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平伯与苏州曲园

 苏迷 2013-05-06

俞平伯与苏州曲园

  郁乃尧

     文坛新红学的奠基人之一俞平伯的老家在苏州城内马医科43号旧寓(今名为曲园)。迄今尚存他3岁与曾祖俞樾(居中)、父俞陛云(居右)在曲园春在堂前的珍贵合影。

     曲园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是清末著名文学家、朴学大师俞樾的故居。俞樾是在友人资助下买下这块废地的,他亲自设计,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建屋30余楹,取《老子》“曲则全”句意,俞樾将其命名为曲园,并自号为曲园老人。

     走进曲园门楼,经过一个遍植修竹的天井,就是小竹里馆,屋内四角悬挂宫灯,中间是俞樾的油画像,在左右墙上挂着多幅描绘俞樾生平故事的国画。壁上还嵌着俞樾《曲园记》的砖刻。
     经过一个廊屋,就可以看到一座轩敞明亮的厅堂春在堂。这是曲园主要建筑之一。据说俞樾在北京保和殿参加翰林考试,试卷的诗题为“谵烟疏雨落花天”,俞樾依题作诗,首句为“花落春仍在”,由于蹊径独辟,深得阅卷官曾国藩的赏识,考试结果,名列前茅。因之俞樾以“春在”作堂名,并且把自己250卷著作称为《春在堂全书》。堂内陈设简朴,中间一具坑床,左边置一书桌,上有文房四宝,现在还陈列着俞樾著作的书箱及木刻版片500余片。这里原是俞樾读书著作的书斋,也是接待宾朋、谈诗论文的所在。春在堂之东是乐知堂,是全园的正厅,取“乐天而知命”之意,堂中一副楹联为俞樾所撰、当代书法家张辛稼书写:三多以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觉悟;四美之先标四美美名美寿美儿孙。这是俞樾人生观的表露。

 

     曲园是一座普通住宅与古典园林浑成一体的小园。春在堂西北乃是一个花园,西边一条长廊,廊中有一曲水亭,廊下便是一泓清水,名曲水池。东面一座假山傍池崛起,山上花木隐翳,山石崚嶒,山上筑有回峰阁和在春轩,据说当年俞樾常在此间小坐玩月。下山则有达斋与认春轩南北相对而立。认春轩是因白居易“认得春风先到处”的诗句而得名的。这些景观布置得自然天成,玲珑剔透,令人赏心悦目。俞樾自己对曲园多有题咏。如在一首诗中写道:“园中一曲柳千条,但觉扶疏绿荫绕;为惜明月无可坐,故于水面强为桥。平铺石板俨成路,俯倚红栏刚及腰;处置梯桄通小阁,差堪布席置茶铫。”由此也可窥见俞樾建造曲园的初衷和构想。俞樾辞世后,曲园作为祖产传给了曾孙俞平伯,早在1953年,俞平伯先生就专程从北京到苏州,将曲园故宅捐赠给政府,经多次整修已开放,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俞平伯(1900—1990)乳名僧宝。祖籍浙江德清,1900年1月8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生于苏州马医科巷曲园春在堂。其曾祖俞樾是清末著名学者,章太炎的老师、主持诂经精舍(清代嘉庆时期的著名书院)。俞平伯曾写有“生小姑苏郡庙前,阿耶娇宠阿娘怜”诗句(《思越人》),生动描述了其少年生活情景。俞平伯从4岁随精通古诗文的母亲许之仙诵读《大学》章句和长姊讲唐诗,每晚由保姆抱到曾祖老人居室。某晚,幼年俞平伯玩得高兴,直到八点多钟仍赖着不肯走,经多次催促和哄骗,才勉强离去,临行却对保姆念了一句:“送君还旧府”。这句原是长姊教他的唐人诗句,恰巧合着当时情景。老人听后十分惊喜,掀髯大笑,连呼可儿!俞平伯从7岁开始跟曾祖读书写字。曾祖家教甚严,每晚,他坐在方桌前,曾祖倚着靠背,口授文字,以部首偏旁为序,如从木的为松、柏、桃、李等,命他一一写在竹纸订成的本子上,较冷僻的字不会写,就由老人示范而照样录下。每晚所写不多,时间也不长,但持之以恒,进益很大,后来老人病了,才告辍止。直到9岁曾祖病逝,他才进私塾。正如俞平伯诗中所描写的:“九秩衰翁灯影里,口摹苫帖教重孙”。光绪丙午(1906年)中秋,按吴中风俗,曾祖在庭院中点燃香斗祭祀。年仅7岁的俞平伯待祭祀结束,模仿京剧中武将背上插有彩旗,就拔下香斗彩旗嬉戏。曾祖亦诗兴大发,发起全家联句,并要求俞平伯打头阵。俞平伯随即提出7字:“八月中秋点斗金”。曾祖深表赞扬,并以“添得灯光胜月光”结尾。俞平伯在晚年所作《偶忆吴下儿嬉往事》中写道:“认春轩内一杯茶,春在堂前一笑哗。灯夕娱颜翁鹤发,梅兰菊竹太平花(指花炮)。”俞平伯早年有一篇谈《春在堂日记》的文章,其中又写道:“先曾祖律身行事,处处以端慎出之,而迈往无前之精神遂为人所忽”。对其曾祖俞樾甚为尊崇。他一直珍藏曾祖俞樾临摹秦《会稽颂》残篆大小字两本。曾祖俞樾是清代后期朴学大师、父亲俞陛云是学者兼诗人。他自幼深受家庭熏陶,祖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气节的重大原则,从小就在俞平伯心灵里埋下深根。

(转载自2012年5月10日《团结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