文时运用教材中的材料,并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类,这对同学们使用教材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仔细观察同学们在实际的作文中,运用课本中的材料还是很少。大家在作文中运用的比较恰当的材料,大多是曾经感兴趣、经过思考的,而课本中大多数材料恰恰是陈旧的脱离现实的,或者和同学们的生活联系不大的,其学习只有单向的接受,很少有引发思考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对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还要思考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事物,思考我们手中已有的材料。思考的方法一是变角,二是追问,三是辐射。只有这样我们的材料才能丰富起来,文章写作也才能达到具体。如果单说变角,这里不仅仅指对已知材料变换角度进行思考,更指在文章写作中对材料的巧妙运用。比如,如果让大家以作文的形式参与城市精神的讨论,由于同学们对整个城市总貌以及能体现城市精神的宏观事件了解较少,写这类文章就容易导致空泛。而不少同学在材料的运用中,并不从自己不熟悉的大事件切入,而是寻找较小的角度,从自己身边较熟悉的小事,人物的一言一行、一次交往或一次购物中来取材,这种变角收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变角、追问、辐射是达到丰富占有材料的一种方法,当然它不仅指对静态材料的分析,更指对动态材料的驾驭和运用。
  
  三、细致是表达具体的关键
  
  具体不仅仅是“求真”思维、占有材料的问题,也是表达的问题,而表达的关键是细致。同样一则材料,有的同学写得形象可感,有的则写得空疏无物,其根本是表达粗疏和细致的差别。要想表达的细致,首先要细致地观察。进入高中以后,情景化的写作已经很少了,但也并不能说观察不再重要,观察是多向的,感觉同样是会迁移的,观察彼处的体会,会联想、唤起自己曾有过的观察和积累。所谓观察的细致对于人物要注意其音容笑貌、衣着打扮、举手投足、行为表征等;对于事物就要注意时空状态、声音色彩、各种变化、气味交杂等。其次体悟细致,体悟不细则很难深刻。不少同学在写作中,之所以写得不具体、不深刻,不痛不痒,关键是没有把感觉体悟写出来。感觉就是触摸,就是联想,感觉就是人和事物的具体情景,它一般用形容词、动词来表达。对事物感受了、表达了这种感受才真实,也才具体。没有触摸、没有体悟能有什么具体可言呢?
  请看同学作文中的句子:
  雪是什么?我只看到她从天际洋洋洒洒地飘落,停留在各个地方,当它奔入我掌心的刹那,它已不再是雪。
  慈溪,因近几年的飞速发展而备受全国瞩目,她是跨海大桥的桥头堡,是宁波两小时交通圈的中心地带,是方太、帅康的孕育地。
  第一段文字,如果没有“洋洋洒洒”的飘落之形,没有“奔入”的独特感受,就不具体,具体由细致的感受而达成。第二段如果没有“跨海大桥”、“中心地带”、“方太”、“帅康”、“孕育地”等就不具体,具体由对事物的联想、印证来达成。在作文中如果注意了观察的细致,注意了表达出细致的感受,具体的特点就会充分地体现。

成 功

作者:陆  波

       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只来得及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的回答中,凡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分析: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虽然不是最有价值的,但却是最可能实现的。成功的最佳目标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一个目标的价值再大,若没有可行性,就没有任何价值。因此,要在所有矛盾中找到最重要的那个。


触摸城市 感受乡村

作者:陆  波

       200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试题为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情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在前面有一段引导的话:“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息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
  这道试题的导向性是非常明显也是非常及时的。写自己亲身感受的生活本应是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们往往有一种错觉,就是要写重大主题,要写出积极意义,追求宏大叙事,而对自己身边的细微小事、平凡物件、普通人物引不起必要的关注,勾不起审美的谛视,到作文时就说,我们没有什么材料可写。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明确要求我们对“平凡的生活”来作一个“回望”。这对平时关注生活、喜欢思考的同学来说,是可以尽情挥洒的好题;而对相当多的同学来说也许是难题。有同学面对此题,感到诺大的都市(乡村)无从写起。因为有的同学几年读书,准备高考,除了一心只读“应考书”,平时很少关注身边的一切,这种明确的只为高考准备的心态让他们忽视了身边平凡的幸福和感动,到作文时也无话可说了。
  那么,究竟怎么写好这道题目呢?
  首先审题,看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所写范围是“都市”的或者“乡村”的。根据导引语,我们知道,要写的是“我们栖息的空间”里发生的与“我”息息相关的“平凡的生活”,而这些“平凡的生活”又是“回望”中引起“我”的“感触和期望”的。而“触摸”、“感受”,则告诉我们,对这些平凡的生活是要进行一定的审视的。通俗地说,就是要经过思考。“触摸”者,接触、抚摸也,就不是一扫而过;“感受”者,感觉、身受也,就不是知其皮毛不知其里。可见,写好此题,需要对面上的生活进行必要的思考。能理性地审视,蕴含一种自己独有的情思,那是最好的了。看似简单的题目,实际在考察考生对生活理解的深度,是很有些层次性的。
  其次联想,看有哪些材料可写。题目告诉我们:“可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情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这只不过是提醒我们可以侧重选用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罢了,而联想时往往很难断然分开。许多的事,能引发我们真情实感的有哪些?能引发我们深刻思考的又是什么?这又不能不与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和期待有关系,沉积的欢喜、愤怒、忧虑、遗憾、不平等感情在回忆中被唤醒。而这时的思维过程很可能有所学知识的辐射牵连,有所见多处的对比观照。想起的可写的“生活”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总之,都能生发感情,引起思考。如都市的胸怀,乡村的厚道;都市的喧嚣,乡村的宁静;都市的家门紧闭,乡村的大门敞开;都市的现代文明,乡村的古朴原始,等等。一般地,人们往往强调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非常正确;但是,假如换一种眼光,文章很可能会另辟蹊径。住在都市里的人,对某次去乡村感悟很深,以都市人的身份感受乡村,或者常住乡村的人,对都市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写出自己的触摸所得,这样往往可以收到站在山界外,客观看世界的效果。
  再次构思,寻找最佳的表达形式。这两个题目还是很大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字数情景下写好文章,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首先,要在广泛联想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再限制,缩小写作切口,可以给题目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以确定更小的写作范围,如“色彩”、“气味”、“交通”、“小路”、“人情”、“喧嚣”、“宁静”、“风景”、“和谐”、“走向”、“气度”、“胸怀”、“精神”,等等。这样,“触摸都市(的精神)”、“感受乡村(的走向)”,选材、写作方向就更集中了,把握起来就更方便。接下来,要选择一个好的突破口或者故事载体。如写“触摸都市(的气度)”,可以从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作为突破口:罗兰英身患绝症,素不相识的宁波人纷纷伸出援手,由此可以引申到“气度”上来;爸爸今天回家很生气地说起他为一个外来科技人员抱不平的事,也可以引申到“气度”。再接下来,要根据自己所长,确定一种文体来写,是擅长写故事,还是擅长抒发感情,还是擅长纵横议论。写故事,要尽量追求深刻的蕴含和吸引入的情节;抒感情,要有事物寄托,要显得感情深厚;发议论,要有理有据,拓展思路,追求深刻见解和新颖创意,体现思想水平。
  最后润饰,选用自己的特色语言。一篇好的文章,语言一定是精彩的。内容不是外在于语言的物质,语言是撑起文章的骨骼血肉。或平实,或典雅,或幽默,或雄辩,或冷峻,或热情……一定要能够显示自己的语言特色。书面语和口语是有区别的,写成文章,要以让读者产生品嚼的欲望为宜。如:“闻惯了汽车尾气,习惯了排队等待,看惯了人山人海,听惯了车嗡人喧,突然来到的清静,清新得让我无措,宁静得使我窒息。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溪水的哗哗,虫子的吱吱,枝叶的沙沙,构成美妙的合奏,使我有倾诉的冲动。”这样的语言奠定了清新、宁静、典雅的基调,确定以下的文章必然是要去“感受乡村”的清新、宁静、美好,激荡着一种热爱之情。
  
