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理和功法:李锡堃先生《丹道养生功》

 建华1968 2013-05-07
 
 
 

[转载]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功理和功法:李锡堃先生《丹道养生功》(节选一)

 

功理和功法:李锡堃先生《丹道养生功》(节选一)
先师青年时代


第五章  功理和功法

 

丹道养生功为静功,练功姿势比较简单,只有坐式和卧式两种;而三步功法,是指由浅入深的三个练功层次,主要区别在内功,其体形外在的姿势并没有什么区别故将本功法的几种坐卧姿势和练功要求放在三步功法之前,以方便初学者。

一、            练功姿势

因为行走或站立时,身体不稳定,窍位难于找准,所以本气功采用坐式和卧式练功。练功的初级阶段,用坐式。大周天真正练通了,才可以用卧式;但是,仍然以坐式为主,要多坐少卧。

(一)   坐式

坐式有盘坐式和平坐式。盘坐分散盘、单盘和双盘。众所周知,坐式中盘坐比平坐好,双盘比单盘好,单盘比散盘好。但别勉强;否则易造成“不得劲”,其致使筋骨受伤。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人,筋骨较僵硬,一勉强,很可能致伤。这样,欲速则不达。几种坐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腿的放法不同。其他方面要求一样。现分述于下:

 

 

1散盘:(如图18或图19

上坐前,先平息三、五分钟。

1  上坐,心平气和,全身放松。

2  双腿如常坐,自然盘回,平放。男的右足在内;妇的左足在内。如果累了,左右足可倒换,也可伸伸腿,以活动筋络。

3  头正、颈直、下颔微收。这样,可以使头、颈放松。头顶直冲天空,避免身体前倾后仰、左右歪斜,保证上身正直、端坐。各个部位都要自然而然,要放松,切不可用力。

4  舌舐上腭,双唇双齿轻轻合闭。舌尖轻轻舐往硬腭与软腭交界处的小坑。丹功中,“搭上鹊桥”,指的就是舌舐上腭。这样,便于接通任督二脉。

5  双手放腿根处,手心向上,两掌伸直叠放,两拇指尖相对;男的左掌在上;女的右掌在上。手也可掐子午诀:男的右手抱左手,女的左手抱右手。以男为例,左手拇指尖掐左手中指尖,握空拳;右手拇指插入左手拇指与中指构成的环中,并以指尖掐左手无名指根,其余四指相并,抱住左手。女的抱法相同,但左右相反。

6  双目垂帘内视。开始,双眼目光平视正前方;然后双眼微闭,将目光收回,从人体腔子里,沿任脉自上往下看。意在哪里,目视在哪里。

7  功中要注意精神内守、动员黄婆和调息。具体功法,请参阅第五章。

 

2、单盘:(图20

双腿自然盘回。两条腿的小腿上、下重叠,平放。男的左小腿在上;女的右小腿在上。其他要求同散盘。

 

3、双盘:(图21

将身坐于坐具之上。男的先将左腿盘回,左脚脚心朝上,放在右大腿的腿根之上;再将右腿盘回,将右小腿叠放在左小腿之上;右脚脚心朝上,放在左大腿腿根之上。女的坐法相同,但左右相反。其他要求同散盘。

 

 

 

 

4、平坐:(如图22-1和图22-2

取高矮适当的坐具,端坐于上。两条大腿平放,分别与两小腿成90度(即膝部为直角)。双脚分开,距离同肩宽,脚尖朝前。脚与小腿的垂直线成90度直角。上身不要后仰,背更不能死死地靠在硬的椅背上,免得影响督脉中气的运行。上身与大腿也成90度直角。但是,身体各个部位都要放松,不能死板。其他要求同散盘。

坐功要求:静中求静,恬淡虚无,万缘不挂。坚持行之,必然得到效验:

“坐久忘所知,忽觉月在地;冷冷天风来,蓦然到肝肺;

俯视一泓水,澄湛无物蔽;中有纤鳞游,默默自相契;

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引自《性命圭旨》

 

 

 

 

(二)   卧式:(如图23

 

 

卧式,以侧卧较好,因仰卧压督脉。以右侧卧为例:右侧身而卧;下侧之右手手掌朝上,托腮;其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叉耳;上侧之左手掌掌心朝下,平放于左大腿之上。双腿自然屈曲、叠放。

左侧卧的要求,同右侧卧,但左右相反。而且,两种侧卧,可以以轮流倒换。

对五官和躯干的要求,与坐式相同。合目内观;意到哪儿,目观到哪儿。收神于炁穴,意与观合一,神与气合一,必然收到效果。

卧功,应力戒昏沉入睡。修道易,斩魔难。《性命圭旨》说:“然而色魔、食魔易于制服,独有睡魔难炼。”为了斩睡魔,首先,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谨防精神、身体过于疲倦;第二,做功的时候,两眼微闭,上、下眼皮之间留一道小缝儿,入静后,自然闭眼即可。

坐功时,面朝南,或南略偏东,以顺应地磁之方向。卧应顺南北;头朝哪边,则无所谓。

总之,本气功对姿势没有严格的限制;但求舒适,但求体内阴阳相交能顺利进行。

 

二、            练功时间

 

练功时间宜在子、午、卯三个时辰进行。子时为天文时间23点到1点;午时这11点到13点;卯时为5点到7点。标准时间与天文时间有些差别。北京时间与外地时间又有差别。用北京标准时间的地方可按表4的时间改正数来求得当地时的天文时间。例如,在北京,表4中时间改正数为(-14.6);当北京标准时间为11点时,天文时间为(11点—14.6分),即为1045.4分。北京标准时间表为1114.6分时,天文时间为11点整。再考虑到自然之气作用到人身的时间有些滞后。所以,我们建议北京的练功者,午时功从1130分开始。同理,子时功从2330分开始;卯时功从530分开始。其它地方的练功者可参照这个办法算出自己的练功时间。

中、小城市和农村可采用经度相近的大城市的时间改正数;也可用日晷来测定;或按经度推算。经度差15度,时间差一小时。也就是说,往西15度。各地经度可查地图估算出来。北京经度为东经116.4度。不采用北京标准时间的国家和地区,可参照此法算出自己的练功时间。

每次练功的时间以两小时为限。因为,释迦牟尼说:“二候在彼,四候在我,四候采牟尼,六候完神功。”一候等于二十分钟;六候就是两小时。“彼”指肾;“我”指心;“牟尼”

指药。功夫到一定程度时,四候就该采药;意采心得,从肾采至心。但这不是死的。功夫进一步提高时,就可以更早采药,更早收功。所以,达摩说:“二候采牟尼,四候完神功。”到“完神功”之时,还想延长功时,就得进入温养,即意守全形,不守局部。另外,打坐时,身上有“不得劲”的地方,就应把意放松,甚至完全无为,并让形体放松;这样,自能延长功时。另外,还要防止“煮空铛”。无药、无快意,而守时长,就是“煮空铛”。

 

关于“活子时”,生热安炉以后才有。另外,初练者不练酉功;理由以后将说明。

 

三、            功前准备

1  功前要净身;就是要用温水洗生殖器、谷道和两者中间的会阴区。一则,将它们洗干净;再则,将它们预热,以利生热安炉。最好,每坐前洗一次;至少,一天得洗一次。

2  功前,将大、小便排尽。可适当喝些水,但别喝得太多。有时,功中阳举并想尿,应先尿后练功;别误把它当成来药。功前,要将全身放松。为此,必须松裤腰带;最好不穿有松紧带的裤子。

3  上坐时,要平心。心平气和,神才能就位。正如吕洞宾所说:“无念方为静,静中气自平,气平命归根,归根乃是真。”忙乱上坐不行。不管多重要的事,说甩就甩,不让它在脑中占据位置。当然,彻底消除杂念,还要靠提高功力,靠无为还虚,以神补脑;脑补足了,自然就不想了。在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时,只能靠“遗忘法”;来了,别着,别留,别跟着走。所说的“魔”,就是一些伤脑筋的思念。“斩魔”,就是要把这些思念去掉,不去想它们。

 

第一节               一步功筑基——炼精化炁

 

这一步的主要要求是“生热安炉”;主要功法是:意守下丹田、玄牝、上弦(牝门)、会阴或玄关(一窍)。

大家都知道,要将液体化为气体,需要生热。精在体内是半液体半气体状态;要将它化为完全的气体,也需要生热。要修炼成“纯阳之体”没有一点阴浊之气,即全身没有一个地方是凉的□因此,生热是本气功自始至终的工项主要要求。全身生热主要从玄关(一窍),即炉中发出的;而玄关(一窍)是一个虚无圈,炁聚成窍,炁散渺茫。它只有在生热时,精初步化成炁后,才出现。也就是说,只有生热,才能“安上炉”。

怎么才能生热呢?这是需要研究清楚的首要问题。因为,它对指导练功实践有直接的首要意义。按照丹经和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生热首先要靠意和呼吸。《伍柳仙宗》(以下简称《伍柳》)说:“火者真意也。”(火就是热);又说:“精因火化,火因风灼”,“修炼全凭风火耳”。这里,“风”指呼吸,包括内呼吸和胎息。

从功法来看,意比呼吸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一则,意较灵活;再则,意居主导地位。着意重,呼吸自然也就重;着意轻,呼吸自然也就轻。所以,调节热度主要在用意。正如《伍柳》所说:“用意紧则火燥,用意缓则火寒”。所以说:“意重火炎,意轻火寒。”有时,例如采药时,要更多地注意呼吸;但就在这种情况下,着意也居主导地位。招摄炁逆行就是采药之方。

用意要用真意。什么是真意呢?有三种说法:一是“全心全意是真意”;一是“返观内照即真意之妙用也”;另一说是“真意即虚无中之正觉,所谓相知之微意是也。”(后两说引自《伍柳》)三者并不矛盾;应用时,要结合考虑。第一种说法强调练功时应消除杂念;除最必要的练功法诀外,什么也不想;对于当诀,也要 “得意忘言”。全心全意地意守某部位时,内视的眼光也必然落到该部位。所以,第一、第二说法,实际是一回事。第三种说法强调,用意要顺乎自然,因势利导,让其“水到渠成”;千万别强行用意,更不能用力。因此,意守时要“勿忘勿助”,要似有意似无意“,形体要放松。总之,一句话,用意时,要“静松自然。”第三种说法中所说的“虚无”是“元神主事”时的自我感觉。《伍柳》说:“元神不动为体,真意感通为用;元神、真意本一物也”;又说:“真意不涉校量,一校量即非真意矣。佛宗云:‘拟议即乖,校量即错。’”这就是说,真意是元神主事下微妙的真觉;它与日常那种经过逻辑推理的思维而形成的意念是有本质的区别。后者是识神的作用,往往不正确;应不让它干涉元神的作用。所以,吕洞宾说:“无念方为静”。在练功初期,在有知觉时,这种干扰是难以避免的。到进入真静或入定中那种无知无觉的状态时,这种干扰才能完全去掉。所以,第三种说法指的是:“无知无觉为正觉”。这说明,真意的表现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

练功中,用意的轻重和用意的部位是一个非常复杂,又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各人根据自己变化着的情况,不断悟,不断试,不断找,不断摸索,不断调整。所以,《伍柳》说,金丹“全凭火候成功”。这就叫做调息。

