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2013-05-07 | 阅:  转:  |  分享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



































2012年7月31日









目录



1.专业建设背景 1

1.1行业背景 1

1.2社会背景 2

1.2.1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省内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

1.2.2地方政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支持 3

1.2.3省内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为物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 3

1.2.4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陕西物流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3

1.3人才需求背景 3

2.专业建设现有基础与优势 5

2.1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初具规模 5

2.2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初具雏形 5

2.3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6

2.4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 6

3.指导思想及建设思路 7

3.1指导思想 7

3.2建设思路 7

3.2.1制订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7

3.2.2构建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导向型课程体系 7

3.2.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8

3.2.4开发特色教材,建设立体化教材体系 8

3.2.5.打造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8

4.建设目标 9

4.1总目标 9

4.2具体目标 10

4.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0

4.2.2建设好一支满足工学结合模式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10

4.2.3培养物流管理专业“零适应期人才” 11

4.2.4完善具有示范作用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1

4.2.5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1

5.建设内容 12

5.1完善“岗位导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经费预算60万元,负责人程工教授) 12

5.1.1建设思路 12

5.1.2建设内容 12

5.2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经费预算50万,负责人刘艳教授) 15

5.2.1建设思路 15

5.2.2建设内容 16

5.3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标准对接(经费预算:80万元,负责人:李红卫副教授) 19

5.3.1建设思路 19

5.3.2建设内容 21

5.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预算:207.5万负责人:付琪副教授) 23

5.4.1建设思路 23

5.4.2建设内容 23

5.5专业平台建设(经费预算22.5万,负责人加建荣老师) 25

5.5.1建设思路 25

5.5.2建设内容 26

5.6质量改革监控与评价模式(经费预算10万,负责人张克明教授) 26

5.6.1建设思路 26

5.6.2建设内容 28

6.保障措施 30

6.1组织保障 30

6.2制度保障 30

6.3经费保障 30

6.4管理保障 30

7预期绩效 30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1.专业建设背景

1.1行业背景

1.1.1物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横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纵贯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物流总额持续增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08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2倍,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是16.5%,占GDP比重的6.6%;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7%。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36.3%、51.6%、52.6%和88%,为物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除仓储、运输业务外,物流企业积极向采购、流通加工、信息咨询服务、物流金融等领域拓展传统物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一大批新型骨干物流企业迅速成长。为我省物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依托西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基础和物流市场需求,形成以B型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国际物流区为支撑、以国内综合物流区和物流产业集群区为两翼的物流体系战略格局建成较为完善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网络,培育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群并形成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的中转物流基地,成为立足西安、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西部地区货物的产品配送、货物集散、集装箱转运中心、中国西部最大的综合物流园。据统计,全国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应该万人,近年虽然有不少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数量可以将操作能力结合到一起的人才严重人才成长缓慢水平参差不齐15%。



图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图

截止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人数约40万人,从数量上远远无法满足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在北京、西安、上海、深圳等城市,物流人才缺口明显。因此,培养技能型物流人才、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立项本专业成立至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涵盖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与报关、物流设施设备、物流营销、物流电子商务和物流金融等专业方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按照岗位能力建业的体系,系统化、立体式教学资源体系教学资源体系由实训指导书、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课件、课程标准、课程网站、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资源库等共同构成。教材方面,参考了在同行中有影响的“工学结合”教材和配套教学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每门课程都配套形成了实训指导书、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课件、课程标准。还建立了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资源库已收集整理出包括物流专业标准、物流专业信息库、文字案例等大量信息资料,包括多年来教师的教学资料和网上资料的收集整理。所有资源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分类整理方便使用。青年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生产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邀请校外实训基地人员对学生举办讲座及指导实训工作开展科研和对外服务项目,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不断创新,专业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以物流管理专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等物流企业,通过专业进修、校企项目合作、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完善兼职教师管理机制,聘请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专业师资队伍。实现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目标,最终形成一支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实施专业带头人建设工程