  佳作示例 
       遥远的抵达  
      
       浙江一考生
  
  我是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人。我习惯于视野中充满着林立的高楼,我爱看这个城市流光溢彩的夜景,当我走过那些商业街时,心中是对这个城市的自豪。
  而当我敲打键盘的时候,却常常感觉自己听见的是麦穗在收割机下发出的咔嚓声。很缥缈很模糊,那是来自记忆中的声响。
  咔嚓咔嚓……是火车在铁轨上发出的有节奏的声响。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过来。
  小时候,我常坐着火车,去很多遥远的地方。为了抵达城市,我们穿越了无数乡村。窗外,满眼都是金色的麦田,田间堆得高高的麦垛,温顺的牛羊,朴素而简陋的民居和守护着麦田的稻草人。甚至,还能看见阳光倾泻在葵花的花瓣上,花瓣微微颤动,仿佛时光在一瞬间从这一片流向那一片。
  乡村就像一个很遥远的意象一样,存在于意识流之中。目光无法达到的地方,就由想象去完成。是的,那些对乡村的记忆已经混淆,在凡·高的画中,在悠远的歌谣中,变得越来越理想化。
  歌里,悠扬地唱道: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梦里。发现乡村,就是人们遗忘在远方的家乡。
  回头望,乡村,是人最能贴近大地的地方。几千年以来。朴素的人们,背朝着太阳,将自己最忠诚的信仰和最质朴的情感,完全地交付给这片土地。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说,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也越真切地存在。
  对城市的眷恋和对乡村的迷恋,始终在人们的血液中纠结。人们每天都在触摸这个城市、触摸着快节奏的生活,然而城市却每天带给他们失望与陌生。当他们疲惫倦怠时,总是向往着乡村,希望能感受到那里原始而质朴的一切,乡村给了他们能贴近大地的安全感。
  然而事物总是在变化,楼房被建造成统一的、与麦田不再相符的风格,田间小径弯曲的线条变得生硬。人们看着现在的乡村,露出失望的表情。那些消逝在记忆申的画面,成为心中永远的痛,于是,它成为人们再也无法抵达的地方。
  为了抵达乡村,现在的我们,不仅仅是要穿越无数城市。

“好奇心”下的写作思考世纪初

作者:陆  波

       高考作文命题的深浅度如何,是否有利于考生很快很好地找到与命题命意的契合点,使学生十多年的生活常识、情感积累、思想认知水平、临场应变能力、写作构思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等集中地得到展示,让考生正常甚至超常地发挥出写作水平,这是历来为广大考生、家长和老师所十分关注的问题。
  回顾比较江苏省前四年的高考题,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以此为话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四年的作文高考题在审题的难度要求上是有很大差异的。2004年和2005年的作文命意较为隐晦,让人难以吃透。2004年高考时,不少考生走出考场后还是一片迷茫,题目《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考生搞不清是关系型还是短语概念型,更难将题目的象征寓意和生活、精神、性格等联系起来,写作时有一种无的放矢的感觉。2005年将做文与做人联系起来,更让考生大跌眼镜。不少考生对“凤头猪肚豹尾”这样的文学评论语体用于做人就存有质疑,更不必说在短暂时间内和紧张的考场中将其寓意和作文圆通无缝地衔接起来。2006年的“人与路”相对而言容易得多,延伸一下就是做人与走路。但引语有很强的迷惑性,不少考生倒到鲁迅一边去了。2006年“怀想天空”看似不难,但要把握得真切、准确、到位与有深度,便有着相当的难度。有评者言,只要文中含有“天空”,就只能算作二类文。
  总体而言,前四年的作文考题审题难度偏高,拟题文言色彩浓厚,较重于载道思辩,命题有高估学生实际理解能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逼迫学生阐发玄理的不足。
  2008年高考模式和科目的分数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作文由原来的六十分调整为七十分,作文在整个高考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也使得作文的命题自然而然地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不妨说大家都是带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焦急心在等待着新课程背景下高考作文题的出炉。
  恰恰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便是针对“好奇心”: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与前几年相比,江苏今年的作文命题有些出乎意料的容易,在词语的理解和审题上几乎无任何障碍,今年高考作文想偏题也不容易。根据以往的经验,考生只要是围绕着好奇心阐发见解,或者写关于好奇心的故事,再加上感慨抒情之类的点睛之语,语言表述基本清楚通畅,就该得到切入分56~58分以上了。
  不过,看到这样的题目,我还是想到“温柔的怜悯”这个词,用它来形容考生和命题人,恐怕是最恰当不过的。命题者对考生不想为难,抱有一种温柔怜悯之心,我们对命题人也滋生出一种温柔怜悯之心。高考作文的命题似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这种题目着实不好出,吃力未必讨好。所幸的是今年的考生还是近几年中最幸运的,至少他们没有牺牲在审题的门槛外!
  笔者在网上看到今年作文命题的第一时间内,约用四十分钟写成下面一篇下水作文:
  
  好奇心
  
  大凡人世间每个心智正常的人,对新鲜事物都天生有一颗好奇心。好奇心是对陌生的新奇的事物的喜好追求心理,它是人们通向未知世界的桥梁,是步入理想世界的阶梯,是开启心灵智慧大门的钥匙。
  人的一生其实是从童年便开始在好奇心的引领下逐步成长、成熟,最后走向终结的过程。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睁开双眼,接触到的都是一个完全未知的陌生的世界。模仿语言,了解自然、社会、生命,学会生存,增加接触交往,其实都是在满足一种好奇心理。因为对外界对生活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我们才会领略到生命的多姿多彩,生活的五彩斑斓。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是什么?人类生命的起源,社会的发展是怎样的?我们赖以存在的地球、宇宙是怎样的?人如何处理好与自然、社会、自我心灵等诸方面的关系?这些其实都是好奇心的发问。科普读物《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浩如烟海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著作和作品,都是在满足一种好奇心,是对好奇发问者尽可能翔实、科学、系统、生动的解答。人的成长、成熟,说到底就是经由好奇心的指引,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简单幼稚到复杂成熟的过程。
  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的日新月异,科学的不断进步,也是几千年来人们的好奇心探求累积的结果。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创造,使中国在世界上赢得文明古国的美誉。其实这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好奇心推动的结果。正因为有好奇心,才有了张衡的地动仅;因为有好奇心,才有了唐诗的绚烂,宋词的悠远;因为有了好奇心,才有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好奇心让我们拥有了飞机、火车,看到了火箭的发射,宇宙飞船的升天,杨利伟的太空之行。电视剧、电话、网络的出现,克隆技术的出现,DNA生命图谱的研究,都是好奇心诱发推动的结果。没有好奇心的激发、推动,没有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追求,不仅精神、科技领域是一片空白、人们的物质财富也会十分匮乏,甚至还可能停滞在天地混沌的蛮荒时代。看来,只有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人们才会更加热爱生活,才会更加努力地改变生活,改变我们的生存状态。
  当然,好奇心也有好差优劣之分。积极健康的好奇心会引领人们走向成功,走向高尚,走向辉煌,而消极的堕落的颓废的好奇心,不仅 对人有害无益,甚至会让人生走向毁灭。迷恋狐神鬼怪,会让人整天疑虑重重;对毒品、鸦片、赌博、黄色作品的好奇,会让人一贫如洗,身体羸弱,身陷囹圄,甚至丧失性命;不精通驾驶交通法规,但因为好奇心去飚车,可能会“一去不复返”。因为好奇模仿,无知幼童曾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我们的教育、娱乐、宣传实在该少一点功利性、荒诞性,多一些责任心,让更多的孩子有丰富的健康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的好奇心。
  