这一步的主要功法是意守下丹田、玄牝、上弦(牝门)、会阴或玄关(一窍)。到底先守哪一窍,后守哪一窍呢?一般是按这个顺序发展,即最先守下丹田,最后守玄关(一窍)。玄关一窍当然重要;但初练者没生热,找不到;一般要半年以上才能找准。而下丹田位置明确,容易找;并且,它离口鼻和心脏较近;初练者呼吸较短,意守下丹田易与数息法结合。

数息法就是结合呼吸数数。一呼一吸为一息。每一息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一甩;再从一数到十,不断反复。这样可以去掉杂念。数息时,还可以调整呼吸:吸要绵绵,要足;呼要细细,要慢,要似有似无,不等呼完,就改成吸。但呼吸要保持自然、舒适;千万别勉强,别憋气。到呼吸较细长,杂念较少时,就可以改成“随息”。这时,也就可以从意守下丹田,改成意守玄牝。随息是“心息相依”,即心意与呼吸自然而然结合起来。这时,完全是自然呼吸,不用调整呼吸。

另外,心脏病患者一开始就应练“二意法”。二意法的功理功法将于第二步中论述。

 

在此,必须着重指出,本气功最重要的热源是体内阴阳相交。看来,练本气功中所发生和各种主要的阴阳相交,包括心肾交、任督交、天地交和木与金交,都是生热反应,而不是吸热反应。因为,随着功力的不断增长,即阴阳相交的质量逐渐提高时,用意要逐渐减轻,要由“有为”发展到“无为”;而热度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无为时,意和呼吸都非常轻微;而热度有时会发展到“汤煎”的程度。“汤煎”是指热度特高;而练功者并不感到烧、烫或难受。

本气功中发生的各种体内阴阳相交都会产生某种类似性交快感之快意,所以,在意守中,如果感觉发生了某种快意,就应全心全意守住它。开始时,这种快意是极其微弱的,一纵即逝;得集中全部注意力才能保住。快意巩固和发展了,某种阴阳相交也就巩固和发展了;同时,生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快意发展到一定程度,用意就要减轻,甚至完全放掉;否则,可能导致漏精。这就是说,要知足,知止,防险。

各种体内阴阳相交要在第二步和第三步才能明显发生和发展。第一步中会发生初步的心肾相交。因为,意属神,属心;下丹田等窍位属肾。意守下丹田等窍位自然就会使心气和肾气发生一定程度的结合,而产生心肾相交。意守下丹田时,产生的心肾交是微弱的;到意守玄牝时,才会强些。意守玄牝时,谷道中肾气充足,但缺少心气。心气下去了,还要有媒介才能很好结合。那时,就要动员黄婆,即调脾气下去。脾在心下脐上。当谷道有热感和某种动象时,就可想想心(绛宫);然后,用意将心气经胸腹内部慢慢引到谷道,顺便带一点脾气下去。这就是动员黄婆的功法。动员黄婆的时机适宜,心气和脾气到谷道时,谷道动象会明显增强;所以,这时意的效果最显著。动象是说明心气和肾气正在混合,正在交,而尚未接,尚未合一。合一了,谷道动象就会消失,而转入较平静的状态;并产生一种较高的舒适感。这就说明,你已经得“一气”了。一气又名和气、生气、真气或神气。一气可以补全身。正如《道德经》所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这就是说,头脑得一气就会清明,肾得一气就会宁静,心神得一气就会虚灵,三宫得一气就会充盈,全身,包括五脏六腑,得一气就会生长。一气和心气、肾气混合组成的二气有所不同。一气没有刺激,不太热,有温温之热,到各部位,吸感舒适,不感难受。而二气有刺激,热不是正热,走的路子也不太规矩。二气也能治病,但没一气治病效率高,而且有时会使患处产生疼痛。

“内肾氤氲,外肾兴起”时,叫做“一阳初发”,又叫“活子时”。“内肾氤氲”就是会阴有明显的热感、快意或跳动。“外肾兴起”就是无念时生殖器自发地兴奋而勃起。这时,阴精中的真阳会聚在会阴。这时开始练功最好。如果以一天十二个时辰来描写整个练功过程,这时就是活子时,即开始练功的时辰。但它不一定发生在子夜;而可能发生在一天的任何时间。所以,子夜叫正子时或死子时;而这叫活子时。活子时到,就要开始调药。调到不老不嫩时,就应采药。“药”是借喻炼外丹的名词,实指体内的元精、元炁、元神。第一步炼精化炁时报“药”就是指元精及它所化生的产品。调药之法就是意守会阴,别有杂念,静候药物越来越旺。什么叫 “不老不嫩”呢?就是精欲射而未射时。但这个时候很难掌握。弄得不好,就射精了。这是大丢。宁少得而别大丢。大丢一次一般要十天、半个月才能补回。所以,采时宁愿嫩一点。采的方法有两种:(1)文采——小口吸气;有意吸,无意呼;(2)武采——有意呼,无意吸。不论文采或武采,都要意守心(绛宫),都要微微耸肩缩颈。文采较稳,不易漏;武采较猛,不易全得。年青人可用文采,也可用武采;老年人必须用文采。文采时,一般吸3~5口气,就可以停下来。等一会儿,生殖器就会变软;而心中会有一种高度舒适感,即所谓“心中忻忻”。这就是心中得药的象征。这叫“意采心得”,或叫“采丹头入心”。如采时、采法适宜,采得此丹头,半小时后,立刻变一个人。如果闭目守住它,温温之热2~3小时也不过去。此热没刺激,非常舒适,和平,是心肾交泰斗的结果。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叫做“不采之采”,即温养之法,又叫沐浴之法。此法不用采药,也能结丹,不过时间得长些。此法不会丢精;所以,年老体弱、精较少者宜于采用。据说,道家南派多用温养之法;而北派则多用采药、抽填之法。温养之法将于第二步和第三步中论述。

筑基到什么时候就算完成了呢?要到滴点不漏,精满而无欲,永不起阳时,才算丹基成。精门炼固为握固。握固后,一方面,精门不排精;另一方面,会阴温度高,精一到此就化为炁。所以说“精满不思淫”,而可以达到“见景不欲”、“见景不泄”的境界。坚持练本气功,一般男的得三年,女的得一年半,才能达到握固,第一步的主要要求(生热安炉),一般百日就可达到,即所谓“百日筑基”。此后,就可开始练第二步功。所以,第一步与第二步、第三步得交叉进行。

生热安炉后,炁冲击尾闾时,应请老师传授名为“抽坎填离”的秘诀。此秘诀不能书传;因练功者过早知道了,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而且,此秘诀即属吕洞宾所说的 “说着丑,行着妙”的秘法,让不练此功的人知道了,会使道受到诽谤。由于这个原因,更由于体内精炁神的运行变化“微妙玄通”,难以书传;本气功进一步修炼时,必须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第二节  二步功炼心——炼炁化神

这一步的主要要求是心肾常交;主要功法是“二意法”和大、小周天。

心气和肾气交则生,分则死。这个道理,道家用阴阳五行学说予以阐明,例如,《性命圭旨》说:“坎离交则生,分则死。”(坎离即心肾)。《伍柳》也说:“肾属水,心属火,火入水中,则水火交媾。”“水火交媾” 又叫“水火既济”。第一步意守下丹田等窍位即属“火入水中”。第二步的功法就是要使心气和肾气进一步混合、接交,而产生一气,即和气,正如丹经所说“心肾常交,气则和,和则寿。”相反,如果心气和肾气分而不交,即所谓“水火未济”;则心气如火而上炎,会造成“上火”,即使眼鼻、牙根、口腔或喉咙等发生炎症;而肾气如水而下沉,会造成寒症,如大便变稀,下肢浮肿,四肢无力,妇女月经失调,腰酸背痛,小腹疼痛等毛病。我们如遇喉咙发炎、发痒或咳嗽,要是将它用意引至炁穴;则口内立即生津,而润泽喉咙,症状可很快减轻,以至消除。相反,如果老是有意让它咳;则火向上,炎症和咳嗽反而更厉害。练气功者,如果功法适宜,则口内不断生津,大便变干;这是自己检查功法是否适宜的两项重要指标。“火入水中” 的重要性还可从日常用锅做饭来比喻。火在水上,则不开锅,生米成不了熟饭;火在水下才能把水烧开,把饭作熟。同理,火入水中,水火既济,才能炼精化炁,炼炁化神,为结金丹、结胎作好必要的准备。精化成的炁首先补肾,其次补心。《道德经》说:“心使气曰强”。这里用了一个“使”字,便说明了心对气的役使作用。而心中的真炁充盈了,身体就会强壮。这是因为心主管五脏六腑。心强,五脏六腑自然就强。而且,心强了,炁易化为神,即化为神气。只有神气才能补骨、补脑。总之,心肾常交不仅是健身治病,益寿益智的必要保证,而且是达到长生不老的必由之路。

促使心肾交泰的初步功法是二意法。二意法就是:一呼一吸,意在心;其后,一呼一吸,意在肾;接着,又是一呼一吸,意在心。如此循环反复,使心气和肾气不断混合,并进而接交合一。这就像打混凝土时,必须将水和砂石、洋灰搅拌均匀一样。另外,意从心转移到肾时,不要从体外跳行,而要从胸腹内部经过。这样,可以带点脾气下去,起到动员黄婆的作用。

生热安炉以后,心肾交泰发展到一定程度,真炁会自动形成小周天运行。小周天的路线是:从内肾经命门上行至心(绛宫);然后,从心经脐下行回到内肾。炁形成周天运行以后,意可以而且应该随炁而行,这叫“动随其波”,即意随丹头(炁波之头)而行,以炁以运行稳、准,且无空隙。炁似要成周天,而尚未形成时,也可用意按上述路线模拟一下,作为发动。炁动后,就别用意领;有时要领,也只能领下,不能领上。另外,要注意,别让炁上行过心,以免引起上火。更要注意周转的方向;后升前降。如果反了,则用意让它变过来;但别变得过急。周天转够数了,炁会自行停下来;这时,意也应该停下来。这叫“静同其德”。转数达三十六圈时,它还要转,也不让转;应用意让它停下来。

其后的发展阶段是,炁不循小周天路线转圈,而在心肾间直线升降(升降数也别让超过三十六次);继而、不升降,没有炁波,只有一股热炁从内肾直顶心(绛宫)。这时,心肾之交为直交。再进一步,心肾相依,似乎心和肾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最后,达到心肾合一;这时,进行心肾真交,快意达最高度。这个发展过程要让自然而然形成,千万别求,求之反而不得。

心肾交泰有下交和上交之分。在下宫交为下交,又叫“龙入虎穴”,更有利于肾;在中宫交为上交,又叫“虎入龙宫”,更有利于心。龙虎为心炁和肾炁的别名。下交伏虎,得真铅;上交降龙,得真汞。真铅、真汞是肾炁和心炁中的宝物,真铅就是肾炁中的真阳,也就是“坎中满”,或叫“坎男”;真汞就是心炁中的真阴,也就是“离中虚”,或叫“离女”。真正的“龙虎交尾吐真精”就是指真铅和真汞接交合一,而得一气,即得大药,从而可结金丹。这是抽坎填离的最高阶段,也是降龙伏虎的主要过程。伏虎不漏,降龙不困,自然有利于握固,即有利于丹基成。握固只有靠降龙伏虎,而不能靠其他方法,更不能靠歪门邪道。