???对现有的骨干教师从行业经历、专业进修和专业研究的角度进行培养,派出教师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物流行业发展的研讨会、交流会,到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与各种生产和经营管理,提高专业实践应用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研,主持科研项目和课题,主持精品课程和重点教材建设;鼓励骨干教师攻读在职学位。

???推进骨干教师培养进程

建立帮传带的教师培养机制,在专业带头人的指导下,以教师团队开展教改和科研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通过选送教师到优秀高职院校进修专业课程和到知名物流企业进行为期不少3个月的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3)优化“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

???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按照新任、胜任、骨干、专家型四种层次,对在职教师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新任”教师,培训重点在于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职业素质等的培训;对于“胜任”教师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重点在于学历进修、攻读学位、专业技能等的培养。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参加国内外各种新技术培训和认证考试。对取得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技能证,一专多能的教师给予奖励。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通过项目建设,力争在今后~年内使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熟悉现代管理学、、国际贸易等方面知识,能在物流企业、各类其他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物流管理和开展物流业务的专门人才。组织教师参与政府或行业发展规划、物流企业技术服务和项目开发,加强学校与企业生产科研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为教师提供生产实践和继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培训工作,促使专业教师及时获取行业企业信息,并及时带入课堂,从而有效促进课程内容更新,真正实现校企双方互融。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顶岗工作中,从企业委派的指导教师中有目的的选拔符合教师条件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并在校企合作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特别是注重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授课技巧,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在现有的兼职教师中,选择教学效果好,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教师,与之签订长期聘用合同,或吸收为专业管理委员会成员,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通过控制兼职教师的来源渠道,改善和调整现有教师队伍的结构,实现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优化,聘请行业精英和专家作为实训兼职教师。具有示范作用的紧陕西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历史机遇,广泛开展物流人才需求调研,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分析、研究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组织模式,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岗位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零距离”培养与“零距离”就业。序号 内容 预期成果 1 充实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高技术人员力量,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运行机制。 201形成人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人员结构合理,团队成员能力和影响力得到学院和企业认可,能对专业建设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2 调研分析专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讨论和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课程体系等意见。 201 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和体系,指导规范专业建设的相关工作。 3 完善专业建设委员会运行机制 201 总结机制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并形成研究报告。 培养方案工作内容及进程

序号 内容 预期成果 1 人才需求分析、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20完成行业分析研究报告,为进一步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前期的资料和支持。 2 初步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20 3 收集信息,优化方案 20 (3)探索和推进“2+0.5+0.5”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按照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的培养方案和职业岗位标准,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设计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课程改革,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前两年进行“校内理实一体、校内外工学结合”的培养,第五学期由专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企业见习、岗前强化训练及职业资格考证,第六学期由专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即2+0.5+0.5)。学生毕业时达到公司职员的标准,毕业后能直接胜任公司相应的职员工作,成为真正的职员。(经费预算:10万)

(4)推进物流专业“双证书”制度

将物流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双证书”制(见表三),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

表三“双证书”制工作内容及进程

序号 内容 预期成果 1 分析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 人才培养方案 2 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2012—2013年 提高学生通过率 2 建立覆盖专业及专业群的职业技能鉴定工种 20职业资格

(5)举办物流专业职业技能大赛

物流职业技能竞赛是推动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提升个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物流专业从业人员质量、激励物流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爱岗敬业精神、引导和优化物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机制、推动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高职教育非常强调技能培养,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培养效果、促进学生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径。工作内容及进程

序号 内容 预期成果 1 成立职业技能大赛指导小组并制定相关制度 2012.6 制度及比赛方案 15万 2 积极查阅全国各类物流大赛,获取相关信息联系校外专业指导教师 2012.6 职业技能大赛指导手册 3 购买设备、软件等,指导学生参加比赛 2013.6 比赛的实施

(6)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影响力

针对社会上对报关员、报检员需求较大,考生较多,依托我校培训学院,积极申请报关员资格考试中心。努力建成物流管理人才培训中心,为社会劳动力提供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物流职业技能考证,为本地区广大学员提供便利,为发挥辐射作用和提升我校知名度做出贡献。(经费预算:10万)

