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探秘三深:已具备探测火星能力 但仍无计划

 老老树皮 2013-05-06


“我国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一定要抓紧,再等下去,留给我们的空间不大了。”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一期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一见面就这样说道。

叶院士的话不无科学道理:地球和火星都绕着太阳转,因而选择两个星球靠近的时候发射,整个转移轨道消耗的能量最少,这种时机每26个月才有一次。

深空探测的核心是资源

太空的高位置资源、环境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叶培建介绍,深空通常有从无线电和航天两种定义。国际电联从无线电角度定义的深空,是距离地球200万公里的太空;而不同国家从航天角度对深空的定义则稍有差异。

在我国,月球及月球以远的太空为深空;欧洲则是指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的探测。不论如何定义,深空探测主要内容包括,除地球之外,对太阳系的空间、各个行星及其卫星、小天体(主要为小行星和彗星)的深入探测和天文观测。

“地球上的事情都还没有处理好,为什么要研究太空呢?”

叶培建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源。”叶培建进一步解释,太空有四大资源:高位置资源、环境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相对地球环境,空间环境具有高净化、微重力等特点,这对制药、冶金、提纯等有巨大帮助。”叶培建认为,深空探测能力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综合表现和国家能力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谁占据了太空,谁就主宰了世界。”

在叶培建看来,深空探测对了解宇宙的形成,以及太阳系,地球生命的演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深空探测可以解答地球如何起源与演变,行星和太阳系究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人类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地球的未来将如何等一系列问题。

深空探测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惠及民生。叶培建说,美国阿波罗计划先后有几十个行业的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创造了80多万个就业机会,极大地带动了科技创新和社会飞速发展。在计算机、新材料、医疗等诸多领域获得专利3000多项,其中1000多项民用专利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数码相机、太阳镜、无菌室等至今仍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深空探测还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叶培建深情地回忆道:一位老华侨曾激动地感慨,中国的卫星能飞多高,我们华侨的头就能抬多高。

探月提升深空探测技术

我国自主开展火星探测的前提条件已基本具备

深空探测技术作为人类保护地球、进入宇宙、寻找新的生活家园的重要手段,成为未来航天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尽管充满挑战和风险,也曾经遭遇失败,但人类探测深空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

从1958年美国和前苏联启动探月计划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和航天技术大国都先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深空探测活动,发射了200多个探测器,其中月球120多个,火星和金星各40个。

叶培建介绍,目前太阳系的所有大行星都被不同程度探测过,通过深空探测活动得到的关于太阳系的认识超过了人类数千年来获得有关知识总和的千万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