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圆美丽乡村梦

 神州国土 2013-05-06
共圆美丽乡村梦
——河北省东光县小邢村旧村改造见闻
  □本报记者 许光辉 通讯员 申延同 杨淑梅

  4月26日,记者在河北省东光县小邢村采访时看到,几个农民正在平整的耕地上播种棉花。同行的东光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王彦信介绍,这片新复垦的耕地就是小邢村原来的旧村址,村民已于去年全部搬进新民居。通过开展整村搬迁新建,小邢村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还节约了土地,增加耕地100亩。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处长曹友锁专程去小邢村进行过调研。他认为,小邢村是河北省开展农村新民居建设的一个典范和样板。

  小邢村所在地是东光县私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全村现有企业58家,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7万元。原来的旧村占地150亩,村里道路狭窄,住房破旧,“空心村”现象十分严重,富裕起来的农民对建设新民居愿望非常迫切。

  2010年,小邢村被列为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按照规划和项目设计要求,新村使用周转用地50亩,旧村址复垦区150亩,复垦后除归还周转用地,可增加耕地100亩。目前,小邢村已建成7栋5层农民住宅楼,原村址也已全部拆除复垦。

  走进小邢村,让记者最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村里宽敞的休闲广场、村民活动中心、民博馆、超市、卫生所、幼儿园、祠堂等附属公共设施,还有为体现农村特色,方便农民生产,集中建设的农机大院和养殖场。

  农机大院占地约3亩,主要用于村民集中存放农机具和凉晒、脱粒农作物。大院实行封闭管理,安装了监控摄像,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为解决农民住楼出现的养殖难问题,村里还在村边规划建设了占地50亩的养殖大院,实行集中养殖、分户管理。记者看到,农机大院里几个农民正在忙碌着脱粒玉米,养殖大院里,有大小不一的猪、羊、鸡舍,其中最多的一户养了370多只羊。

  在物业管理方面,村里成立了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实现了集中供暖、供水、供电,电话、宽带、有线电视全部接通入户。在取暖方面,小邢村采用了节能型地源热泵,结束了烧煤取暖,实现了绿色环保节能。村党支部书记邢荣民告诉记者:“小邢村搞新民居,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为前提,以改善居住环境为目的。在这里,不是农民‘被上楼’,而是农民愿意上楼,对开展新民居建设,当时村里是全票通过,没有出现上访告状现象”。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在开展农村新民居建设中,不少地方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建新不拆旧。如果旧村址不能拆除复耕,一是不能按时归还周转用地;二是会在农村形成大量新的违法用地;三是造成新的一户多宅,也无法通过以旧证换新证的方式为新民居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就建新容易拆旧难问题,曹友锁总结分析了四个主要原因:一是新村规划不合理,不方便生产生活,农民确实不愿上楼;二是当地农民收入偏低,有的住不起楼;三是有的地方对旧宅补偿不合理、不到位;四是有的地方缺少旧村址复垦资金。

  从实地采访情况看,小邢村经济条件较好,有产业支撑,农民收入相对较高,而且体现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村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群众也非常支持,但这几个方面还不足以解决拆旧难问题。显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如何对拆除的旧农宅进行合理补偿。

  为此,小邢村成立了由村民代表组成的评估小组,对不同的房屋分等定级,确定补偿标准,村两委会只起组织作用。评估人员进入每家院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评估,当场唱票。邢荣民说,搞新民居最难就是对旧宅进行评估补偿,为这事儿,我们大大小小的会议就召开了315次。

  在小邢村自建的民博馆参观时,记者看到了当时开展评估补偿的各种原始材料和数据表格,连评估投票时的小纸片都在展柜里收藏着。正是在补偿方面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村民自治,小邢村在拆迁中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在顺利完成旧宅评估补偿后,小邢村的农民高高兴兴地拆除了旧宅,全村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部拆迁,然后由村集体组织了旧村址复垦。

  小邢村,圆了一个美丽乡村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