5.2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经费预算50万,负责人刘艳教授)

5.2.1建设思路

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重点培养的建设思路,全面提升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行(企)业引进或聘请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为专业建设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专业带头人 具有5年工作经验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能够带领骨干教师完成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任务。 骨干教师 选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每年到企业挂职工作或顶岗实践1个月以上,并承担一定的企业服务任务。通过2年的培养,使骨干教师成为课程建设负责人。到2013年,计划建成一支由6名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 “双师结构”教师团队 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轮岗企业挂职工作从企业和社会聘请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按照“专任教师职业化,兼职教师专业化”的,加强“双师结构”的团队建设力争到201年“双型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70%,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左右,形成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校内外师资结构。 教师基本素质 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学位提升,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到2013年,45岁以下的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含硕士)比例占教师的100%以上。

鼓励和支持教师晋升职称,优化教师职称结构。到2013年,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同时,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全部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教师队伍技术服务与创新能力 以校企共建为突破点,突出抓好“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实践能力、技术服务与创新能力,造就一批在本行业、西安地区有影响,在教学、技术、技能、工艺领域有明显优势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5.2.2建设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的研究

建立完善的教师引进、聘用、考核、评价等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激励机制。具体包括:师资队伍引进、聘用、管理制度;师资规模、结构、培养建设方案;理论及实训教师资格条件;专、兼职教师任职标准;“双师”教师、骨干教师认定标准;专业学术带头人认定标准;专业教师测评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激励机制等。

(2)专业带头人培养与聘用

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通过考察、学习、交流、实践锻炼等途径,使其具有专业规划与设计能力、教研教改规划与主持能力、科技创新课题(立项)与项目主持能力、校企协作组织能力、教学团队培育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等,促进专业发展。

聘用1名行业或企业知名的物流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通过理论培训,使其掌握职业教育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指导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3)骨干教师的培养

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积累生产实践经验,熟悉生产流程和工作环节,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的指导能力和专业建设的能力。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企业进行为期个月的进修,学习物流管理最新技术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到国内大型物流公司进行为期个月的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通过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培养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到201年培养名、引进3名具备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中能起到显著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

建立教师实践锻炼制度,要求专职教师每年个月的工作实践,两年内累计不少于,培养熟悉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的“双师”素质教师。切实做好企业实践环节的设计和管理,加强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指导,确保教学任务和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导专业教师结合专业教学需要考取各类职业资格、执业资格证书,201年实现教师取得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



图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步骤图

(1)基于物流岗位能力需求,整合开发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按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项目组成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调研,对物流管理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归纳形成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聘请企业人员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按职业岗位的相关性原则、同级性原则,并涵盖职业岗位、职业资格相关等级职业标准,将项目课程体系属行动领域的工学模块单元项目任务,转化为专业学习领域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而整合转换成项目课程。

(2)基于物流岗位工作过程,构建核心课程内容

依据物流岗位能力标准,围绕岗位技能点,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核心能力,围绕核心能力建设优质核心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与海程邦达、中储物流有限公司等不同经营类型的物流企业共同成立课程开发项目组,通过对工作领域、工作行动能力的分析,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形成专业资源库、课程标准、校本教材、精品课程、教学素材库、试题库、案例库、技能鉴定与考核标准、技能大赛方案等系列成果,力争达到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要求。

(3)结合校企合作企业特点,共同开发专业实训课程特色教材

结合合作企业的企业性质,根据企业对实际工作中的任务提出任务,归纳整合、典型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知识融入课程内容中,与企业共同开发出国际货运代理方向的特色教材。

(4)结合学校办学模式,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积极主动的为行业服务,建立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利用目前的师资情况及专业服务方面,争取横向课题,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同时,鼓励为企业开展对外开展专业培训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扩大对外合作领域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寻找更多的产学合作机会。

