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策划与出版中重要节点与特色

 率我真 2013-05-06

《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策划与出版中重要节点与特色

 

秦金根

 

《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大型豪华画册已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该画册的出版,不仅是安徽出版人为喜迎十八大的献礼,而且也是安徽出版人希望通过仿真画册的出版探索文物保护和文物价值宣传、推广的一条新路。

一、编者与内容

该画册的出版,在选题策划之初就定位在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上,而不是按单一仿真画的形式呈现。因为永乐宫壁画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以表现中国道教文化为主题的壁画,无论从宗教学、文化学、美术学等方面来说,都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同时,永乐宫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壁画、人物画等学习者借鉴的重要美术范本,其所展现的构图、线条、敷色等视觉艺术语言反映了中国绘画史上重彩绘画的高超画艺。正是基于以上考虑,该选题由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先生担任主编,申少君先生为执行主编,并邀请中国国家画院的张晓凌、张江舟、纪连彬、梁占岩诸先生担任副主编或编委,同时由中国国家画院当代视觉系统研究所和山西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编写。中国国家画院当代视觉系统研究所和山西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长期研究永乐宫壁画,对该壁画的内容和视觉语言、艺术传承、制作壁画的材料和工艺、壁画的保护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由他们提供和组织材料,并通过中国国家画院顶级专家审稿把关,确保选题策划之初的定位。

该画册在内容安排上选择大胆,但用心良苦。从以前出版的相关图书看,像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永乐宫壁画》,选择永乐宫三主殿所有的壁画作为内容,依次呈现,是一种平铺形式的全景展示,虽然较为全面,但是很难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另外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的相关题材的内容,皆定位于普通绘画技法的学习。在确定该画册内容之前,编辑和编者认真研究了已出出版物,做到胸中有数。从出版情况看,永乐宫壁画已反复作为内容出版过,所以内容重复是必然的,但如何选择和组织仍有很多文章可做。在壁画艺术的仿真精彩呈现和注重学术性的前提下,编者只选择三清殿的《朝元图》作为本画册内容,而重阳殿、纯阳殿的壁画不收入该画册,这是根据绘画艺术所能达到的高度来做出的选择。《朝元图》系统严谨地展示了道教290为尊神的形象,他们围绕朝拜原始天尊的主题被画家精妙地组织在壁画中。其所呈现的内容是研究中国传统道教文化的宝贵文献,其绘画艺术则继承并发展了吴道子一脉的风格,并对结构、线描、敷色等重彩绘画的视觉艺术语言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推进。而重阳殿和纯阳殿的壁画不仅在时间上比《朝元图》晚,而且其内容则绘制王重阳、吕洞宾的身世和传说故事,题材上受到约束,绘画技巧上也逊色不少,加之后来破坏较为严重,其艺术性和重要性均无法与《朝元图》等量齐观。作为学术性的要求和画册呈现的特有形式,编者为该画册选编了四篇学术性研究文章,力图形成权威性。这四篇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永乐宫及《朝元图》进行研究,作者均是此领域的权威专家,其文章也已受到时间的检验。这四篇文章分别为:原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的萧军先生的文章,重在从宏观的角度对永乐宫及其壁画艺术进行阐释;中央美术学院的老专家金维诺先生的文章则从道教神祇和《朝元图》壁画的艺术性上进行综合分析;著名画家申少君先生则将长期对《朝元图》绘画的视觉语言研究作为研究对象,重在艺术性的微观研究;最后著名美术史论家、道教研究专家王逊先生的文章着重对道教神祇和《朝元图》中道教神祇定位进行考证,力图揭示神秘的道教仙神的真实面目。所以,通过对《朝元图》及其研究的集中展示,力图揭示编者不求全而求重点的编写思路,这一点正是区别于其他出版物的大胆处,表现了独特的研究视角。

二、编辑含量

大型画册不仅重视当代的出版价值,更重要是使其能够具有传世的意义,这就需要有独特的编辑思路和丰富的编辑含量。当代很多画册将重点只停留在印刷技艺上,以为只要印刷得好,就能传递画册的核心价值。作为精美的出版物,印刷好是应有之义,而将精美的印刷和独特的编辑思路、丰富的编辑含量结合起来,才是精美画册的出版方向。