心肾交泰的后期可以进行“饮刀圭”。饮刀圭是抽坎填离中一项能“盗取天机”的功法。许多丹经以种种方式说到饮刀圭,但都没说它的实质内容和具体功法;因为,它是属于不能书传的秘密法诀。《伍柳》说:白玉蟾“说刀圭于癸酉七月之夕,尽吐露于乙亥春雨之天”。从开始说到“尽吐露”经历了一年又三季。这不是因为它内容多,要那么长时间才能讲清楚;而是因为它内容密,要分开来,拖长时间讲。所以,《伍柳》接着说:“又当知天机非邂逅可谈”。这就是说,饮刀圭是一项不能一见面就谈的天机。因为说早了对练功不利。所以,读者,对于饮刀圭,如未得师传,请别强猜,更别强行。

水火既济是竖交;木与金交是横交。木与金交就是肝气与肺气经带脉相交。有的人水火既济先开始;而有的人木与金交先开始。因人而异,不可强求。横交似动未动时,也可用决模拟一下,以作为发动。模拟的方法和路线是,用意领炁从脐往右往后,再按左—前—右的方向沿带脉转圈。待炁自动运行时,就改成“动随其波”,即意随而不领。如果转的方向反了,不是按上述方向转,而是按右—前—左方向转;则应用意让反过来。另外,转够三十六圈后,应用意让停止转动。木与金交也可促进水火既济。因金木之气为中气,在心下脐上。木与金交,带脉才开,心炁才易下去,肾气才易上来。否则,木与金不交,带脉不开,心炁下来不过脐,肾炁上来不过肾脏;这样,心肾就难于相交了。另外,木与金不交,中气不足,带脉不通,常易发嗝不止。如遇这种毛病,按上述方法,用意领炁沿带脉按从脐往右往后往左,再按左—前—右方向转几圈,症状可立即缓解,以至消除。

大周天是跨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功法。小周天开了,大周天的虚象也就有了。大周天的路线是:炁穴(下鹊桥)→尾闾→夹脊→玉枕→昆仑顶→明堂→玉柱(鼻柱)→舌顶上腭(上鹊桥)→十二重楼(肺管)→心(自然入五脏六腑)→脐→下丹田或玄关(一窍)→炁穴;简单地说,就是从炁穴沿督脉上升至顶;然后,从顶沿任脉下降至炁穴。所以,大周天叫做任督交或天地交。人身中,头为天,肾为地。任脉属阴,督脉属阳:任脉督脉之炁相交是阴阳交。天属阳,地属阴;天地炁之交也是阴阳交。开大周天,先得开尾闾;然后,开夹脊和玉枕关。这叫开后三关。后三关开时,一般都会有反应。尾闾最难开;因此,开时反应也较大。到时,别害怕,别惊恐,自然就会过去。尾闾非真阳不开。尾闾分步逐渐开;最后真开时,会感到整个骨盆区似乎没有了。尾闾开后,热炁就会从炁穴沿督脉而上行。一般,炁到夹脊要停一停。等夹脊开后,才能进一步上行。同样,炁到玉枕关也得停一停;待玉枕开后,才能过去。有的人,炁到大椎也得停一停。炁到昆仑顶后,停的时间一般较长。有时还会在头顶转圈;转圈后,又归昆仑顶。炁在头时,往往会感到头上有个“箍”,很紧,类似《西游记》中的“紧箍咒”。发生这种情况,别惊恐。这是好现象,而且是练本气功中必然会发生的现象。炁在头上应静以待之;炁会从头上下来。如久久不下,也可意守心(绛宫),让它来下;或者采用将额头“九张九合” 的方法,导引它过祖窍。“九张九合”是开祖窍、下重楼之法,也是使炁从督脉转入任脉之法。当炁在头上形成“紧箍咒”、久久不下来时,可用此法:有意凑眉、挤眼将脸部肌肉尽可能往两眼中间的祖窍穴集中,然后又放开,是为一合一张。如此,重复九次,就是“九张九合”。一般,脸部肌肉往祖窍集中时,耳中会有 “嗡”之声。等到不“嗡”时,炁就过了祖窍。炁过祖窍后,就易于过上鹊桥、下十二重楼而入心。那时,就会觉得心中有快意,而在头上形成的“紧箍咒”也就消释了。下来后,炁在心和脐停的时间会长些。炁下来归炁穴后,才能收功。总之,开大周天要无为而成,不要意领;初期,也不要意随。炁上头,意不要上头,以免引起上火,更免影响心肾交泰。大周天开后,意也不要随大周天转,而是随小周天转。这样,以小周天带动大周天转,更为省事,更为稳妥。大周天的转数和炁在头上的转数应不超过八十一圈。大周天之炁的运行方向应是后升前降;炁在头上转的方向应是左—前—右。如是不对,应以意让它变过来;但变得不能过急。在没有药时,没有高度快意时,不要行大周天;否则,会形成所谓的“煮空铛”,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可能引起上火。

大周天的发展趋向是:由虚到实;由窄到宽;由短到长;由不接到全接。归初,圈有空隙,有不接处,炁也较窄,是为虚象。以后,炁逐渐变粗扩大,以致两胁都接上,即炁在背—胸全面升降。有时,心肾直通道逐渐扩大到整个内腔,热炁像在热水桶中那样整体上升到头,又整体下来,而形成大周天。大周天的发展过程有点像小周天:先是转圈,然后不转圈,任督中三条线合成一条线,任督不感觉有炁运行,没有周天转,只有中间一个热通道,一升一降;然后,不升不降,甚至天地合一;这是天地之真交,又叫天地之正交成清交。有时,这个热通道两头会联动,也就是昆仑顶和会阴上下联动,上边噔一下,接着下边噔一下。这叫“无缝管两头吹”。这是大周天真通的表现。如是是真动,动几下,一静就可能进入胎息。有时,昆仑顶、脚根(踵)和中间的会阴三点联动,这也是“无缝管两头吹”。大周天发展到最后,督脉似乎像一根橡皮管子,尾闾开足了(整个骨盆区似乎没有了),不感到有上桥和下桥,全身温温,有意、无意也是周天,高峰时,身前身后都满是炁;这才是真正大周天,才是周天的实象,才叫得道。这时,就可进入胎息了。大周天足了,才能进入胎息;不足,进不了胎息。大周天尚有炁行感,胎息就没有炁行感,光有温温之热。关于胎息,将于第三步论述。

大周天开了,有了周天之炁,头脑清醒,眼睛明亮,什么病都可治。小周天可治脏腑之病;大周天可祛周身之病。因为小周天只能炼精化炁;而大周天才能炼炁化神。大周天开了,身中如有缺陷,用意和眼光往缺陷处稍稍一捋,它就会圆满。那时,就不用抽坎填离,阴阳自然平均,心肾自然交,进入“炼精无精可炼”的阶段;因为精一来就在里头化成炁了。等到炼心把阴阳都炼足了,即血和炁都足了,壮了;那时,就会感到没有心,会觉得下边没有炁,只有快意,炁都到头上了。大周天真开后,就会无贪欲,无烦恼;会觉得世界上没有值钱的东西,什么都没有大周天好。

大周天开了,自然会一天给你进行四次沐浴,即每天子午卯酉正时,炁给你“洗澡”,洗去身中阴浊之气。有意来,无意也来,才算真。来时,谷道非常舒适、温热。这种热和“乐”的感觉逐渐向全身扩散。可能先下后上,也可能先上后下;可能后升前降,也可能前后同时升降。最后,达到全身温温,如《太平经·合阴阳顺道法》所描写的景象:“若居温蒸中。于此时,筋骨不欲见动;口不欲言语;每屈伸者益快意;心中忻忻,有湿润之意;鼻中通风,口中生甘;是其候也。”这也就是结丹之候。沐浴时,不能用意,要无为守全形。沐浴的功能大无比。它能使外肾不举,滴点不漏,丹基成;它能使全身所有关节都通。但这要斩三尸后,才能达到。三尸又叫三毒。水经子注《清静经》说:“三尸住三关,九蛊住九窍,变化多端,隐显莫测,化美色梦遗阳精,化幻景睡生烦恼,使其大道难成。”(九蛊也是阴浊之气;三关即后三关;九窍位于督脉和五脏)。排阴浊之气的最后阶段是“斩三尸”。正职丹经所说:“斩完三尸,得道可期。”“斩三尸”一般反应在下肢。“三尸”阴浊之气一部分排掉,大部分化解为阳气;正职陈泥丸《翠虚篇》所说:“三尸精血可充饥。”其他阴浊之气也是如此。大、小周天开的过程,也就是排阴浊之气,祛疾病的过程。随着功力的提高,患处总是由痛变为不痛;凡难受变为好受;最后,感觉它似乎没有了,病也就彻底好了。当然,其中会有反复;但总的发展趋势必然如此。即使是几十年的老病根也可以如此拔除掉。

大周天开了,奇经八脉很快也就会开。八脉中,最重要的是任脉和督脉,其次是带脉。张紫阳《八脉经》说:“人有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又说:“采阳气,惟在阴蹻为先”,阴蹻是“天地逐日生炁之根,产铅之地”,“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由此可见,阴蹻(会阴)也很重要。

小周天一开,心肾直通道出现时,就不用肺呼吸,转入内呼吸,即止息。止息时,小腹自然地一起一伏,心似动似不动,血出入心脏不费力,心跳听不着。

小周天的后期可以进行观息,观息又叫内观。内观是眼光和神觉合在一起,细细体会,非常奥妙。意在那儿,就观那儿。意在某窍位,则观此窍位。意在道(小周天之道或心肾直通道),则观此道。内观时,开始无光;后来有光。有光,才算小周天得着了;否则,尚属幻象。炁不够,热不够,丹不够,不放光。炁够,丹够,自然放光。炁圆满必有光。幻丹有热无光;真丹有热有光。炁不够时,别使劲看;否则,可能出偏。时机成熟时,闭眼内观,顺中线从上往下看,炁自然归心。炁一归心,光马上到。得周天之气后,都能见光。小周天有小周天之光;大周天有大周天之光。现光,现象时,看一眼,知道来了什么就算了。别老盯着它,别着相。着相与不着相是邪道与仙道的分界线。除了眼前现“玻璃球”和金光外,其他光和象都不要管。“玻璃球”就是抱朴子所说的“大如弹丸黄如橘”。龙虎交尾才能出黄光。出现玻璃球,应意守它,让它尽可能留的时间长些。意守玻璃球时,连光和心肾直通道一齐守,即统照球和心肾道。内脏亮时,先一部分放光。绛宫放肖,即佛学所谓的“明心”。五脏六腑都放光时,叫做“洞明”。本气功中所现的各种现象将于第七章《现象论》中论述。

张紫阳《金丹四百字》说:“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铅汞归真土,心身寂不动。”这四句诗是对本气功第二步功理功法的最好概括和归结。我们先动员黄婆,将心气和脾气调到炁穴,使龙入虚穴,进行心肾之下交,从而提取出真铅。这就是“真土擒真铅”。当下宫炁满(整个骨盆区热了,甚至似乎没有了)时,将肾中之炁(包括真铅)采至绛宫,让虎入龙宫,进行心肾之上交,使真汞不致飞散而积聚起来。这就是“真铅制真汞”。当真铅和真汞都积聚到一定数量,而且达到平均的时候,它们自然就会在玄关(一窍)交接合一(龙虎交尾吐真精),而后归黄庭(土釜)。就是“铅汞归真土”。此后,自然就会进入“心身寂不动”的状态,即入静;然后,进入胎息而入定。入真静时,不仅杂念没有,而且 “不知有我,不知有物”,即进入“物我双忘”的状态。小周天入真静;大周天入定。静生慧,定生神。关于入定,将于第三步功中进一步论述。