其次,依据陕西地区物流发展的的实际情况,归纳出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国际货物的运输代理、货物的报关与报检等学习领域,开发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预计经费预算20万元)。

第三,建立完善相关课程体系的教学资源库,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立体化教材、电子教案、课程录像、教学课件、专业技能标准、实践教学文件、试题库、等多媒体专业教学资源。为专业现代化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企业行业职工培训、同类职业院校提供共享性优质教学资源。 2013.6 试题库 10万

(2)精品课程建设

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方向,按照现行就业岗位特征及就业需求,确定《》、《》、《》3门与实践结合紧密、有代表性的的课程,课程建设,带动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强实训环节,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整合物流类专业群优质教学资源,建成有行业企业参与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 2013.6 精品课程 5万

(3)特色教材建设

组织4名专业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组成课程建设小组,对《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物流技能实训》等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围绕课程体系改革,结合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建立一整套满足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大纲、讲义、实验、实训 2013.6 校本教材

精品课程 10万 物流技能实训 2013.6 校本教材

精品课程 10万

(4)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依托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经验和专业师资力量,培养物流各个等级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省转移劳动力培养人才,促进学校和企业在生产、教学和科研及方面的紧密合作。 2012.12 3篇论文

1篇研究报告 3万 陕西物流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陕西经济发展—基于高职院校“双主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2.12 3篇论文

1篇研究报告 2万

5.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预算:207.5万负责人:付琪副教授)

5.4.1建设思路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依托行业和社会资源,目前已与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布点合理、功能明确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目前,课程专业教师团队正在探索更加广泛的合作领域,扩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使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与利用。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使其成为特色优势学科的高职学生教学实验基地;西安地区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外来务工人员上岗培训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考证培训

国际物流实训室 海关、报关、报检实训 2013.6 沙盘演练实训室 物流园区;港口物流等 2013.6 物流模拟软件实训室 第三方物流软件、电子商务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报关报检管理软件、国际货代软件等 2013.6

(2)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借助海城邦达、中储物流的物流实体运作平台和经营资源优势,双方坚持“挖掘优势资源潜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优化建设人才结构,打造特色公众品牌”的指导思想,恪守“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新增2个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物流流程认知、企业认知实训采购谈判模拟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模拟实训电子商务与物流模拟实训、国际货代与单证制作实训

综合实训项目 物流管理综合模拟实训

(1)建立健全高职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

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专业教学计划到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形成性考核方案、教案和教学课件、课程总结、听课纪录,学校建立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

学校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教学工作规范与管理、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教学运行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督导工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系在学校文件的基础上,还专门制订了各种制度或实施细则。

()教学文件齐备

专业日常教学档案资料完整、规范、科学,并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试卷、成绩单、课程总结、科研教研、实践教学等科目严格分类整理,完整地反映了专业在教学、管理、科研、教研等方面的制度和成果。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专业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具备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等教学文件,而且实际教学进度必须和计划进度基本一致,并严格规范课堂考勤记载形成性考核教学文件。

()教学档案资料齐全、分类科学、收集完整,且装订规范

我校管理系为专业专门指定了一位教学秘书兼任省级示范专业建设秘书,负责物流专业示范专业建设的档案管理。各种档案资料齐全、分类科学、收集完整,且装订规范。



(a)结合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了“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制定教学计划时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如深入物流企业开展调查,摸清生产一线的岗位群分布情况;分析每一岗位的职责任务;分析归纳岗位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及知识结构;从职业岗位分析人手,按岗位能力需要开设课程,不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

(b)推行双证课程,对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整合推行“双证课程、加强实训”为核心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开设贯穿各个课程模块的主要双证课程。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推动学历证书教育的改革,达成二者有机结合,实现良性互动。

(c)创新实训方法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环境中掌握物流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优势。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后,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与模拟实训教学、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平台。

(3)加强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要提高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要重视过程监控,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利用,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实践教学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a)健全组织结构,由教务处、督导室、系部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抓各自的职能实施质量监控。教务处是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根据教学计划具体组织安排学生的课程内容;督导室是监控执行的中心,履行督促检查、组织协调、分析、反馈等职能;系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最关键的组织机构。