  好奇心人人都有,它伴随人的一生,促进着个人的成长,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积极健康的好奇心。
  写完文章之后,首先我觉得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审题不难,但写好不易,出彩更难。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思想都有疏忽之处,每个人的神经都有脆弱的时候。命题者的温柔怜悯,使得考生失去了应有的警觉,就如股市中的做空陷阱一样,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自然多为平庸之作,难得出俗。
  其实,作文的题目无论是难是易,都省却不了审题的环节。只有难不难的问题,没有要不要的争议。对于同样的问题在见解上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智慧。多数用来做作文题目的词语,其意蕴和指向往往是丰富的。我们在动笔之前,最好先通过集中性的定点思维、不同角度的线性挖掘思维和扩张性的散点思维,完成审题和初步构思任务。为解释清楚,我们用上面的图直观展示。
  
  好奇心  
   
      江苏一考生
  
   人类不竭的欲望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前进的原动力。
  欲望来自哪儿?来自人类生而拥有的——好奇心。
  当苹果不偏不倚地砸在了牛顿的脑袋上,就打开了近代物理学的大门。驱使牛顿探究出“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这一问题的动力,便给了作为一名可以名垂青史的伟大物理学家必备的能力,一颗好奇心。于是,万有引力定律被抛出,划出漂亮的弧线,飞上太空,拉开了人们从地上到天空,由天空上太空的历史序幕。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一颗又一颗渴望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包裹在阿波罗号的钛制外壳下,包裹在阿姆斯特朗的胸怀里。完成了月球探索的第一步,走出了人类的一大步。
  我不禁感叹,这好奇心究竟有多大的威力!它不但带来了一项又一项震惊世界的科研理论,它还把人类文明推进到更广阔的空间。好奇心是轰鸣的原子弹,它的爆发,会震惊世界!
  但是,这一朵朵瑰丽的蘑菇云,其中又暗藏了多少毁天灭地的力量。
  站在虔诚的基督徒的角度来看,正是亚当和夏娃的好奇心,成全了蛇的诱惑,打破了虔诚的信仰,从此进入万劫不复的人情地狱,人类开始他们罪恶的历史。回首近千年,从哥伦布打开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开始,杀戮就没有停止过。其实,驱使哥伦布踏上远洋航船的,只是因为他曾读过马可。波罗的游记,对东方的异域风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随即带给美洲屈辱的殖民历史。如此,历史给我们看清它残忍的一面。似乎能听到渺远的以前,奴隶声泪俱下的控诉,控诉那噬人的好奇心,毁了他们的家园,毁了他们的生活,毁了他们的梦想,让他们世世代代囚困着坚硬的脚镣,没有尽头。
  这让我不由得又是一阵冷颤,这好奇心太可怕,太恐怖,给这片世界遮上了乌云,给人类历史蒙上了阴影。
  好奇心——它在推动世界进步的同时,也在积蓄着毁灭世界的力量。
  对待这一颗颗仍在膨胀的好奇心,我们应当何去何从?


高考优秀作文

作者:陆  波

      真题回放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佳作示例一 不要轻易说“不”  广东一考生
  
  带着一颗快乐的心,我们会处处感到愉悦;拥有一颗宽厚的心,我们会时时觉得温暖。人生难免会受到伤害,只要我们勇敢、坚强地面对,它就会成为难得的精神财富。旅途难免会历经坎坷,只要我们不轻易说“不”,它就会变为岁月和历史的丰富内容。
  乌江边上波涛的刺耳怒吼,是对项羽轻易低头而表现出的不满;塞外鸿雁的高昂鸣叫,是对昭君远行时不轻易说“不”的赞歌。“弱小者”濒临困厄尚且能不轻易说“不”,强者又有什么理由低下自己的头呢?
  不要轻易说“不”,能使史册有更多浩气四塞的生动身影。荆轲知道刺杀秦王这一举动,无论成败自身都性命难保,可,身边盒内樊於期将军的头颅,临行时高渐离的琴声,太子丹眼中的执著,这一切汇集到胸中,化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歌声。荆轲,面对强敌和强敌首领,绝不轻易说“不”,最终勇敢地把寒光闪烁的匕首刺向秦王,书写出了史册上悲壮的一页。
  没有经历曲折和困苦的“风雨之后”,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平坦和可贵?没有经历电闪雷鸣的浓黑夜晚,哪能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和清纯?没有经历挫折和磨难的重重考验,哪能体悟到康庄人生路的珍贵和价值?面对困难,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汶川特大地震,震出了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08年春节前后南方数省区的特大冰冻灾害,凝结不住我们民族前行的步伐。正是我们在这些艰难困苦面前不轻易说自己“不行”,我们才能看到“敬礼男孩”郎铮在失去右臂的情况下,果敢地举起左手向国人表达出了灾区民众的刚强;正是我们在这些灾难面前不轻易说自己“不行”,我们才能为湖南衡东县大浦镇农庄村九组的普通农民刘吉桂而深深打动,他冒着冰冻灾害,一下子拯救了四十四个受冻旅客,这一壮举令世人感佩不已!阳光总在风雨后,有很多脊梁在扛住巨大的困苦和磨难,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沮丧呢?
  不要轻易说“不”,能让我们摔倒后赶快爬起来,继续往前奔;不要轻易说“不”,会使我们低头兢兢业业、平心静气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自己该干的事;不要轻易说“不”,会使我们敢于挑战自然,质疑权威,超越生命极限,也让我们敢于为维护真理而摇旗呐喊,甚至舍生取义。
  往事一幕幕上演,荆轲、项羽、昭君,震灾、冰灾、洪灾,都教会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不轻易说“不”。
  