真铅又叫“水中之金”;真汞又叫做“火中之木”。所以,真铅和真汞,在真意的帮助下,交接合一而归土釜,也是五行合一、五行归土。而且这才是真正的五行合一、五行归土。

 

第三节  三步功无为还虚——胎息还丹

第三步的主要要求是结金丹、结胎和脱胎;主要功法是胎息还丹、温养和无为还虚。

我们炼的丹是内丹,而不是用草药或金石炼成的外丹。内丹是修炼人身内精炁神而凝聚成的浓缩炁体。内丹无形,而它生热、生光、生快意,有时还微微发胀;所以,自己能感觉它的存在。有时,别人也能感觉它的存在。内丹在那儿补那儿;那一经亏补那一经。因所凝聚的炁体和结丹部位不同,内丹也有许多品种。据说,丹有几百种,大体上分为上、中、下三品;仅《抱朴子内篇·金丹》就列举了三、四十种。本气功产生的主要丹和胎及其体系、结成处、归藏处和结时景象等情况见图3(丹胎图)和表3(丹胎表)。小者为小丹;大者为大丹;更大者为胎。有形的圣胎(舍利子)是由无形的舍利炁(金丹)凝聚成的;舍利子形同本人。

从图3可知,小丹、刀圭之丹、中丹和炁胎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已开始结成。结阳丹、金丹和脱胎,则要在第三步才能进行。

第一步意守下丹田等窍位,生热安炉时,祖炁就逐渐凝聚为丹头;再由丹头而凝聚为小丹。《伍柳》说:先天祖炁“即吾身中一点真阳之精炁,……在内为生气之根者。……祖炁从生身时虽隐藏于丹田(就是下丹田),却有向外发生之时。如生视生听生言生动生淫欲,皆此一炁化生;如思外之色声香味触法,皆由炁载思以致之。”祖炁又名无炁或一炁。《伍柳》以元炁为铅,以元神为汞。练本气功可使祖炁不向外发散,而在内经过心肾相交、天地相交等各种体内阴阳相交,逐步化生凝聚为各种内丹。在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的过程中,先天祖炁可不断得到补充。这就是后天补先天。《伍柳》就:“人吃五谷,化为阴精。不曾锻炼,此物在里面作怪。只用丹田自然呼吸之气,吹动其中真火;水在上,火在下,水得火自然化为炁。……其炁混入一身之炁;此炁再合先天之炁;然后,先天之炁再从窍内发出而为药。”

第二步“真土擒真铅”时提取出来的真铅就是刀圭之丹;“真铅制真汞”时,所制伏的真汞就是中丹;

3.   丹胎表

名称(别名)

结成处

归藏处

结时景象

结后景象及其他

祖炁(元炁)

 

下丹田

先天祖炁,无形,生身时隐藏于下丹田。

它是立形之炁,在内为生气之根,在外化生感觉言行。

丹头

 

 

气最旺时。

炁运行之头。采药即采丹头。

小丹(丹珠、小药)

谷道

谷道

形如小滚珠。

乃心气和肾气初交合成。

刀圭之丹(阴丹、真铅)

炁穴

炁穴

饮刀圭而得。

有刀圭之丹后,可能现黄芽。

中丹(真汞、银丹)

绛宫

命门

眼前忽闪……发光。

心中忻忻。

大药(真正一气,得一之炁)

 

玄关窍

 

黄庭

坎离交后,化为一炁;又叫和气。其性柔,其质清。

真大药就是大淫气;即所谓“淫气即佛气”。

炁胎(炁丹、炁体)

黄庭(脾)

 

炁圆为胎;火为丹。

炁圆,可离身。

 

阳丹

 

上宫

 

绛宫→海底

天地上交。(往往现象、现光)。上宫九转丹成→归心服丹→归炁穴还丹。

乃阴精、阳精合成的上品之丹;在无为中产生,又叫“无为之丹”。

 

金丹(大丹、舍利炁)

 

泥丸

绛宫→海底

六脉停,“这回大死今方活”,“金沙入五内”(参阅附件二);眼前现金光。

上宫九转丹成→归心服丹→归炁穴还丹→在海底一个大热炁球。

 

法身

 

玄关窍

脐后,命门前,谷道内上

立法身时,眼前光圈中现小孩(这为幻胎)

从天门或五官出元神,叫做“五花献顶”,是五脏气圆的现象。功德圆满时,自然而出。

圣胎(玄珠、舍利子、牟尼珠)

 

海底

 

海底

在面壁九年中生,无声、无色、无嗅。

舍利炁→舍利子(无形→有形,形同本人。

注:海底=阴跷(会阴)和骨椎(尾闾)。

“铅汞归真土”时,逐渐在土釜(黄庭)积聚起真正一炁(大药),就可结炁胎。结炁胎在第二步仅仅是开始,到第三步才能完成。胎成时,有光,洞明,五脏六腑都能看见。那时,一炁充盈整个胸腔和腹腔,使两胁也感到非常舒适。结炁胎就进入“身心寂不动”的状态,即进入胎息:口鼻呼吸之气没有了,元炁似乎也不动了。所以,《入药镜》说:“初结胎,看本命”。《伍柳》注解这句话时说:“本命者,二气也。元炁为生身命之本,呼吸气为生身命之具。而结胎之初,必要本命二炁,随神之号令,同凝于中,而为真胎也。”初结胎时,感觉肚脐周围有些炁,似转似不转;就如《伍柳》所说的“似有微微呼吸,若在脐轮而若不在脐轮,在虚空。”“脐轮”就是肚脐的周围。“在虚空”就是在黄庭;因黄庭是一个虚无腔。

建立炁胎就是胎息。《伍柳》引述古《胎息经》的话说:“胎从伏气中结,炁从有胎中息。”“伏”即降伏的意思。这就是说,炁胎要在胎息中结,而二炁要在炁胎中安息,即进入胎息。胎息时,周身温热,不感有炁波升降或旋转;没有口鼻之呼吸,鼻孔贴纸,纸不动。第二步,关于沐浴,引述了《太平经·合阴阳顺道法》所说的“若居温蒸中。……是其候也。”一段经文。这既是沐浴之候、结丹之候,也是胎息之候。胎息不息,不息为真息;似无气息,但不憋闷,且非常愉快。胎息要自然而然,自己千万不要闭气;就如《伍柳》所说“内气不出,外气不入,非闭气也。”

胎息时,就能降龙伏虎。龙虎就是心炁和肾炁。那时你想炁往那儿,它就往那儿去,完全应用自如。胎息就是入定:呼吸俱无,八脉俱止。入定与入静不同:入静时无念,而炁还动,有神知,意还能操纵;入定时,混身炁一点也不动,没有身子,没有感觉,就不用意守了。入定时,身体从上到下一点一点消失,光剩下一个神觉;忘我,忘物,无能意守,无能操纵。入定初期,见光又见物;后来,只见光不见物。入定时,五脏六腑都停止活动,都得到休养生息,自然利于养生。据说,如果每坐都能入定二、三十分钟,就能添寿三十年。入定之法就是心息相依:闭目内视祖窍后,经心肾直通道静观炁穴。这叫洞观或幽观,意、炁和目光都在炁穴安息不动。但要时机成熟时,才能入定。

胎息必然无为,无为无不为。进入胎息,胎息还丹也就从此而开始。所以,丹胎图中温养炁胎和胎息还丹是两条同时开始的平行线。这表示两者是同时开始并平行向前发展的。两平行线之间有几条联线,表示两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促进,互为条件。它对之间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所以,联线没画箭头。从丹胎图还可知,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果顺利的话,也得长达三年。

丹胎图第三步上线,即温养炁胎线,发展的结果是胎圆,从此可脱胎、立法身。胎圆就是胎神圆满,即佛教所谓的“见性”。佛学认为,“见性便是佛”。道家认为是得道成仙,成为“神仙”。所谓“神仙”,就是无思无欲,心情舒畅;体快身轻,静动自如;有之不嘻,无之不恼;智慧广大,无所不知;登山如平地,身轻如鹅毛。当然,一闭眼就能进入胎息,就没有凡呼吸,即没有口鼻呼吸时,已可算是得道成仙;因为,胎息是仙凡的分界线;但,这只是成为地仙,能长生不老,但还未成为神仙。拿佛学的四禅定来说,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定。后者(胎息)只相当于“二禅息住”和“三禅脉住”的水平;而前者(胎圆)则相当于“四禅灭尽定”的水平了。灭尽定又叫灭息定、真定、大定或真胎息。《伍柳》说,灭尽定时,“二炁俱无,食脉两绝。……昏沉尽绝,散乱俱无。……方为纯阳果满之胎神,而已入于神仙之域矣”;又说:“绝无动静起灭,即是胎圆,乃返还到如母胎初结一炁,未成我,而未分精炁与神之时。正《入药镜》所谓‘终脱胎,看四正’而得者。”“四正”是指一天中子午卯酉四正时。大周天开后,自然每天于四正时给你进行沐浴;到时,你会感到全身有温温之热;而其余时间,如不练功或不在活子时中,则无此感觉。胎圆后,体成纯阳,一天二十四小时,全身都在温温之热中,反而不感觉有四正时的沐浴了。所以,《伍柳》注解“终脱胎,看四正”这句话时说:“看四正者,验四正工夫之有无也。有,则胎尚未圆。以其有,乃养胎之工也。无,则曰灭尽定,而阳神成就矣。”初结胎时,神尚在阴,为阴神;胎圆时,才成阳神。胎圆时,手无六脉,发白重黑,齿落重生,呼吸绝而魔无。

上文中所引“胎圆,乃返还到如母胎初结一炁”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伍柳》用道家“顺生人,逆成仙”的基本理论来说明炁胎和胎息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伍柳》说:“夫人身,初时只二炁合一为虚空中之炁而已;无胎也,亦无息也。因母呼吸而长为胎,因胎而长为息。及至胎全,妙在随母呼吸而为呼吸;所以,终日呼吸而不逼闷。此缘不由口鼻呼吸,只脐相通;故能似无气息一般。此正真胎息景也。离胎而息即断。无母脐与子脐相通,不得不向自身口鼻起呼吸,即与胎中呼吸同而暂异其窍耳。逆修返还之理安得不以我今呼吸之息而返还为胎中息耶?!凡返还呼吸时,以口鼻呼吸之气而复归于胎息之所,如处胎息之时。渐渐炼至胎息亦真无。真无者,灭息定之义也。方是未生时而返还于未有息,未有胎前之境界,不落生死之途者矣。”《伍柳》又说:“人从禀受,性命原是一团。盖人受胎之时,父母二炁合成一炁,一点灵光之性,即在其中。古人所谓三家和合有其身。真不谬也。”这两段的大意是说,人最初是由父母二炁(合成一炁),与自然所给的“一点灵光之性”(元神),三家和合成的混沌一团。那时,无胎无息,性命不分,即元神和元炁不分。后来,随着胎的形成和生长,才有胎息;性命才分开,即元神和元炁才分开。出生后,由胎息变为口鼻之呼吸(凡呼吸)。道家逆修就是先由凡呼吸返还为胎息;然后,再由胎息返还为无胎无息,性命合一,神炁合一的混沌状态。这也就是胎圆的状态。胎圆时,炁圆、炁满,没有炁波,全身那儿都不动。这时,道圆、胎圆、炁圆,统称为“三圆”。