《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在编辑方面正是遵循了上述的观点。编辑的活动不是孤立的,一本书的出版是团体的合力,而编辑无疑在这个团体中起着核心主导的作用。编辑首先是一个策划者的角色。他要详尽地了解和分析市场,充分地掌握书稿的原材料,并对其当前的研究现状做到了然于心。在此前提之下,编辑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研究,确定选题的定位和方向,围绕这个方向确定作者,并与作者充分沟通。同时,编辑在策划过程中,应对成书的形象进行设想,并通过讲述和调查的形式对该设想进行论证。《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策划经过了长期调查和考量,尤其编辑与执行主编申少君先生进行了极其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申少君先生具有出色的编辑工作的经历,熟悉编辑的任何环节;他是国际一流的书装设计家,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熟稔印刷技术、环节和工艺,其熟悉程度甚至超过印刷技术专家。最重要的是申少君先生苦心孤诣研究《朝元图》数十年,对该壁画的风格和任何细节非常熟悉。出版该画册是申少君先生的夙愿。编辑与申少君先生最充分的沟通和商量,为《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出版形成了合力的核心。其次编辑也必须承担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在书稿成型的过程中,编辑要不断地与作者、设计者沟通,通过交流让作者和设计者充分了解编辑的想法和思路,以便于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在书稿出来后,编辑更要充分地与印刷者沟通,并通过预印进行产品印刷和工艺的验证,以保证成书后的质量。《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书稿非常重视该环节,仅仅上述四篇学术文章的选择,编辑和编者,尤其是申少君先生,对历年来的研究成果和资料进行收集和研究,最后根据书稿的定位加以选择。在印刷环节,申少君先生携手编辑一遍一遍在雅昌进行实验,对印刷工艺一遍一遍进行修改、完善,用完美的心态做被称作“遗憾艺术”的出版。再次编辑也必须是编校质量完美的苛刻追求者。合格的编校质量,是一本书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但对于做一本堪称传世的画册而言,优秀的编辑质量是必须的。《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不仅安排了专业校对、专家校对,责任编辑还数十次对书稿进行研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版式符号、一个标点、一个汉字……即使这样,在付印前责任编辑仍然不放心,连续几个日夜校核兰纸。现在该画册已经面世,对于编校不能说不出错,但自信应该是很少量的。最后编辑还应该是位宣传者。自己责编的图书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要把其特色、意义等充分地宣传出去,让读者了解,让读者拥有此图书,实现图书传承文化的根本使命。《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面向全国发行在即,编辑希望配合营销人员做好宣传工作。

三、装帧设计

精美画册的设计是出版过程中的核心之一。契合内容风格的设计,不仅给读者带来丰富的美感享受,也将为图书增色无限。《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设计者申少君先生为该书倾尽心血,此书的设计堪称其杰作!

设计如果只是材料和工艺的堆砌,那将会成为图书的累赘。经常见到装帧豪华的设计,不过是像木工这样的手工活的叠加,精美是很精美的,但只停留在形式上,不能做到与图书内容相结合。申少君先生形式设计的前提就是契合书稿的内容,使之为内容服务,为内容增辉,从而实现设计的真正价值。仅从形式的角度来说,申少君先生多方面的学识使其可以有接近无穷的选择,他是著名的画家,熟悉传统文化,长期从事绘画视觉语言研究,精通文物、书装设计、编辑、印刷等等。所以如果要做到形式唯美,对于他来说并不难。但他放弃了这样的路子,他对形式中每一元素及工艺的选择都基于对书稿内容的理解和成书后的整体效果的把握,他杜绝生硬,杜绝唯形式而形式,杜绝支离破碎。

《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从内容上说,首先是道教的内容,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而这本书的出版则在21世纪,它理应为当代人所欣赏和使用。所以,申少君先生的设计首先注重传统和当代的结合。所谓传统就是要契合书稿的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道教对颜色的选择和使用非常重视,往往具有某种特定的象征性。道教注重五行色,并通过五行色派生其他色彩。申少君先生的设计首先从此考虑,他选择红色作为封面主色,间以金色、黄色,形成传统的用色特点,并契合读者的心理接受特征。内文设计中的用色尽量简洁并符合道教文化,《朝元图》本身为重彩壁画,颜色极其丰富,所以设计色不宜复杂,以免喧宾夺主。申少君先生基本使用黑白二色,不仅大胆,而且精彩。黑白是道教的基本色,契合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主旨。所谓当代就是要有时代元素,并尽量达到现代科技所能达到的高度。申少君先生使用了木板雕刻并施以漆艺,亚凹凸,烫、鎏金银,多色套印等等现代印刷材料和制作工艺,使其具有极强的印刷科技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并将之与传统用色相协调,形成难得一见的视觉盛宴。