  点评
  本篇佳作有五大优点,打动了阅卷老师和其他读者。
  1 开门见山,观点鲜明。文章第一段中,“旅途难免会历经坎坷,只要我们不轻易说‘不’,它就会变为岁月和历史的丰富内容”一句话就旗帜鲜明地点出了中心论点。
  2 用例简约,言简意赅。文章结尾时,作者自然而然地总结了自己所运用的事例,共有古代荆轲、项羽、昭君和当今的郎铮、刘吉桂五个典型论据,让阅卷老师和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这些事例因为都是典型的,文章一笔带过,而以优美的文句来阐述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就使得全文事例言简意赅。
  3 阐理举例,瞻前顾后。议论文最怕的就是前言不搭后语,前后顾此失彼。本文以“不要轻易说‘不’”为核心,以中心论点为主线,精要地把古今事例贯穿在全文中,既善于前后关顾,又能够相互呼应,从而形成了鲜明的脉络和清晰的阐述过程。
  4 时代感强,善于思辨。刚刚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和时过不久的冰冻灾害,人人都会关心,谁都会放在心上的,但是能否抓住主要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就要看每个人筛选典型事例的能力高低了。作者可能也掌握了大量材料,但文章仅仅选取“敬礼男孩”郎铮和湖南农民刘吉桂的例子,以其事例的新颖性来作文章的支撑,使文章的可信度得以提升,更让人们信服。
  5 文句生动,整散结合。行文时,作者能将荆轲的名句适当地引达到文中,也能简要地概述项羽和王昭君的事例,在处理这些论据时基本上用的是整句;而当阐述到今年的典型例子时,作者又能以陈述式的散句为主,从而在全文构成一种整散句相互交错的美感。至于文章所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给文章增添了生动性和形象感,几乎是每位读者都能一目了然的。
  
  佳作示例二 不要轻易说“不”  广东一考生
  
  人生有太多的泪水,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我们要挺直腰杆说“我行”、“我能”。人生是一片海,有涨潮的激越,也有落潮的低迷。驾着扁舟航行于茫茫大海上,我们必须学会承受起落与平缓,学会感受风暴与朝阳,才能到达兽欢禽乐、百花盛开的彼岸。
  遭受羞辱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易说“不”。不能忍受一时的屈辱,可能会遭致永生的失利。林肯说:“我把过去遭受的羞辱看作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是的,不轻易说“不”,林肯把羞辱视为铺路石,在多次竞选的失败中一步步走向总统的宝座。美国盲人艾利克也说:“我是背着羞辱上来的。”艾利克把羞辱当作绳索,绝不轻易说“不”,使自己攀上珠穆朗玛峰。司马迁描述韩信时也说过:“成大事者,不恤小耻。”不轻易说“不”,能忍住暂时的羞辱,是生活的一门艺术。我们要善于把轻蔑的言语当作动听的歌,把不屑的眼神看作流萤闪烁,学会忍辱负重,体味人生千般艰难,万般辛苦,便会在每一个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轻快地朝着理想阔步往前走。
  身负重压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每一朵花都曾经是一粒种子,但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可以绽放出娇艳的花。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种子无法抵住石头的重压,就会失去活力而长埋泥土之下。跟种子一样,人活在世上的过程,就是生命一次又一次竞争的连续,重压在我们肩上日复一日的累积。只有学会忍受它,不要轻易说自己的“不”,我们才不至于被压在生活的夹缝中无法前进。重压只是欺负弱者的幻影,不要轻易说“不”,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容易,挡在前头的山峰也不再险峻。
  享有名誉的时候,不要轻易说“不”。名誉仿佛商店的橱窗里陈列的水晶,闪闪发光,引起路人的注意。但荣誉也如水晶般易碎,一不留神,就会化作满地的星星。陶醉于名誉光环中的人,会看它看得忘了起程;把名誉视作珍宝的人,会在它破碎后一蹶不振。只有懂得名誉里面包含着灼热与焦躁的道理,我们才不至于在光辉中迷失自己。面对名誉,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只把它看作一件玩具不搁在心里,就会在明天撰写出更多的传奇。
  生活有诸多的不容易,只有不轻易屈服,不轻易说“不”,才能度过一道道难关,涉过一道道艰险。没有风浪,就显示不出帆的威力。带上稳健的步伐,走过坎坷多变的岁月,我们就会发现风雨之后的彩虹格外迷人。
  
  点评
  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其中心是“人生有太多的泪水,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我们要挺直腰杆说‘我行’、我能’”。其论据有林肯、艾利克、韩信等事实论据和引用的名言之类的理论论据。五段文字里,有三段是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的,作者能根据它们各自的寓意进行阐述,显得很合情理。
  文章段落之间匀称整齐,分布恰当。作者能用较为优美生动的文句反复阐述道理,把正反两方面的道理都论说得淋漓尽致,透彻屡利。
  稍显不足的是,文章第三、四段缺少必要的典型论据来支撑自己的分论点,从而给读者以阐理单薄、缺乏支持的阅读感觉。
 

高考优秀作文

作者:陆  波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佳作示例 我于咖啡中看见  福建一考生
  
  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题记
  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天际下,于滚滚的开水中我闻得一阵卡布其诺的香气。我爱极了咖啡,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尝,恍若一段长远的人生旅途。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话语在我轻轻搅拌中传人耳中。
  自出生以来,犹如这一壶白开水,单纯无味。渐渐地,冲泡于这咖啡色的粉末中变得有滋有味,在慢慢的品尝中,我们学习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们都不容易。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这个倔强爱着一个女权主义者,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的单恋,在袅袅的香气中,我们反思昨天,期待明天。
  务实的生活,在于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槃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我们意想中伟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关于爱或者恨。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这样的苦痛,有如凹凸有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让你抿着嘴,皱起眉头,这样苦味的咖啡,唯有自知。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哭泣与劫后余生的庆幸,交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的吝啬,总是让我们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有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惚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有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
  我的嘴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之后,剩下的也不过是一只空杯子。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
  在这片狭小的天地里,我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人生;看见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其实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故事上演,只要有爱,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这咖啡的苦与甜是综合的品味,咽一口,自己体会。
  生命中的一瞬间的爱,竟赚取了我们的一生,对庞大的悲哀甘之如饴。是苦是甜,能品尝这一世,终无悔!
  天空中不知什么时候飞起了风筝,寂寞的鸟儿围着它盘旋。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入眼睛的光线,仿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仰头喝下最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
  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点评
  这是一篇有独到认识和体验,的考场满分佳作。作者从又苦又甜的咖啡感悟到人生旅途宛如咖啡那样苦中有甜,从汶川地震的生死一瞬间,想到残疾作家史铁生,想到在爱与死亡之间作茧自缚的作家伍尔芙,因境生情,情理相生,抒发的是情感化的哲理。类比论证手法的采用,使得文章透出哲理的光芒,给人启迪。作者对于事物的判断、取舍能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不简单、不唯一。如对灾难中生命的理解,不论是天灾还是自身疾病,作者都能通过事例的交汇比较,发现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联系,从而打通思维,触发理性思考。

高考优秀作文

作者:陆  波

       真题回放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佳作示例 在自然中生活  重庆一考生
  
  清晨,微风拂煦,晨光初露,我迎着这和煦的清风开始了一天的晨练,这是我与大自然的又一次亲密接触。
  人类离不开大自然,人类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提供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美丽的鲜花,秀丽的风光。伟人们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诗人们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好一派田园风光,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
  同时,人类也是大自然的尤物,几百万年的进化,几百万年的物竞天择,造就并选择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自从人类选择了智人的进化之路以来,便走上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之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人类将大自然的道道穷山恶水改造为了风光迤逦的塞上江南。
  人类要学会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历史的经验证明,对大自然过度索取和开发,不爱惜大自然,必然将遭致大自然的疯狂报复。爱护大自然其实就是在爱惜我们自己。让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食物、阳光和淡水等的过程中努力保护好大自然这个衣食父母吧——还大自然一个蓝蓝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金波,雄鹰在这里展翅飞过……唯有如此,人类才会永久吟唱起那一首动人的歌!
  总体说来,大自然对人类是友好无私的,是温柔体贴的,但偶尔,大自然对人类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凶猛的洪水,无情的雪灾,剧烈的地震有时让人类防不胜防,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对这些无法预知的自然灾害,人类要学会坦然面对,镇静自若。其实,大自然无情的自然灾害未尝不是对人类的一种砥砺和磨炼,以使得人类能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抗击打能力,也就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多难兴邦,故孟子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灾难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人类要学会从容应对,众志成城!
  大自然——让我欢喜让我忧,给我欢乐给我愁。我爱大自然,总有一天,我们会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亲密共存的,总有一天,人类会控制住大自然的暴脾气的!
  