胎圆以后,就可以脱胎。脱胎就是炁体脱离肉体。脱胎时,先感觉有两个身体;——肉体和炁体;以后,只感觉有炁体,不感觉有肉体;整个成为一个炁体,像一个炁球飘浮着。炁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比肉体大,能包住肉体,把肉体中的阴浊之气化掉;直到化完,体成纯阳,才能脱胎,才能出阳神。阳神不要出得太早,让富富有余才出;出后,才易成长。就如生小孩,足月生,好养活;月不足而生,则难养活。脱胎的条件有四:(1)全身炁满;(2)八脉开,百脉开,各处炁都通;(3)静笃时(即静极时);(4)不能从肾中脱,因肾中有浊气;最好,从天门脱胎。脱胎另有秘诀,到那时才教。不能提前教;否则,可能导致提前死亡。脱胎时有光。顶上出气而无光,是排脑中三尸阴浊之气,不是脱胎。道家认为,肉体可烂可臭,是假身;炁体永远不灭,是真身。

胎圆时,就能入大定:一定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吃,不喝,不睡,还很舒适。入定时间长短依道衡(即功力大小)而定;到时,自然会觉醒,眼自然会睁开。静生慧,定生神。大定中,智慧广大,会出一些神通,例如,无事不知,等等。应“慧而不用”。

 

                    

丹胎图第三步下线,即胎息还丹线,是怎样发展的呢?胎息还丹就是金液还丹,就是结金丹,还金丹,是仙道中最重要的事。抱朴子葛洪说:“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事,盖仙道这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炼成金丹者能放金光,别人也能见,人们称为“金仙”。《伍柳》说:金丹“即丹田所炼成之炁,名曰舍利”; “舍利是命得性炼成”; “性在泥丸,命在脐”。命即元炁,藏于脐;性即元神,藏于泥丸。这就是说,金丹是元神与元炁接交合一而成的;简单地说,就是神炁相交合一而成。这恰好与上线温养炁胎而达“性命合一、神炁合一”是一致的。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因为上线与下线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如果说,本气功第二步的主要内容是心肾相交而全一;那么,第三步的主要内容就是神炁相交而合一。

神炁相交的过程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已经开始。我们在前文中说过:意守玄关(一窍)中,“找到它时,会有快意,而脑囟门也会有所感。”脑囟门就是泥丸。“有所感”就是有所通。也就是说,玄关(一窍)与泥丸那时通了;或者说,玄关窍之一炁(真阳)与泥丸之元神(真阴)相通了。阴阳相通,阴阳够数而平均,必然会接交而合一。不过那时交在下边,即天地之下交;而且神炁相交之量较少,不占主导地位而已。然而,这种“脑囟门也会有所感”的现象,随着功力的提高,则日益加强;特别是到第二步心肾相交中,更为明显。那时,无论意在炁穴、玄牝、会阴、玄关(一窍)、绛宫或黄庭;只要窍位找准了,不仅会有各窍位特有的快意,而且泥丸的感觉也特强。因此,这两者成为窍位是否找准的主要判据。意守下宫和中宫这些关键窍位,对产生真铅、真汞和大药(真正一炁)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对补充元炁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这些窍位与泥丸相通也就是神炁相交的明显迹象;虽然,那时还不知道究竟通过什么渠道相通。后来,大周天开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通过督脉相通的。大周天由虚象发展到实象也就是神炁相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进入大周天实象(督脉这条“橡皮热管子”出现了),也就进入胎息,开始胎息还丹。所以,《庄子》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亲”就是体内阴阳相交,尤其是神炁相交。就是说气与神合一为亲。

胎息还丹初期只结阳丹,不结金丹;而且,这段时间还比较长。开始结金丹以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不是每天都能结金丹,一年结几次,就不易;而那时,阳丹则每天,甚至每坐都能结。阳丹也是上品之丹,也是无为之丹,与金丹属同一类型。阳丹和金丹都是采大药而结丹;都是从炁穴开始,又返还到炁穴;都是后升前降转一圈;都是在泥丸“九转丹成”;丹成后,都要先归心(服丹),然后,蛰藏到炁穴(还丹);蛰藏后,都能形成人为的沐浴而温养全身、温养道胎。阳丹与金丹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结丹景象不同。结金丹反应很强烈,结阳丹反应轻柔:结金丹生热较多,结阳丹生热较少;结金丹快意较强,结阳丹快意较弱;结金丹,眼前现金光,结阳丹,眼前现白光;结金丹时,“六根震动”,“虚室生白,龟缩不举”,……许多丹经都讲了结金丹的景象,但对阳丹,甚至连名称都没提。其原因恐怕也在于此。但是,金丹必须在结阳丹的基础上才能结。阳丹与金丹似乎有渐变(量变)与突变(质变)的关系。这就是说,结金丹是在较长期结阳丹这个渐变和量变的基础上,在主、客观条件适宜时,才能发生突变和质变。因此,既然把金丹叫做舍利炁;似乎可以把阳丹叫做“准舍利炁”或“稀舍利炁”。

大药是怎样采到泥丸宫呢?采药方式有多种。要看药的老嫩和督脉通畅情况来决定采用哪一种。当督脉不很通畅,炁已互尾闾上不去时,可以用“有意呼,无意吸”的方法,逐步引炁过后三关,进达泥丸。当坏景(迷糊中见异性)已现,业精欲射未射,而大药即将走漏时,就应采用“青龙剑”:两眼微开,返视泥丸,全心全意守泥丸。这时,如果采成功,药的效力是很大;所以,把这个火候叫做“不老不嫩”。但这时才采,有较大的危险;一不慎,一时迷糊,就要造成大漏。所以,最好在坏景现以前就采;虽然得的少些,进度慢些;但是,比较安全可靠。有时,转大周天的过程中,大药自动分批送到泥丸;大药送到一定程度时,大周天自动停转。当督脉完全畅通时,可以用不采之采的方法;意守黄庭、炁穴或玄关(一窍),大药自行进达泥丸。这样,自行升顶的药劲足,补脑效力大;而意领上顶的药劲不足,被脑效力差。总之,大药来时,往往反应较强烈;这时,千万不能心忙意乱,心要稳定(准备紧急时采用青龙剑),静候其长旺,待旺极而刚回头时,才采(意采心得也是如此进行)。静候中力戒昏沉和散乱。当来药而不起阳,没有漏的危险时,就静候其自行化炁结丹升顶;千万不能乱采,不能把丹当作药来采,更不能连采;否则,可能使丹化为水而泄漏掉。

大药经督脉进达泥丸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净化大药,丹经叫做“炼金出矿”。因为大药产于下宫和中宫;其中必然含有肾炁和心炁。而肾炁和心炁并非纯阳,还有阴气和浊气。督脉通五脏六腑。各脏腑本身之炁的气质各不相同:有的阴多阳少,有的阳多阴少,有的半阴半阳;有的含浊气较多,有的含浊气较少。因为“同气相求”;大药经过督脉时,各脏腑分别将其中与自己气质相同的炁吸收去了,大药就净化了。大药至督脉上端到大椎以后,只剩下纯阳的一炁。用它才能被脑。如未净化,让不纯的炁入脑,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可能导致各种襁方面的疾病。

大药到脑以后,会停留一段时间,以补脑。因为,脑有九宫,一阴八阳;藏洞房夫人的泥丸宫属阴,其余八宫属阳;要把九宫补足,炁才能下去;所以,炁在脑停留时间较长。另外,一炁为真阳,洞房夫人为真阴。当阴阳都够数;阴阳平均时,在泥丸就会发生阴阳接交而合一——结丹(结阳丹或结金丹)。阴阳接交时,炁一般会在脑中转圈,一般不会超过八十一圈。这就叫“九转丹成”。九圈构成一转;八十一圈就是九转。结阳丹和金丹要无为而成;炁转不转,你别管。如果炁按右—前— 左方向转时,你得用意使它按左—前—右方向转;但转变别过急。炁转圈时,可以默默数。后来,可能失去知觉或迷湖了,数不下去了;或者因数数占意,影响入静,影响丹成,你不想数数了。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数穷”。《道德经》又说:“善计,不用筹策。”这就是说,运行纯熟以后,你摸到它的规律了,就不用数数,也知道丹是否已经成熟。例如,你可从眼前所现的光来判断。结阳丹时,眼前现白光。丹未成熟时,白光中有黑雾。当黑雾都消失了,你就知道,丹已成熟。本气功其他功序中的数数,也可这样处理。一般都经历这样三年阶段:数数→数穷→善数者不用数。但是,须要指出,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而且因人而异,必须各人自己不断细心摸索,才能解决好。例如,有的人见光迟,则不能按光色来辨别。另外,这要在感觉中找,别人的经验很难对你说清楚。而且,随着功力的提高,新功序不断出现,就需要不断重新摸索。新功序出现,重新数数过程中,注意找身中较明显的变化。找到了,就可按此变化来判断,就可不数数了。除了上述的光色以外,有时从快意、炁团、声音和热度也可判断。阴阳接交时有快意;快意满足了,就是丹熟的一个标志。有时,热炁球出现,也是丹熟的象征。又如,《敲爻歌》说:“药方成,便有龙吟虎啸声。”“虎啸”是较低沉的“呜呜”声;“龙吟”是较高亢的“嘤嘤”声,如蝉鸣。另外,根据我们练功的实践得知:“热极为丹成。热极时,如水已开,温度不可再升高了;再升高,就有危险,就可能漏。”

炁在脑中呆够了,会秘书下来。如久久不下,也可用“九张九合”或意守心(绛宫)的办法,请它下来。丹入心,叫做“服丹”。丹下来时,往往有几滴非常甜蜜的液体伴随而下,在口中能尝到它的滋味。所以,抱朴子描绘它说:“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弹丸”是眼前现象,就是第二步功提到的“玻璃球”。“嘉味”是丹香味。结阳丹、结金丹才有丹香,然后,这几滴液体可能化为炁体入心,再后到玄关窍;但感觉中,它还是液体。所以,《伍柳》描绘它说:“太空中一点甘露”。有的丹经说:“阴阳交媾罢,一点落黄庭”;或说:“一点灵珠落玄关。”丹经把结阴丹、还阳丹叫做“玉液还丹”;而把结金丹、还金丹叫做“金液还丹”。丹在心中停留的时间也会长些;这对滋补脏腑非常有益。然后,丹经过玄关窍和炁穴回到尾闾而蛰藏。这说明返本还原,归根复命,就是还丹。那时,易于还虚,而觉得似乎全身都没有了。随后,即进入沐浴——全身“若居温蒸中”。这时,应放弃意守局部,而意守全形。还丹尚有另外一个作用——去掉丹炁中的水份,使它在尾闾凝固。靠这个作用,舍利炁(金丹)在条件成熟时,就会凝结成舍利子(圣胎)。结丹时,有各种景象,现一回结一回,直到什么也没有,就不结;精化炁,炁化神,神还虚,无身可修,就不结。