将简洁和丰富结合起来是申少君先生此书设计的又一特征。简洁并非简单,简洁中寓丰富;丰富并非复杂,丰富而能通晓其义。在目录页前的页面设计中,就能清楚地体验这种感受。打开封面,是引人注目的照壁设计,特意选择的后土皇帝祇,加金版印刷,满铺页面,带给读者慈宁、安详、幸福的祈愿。左侧右下角烫金书名,与整个版面浑然一体。翻开照壁是对页环衬设计,满版过油印黑,间入若隐若现的《朝元图》精彩人物图像,给人幽远神秘的感受。之后是精心设计的内扉页,齐左的书名、出版社、编著者等信息的设计与封面呼应,但绝不雷同。再之后是题签页和编委会页,作对称设计,简明扼要,主题突出。以上每一页都单独设计,匠心独具,内涵丰富。但每页又不繁琐,均从大处着眼,突出主旨,强化形式,简洁明了。

全书的节奏感是申少君先生设计的极精彩处。画册的设计最忌平板,页页作品,大小如一,绝不能带给读者阅读的愿望。壁画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难以形成起伏变化,故其节奏感异常重要。《朝元图》有290位仙神,绝大多数仙神只塑造上半身的形象,所以在排版时极易雷同。申少君先生不愧是大师级的设计家,他采用了一系列的设计方法来打破呆板,形成起伏变化的节奏,带给读者无尽的审美享受。首先,他将文章和图版形成穿插,形成明快的、大段落的节奏变化。从视觉感受上说,单调的文字黑版和彩色图版都会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引起阅读疲劳。但二者有机穿插变化,则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申少君先生将四篇学术文章分别穿插在图版中,首尾各一,中间分二,在产生视觉上节奏的同时,也形成了阅读上的节奏。文章中学术研究信息和图版信息相互呼应和验证,产生不同媒介传递信息的跳宕感。其次,他将图片的整体和局部相互穿插变化。以墙壁为单元,形成整体感,在每一部分的最前面先期呈现;接着以人物群体进行分类,形成大的局部,再根据绘画艺术的精彩程度选择单个仙神形象突出展示。这样的安排,不仅从内容上形成递进的关系,从形式上也形成了局部和整体、大局部和小局部、整体与个体之间变化的关系。再次,申少君先生以对开页为一设计单元,将满版设计与版面的局部设计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尤其突出了留白的重要性,使整个版式通透活络,毫不呆板。最后,申少君先生在整本书设计之外,再设计一折页,作为大画册的附属说明,再次形成对比变化。小折页承担了不同于大画册的功能,它首先将图版首尾相连地呈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是大画册中所没有的。在小折页的背面,放上中英文不同的信息,起到说明和对外版权交易的作用。

四、扫描、摄影与印刷

精美画册的出版,印刷技术过关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保证。印刷技术实现的前提是原片质量过关,所以先期对原材料信息采集的摄影、扫描是关键。《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选题策划之初,永乐宫壁画博物馆和雅昌摄影中心精心配合,在永乐宫实地虽艰难但如实地采集了《朝元图》的图片信息。通过先进的原图实地扫描技术,辅以精微的摄影,做到不遗漏任何细节,力图完全还原色彩,形成仿真原貌的呈现。

北京雅昌对印刷的精益求精最终完美地实现编者、设计者和出版人的梦想。他们采用了先进的无水印刷技术,不断进行实验,反复调整摸索,不计工本,投入人力,中间虽有诸多困难,但在信心和信念的支持下,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后期制作。

《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出版是出版人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膜拜,是对文物保护与推广方式的探索,是对先进印刷技术的推进。我们衷心希望《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能带给读者文化艺术之旅的巡礼和精神上的无限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