  点评
  本文是一篇较好的有“我”之文,作者在行文时注重自己的內心世界,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来写自己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种种感受。文章先引用名人诗词来赞颂美丽的大自然,来表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惬意的感受,接着写大自然偶尔也有对人类发脾气的时候。但大自然的脾气却也砥砺和磨炼了人类,使得人类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抗击打能力。“大自然——让我欢喜让我忧,给我欢乐给我愁。我爱大自然,总有一天,我们会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亲密共存的,总有一天,人类会控制住大自然的暴脾气的”,更是自己生活在自然中内心真实感受的抒发,读来引人共鸣,发人深思。
  本文的另外一个特色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文章是以生活在自然中的种种感受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结尾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进一步点题,收束自然。
 

个性迥异的粗人

作者:陆  波

      孔武有力、粗直强硬似乎符合屠户身份和职业性格,如屠户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郑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樊哙(《鸿门宴》)等即是如此。但由于自身品性、所处环境的不同,孔武有力、粗直强硬在他们身上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较之朱亥、樊哙,郑屠在其身份和职业性格中表现出“恶”的品性。他依恃强力,横行一方,叫号曰“镇关西”。恶凌本地,小二就受使于他,街坊不肯近。特别是对金氏女,不但强骗霸占,还恶毒至以虚钱实契对其进行经济盘剥。这些都赖其恶品性裹挟下的强力。
  和鲁达打斗,郑屠明知不是对手,还是“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来“揪”鲁达。以杀猪刀对人。十足屠户的粗武。一般人不要说面对杀猪刀,即便面对徒手张舞的屠户,许是已吓软了腿。但郑屠这次遇到的却是孔武有力之中充溢着凛然正气的好汉鲁达。打斗一场,对于郑屠,最精彩的表现莫过于鼻子被打歪,嘴里还强硬地叫喊着:“打得好!”这一声叫出了屠户的身份和性格,止于此他还是好汉。但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下去,他挨第二拳时到底讨饶了,这才是郑屠。强硬外表里掩藏的还是腌臜无赖欺软怕硬的恶品性。
  朱亥樊哙有幸,他们来到了司马迁的笔下,成为被歌颂的对象。
  对于位尊是君的无忌的主动问候,朱亥却“故不复谢”,不拘于斯文答谢的小节,既是其性格的大大咧咧,也是隐士的潇洒飘逸。但按常理而言,这似乎已超出不拘小节而显出了粗鲁。无忌有难时,朱亥慷慨自表“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中却见侠者的义勇。他效命的方式也很具身份性,是四十斤铁锤所显示的“力”,不同于侯赢用以效忠的“谋”。在崇尚“士”的战国时代,朱亥以屠者的强力,侠者的义勇。表现了“士”的精神。
  《鸿门宴》中,屠者樊哙的出场是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特殊背景下。其时,他“侧其盾以撞”,撞开警戒,强行人室。人室即对着项王直瞪怒目,“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不发一言,不举一动而威势尽显;动,则就盾切吃生肉,并把最坏的结果索性抖出来,“死且不避”;继而甚至斥责起高高在上的项王。一副为了保护主子而拼命的势头中是屠户的袒露和强硬。此时我们虽看不到樊将军的风度,却为刘邦帐下有忠勇如樊哙者而称羡。好汉惜好汉,以项羽之烈性竟也叹服于樊哙。樊哙正是以自己从强进场到静示威,吃生肉而斥项王的一豁到底的孔武有力、粗直刚强有别于郑屠的先软塌,后强硬,再软塌,也有别于朱亥的先静傲后义勇,以此,竟也奇迹般地既保全了自己,又为主人尽了忠。
  值得一提的是粗直忠勇的樊哙在鸿门宴中也表现出他的心计。闯人大帐后静、动示威,是力;斥责项王以理;而当刘邦迟疑于不辞而别是否合适时,竟能够明智地晓之以礼、势:“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这种由力而理而智的言行实是一种善于心理战术和权衡事态发展的大智。
  郑屠在开始面对鲁达时也表现出了他的心计:强捺凶焰,软塌顺承。但这却是一种欺软怕硬,不吃眼前亏的龟缩,是毒蛇的暂缩其洞。
  较之这三者,孔武有力、粗直强硬的粗人品性在胡屠(《范进中举》)身上的表现倒在其次,胡屠身上表现的主要是一种浓厚的市侩习气。这习气从他对女婿范进前倨后恭的态度里可以观照无遗。
  如果说中举前,他对范进唾液飞溅、指鼻戳脸地羞辱、谩骂还有一点屠者的粗野的话,那么,范进中举后,面对一口一声“姑爷”、“文曲星”,一步一颠弯腰替范进抹衣角的胡屠,你会禁不住痛骂一声:市侩小人。
  四个屠户,四副面孔。其实,有多少个屠户就有多少副面孔,福楼拜言于莫泊桑的“五十个”之说正可谓其证。
  
  学生视角 个性迥异的粗人  
  
  中学课本我们遇到三个屠夫的形象:一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朱亥,一是《鸿门宴》中的樊哙,再就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郑屠。
  三人都不是文质彬彬的文人,都是粗野之人,都有着一身“蛮力”。但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思想方式各异,随之行动也就各不相同。比较三人之行径,可分别提炼为侠义之士、忠勇之人、泼皮无赖。
  朱亥属于侠义之士,他仰慕颇有下士之风的信陵君,却保有侠士不拘小节之飘逸,对信陵君的拜见不还礼,傲气十足,以为小礼不中用,危急之时出力才是真情之显。信陵君请他“出山”时,他慷慨答曰“此乃臣效命之秋也”。说这话时。一个不拘小节、颇有侠者之风的“士”的形象跃然眼前,让人不由得由衷赞叹。
  其风度之二在于他做事果断、干脆,椎杀晋鄙即是其证。
  忠君之人当属樊哙。他有勇,冒着被项羽杀头的危险,侧盾撞进宴会,断然充任刘邦的“保镖”。就盾切吃生肉,只为了表明自己誓死保卫刘邦的豁出去的决心。他的勇气,令项羽都从心里赞叹。
  至于郑屠,这个腌臜泼才强占民女,称霸一方,但又欺软怕硬,十足的小丑角色。先是惧怕提辖这样的官人,继而狗急跳墙,操起刀直奔鲁达。但他的几下蹦跳,只能吓唬那些柔弱之人,在鲁提辖面前不过是个跳梁小丑,只吃鲁达三拳就一命呜呼了。
  对郑屠,我们当然要嗤之以鼻,而对樊哙、朱亥,我们却要赞扬,为他们的忠勇,为他们的侠义。
  三者都是封建时代的人物,无论褒贬,我们都要历史地辩证地分析。
  