(b)建立了教务处、督导室、系部、学生四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即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学校领导评价、督导室评价、所在部门评价、学生评价四个部分。采用领导、专家评价、同行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按统一制定的表格打分,按一定方法分别计算出四个部分相应的平均得分,对不同部分的评价结果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计算出综合评价等级。

(c)强化教学监督制度和教学质量大检查制度,通过听课、现场视察、检查授课计划、抽查作业和试卷、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对系部的日常教学工作就教学规范、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和综合评价。重点抓住新开课教师的试讲、新专业开设后的考察、考试考查评分与标准的掌握等,并向系部领导和教务处反馈信息。

(d)改革考试制度,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紧密结合培养人才的特点,将素质教育内化,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形成性现代考试制度。在考试的形式和方法上采取口试、参与科研、实地调查、闭卷、开卷、半开卷、论文、课题设计、实践报告、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力求灵活多样。在考试的管理上,实行“考教分离”,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此外,建立健全的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以使考试达到预期目的,发挥其检验教学质量的作用。

6.保障措施

6.1组织保障

学院为确保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成立了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与建设工作小组,对专业建设方案的整体实施工作进行统一协调、指导、监督和组织实施,确保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6.2制度保障

为了保障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学院将出台一系列文件、政策,对专业的设置和相关人员的调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评价与考核办法》、《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制定、《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管理细则》等制度,规范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完善“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建立,为专业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6.3经费保障

为确保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取得成功,学院规定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单项列支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资金,优先安排,保障专业建设所需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另外,物流管理专业还可通过接受合作企业捐赠、社会捐助、校友资助等资金筹措方式为专业建设筹集资金,确保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各项任务能够如期按质按量完成。

6.4管理保障

1、实施精细化管理和项目管理问责制。加强项目过程管理,把专业建设任务分解为多个子项目来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项目责任制度,将各子项目建设目标与各任务承担人相结合,明确直接责任人。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效果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确保各子项目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按时完成。

7预期绩效

通过专业的重点建设,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有所突破,同时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门课程,完善“双证书”培养体系及顶岗实习制度,使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到9%,用人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率到9%,加大毕业生双证书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通过专业建设中师资建设的资金投入,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名双师型骨干教师,促进该专业群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建成一支专业素质高、职业技能强的教学团队。一个具有生产性的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将建成具备开放型、共享性的实验实训平台。学校内实训比例到0%。



































3









1







对接陕西经济的物流产业行业



分析物流专业对接产业行业相应的工作领域和技术领域



分析物流管理专业对接产业行业核心能力所需要的职业资格



确定工作领域的岗位职责、任务和典型工作过程分析



履行岗位职责任务的知识能力态度结构的核心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应知应会应是结构





物流专业毕业证书

知识技能态度结构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



校企合作



准确定位



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



调研分析职业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工学项目系列模块



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物流行业职业标准



分析工学项目模块确定工学项目



物流职业资格证书



物流专业教学过程方案设计



物流岗位工作过程课程开发



物流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归纳



物流专业学习情境



物流专业学习领域



物流岗位行动领域



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整合的工作任务



实际的工作任务



图四: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路流程图





物流专业

教学过程分析



物流岗位

工作过程分析



校企共同监控



制订实训项目任务书





校内项目



企业经营项目



根据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教学质量信息分析



教学质量信息收集



企业评价



学院督导组评价



教务处评价



系部督导组评价



学生评价



快速反馈持续改进





双证融通工学成果验收



专项能力评价



学院实施



企业实施



学院监控



企业监控







Sheet1

Chart1



若要调整图表数据区域的大小,请拖拽区域的右下角。

高职高专

本科及以上

其他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图

0.00

0.00

0.00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图

高职高专

本科及以上

其他

0.00

0.00

0.00

献花(0)
+1
(本文系物流学科服...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