结金丹的景象,许多丹经都有描述。本书在附件二中关于《结金丹景象二文》有说明,在此就不重复。《伍柳》描述结金丹景象说:“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这说明“六根震动”)。《伍柳》又说:“舍利成之时,虚室生白,而丹田如汤煎,龟缩不举”。张紫阳《金丹四百监察院·序》描述结金丹景象如下:“泥丸风生,绛宫月旺,丹田火炽,谷海波澄,夹脊如车轮,四肢如山石,毛窍如浴之方起,骨脉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妇之欢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恋。此乃真境界也,非譬喻也。”有一点须要指出,结金丹时,不是每次这些景象全都出现。一般只出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只现一小部分。因人而异,切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刻意追求。结金丹时,会感到像火那样热,但不烧,不烫,不难受,而且舒适达最高潮。热遍及全身为丹熟;那时,就应温养,不行火。等到无意也热,就是丹成。然而,胎圆才是真正得金丹。

随着功力的提高,金丹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这样,在尾闾凝固的舍利炁就会越来越多。当胎圆以后,在主、客观条件适宜时,就可能结舍利子(圣胎)。结舍利子是由无形变有形,形同本人。舍利子也是由小到大发展。所以,吕洞宾说:“生个娃儿在海底”。这里,海底指髓海之底,即骨椎(尾闾)。圣胎不像炁胎那样能脱离肉体,它在海底不动;但它不仅对全身影响很大,而且对离体的炁胎和法身影响也很大。舍利子一开,舍利炁出来,全身都热,别人看见有金光。据说,舍利子是金刚之体,五行不克,与天同寿。另外,金丹虽是无为而成;仍有口诀、密法;不得此法,可能不得金身而圆寂了。往上修炼时,越来越容易;但越得小心,得防止自然之魔消蚀你的金光。关于成道时之效验,《伍柳》说:“成舍利时,则外肾绝无举动;成道胎时,手无六脉,发白重黑,齿落重生;出定时,身外有身。”

炼金丹自始至终都要防危虑险。有哪些危险呢?《伍柳》注解“危险之防虑”一句时列举了各种须防之险;他说:“防其阳生不自灵觉;归炉之后,恐精之未化,阴气来役,不会锻炼,或神光失照,或呼吸失嘘,或药产不知,或升降昏沉、散乱,或丹成而不知景,或温养失宜,或不采大药等法是也。”然而,防险与练功比较,应以练功,提高功力为主,防险为次。因此,功力提高了,防险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我们在第二步功中提到:“伏虎不漏,降龙不睏,自然有利于握固。……握固只有靠降龙伏虎。”如在《金丹四百字·序》中所说的“无漏”,就是说明“胎息都有了。达到胎息还丹,什么都不漏;因为精炁神化为一炁了。”

许多丹经提到的“三品一理”是什么意思呢?几百种丹大体上分为上、中、下三品。现以本气功所结的各种丹为例来说明。小丹和刀圭之丹属于下品之丹;它结于下宫,丹炁是半阴半阳,其中有阴还有浊。中丹属于中品之丹,结于中宫,丹炁阳多阴少,有阴而无浊。阳丹和金丹属于上品之丹,结于上宫,丹炁为纯阳,无阴无浊。它们虽有这些差异;然而,它们结成的机理和方法则是相同的:都是由体内阴阳合一而生;因此,结丹时都生热、生光、生快意。这就是“三品一理”的意思。另外,这些丹对治病健身,益寿益智都有极大的好处。丹成后,怎样保养呢?一要着意均匀;二要“须臾不离”。也就是说,要经常温养,要防止“识神吃丹”(即思虑过多,导致火寒伤丹)。

有的丹经提到“外丹筋骨皮,内丹精气神”。这里,“外丹”的含义与前文所说“外丹”的含义不同。这里的外丹是指在筋骨皮中的真气,它与内丹可以互相转变。例如,意守玄关窍时,所生的热炁球先是由小到大,扩及全身;然后,由大到小,再由全身返回来而结丹。当它在全身时为外丹,返还结丹后为内丹。有的气功,例如,有些站桩功,只炼外丹,不炼内丹。它可能治筋骨皮的病,但对益寿延年的好处不大,有时甚至有害。

有的丹经提到“三迁”。这是什么意思呢?《伍柳》注“三迁”说:“按钟离答纯阳论还丹云:‘还者,往而有所归;丹者,丹田也。丹田有三。炁在中丹,神在上丹,精在下丹。自下田迁至中田,中田迁至上田,上田迁出天门,是为三迁。’功成即自下而上,不复更有还矣。”现以本气功为例,予以进一步说明。当炼基成,点滴不漏以后,心肾之下交使下宫炁满,整个骨盆区都热了,炁自然就会升至中宫,进行心肾之上交,结中丹。这就是第一迁,也就是从炼肾为主过渡到炼心为主。这时,五脏六腑炁已满,炁在心的时间比在肾长,快意也凡肾移到心。然后,当大周天全开以后,全身经脉的炁和血都满了,肌肉饱满了,也就是说,炁和血都足了、壮了,炁自然会经督脉迁往上宫。这就是第二迁,也就是由炼凡为主过渡到还虚补脑为主。那时,心中不感觉有炁,也不感觉有心,下边光剩下快意,而没有炁;炁都到头上,老在头上“呜洋、呜洋”地似转非转,头上似乎有一个圆热水袋,头脑感到非常舒适,似乎在乘鹤驾云,很容易入静;天地上交的快意比心肾交时高多了。那是,在上宫会突然结丹——结阳丹,结金丹;头上会出现各种景象和光。最后,当胎圆以后,出阳神,由内出到外,经天门出到上空。这是第三迁。最初,应一出即收,以防各种魔气消蚀你的阳神;待阳神养壮了,才能远出、久出。

 

                    

温养就是沐浴。我们在第二步功中提到:“大周天开后,自然会一天给你进行四次沐浴,即每天子午卯酉四正时,炁给你“洗澡”,洗衣去身中阴浊之气。”这是天然的沐浴,较难;要到一定的时辰才能进行。然而,自然来沐浴时,你闭目守形,可延长沐浴时间。上文提到,胎息还丹后,“即进入沐浴。”这是人为的沐浴,较易;任何时辰,只要闭目练功,进入胎息还丹后都可达到。然而,这两种沐浴的景象和功效则是相同;都是达到《太平经·合阴阳顺道法》所说的“若居温蒸中。……是其候也。”的景象。这真是“异曲同工”。如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能延长每天“若居温蒸中”的时间。当延长到每天二十四小时都能“若居温蒸中”,而且有意无意都如此,那就是体成纯阳,得道成仙了。所以,《阴符经》说:“天人合发,万化定基”。《伍柳》也说:“沐浴是成仙成佛最紧要最玄妙之工。……沐浴乃是炼丹之正工;而进火退符不过只是调和助沐浴之工而已。”实际上,《伍柳》所说的“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中用的基本功法都是温养(沐浴)。另外,《伍柳》说:“沐浴而成空,名曰仙机;不能真空,则随旁门。”“成空”就是还虚。这就是说,沐浴要达到还虚;否则,就是旁门。《伍柳》又说:“一年沐浴防危险。……沐浴最贵有定心。防危险正防其心不定,防其沐浴不如法。”

还虚就是修性;因性体是“虚无”。丹道主张性命双修;所以,还虚是丹道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的一项基本要求。人们往往把虚无与虚幻混淆起来,认为还虚是无稽之谈,是迷信。这部分是因为,除“一气化三清”(肉身化为光而去,佛学叫做“虹化”)以外,还虚时,只练功者自己感觉似乎自己的身体没有了,而实际身体还存在着。因此,从未有过这种感觉的人很难体会,很难相信。然而,这种感觉是因为身体起了实际变化而引起的,是实在的,不是虚幻的,不是幻觉,更不是作梦。许多人,在练功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出现这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及其伴生现象会重复出现,随着功力的提高,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这就说明,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重复性,可以作为现代科学研究对象。实际上,已经有些科学家对气功虚无态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外各种气功的高级阶段都会进入虚无态。西方现在流行的超觉静坐法中出现的“超觉态”就是一种虚无态。最近二十多年来,许多科学家对超觉态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发表了许多科学研究报告,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我们相信,丹道虚无态迟早要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并会取得可喜的成果。

按丹道的理论,还虚分为三大阶段:(1)最初还虚,与本气功第一、二步相当;(2)无为还虚,与第三步相当;(3)末后还虚,与九年面壁相当。现分别论述于下:

最初还虚又叫炼已还虚。《敲爻歌》所说的“性要空,意要专”是对这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所谓“性要空,意要专”(《吕祖全书》),实际上是讲述了炼性和炼意的具体要求,都属于炼已的范围。它可以通过练功中的不同景况,从不同角度一解释。下边谨摘录两段《伍柳》的有关论述于下,以供参考:

已者,即我静中之真性,动中之真意,为元神之别名也。然必先炼已者,以吾心之本性,本以主宰乎精者。宰之顺以生人由此性;宰之逆以成圣亦由此性。若不先为勤炼,熟境难忘,焉能超脱习染而复胎神哉?当未炼之先,每出万般变幻而为日用之神,犹且任精任外驰不住。古云:“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先修心”,盖为此而言也。能炼之者,因耳逐声而用听,则炼之于不闻;目逐色而用观,则炼之于不见;神逐感而用交,则炼之于不思。平常日用必须如是先炼,则已念伏降,面性真纯静。及至炼炼神则不被境物颠倒所诱:采药而药即得;筑基而基即成;结胎而胎必脱;万名复性之初,而炼已之功得矣。

还虚之功,惟在对境无心而已。于是见天地,无天地之形也;见山川,无山川之迹也;见人我,无人我之相也;见昆虫草木,无昆虫草木之影也。万象空空,一念不起,六根大定,一尘不染。此即本来之性体完全也。如是还虚,则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顿证最上一乘,又何必修炼已之渐法也哉。佛宗云:“无相光中常自在”;又云:“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合此宗也。

吕洞宾说:“命要传,性要悟”。这就是说,命功要由老师传授;而性功则要靠自己来悟。古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又是“处染不染”,在社会中生活,经常遇到许多社会中的问题;更须实事求是地、灵活机动地处理好种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处染不染”,又能生活下去,炼好功,积好德,达到功德圆满。否则,如果生搬硬套,随心所欲,顺口乱说,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或祸害。但是,有一点须要指出:“大公无私”是古今中外都提倡的美德;如能正确理解和身体力行这种美德,必然有助于还虚。另外,还虚必须与修命相结合。正如《金丹四百字·序》所说,“一气,不可见闻,亦无名状,故曰虚无。”我们练功中也体会到,那个部位一炁充盈,就会觉得这个部位似乎没有了;当三宫炁满,全身炁盈是时就会觉得全身似乎没有了。而且,只有与命功相结合,还虚才能进入具有“热乐空光”的真空,而不堕入顽空。炼到一定程度,眼前会出现大如火柴头的一点亮光。这是性体在眼前现的象,叫做性体之光,简称为“性光”。“一点灵光之性”由此得名。闭眼见性光,较易得;开眼闭眼都见性光,较难得。