  个性迥异的粗人  
  
  提起来亥、樊哙、郑屠,人们不难想起他们那共有的粗人形象。可仔细体味比较,又会发现他们却又有着不同的个性。
  先来谈谈朱亥吧。本是一个市井中杀猪卖肉的屠夫,可却能为知己者,把那本是用来杀猪的蛮力加之于一员大将。为了帮助信陵君得到另一半虎符,他必须这样做。朱亥不会去想失去一员得力的大将国家的损失,因为他毕竟是一个粗人,这些他管不了,他只知道忠心为信陵君——那样一个谦虚礼让的君子,只知道信陵君想做的事一定要办到,何况信陵君是为赵国而非他自己的个人利益。“士为知己者死。”朱亥也愿意为信陵君这样的知己赴汤蹈火。在粗人的外表下,我们体味到了一个忠于主人,可又稍带那么点封建愚忠的个性。
  再来看看樊哙,除了对主子的忠心,我们也看出了他颇有一点计谋。你瞧,当主人危急之时,他不顾一切,冲进帐内。单凭他那吃生肉的吃相,就使人望而生畏,一把乱蓬蓬的络腮胡。大口一张,就是一大块生肉。继而斥项王以理,说刘邦以智,这些都是其忠勇背后步步为计。环环是谋的表现。
  较之他们两位,郑屠可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泼皮无赖了。虽然一付强壮的身板,可他用在了不正之道上。他借助强力,欺老欺少。横行乡里。对他的所做所为,我们除了痛恨,就是痛斥。
  作为当堂完成的作文,这两篇学生作文确有可取之处。
  首先,没有单讲故事,而是做到了叙中有评,并且叙得简要,评得到位。其次,做到了在比较中展开评论。既说同,也说异,说异时第一篇中对三种人的提炼简要恰当。一语见的;第二篇注意把前两者与后者比较评论。尤其是第一篇说异时,叙本身常常就是充溢小作者悟性的体味式的评。再次,共同的不足是郑屠的个性评论比较肤浅,忽略了“三拳”中先强硬后讨饶的张显个性细节的评。最后,此类取材于课本的作文提示我们:应重视从课本学习中提高同学们的悟性和鉴赏力,鉴于此,大家可以用其他篇幅来练习。


没有不好 只有不同

作者:陆  波

       他曾经被公认为是个拙劣的学生。13岁时,他被送到哈罗公学求学,由于拉丁文差,入学的拉丁文考场上,他的头脑白茫茫了两个小时。校长给他当大官的父亲面子,才录取了他。他后来回忆那次入学考试时曾说:“……冷酷的考试内容,对我是一种很大的折磨。……主考偏重的拉丁文和数学,我几乎都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他在成绩以外的拙劣也很有名,落落寡合,自制力差,不遵守校规,性格倔强。相反,他对有兴趣的文史科目倒学得很棒。有一次,他当众背了麦考利的作品1200行无一差错。他还能大段背诵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台词,能纠正老师讲课时的引述错误。
  他的兴趣也不符合潮流,当时贵族学生的理想专业是神学、法律和军事,他拉丁文差。读不了经典原著,只好转入被同学嘲笑为“笨蛋的乐园”的军事专修班。后来,他投考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校,两次都名落孙山。他还不得不住进法国家庭以提高法语水平,不得不参加一个上尉开办的军事专业考前强化班。到被录取时,成绩也是刚好及格。父亲在礼节性祝贺后,就指责他将来可能一事无成。而只有外祖父一直对他表现出豁达乐观:“让他去吧!男孩子在找到了可以显示自己才能的场合后,自然会变好的。”后来,他随父亲参加社会活动,政治才能和阅历逐渐提升起来,他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而不是文学家、史学家或者军事家,他就是后来领导英国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没有不好,只有不同,“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你若不清楚自己的“天才”在哪里,又怎么可能成功呢?对任何人来说,只有走对自己的路,选对自己的发展舞台,成功才可能属于你。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男主角,智商只有75。许多学校都不愿意收留他,因为他是个弱智儿。但是,他却靠着经营捕虾生意,成为了亿万富翁。为什么阿甘能,而我们却不能呢?因为阿甘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自己的智商比一般人低,却也执著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天生弱智的阿甘都能办到,身为正常人的你我,更有能力办到。总会有几件事你会比别人拿手,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出你的这些优势,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巴斯德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过:“人最重要的,不在于地位有多高,而在于善用自己的才能,用到最高的限度。”
  如果我们渴望成功,或者渴望我们的孩子成功,不妨选择性地知其优点,学学对其缺点视而不见吧!我们对成功人士稍作研究就会发现,他们不是没有缺点,只是将优势发挥到极致了。世界船王欧那西斯,身高不到一米六五。他说:“当我站在我的钞票上,没有人可以比我更高。”迈克尔,乔丹被公认为是上帝派来教人类打球的。同样,有人会演讲,一开口就满场轰动;有人会唱歌,无数的歌迷为之陶醉;有人会写文章,看了他的文章,读者无不动容;有人会演戏,能把人带到戏中难以自拔。这些人与我们普通人的差别只在于他们知道自己的天才在哪里,他们集中心力去发挥自己的长处,于是成就了自己光辉的一面。
  许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成功就是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很多人知道后还是没有成功,这是因为他们自认缺点太多,因此放弃追求成功的念头,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一位心理学权威人士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身上并没有所谓的优点或缺点,只有与众不同的特质。特质用对地方。那就成为自己的优点。相反的,若是用错地方,也许就成为你的缺点。”
  没有不好,只有不同。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禀赋,是我们成就学业和事业的资本。让我们永远记住著名作家萧乾给出的人生忠告:“一个人的成功在于尽早发现所长,并大力发挥之!”



