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临习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率我真 2013-05-06

 

如何临习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于大历六年(771年)六十三岁时写《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此幅作品为他仕途失意时,游览抚州麻姑山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事并书,多少与他当时压抑的心境有类似处。通篇用篆籀(即大小篆)笔法书写,结构松弛平正,质朴、深沉而凝重。可能刻工略粗糙或风化厉害,但这种特点可能还促成了此碑风格的形成,临写时要有所认识。

 

一 《麻姑仙坛记》的笔法

用篆籀笔法的重要特征就是起笔少方多圆、少按多提,含蓄、浑厚多于外向、大气,用力也是多向深处而不是向外。此外,篆籀横平竖直多于楷书,因此也要注意不过于写斜,总的来说临写时要多收敛而少意气。

1 横

不像《颜勤礼碑》横细竖粗、精致而富于变化,更见朴实、简单,只是中间略有粗细,两头稍加粗,临写时不必过分讲究,但要笔笔厚重,尤其结尾要收束自然。

   

 

2 竖

竖依然有悬针、垂露两种,垂露中间略细,收笔处向右收;悬针较肥而软,颜字如“绵里铁”意即从此来,但里面还是要有力度。

悬针

    

垂露

   

 

3 撇

在撇上变化颜字并不大,只是撇和竖为书法较难书写的笔划,一定要笔笔送到尖,不要过快以致尖飘而与《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

 

 

4 捺

《麻姑仙坛记》的捺极有特点,有如下几个特征:

(1)可能是笔的原因,亦可能是刻石的原因,出锋处稍觉粗糙。

 

 

(2)出锋处不像颜字其他碑水平前行,而是往下行,为此碑重要特征,显得气息沉稳不张扬。

    

(3)捺亦如悬针一样,中部绵肥,而开始处也不强调精细。

   

 

5 勾

与《颜勤礼碑》无大差别。如

(1) 竖钩

   

(2)卧钩

    

(3)竖弯钩

   

(4)戈钩

 

 

所有均到要钩处略提后或回或不回(利用毛笔自然弹性)钩出。不过有的钩可能由于刻工的原因,造成了此碑独有的沧桑、老气感,可以仔细研究。

       

 

6 点

此碑的点相较颜体他碑更为肥厚重拙而圆短,写时既要注意下按,也要注意能提得起。

   

还有的点使用了篆书的写法,即拉长线条写法同竖。

   

 

二 《麻姑仙坛记》的结构

在颜体诸碑帖中,《麻姑仙坛记》的结构尤为古拙。前面也说了此碑更加靠近篆隶,具体表现如平正、方散、宽博、松弛,重心偏低等。下面具体可看图例。

1 散,两个结构不靠紧而疏散。

  

2 方正,字形不像《颜勤礼碑》偏长,而是偏方,结构平正。

   

3 重心偏低,沉稳大度。

   

4 通篇笔划多寡的字依然写得差不多大小,即小字促大,少加修饰,显得稚拙厚朴。

 

结论:《麻姑仙坛记》为颜真卿著名的楷书碑刻,在他的作品中,类似于这种风格的几乎没有,他自己可能也没有着意去发展此类特征的书写方法。由于不像《颜勤礼碑》沉雄中不乏漂亮,这种古拙憨厚的风格不太入时人眼,所以历代学习者不如学《颜勤礼碑》的多。但我们注意到,学颜较有成就的大家均对此碑下过很多的功夫,如清代何绍基、钱南园,现代的楚图南,这就足以引起我们对此碑的重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