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中听箫

 i思念故乡 2013-05-07

雨中听箫  

      雨中听箫 - 高寒1957 - 高寒的博客
        咚、咚,叮咚、叮咚,叮叮咚咚······谁的玉笋纤手在琵琶弦上弹出了泠泠的雨声?如屋檐上断线的雨珠滴落到一汪静水;花叶翠枝上的滚珠溅玉滑落到幽谷寒潭。一片烟雨淼茫,隐隐的从天外传来了一缕箫声,时有时无 ,幽缓、杳渺、迷幻,在溟濛的雨帘中袅袅地轻荡着。犹如蓬莱仙岛上飘来的一缕芳魂仙影,裹云带雾,时隐时现;又如一剪雨雪的精灵,素衣缟袂,凭雨御风,从北国的天地翩跹而至;更如凌波洛妃,柔情绰态,气若幽兰,姗姗而来,潇潇地引人遐想。  

        音繁调骋,丝竹纵横。沙沙切切,忐忐忑忑,疏雨梧桐,雨打芭蕉。呜呜咽咽,湿润的箫声在靡靡霏霏的烟雨中荡漾,更加的引人入胜,心迷神往。多想乘着这清幽幽的音波,如曳着这缕芳魂仙姿的裙裾飘带,或驾鹤骖鸾穿越紫陌红尘,随着风雨飘荡,飘到皑皑的北国,渺渺的世界。

        弦音润滑,潇潇洒洒的风雨中,雨声滴滴清脆,好似骊珠散迸落玉盘。箫声也越来越清晰,幽幽复悠悠,云翻袂影,逸态横生,宛若飘然回雪舞清风,恍若飞燕游龙戏雨中。可惜在这霏霏的雨中我感觉不到它那种幽咽的凄清更凄迷,而是想入非非。

       你从哪里来,这飘渺的芳魂仙影,雨中的情韵?是蓬莱仙岛云蒸霞蔚的湿气吗?是广寒宫里姮娥传给贵妃娘娘仙曲清音的遗漏吗?是秦楼里箫郎、弄玉驾龙凤仙游遗给人间的那曲玉箫吗?琵琶弦上“轻拢慢捻抹复挑”,“冰弦玉柱声缭绕”,穿过了灞桥烟柳,拂过了苏堤春晓,带来了巫山云雨,濡湿了千年红尘。你从千年的时光里穿过,飞过万重云山,掠过了三千弱水,一袭羽衣霓裳,缟袂翩翩,长发飘飘,“翔云忽定,慢收舞袖弄轻盈”。氤氲着楚汉的风骚、唐宋的风韵,千百年来才子仕女们的风采。

       湿淋淋的雨声,清幽幽的箫韵。风雨凄凄,潇潇又如晦。是湘妃的潸潸雨泪洒斑竹,宋玉的巫山云雨梦中情。是蔡邕伤叹的《霖雨赋》,王褒慷慨的《洞箫》篇。是唐宋如酥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的欢悦。渭城朝雨浥轻尘”,阳关三叠,一唱三叹离别情。是剪烛西窗,巴山夜雨的期待。枯荷听雨,天籁音韵的美感。是“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的缠绵相思。淋淋漓漓,浑沉沉的箫意几苍凉,是诗人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慨叹。是蒋捷伤感的《听雨》声,让人久久的萦怀。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唉! 凄凉的风雨人生,“绕你有多少英雄豪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几弦风雨,一管洞箫,更具江南的风情。杏花春雨,红荷带露。“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莲娃钓叟。“小楼一夜听风雨”,“细雨垂杨系画船”的风雅。更美的“梨花一枝春带雨”,“夜船吹笛雨潇潇”的情致。简直都是“一蓑烟雨画中行”的天地。

        我们的古人最具有雨雪风情,西湖畔的那一阵滂沱大雨,成就了白娘子和许仙惊天动地的情缘。最羡慕王禹偁在黄冈特建竹楼享受雨雪的雅趣,“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最喜欢洪升的《长生殿》了,把唐明皇的一腔感伤愁怨反复地放在雨中写。那一出《雨梦》把明皇的哀思写得伤心极致。

雨中听箫 - 高寒1957 - 高寒的博客             我只道是谁惊残梦飘,原来是乱雨潇潇。

                  恨杀他枕边不肯相饶,声声点点到寒梢。

        最爱林黛玉《代别离·秋窗风雨夕》,那种孤灯独对,哀怨缠绵的情怀,叫人读得感伤不已,柔肠百结。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露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中国的乐器除了宫廷里特有的黄钟大吕能奏出磅礴的气势外,都是些丝竹管弦之类,不像西方的琴键、弓弦、号角之类能演奏出英雄史诗般的豪迈气概,波澜壮阔,震撼人心。我们的丝竹管弦吹弹出的是月下清音,花木林间的一股清泉,细流涓涓,清韵悠悠,像诗词,像水墨画,写意、传神、幽邃、空灵,令人心迷。

       而这幽幽的清韵,只合一种阴柔之美,只能是“十七八女郎,手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少了一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气概。少了一种“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凭栏处“潇潇雨歇,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男人气势。更少了伟人那种博大的胸怀: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一曲雨情箫意飘过了千年的沧桑,还是那么的清凉悠悠,她来到了戴望舒的《雨巷》,碰到了一个撑着油纸伞,有着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在寂寥悠长的雨巷里彷徨着。这姑娘不就是雨中幽咽的箫声吗!诗人所抒叹的是一种凄清、迷离的美感。来到了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里,这是一篇集千百年来风情雨韵之大成的力作。那淋漓尽致、美艳绝伦的雨意描写,连字里行间都跳动着各种雨情雨味,惟妙惟肖的雨况模拟语言,出神入化的意境风味,真让人读得酣畅淋漓,叹为观止。来到了博客上多少才女们的文章里,千姿百态,风情万般,柔情蜜意,各具特色。那是北国的女士,一袭风衣,一把雨伞,甩着那风吹的秀发,踽踽的在雨中漫步,品赏。

       丝丝雨情慢慢散去,幽幽箫声徐徐远逝,一缕芳魂仙影消隐在茫茫天际。可袅袅的余音萦绕在心间久久不去。

       我静坐在脉脉的轩窗旁,绾萧萧相思的长发,一缕青烟,一杯绿茶,品赏着烟雨中那一管玲珑的洞箫,幽幽的清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