钓鱼与写作

作者:陆  波

       我总觉得钓鱼与写作是一回事。
  钓鱼须先准备好充足的鱼饵,鱼饵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所钓之鱼的多寡大小。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性无须赘言,大作家与好钓手一样,均会时时留意身边之“钓饵”,并注意收集。待意欲垂钓之时,则不会出现手忙脚乱、临时抓瞎之窘境。鹰隼欲奋翮高翔,必先敛翅蓄力,此乃自然之理也。
  钓鱼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因为很少出现一下饵垂竿便有鱼儿上钩的情形。往往是一竿下水,半天浮子不动,这就会对钓者的意志力提出考验。所以说,钓鱼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写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想要写出好文章,非得坚持不懈地练笔不可。老作家从维熙在荷泽文学研讨会上说:“我写的文章只有六分之一能发表,其他六分之五全练笔了。”诫哉此言!“下笔如有神”的前提是“读书破万卷”,“练笔超万遍”!
  最能考量一个钓手素质的时候是有大鱼上钩的时候。当钓手看到浮子猛地向下一沉并久久不浮出水面时,心中难免会产生兴奋之感。钓鱼庸手在此刻往往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猛然用力提竿,其结果常常是“大鱼脱钩两手空”。而钓鱼高手此时则会控制住兴奋,让大鱼在水中游上一会儿(钓鱼的行话谓之“游鱼”),待鱼精疲力竭之时,再慢慢收竿,将鱼拖到岸边。作家在创作之时也会遇到有佳句妙段“上钩”的妙境,这时最能考验一名作家的“钓技”。以前,初读莫泊桑的作品,觉得写得很好。而后,又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就感到莫泊桑比起福楼拜来还“太嫩”。原因就是,福楼拜在有“大鱼上钩”之时,能够从容应对,无一丝紧张。而莫泊桑就往往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甚至能让读者“看到”他在“大鱼上钩”之时。双手兴奋地不停发抖的样子。
  清代文人吴敏树在他的散文《说钓》中写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大之上有大矣,得之后有得矣”。说的是,钓者戒之在贪。钓到了八两的鱼还想钓一斤的,钓到了十条还想钓二十条,这样下去,钓者终会被引入“瘠地寒霜”之魔境。写作亦是如此。记得有一位文学青年曾说过,“咱刚开始写的时候,水平也和莫言、余华他们差不多,可咱一心就奔着诺贝尔文学奖去了,几篇文章泥牛入海后,就不再写了。”可见,写作之“贪”也是害人不浅的。故欲写出英蕤窈窕、元气淋漓的文章,还应以平常之心孜孜砣砣,“从头写起”。
  青草鲢鳙,钓法殊异。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在论及写作时说道:“或娓娓铺陈,或要言不烦,或嬉笑怒骂,或严肃凝重,或素淡冷隽,或浓郁热烈,或研黠老作,或廓落迂疏。写杂文是辣手,写寻常应用文是拿手,写论文是高手,面对死者能写出动情催泪的悼文,最后的但并非最不重要的,给爱人写情书能走绵丽之笔。”陆教授之言可谓深申肯綮!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只有广泛阅读。采百家之长,才能达到“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效果。
  质而言之,钓鱼对于钓者而言乃是人生一大乐事。恐怕没有人为了寻愁而扛竿垂钓。同理,想要写出好文章,最重要的是把写文章当作一件乐事。孔夫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写作当成一种爱好,美文终会翩然而至。否则,即使再下苦功,所写之文也会给人以內容枯乏,无病呻吟之感!
  钓鱼与写作真的是一回事。

水手的战场

作者:陆  波

       13岁时,少年就成了一名水手。水手是没有家的,海就是他的家。于是,在渔港的那些日子,渔船不出海时,少年是许多少女喜欢的解说员,而他也十分尽职地告诉那些很久才来一次海边或渔港的游客关于海洋的传说。
  少年发现,女孩们喜欢在沙滩上写字,然后等着潮水将字迹抹去。如今,随手抓了沙滩上的树枝,在沙滩上写下自己的思念的女孩,已经不在身边了。
  那年,决定离开渔港到城市闯一闯的冲动,曾经是少年的坚持。然而,习惯了随渔船出海捕鱼的生活,少年懂得在辽阔的海洋上靠一根牙签在掌中测量风速与风向,却无法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繁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建筑工地临时工与餐厅服务生的角色转换,让离开海洋离开渔港的少年黯然神伤,尤其是离开渔港前夕的饯行,在一杯一杯的啤酒中,少年曾经夸下海口——回来时,就是已经长大的男人了。
  跟那些大人老乡一起,他蛰居于繁华城市,没有固定薪资汇入,每个月有自来水电、瓦斯、电话费用必须转帐。当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时,虽然是炎热的夏季,少年的背脊不自觉冷冽颤抖。
  有一天,少年在建筑工地中,因为失足而跌断了左腿。在医院疗养一段日子后,他拄着拐杖回来了。也许,从此可以守着海洋与渔港,不必四处奔波与流浪了。
  站在码头,眺望远方。远方,水鸟低低地贴着水面飞过浪花。终于回到了熟悉的渔港,咸涩海风扑面带来的年少悸动已经不再那么强烈了。退潮的时节,潮水离眼眸越来越远,一点一点往后退缩,把湿漉漉的沙滩留给了还不愿离去的过客,而此时的少年是过客还是归人?
  似乎没有太多人留意过他的行踪。多久没有回来了?一直是白鹭鸶栖息地的渔港旁的防风林,还是那么让人牵挂。
  去年底飞往南方避寒后于近日陆续飞回来的许多鹭鸶,还双双对对在隐密的林间共筑爱巢。如今,回到一起成长的渔港,少年守着渔港里的摊位,盘算着未来的生活。摊贩的涌入,让渔港突然热闹了起来,也让少年脸上露出了笑容。
  烤鱿鱼、烤香肠、炸臭豆腐的摊位前,始终都有脸上露出满足笑容的游客,而叫卖活鱼与活虾的中年男子声音似乎已经有点沙哑了。酷热的季节,买鱼的人不多。
  少年虽然拄着拐杖,可是,却练就了一手叫卖活鱼活虾的绝活;接过了已经喊得有点沙哑的中年男子——少年的父亲手中的竹棒,熟练地拍打着摆放着一箱一箱活鱼与活虾的木头摊位架,发出碰碰碰的沉闷声响。站在一旁的娘则忙碌地将木箱里的丁香鱼捞起,丢进摊位架上空着的塑料盆。
  “随你挑,一盆三十元啦!”少年手持竹棒拍打装着丁香鱼的塑料盆。丁香鱼因塑料盆的震动而上下跳动,有些则跌落在摊位上。
  “嫌少?再加一把!”少年从木箱里捞起一掌丁香鱼扔进塑料盆。
  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了,少年汗流浃背,豆大的汗珠沿着脸颊滚落。
  “一盆三十啦!”
  围观的群众中,一位跟少年一样稚气未脱的女孩靠了过来,睁大眼睛打量着少年叫卖丁香鱼的夸张动作,嘴角浮起了丝丝笑容。少年斜一下抬高右手肘,利用手肘上上衣袖子擦拭汗水,从摊位上抓起一瓶水,咕噜咕噜往嘴里倒,斜着眼看到摊位上的丁香鱼陆续出清了,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
  “水手,你什么时候改行卖鱼了?”女孩发出尖锐的叫声,朝少年挥着手。
  听到叫声,少年愣了片刻,放下手中的水瓶。抬眼往围观的群众里扫了一遍,看到了胖胖的女孩——他曾经的小房东忽高忽低的挥手模样,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买鱼吗?两盆算你五十块!”
  “改天吧,我今天搭公交车来,很远的路,带不回去。”
  “不急着回去吧?待会儿我请你喝一碗新鲜的鱼汤!”
  女孩笑得十分灿烂。
  水鸟绕着停歇于港湾的渔船飞。少年在渔港边选了一家海鲜餐厅,把一包丁香鱼放在桌上,推到她的面前。肥胖女孩惊讶地看着少年。
  “改天吧,我今天带不回去。”
  “送你的,不收你的钱。”
  “送我?你还是像以前一样客气。”
  女孩没有拒绝,把那包塑料袋包裹着的丁香鱼塞进手提袋。少年回到渔港已经三个月了,三个月没碰面的女孩似乎瘦了许多。
  “最近在吃减肥餐,你看,我是不是比以前瘦了?”
  “是,瘦了很多。”
  “真的?”
  女孩就笑开了,颤颤的笑声回荡了老远。少年想起了在城市奔波的日子。女孩每个月六日晚上八点会准时出现,不知是不善于言辞还是不太愿意说话,每回都是接过钞票数上二遍,确定没有错误后,露出满意的笑容便离去。看起来,女孩是个中学生,来渔港玩,应该是她暑期的休闲。少年自然羡慕她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为了找工作,他经常在街头巷尾急得团团转。
  有人为女孩安排了悠闲的生活,似乎没有任何压力。
  而少年年老的父母,又为他留下了什么?一艘陈旧的渔船与必须修补的渔网?在人生这条不能回头的路上,该向哪个方向奔跑?少年陷入了沉思。他皱紧眉头,望着远方。远方是渔港,渔港外是辽阔的海洋,水鸟低低地贴着水面飞过浪花。
  “水手,你在想什么?什么时候再去城市转转?”女孩伸出手指,碰了碰望着远方的少年的手臂。
  少年耸了耸肩,摊了摊手。
  “我想我已经喜欢这份工作了。你知道吗?水手的战场应该是熟悉的渔港和海洋,不是霓虹灯,更不是异乡的漂泊!”