无为还虚又叫胎息还虚。如果达到胎息,必然要用无为。有为时,炁就受管制,受阻碍,受意的阻碍。故此,它不能真正还虚。无为还虚时,意不再有作为。它的工作是什么?守全形,就不守身上那个部位。但是,什么都不守,易入顽空或煮空铛。守全形,就等于无为。无为无不为,神气才能补脑,才能还虚,才能进行胎息还丹、温养道胎。无为还虚,必须以后天还于先天。后天,先有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使精化为炁;然后,炁化为神;然后,才能补脑。这也是后天补先天。心肾相交时,必须有为;到胎息还丹时,才能无为。这正如张紫阳所说:“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不知有作是根基。”简单地说,就是要“先有后天”。整套功法中是如此;每一坐中也是如此。要自然而然进入无为,不要有意识进入无为。一上坐,意要重;以后,越来越轻;然后,若有意若无意;最后,自然而然进入无为。小周天炼精化炁时,必须有为;否则,精化不掉,因精中有阴浊之气。大周天开了,就可多无为,少有为。胎息还丹时,就可无为,听其自然发展。三部分三个办法:下宫——有为;中宫——半有为半无为;上宫——无为。无为时,守全形,不是完全无为。总之,上坐时,起始,必须有为,有意。否则,如果完全无为,容易流于“煮空铛”、“守顽空”;交上以后,必须无为,必须不着相。否则,交得不均匀,不能达到最高度,甚至会漏。得道后,有意无意,都在氤氲,就不用意;而筑基中,没有意是不行的。另外,无为不是漫不经心,放任自流或随心所欲;其中有很大的危险。《伍柳》说:“无者非不用火而言。无乃是火候行之妙于无者。此危险甚大。因有为之火易行,无为之火难行也。不能无之,是危险;能无之,而或少有一毫杂于有,亦是危险。无之而或间断不行,亦是危险。故张紫阳亦嘱之世之愚人俗子,但见无为便猜为不用火,遂其所为,安心放旷者,有之;或猜为始终只用一无为而已,不求所以当有为于始者,有之。”

末后还虚又叫炼神还虚。这是本气功三步以后的事;所以,本书不作论述。

 

综观上文可见,还虚是修性,贯穿于丹道之始终;温养是修命,乃筑基成后的主要功法。所以,还虚与温养相结合实为性命双修的主要体现和最高表现,是往上修炼的基本功。

 

 

 

 

女丹功法:李锡堃先生《丹道养生功》(节选二)

 

第四节  女丹功法

 

金丹乃纯阳一炁,并没有男女之分;而修炼金丹之法,为什么又有男女之别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仍然需要从男女禀气之初谈起,而其源则在道。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就说明了宇宙的万物都是由道所生的;而万物之中皆有阴阳。这便是自然的运化之理,这个理也就是道;而这个道理早在天地分判之前的混沌时期就存在着。道所生的万物中,自然包括人类在内;而人类正是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中的男女之体,便是由大道之化,阴阳二炁以行道,相互求索而来的。即大道造化人类之初,得乾阳之炁者成男,得坤阴之炁者成女。《周易》一书中所说的“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道造化出人类之后,人中既分男女,男人和女人就必然遵循阴阳二气的运动规律而相互求索,以求繁殖而发展,从而开始了人类生化的生命运动。关于阴阳相索而成男成女的理论,《周易·说卦传》中是这样说的:“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少女。”

索者,求也,是主动的。所谓“震一索”者,实际上是“……一索为震”。从立胎的角度来说,是指父母媾精之时,阴先求阳反被阳所包,即阳精包阴血,是阴入阳中为男。“一”者,初也,故震为长男。震以下的两个阳卦,坎( )为再索之中男,艮( )为三索之少男,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男子虽然为阳刚之体,却是外阳而内阴。

 

关于“巽一索而得女”,其理同于阳卦,即父母媾精之时,阳先求阴反被阴血所包,即阴血包阳精,是阳入阴中为女。巽以下的两个阴卦,离( )为再索之中女,兑( )为三索之少女。所以,女子虽然属于阴柔之体,却是外阴而内阳。

 

以上情况说明,男女之分和形质的不同,是兆源于父母媾精之时,阴胜阳则生女,阳胜阴则生男。胜者必盛,这是明显的。至于造成阳盛或阴盛的原因,则是由阴阳的变化来决定的,而不是人为的。这个问题因为与练气功无关,故本文不予论述。

所谓“形质”不同,是指维持人体性命的根本物质和身体结构而言,即男为精,女为血;男体为阳,女体为阴;男乳无汁而小,女乳有汁而大;男性生命之室曰精室,女性生命之室曰子宫;男基凸而女基凹;男子阳从下泄,女子阳往上升。就阴阳的特点来说,男精阳中有阴,而女血则阴中有阳;阳主动而阴主静。就气质而言,男性刚而女性柔;男性急而女性缓;男念杂而女念纯。男主动,其气易泄而难伏;女主静,其气易敛而易伏。就修炼内丹而言,男曰炼精化炁,女曰炼血化炁;男精色白,故名曰白虎;女血色红,故名曰赤龙。男子炼到不漏精为筑基成,女子炼到不漏经为筑基成。

男精女血的足数,因其性别不同而年龄也有异。一般的说来,男16岁阳精足,女14岁开始行经。男性的性命运动,可参看本书《性命宗述》;炼精化炁之法,就是本书的三步功法,此不赘言。兹将女子的性命运行情况简述如下:

女子14岁开始来月经,亦称天癸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就是说,女子从14岁开始行经,此后便损之又损,至49岁天癸竭,月经就停止了。有些体弱的妇女,血海干枯比常人要提前些,故40岁出头月信就不潮了,这便是衰老的表现。关于女性生命运动的详细情况,可参看本书的《性命宗述》章。

古圣先贤为了使妇女身体健康,故传下了女丹功法以救人。多年来,笔者在研究男子修炼之法的同时,对女丹功法也进行了研究,得知男女的形质所不同者,在于阴阳也,在于精血也。然而,要炼成纯阳之炁,方能使人们健康长寿,则男女是相同的。所以,研究女丹功法,就要从相同中去寻求不相同之处,这便是了解女丹功的重要一环。

女子是炼血化炁,而女身属于阴质,其血“本生于心而无正阳之气”,也是属阴。两阴相合,其阴更甚,这就给炼血化炁增加了很大困难,非得用异于男功的方法不可。因为女子炼血化炁是由子宫血海而化,通常血海寒,行经时腹痛,就是因为凉气多,血寒而不能化炁,非得往血海之中投一热气流,才能达到化血为气的目的。否则,血不能化气而影响肝;同时,血海不得血中之热气以温之就是生血,其性寒,故需要得到回笼之气,这就是投入血海中的热气流。所谓回笼之气,就是血中所生化之气再去温养血机关,使血海加温。要达到这个目的,女功的筑基之功,就是要意守炁穴。

练功初期的筑基要意守炁穴,这是男女相同的,所不同的是炁穴的位置,男女不同。男子的炁穴在丹田,女子的炁穴则在乳房。前文提到,女子炼功筑基成的标准是不漏经,即斩赤龙。要想达到斩赤龙的目的,首先是找准炁穴的位置,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女丹经诗说:

穴无他即乳房,休将脐下妄猜量。人如不知阴生处,安得毒龙自伏藏?

这里所说的脐下,就是男子的炁穴,即下丹田。在《女丹合编·序》中列举了女子很难修成无病之身的多种流弊。其中流弊之一,就是以“男子脐下一寸三分中之炁穴,误指为女玄关者。”所以,白莲真人说:

男女金丹地不同,阴阳一理实相通。清心寡欲为根本,筑基先要斩赤龙。

明确告诉人们,男女的炁穴不是同一个地方,不要弄错了。慈悲古母的女丹诗,则揭示了女丹功修炼筑基前的全过程,开头第一句诗,就是教导练功者要把注意力放在乳房。她指出:妇女练功时要

回光返照两乳间,修神注在金锁前。二日半后黄变白,移鼎换炉炼成仙。

这首女丹诗的前两句是说:两眼神光返观两乳之中的膻中穴,神则注于两肾之下,久久行之,自然河车运至中田以补破体。第三句诗是指练功的时间,要在月经过后二日半,血已变成黄色,这时就可净心用功,不久血变白色而赤脉斩,又回到处子之体了。第四句是说,斩赤龙之后就要必换功法,按照男功去炼,久必成真。正如女丹功诗所说:

情窦开时如破瓜,全凭土德长黄芽。朝朝暮暮勤培养,自得长生不老花。

就是说,天癸至如同瓜破一样,已成走漏之体;便是,只要依靠五德之土(脾气)以长黄芽(这里指内丹药物),再由黄芽培养成金丹,长寿就有望了。

 

女丹功的入手处,为什么要在乳房及膻中穴呢?因为膻中穴与子宫相通,其位置在两乳头往里,二而归一为中,即两膻一中。气到了膻中穴,有了温度,自然下降到子宫内,血海的温度增高了,血才能熔化为气。行经时,外出的少,回笼的多,气返回到肝和心脏而温养。所谓“回笼”,就是良气上行(而后所剩下的渣子随着月经排出,其血呈黑褐色),上边的血清都化成了气,上腾于膻中,再回到肝脏以造血。血足了再补心,心的功能强了自然有利于脾胃。这便是炼血化炁,元炁充足以补全身之亏,这正是女丹经所说女子阳从上升之意。

 

 

具体功法:首先按本功法的要求做好准备,盘膝安坐,全身放松,舌抵上腭,闭目收神,意守膻中穴,两手交叉捧乳(如图27),将右手劳宫穴对准左乳头,将左手劳宫穴对准右乳头,每一呼吸,双手手指各掐乳房一下。如此反复,最多不超过三百六十遍。双手停止不动,体内会有气动。有的人横交先开始,有的人竖交先开始;有时气会由下宫渐渐升到中宫,再由中宫渐渐升到上宫。气入上宫时,必须由督脉上升。这时,意不要上头,仍旧守住膻中穴,气自然会下降,回到两乳之间。在一坐当中,气动数次,经过一段时间,会感到胸部发热,上肢也有热感。身体的上部热了,气自然会下降到血海之中。这时,意念要减轻,做到似守非守,也可以用意念往下丹田稍微引一下,这样既能避免嗓子发干,又利于热气下降。

丹炁炼到这种程度,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所生活的环境不同,条件不同,体质的强弱也各有异,年龄也有大小之别,因而练功的效果就不尽相同;有的人练功一个多月,就会达到上述效果,有的人就有可能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期间,月经也会有所变化,平时月经多的人,有可能减少;而月经少的人,则会先增多而后渐渐减少;经期不准,或行经腹痛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反常的现象,如白带增多,这正是血海之中的寒气向外排泄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就会自然减少,恢复正常。此外,有人会从阴道分泌出黄色带有酸臭味的浊质。这说明血海中不干净,如果不修炼,长此下去,子宫就会出现病变。如果感到乳房发胀,这不是病症,而是得炁的验证。

 

 

得炁以后,练功时会有快意;出现快意,就是来药。待快意达到高潮,刚要下降时,就要抓紧时机采药,千万不可错过。采药之法,为小口吸气。要有意吸而无意乎,将药从血海(子宫)采到绛宫。吸气最多不超过24口,是为意采心得。采药后,会感到“心中忻忻”。这时就不要再继续“有意吸无意呼”了,而是静守绛宫。采药后,也可以行小周天、大周天进行炁炼(小周天为烹,大周天为炼);气没有形成小周天,即气还没有炼通小周天,就不会通大周天;小周天炼通了,大周天自然会形成。但是,要注意使气自然形成周天,不要强求,因为强求则必然会调动后天识神,这样反而干扰了元炁的运行,所以求之不得。

