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巢衲:读《乔布斯传》

 王兆善 2013-05-07

巢衲:读《乔布斯传》

发布时间:2013-05-06 07:53 作者:巢衲 字号: 点击:442次

  在我看《乔布斯传》第一遍时,因为书中所述的西方社会的自由开放风气深深震撼着我,提笔的冲动很强烈。但是本人看书有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必须看两遍,第一遍浅尝辄止,把压力放在第二遍。缘于个人认为第一遍时这些文字只进入一个较浅的大脑皮层,彼时我与他们不熟悉,互相在sayhello的阶段。所以便把这提笔的冲动压制下来到第二遍的时候再写。然第二遍也就理所当然地未能逃出丧失新鲜感的魔咒,冲动反倒没有了。而且,外国人的名字真心长得一模一样,着实费脑子。(这也是以往我只看仅有一个主人公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比如《鲁兵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简爱》,不至于分不清楚谁是谁。四大名著我是坚决看不下去的。大脑中缺乏一种复杂事物的分辨机制。)

 

  但我还是决定逼自己一把。主要的是出于对乔布斯本人的欣赏。或者说,他所代表的那种强烈的专注、炽热的个性、极简主义的审美的欣赏,虽然有些内容让从小接受统一教育的我看得心惊胆战。还有,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中立的、尊重事实的叙述风格也颇得我心。所以尽管某315刚刚抨击了某后壳的售后问题,这倒更坚定我要写这么一篇小文了。

 

  尽管书中大篇幅描述了乔布斯如何建筑苹果商业帝国以及他“有如过山车般的精彩人生”——当然这应当是乔布斯传的主题——然而我的兴致却并没有随之跌宕起伏。相比之下,我更关注他的成长环境以及性格形成等个人及社会因素。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本人对商业活动或经济生活真没什么兴趣,虽然我学的是经济学(不过那也跟没学一样)。

 

  此文仅关乎本人所感兴趣的人性和某些社会性话题。并非分析乔布斯的显赫战功——我远没有那样的商业洞察力。

 

  很多人会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这样的人。我想说的是,没有什么人是无中生有的。不会凭空出现一个家伙叫乔布斯;也不是中国没有凭空出现而美国凭空出现了。我们知道他是将人文与科学完美衔接的典范。就这一点来说,它的缘由是这样的:乔布斯小时候直至青年时期是一个热爱人文科学的人,但是他也清楚自己喜欢电子产品。一个机缘巧合,他听到当时的某个偶像鼓励将人文与科学结合起来之类的言论,便决心做一个这样的人。还有,他童年时期住的房子也是集干净设计、简洁品位与低廉价格三位于一体的商品,这同样激励着小乔布斯。

 

  书中可以随时感受到乔布斯对于他所热爱的事物——产品、素食主义或是佛教禅宗等等——强烈的专注情感。这种发挥到极致的专注是达成目的的最大推动因素。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从小就被剥夺了好奇心。举个例子,中国有个脍炙人口的宣传语“珍惜生命,远离毒品”。首先,我们不会怀疑它的正确性;其次,也不会产生“毒品有什么特质让那么多人对它上瘾”的发问;再次,如果真的有孩子追问的话,换来的很可能是父母一句“不能碰就是不能碰,没有为什么”。但是发生在乔布斯身上的事实又是怎样的呢?他在高中时期便接触这类东西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中校园里正在经历反主流文化浪潮,造就了一批对科学感兴趣、对大麻和迷幻药类物品蠢蠢欲试、反对主流文化的一批少年,并且用乔布斯的话说,他们在“探索这些药物的致幻效果”。这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但是我们需要对生活做出一些反思。我们大多人的生活中缺少论证,不会有人告诉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习惯了接受,接受显性的或隐性的力量指派给我们的任何安排。

 

  书中描绘了美国社会诸多让人感动或是有意思的事情:

 

  一、斯坦福大学工程系主任在学校开辟了一座工业园区,便于将学生的创意商业化。

 

  二、乔布斯大学时因为不想花钱上“无聊”的课而退学。但是校方竟然允许他不交学费而继续旁听感兴趣的课程,还让他继续住在宿舍。学校说“他有一颗求知的心,这很让人感兴趣。他拒绝不动脑筋地接受事实,任何事情他都要亲自检验”。

 

  三、乔布斯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有一位同性恋同事。此人因为帮助乔布斯说服技术天才沃兹(技术天才,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将其开发的产品专属于苹果公司而得到苹果10%的股份,但是由于他有过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不敢再冒险,仅在公司成立11天后就以800美元交换了这10%的股份。10%意味着什么?到2010年底,它约等于26亿美元。而现在这位最初的合伙人在靠社会保险金度日。但是他坚称自己做了当时情况下的最优选择,所以毫不后悔。

 

  四、乔布斯23岁时女友怀孕并产下一女,不过因为他的整个人生蓝图里并没有这个部分,所以他选择无视。而他的女友和女儿就靠政府救济金生活。但是她们所在的县区起诉了乔布斯,试图让他承担经济责任。亲子鉴定之后乔布斯输了官司,开始支付赡养费,并偿还政府之前拨付的救济金。

 

  而有些事情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一定会感到不可思议。比如:

 

  一、12岁时,乔布斯为了制作一个频率计数器,在电话薄上找到惠普创始人的电话,找他亲自要一些零部件。他们聊了20分钟,乔布斯还因此得到一份零工。

 

  二、高中时,乔布斯就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处世原则。同样是为了得到一个市面上没有的零部件,他拨打一家制造商公司的对方付费电话,编了一个小故事,成功获得了他要的东西。并且在被询问的时候,表现出旁若无人的骄傲说“我只知道我没钱打电话,但他们有钱”。

 

  三、16岁时,乔布斯和沃兹(技术天才,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受了一篇杂志刊发的技术文章的启发,溜进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接着沃兹便制作出了一个蓝盒子——一个仅用一小块电路板的成本40美元的装置——可以拨打任何电话,并且不会计费(控制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通信基础设施)。他们利用这个做了一些恶作剧,比如假装基辛格给梵蒂冈的教皇打电话;同时乔布斯提议将其简单包装后以150美元推销出去。两人的合作模式也由此确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