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字

作者:陆  波

       如果要选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字,你会有什么选择?
  有人选“美貌”,有人选“财富”,有人选“健康”,也有人选“生命”和“自由”,一个幸福的女人说是“老公”。
  生活中最重要的、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两个字,难道不是“时间”吗?
  有美貌、财富、生命、自由和健康,但是上天给你的时间太短,也是没用的。再好的丈夫,上天只把他賜给你三个月,那是悲剧。
  我们都受制于时间。年少时候,你总希望日子过得更快一些。年长之后,你惊讶时间竟然过得那么快,要留也留不住。
  你本来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但时间够了。人的遗憾总是:“如果我有多些时间——”然而,时间太长,也是遗憾。如果这一辈子只做上五年夫妻,你们是神仙美眷,是完美的,但是你们做了二十年夫妻,由结婚第十六年开始,他就有了外遇。如果只做五年情人,你们将会永远怀念对方,可惜你们做了六年的情人,那最后一年糟透了。
  时间治疗痛苦,也加深了痛苦;它有时候太长,有时候又太仓促。


摒弃贪欲 安贫乐道

作者:陆  波

       一
  
  猩猩,兽之好酒也。夫麓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一一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有知设者之性命与其父母祖先,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厂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嬉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譬喻录》)
  注释:
  ①麓(lu):山脚。②盍(he):何不。③睨(ni):斜着眼睛看。
  译文
  猩猩是一种喜欢饮酒的动物。山脚下的人掌握了它们的习性,就摆上酒壶,将大大小小的酒杯排列好,又把许多草鞋连在一起,放在路边。猩猩们一眼就看穿了人们的诡计,破口大骂,连他们的祖宗都不放过。
  骂了一会儿,可能是口渴了吧,一只猩猩建议道:“咱们干吗不尝上一点儿呢?只要不喝多就没事儿。”于是,它们就拿起小杯子喝酒。喝罢。骂着去了。
  不久,猩猩们又回来了,拿起大一些的杯子喝酒,喝完抹抹嘴,仍旧骂着离去。
  这样来来去去三四回,猩猩们的防线终于被黏在嘴唇上的酒香突破了,便敞开了大喝起来,完全忘记了这样下去会醉倒。于是,它们都喝醉了,斜着眼睛看着对方,打闹嬉戏,把脚伸到草鞋中学人走路。
  这时人们追上前去,猩猩们脚上的鞋连在一起,一个也跑不脱。别看这次的猩猩们吃了这个亏,但后来的猩猩还是照样上当。
  猩猩是很聪明的生灵,但仍然经受不住诱惑,最后难免一死,这全是贪欲造成的结果。
  
  二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卜之田五十亩,足以给仟粥;郭內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 sup="">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让王》)
  注释:
  ①郭:外城。②仟(gan):稠粥。③愀(qiao)然:脸色改变的样子。④审自得:审,确实;自得,自感内心有所得。⑤行修于内:在内心进行修养。⑥怍(zuo):羞愧。
   译文
  颜回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也是最穷困的学生。
  一天,孔子叫过颜回,问道:“回,你又穷又没有地位,为什么不去做官呢?”孔子办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治理天下的英才,“学而优则仕”,所以他希望学生们都能走上仕途。无论在人品道德上,还是在学问能力上,颜回都是第一流的。只要他乐意,进入官场并不困难,同学中许多不如他的人早就当上官了。
  颜回答道:“我不愿意做官。我在城郭外有五十亩田地,打的粮食足够我喝上稠米粥;在城郭里还有十亩地,产的桑麻完全可以供给我穿衣服。平时弹琴自娱,从夫子您那里学到的道理足可以使我自得其乐,所以我不想做官。”
  孔子高兴地说:“你的想法太对了!我曾经听说,‘知足者不以追逐利益而烦劳自己,自得者不以个人损失而忧惧,有德者不以没有地位而惭愧。我诵读这些话已经很久了,今天在你身上得到了体现。这是我的一大收获呀!”
  
  三
  
  知足是一种大快乐。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乌也。
  (选自《庄子·至乐》)
  注释:
  ①御而觞:御(va),迎接;觞(Shang),饮宴。②脔(luan):切成块的肉。
  译文
  从前有一只海鸟落到了鲁国都城的郊外,鲁国的国君把它迎到宗庙,设酒宴款待,演奏的是舜帝时期最隆重的音乐“九韶”,膳食是猪牛羊都齐备的宴会最高规格的“太牢”。
  鸟儿哪里见过这个阵势,眼花缭乱,惊惧忧愁,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
  这是按照自己的习性来养鸟,不是按照鸟的习性来养鸟。鸟本来栖息在丛林,游戏在河洲,漂浮在江湖,以泥鳅和小鱼为食,随着鸟群飞翔和歇息,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最厌恶听到人的声音,现在可好了,弄得喧闹嘈杂,它怎么能受得了呢?
  启示
  人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动物也一样。爱好再发展下去便成了嗜好,文章中的猩猩便嗜好喝酒。有自己的嗜好但能加以节制本来也不必酿成悲剧,但猩猩虽然洞察了人们的计策。最终却还是中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猩猩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贪欲。起初不喝酒,后来喝一点儿,结果越喝越多,最终被擒。人们坏习惯的养成以及犯罪不也是这样吗?开始时对自己放松警惕,不严格要求自己,一点点走向堕落的深渊。大盗都是从小偷开始的,开始偷鸡毛蒜皮的小东西,后来越偷越大,最终不可收拾,直至锒铛入狱。如果没有那个开端,或许事情将会是另一种样子。那人的一生也将是另一种人生。
  颜回被人们尊称为“亚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颜回是真正做到了“安贫乐道”,固守贫困的生活而不易其志,坚持自己的操守而不改变。当然,我们并不提倡贫而不思进取,这和我们这里说的是两个概念。安贫乐道强调的是在贫困时不抱怨生活,平静地接受这一切,安步当车,在贫困状况下依旧活得洒脱而快乐。安贫乐道是一种境界。尤其是在今天物质极大丰富的经济大潮下,固守自己的生活,知足常乐,不慕奢华,不贪图享受,不被物累,过自己的日子。否则,就可能会如文中的鸟一样,无法适应突然到来的高待遇而不知所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攀比别人一掷千金,按自己的方式过自己平凡的日子,就是难得的幸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