女丹功的这段周天烹炼之工夫,与男功的玉液还丹相同。炼了一个时期之后,当意守乳房穴快意很快就来时,则不必再继续捧乳吸气,只是意守乳房穴,并不断采药、烹炼就可以了。采药后,就会出现由绛宫开始遍及全身的一片清凉舒适之感,这就是丹经中所说的“心中忻忻”。月经基本没有以后,就是不必练功不采药时,体内的热气也会不断出现,遍体清和之感一天之中常常存在,五脏六腑无一不适。

练功有了丹气之热以后,要注意防寒,防风吹,因为这时许多窍位已经开了,容易被邪风侵体。古人说“避风如避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应注意加强涵养性修炼,按照本书《功德》章的要求去作,以避免气恼忧思;要戒怒,凡事要自知自解;因为心中不净对练功不利,进步很慢,难以达到斩赤龙的目的。必须注意,来月经时不能练功,因为行经时阳炁已变为阴经,练功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练功要抢在行经之前。在月经到来之前两三天,会感到腰酸,小腹痛,腿软,不思饮食,这叫“月信”,即月经将要到来的信号。这时要抓紧练功,化血为炁,经血自然会减少,这叫作“索龙头”。月经来时就要停止练功。月经过后两三天,待血变成粉红色,月经似有似无时,就抓紧练功,这样月经就干净得快,这叫作“擒龙尾”。这索龙头和擒龙尾之功,在坤道丹功中极为重要。所以,《西池集》中说:

腾腾烈焰青龙舞,渺渺清波白虎蹲。虎尾龙头縧索系,擒归神室合真源。

在女丹功方面,这道诗强调了月信来时索龙头的重要性。

女功筑基斩赤龙,并不是一斩就成功,而是要连斩几次。即月经每来一次,就如法临期斩之;每斩一次,功也就提高一步。练功的效果如何,验证于月经的变化。一般的是,月经由少而多,由多而少,由少而无,不但红的干净,也没有白带,尽化为炁,其阳自旺,月经自绝,乳缩如男子。功效到了这个地步,则正是体现了有中还无之妙。而已经绝的妇女,久炼再来,一斩即化。则正是无中生有之妙。《女真丹诀》中说:

功夺乾坤造化机,人人有个上天梯。阳生阴退无他诀,祗在神思不着迷。

不着迷兮有主见,暗中提把无情剑。赤龙斩断两三番,方显佳人好手段。

所以,功炼到这个程度,筑基的任务就基本上完成了。

筑基完成之后,就是不在坐上练功时,如果出现下身发热发胀的感觉,这就是生药,应当马上练功采取,不要当面错过。正如吕祖所说:“七星宝剑西南挂,双林树下运转轮。”炁击尾闾时,就要请老师传授坤道“抽坎添离”秘诀,饮刀圭秘诀。总之,女功筑基异于男功,筑基成功之后,就和男功相同了。

关于练功的时间、女功与男功基本相同,即取子午卯酉四个正时。其中稍有不同之处,就是初练功时,男子不宜练酉时功;因为男子为阳体,而酉为阴时,有阴杂之气,对初练功者不利。而女子因为属于阴体,正与酉时相合,练酉时功可使同气相求,以达到滋阴补阳的目的。经验证明,妇女练酉时功的效果并不差。

练功的次数多少,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一日之中,三坐四坐,功不厌多,但子时功每天必须练。因为每天的子时为阳升之时,练功的效果好。至于功中显象,与男功相同,请看本书的《现象论》,此不多谈。须要反复强调的是:无论显什么象,都不要著。这是正道与邪道的不同之处,请读者注意。

 

 

 

收功和注意事项:李锡堃先生《丹道养生功》(节选三)

 

第五节  收功和注意事项

一、           收功

收功,是每次练功守了之后必不可少的动作。本功法对于收功的要求比较简单,但也必须认真去做。否则,也会出现气散而不能归丹田的现象,那将对身体带来不适。

收工时,要无为,听乎自然,只剩下一个意,看炁往那儿走。这时,意不能完全离开。否则,气易散,了容易发困。

收功后,要搓搓脸,作作头部按摩;缓一缓,再行动。搓脸揉眼,可帮助开祖窍,去皱纹。按摩头部后颈部,可使头脑清醒。另外,按摩小腹可以顺肠胃;按摩腰子,可以使命门之气与督脉之气合而为一;按摩和活动腿足,可以舒松其筋络。

 

二、           注意事项

1、酒色财气。首先要戒色。最好能绝欲,即不性交。其次,要戒气。功夫越高,越不能生气。得道者没脾气;有脾气的人不为得道。修道的过程就是从刚转化为柔。至柔至善,才能斩魔。收入够温饱就行;千万不要费尽心思去谋财;更不能损人利已。

2、注意饮食。吃饭适当,定时定量;“饮食有节,起居有时”;喝水均匀,饭后几杯水,不能等口渴才喝。应不吃酸的、辣的或凉的食品;不吃生葱、生蒜。喝茶比喝白开水好,可使尿由黄变白。吃饭不要过饱;最好吃六成饱,另加二成水。但也不要断谷。炁满得道后,体成纯阳,再也不吃;那是自然而成。

3、练功者不怕大便干燥,我们有的是气,能排出;就怕拉稀。常拉稀,“半百而亡”。拉稀就意味着肠胃温度低,不能吸收。如遇拉稀,应多守玄牝或玄关(一窍)。这对治疗拉稀、慢性肠胃炎和痔疮有特效。

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人不谋,天也不成。要长寿,就要树立要长寿的思想,并努力争取:凡有利于长寿的事就努力去做;凡不利于长寿的事就尽量不做。

5、乐有两种:假乐与真乐。世俗之乐,职冥饮、色情、看电影、跳舞等,对健康有损无益,是为假乐。坐功中得的“乐”,对健康有益无损,是为真乐。真乐比假乐高千倍。应弃假求真;求进入“极乐世界”。

6、功中出现各种动作和“感触”,应顺其自然,不予理睬。一般,任脉通时,上身会前倾;督脉通时,上身会后倾;有时,还会往生热侧倾斜;结丹时,往往会蹦起来;炁通皮肤时,往往感到皮上有虫子爬;排病气处会发凉;……

7、功中出汗或烦躁不安,应减轻意念,甚至进入无为。过热时,可意守涌泉穴或减轻意念。出汗是排病气的表现;病气排完了,就不出汗。

8、某局部(多在腰部)炁过不去,可用手按摩该处5~10下。

9、有嗝或有屁应让放出来,不要憋回去。憋回去,可能导致肠胃病。放时,别使劲免得把好气也带出来。

10、刚得炁时,炁不纯净,有阴浊。这时,精化成炁,困魔即来;甚至打呼。这是因为炁中的杂质迷你心。对此,应不以为怪。发困时,眼不闭死,开一缝看鼻尖,过一刻钟,浊气沉淀而下降了,就不困。

11、出现意想不到的或从未发生过的情况,应进入无为,并细心观察它如何发展。

 

第六节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           以快意为纲

本气功自始至终贯穿一系列体内阴阳相交;而各种阴阳相交都会产生一定的快意。所以,也可以说,本气功是以快意为纲;或者说,是以“乐”为纲。

真理在“微妙玄通”四字中藏着。一般人不易成,往往中因为:好坏不分,高低不分,深浅不分,阴阳不分。不分,就要毁。分,要在微妙的感觉中去找,去悟。最主要的感觉就快意。本气功中发生的主要快意有十种以上;它们有好有坏,有高有低,有深有浅,有阴有阳。而且,大部分快意大同小异,要细心体察才能区别开来。不同窍位的快意较好区别;而同一窍位、不同功序或不同时间中的快意就难以区别。能分辨这些快意,才能避坏就好,由低到高,由浅入深,消阴长阳;使自己逐渐提高,进入“极乐世界”,进而达到体成纯阳,得道成仙。“极乐世界”就是快意遍及全身,并入真静或入定。所以,是否善于分辨和正确对待各种快意,实乃成败的关键。有的佛经给“四禅定”的定义为:“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四禅舍念清静地”,即以“喜”、“乐”的发展变化为中心内容。这也是“以快意为纲”的意思。另外,从我们练功的实践经验来看,守窍位时,守其快意比守其具体部位更好:一则,可以不致于“着相”;再则,可以促进产生该快意的体内阴阳相交。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一般丹经都是似露似不露,不露处要自己悟、自己找。当你悟对了时,会有高度快意。如果没有快意,就说明你还没有找到,或没有找准,还要继续找。

 

二、           三个关键

进度均匀、经常内守和尽量不丢是练成本气功的另外三个关键。现分别论述于下:

1、进度均匀:进度不快不慢为均匀。心跳不快不慢为不病。修心之术在乎均匀;修身之道也在乎均匀。身内之炁不快不慢地均匀运行,则病祛而不添。生活中、干活中,不快不慢为真快。急于求成反而慢;甚至,欲速则不达。因此,各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一个不快不慢的进度,并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千万不要时快时慢,时紧时松,更不要“一曝十寒”。即便你订的进度慢些也不要紧。只要每天不少于一坐,一个半小时,就行。常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你沿着本气功体系的直线向上走,即使一天走一寸,也将是很快的。

丹胎图所示本气功的标准进度是为在家修炼者订的;四年零一百日完成三步功所达到的水平相当于《伍柳》等丹经为寺庙中“专修者”所订的标准进度“百日筑基”和“十月怀胎”所达到的水平。我们显然是要慢。有人比喻这两者的差别就像体育训练中专业队与业余队的差别。体育专业队,因条件较好,可以采用一些强化的训练方法,所以进度快。寺庙中条件较好,又有师傅经常指导和监护;因此,专修者可以采取一些强化的修炼方法,所以进度快。体育业余队条件较差,只能采取较缓和、较安全的训练方法,因此进度较慢;然而,它与广大群众有密切联系,对提高群众体质的总效益是难以估量的。同样,本气功,为适应在家修炼的特点,也是采取较缓和、较安全的修炼方法,因此,进度较慢;然而,本气功,即使仅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功理功法,如能为广大群众所了解、所掌握,对于提高人类心身健康的总效益也将是难以估量的。更何况,寺庙中,真正修成者不到百分之一,能按标准进度修成的就更稀少;许多人修了几十年,连“百日筑基”都未完成。实际上,出家修行能得道,在家修行也能得道。黄帝、老子、魏伯阳、抱朴子等许多人都是在老师指导下在家修行而得道成仙的。

2、经常内守:许多丹经都提到“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不离这个”就是不离神,不离以神守舍,不离精神内守。内守,要用真意。《敲爻歌》说:“十二时中惟守一”。这就是说,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守一,即守道(如心肾直通道等)或守玄关(一窍)或守小腹。无事时,可不断动员黄婆,以促进心肾相交。睡坐立行都可练功,都可精神内守。例如,走路时,应目不邪视,使精神不外溢。工作和学习时,也可“忙里偷闲”精神内守。真正得道者经常闭目养神,不睁眼;一睁眼,则神通万里。

3、尽量不丢;“丢”,不外乎上溢下漏。上溢:思念过多,伤神。下漏:精门不固,漏精。我们是“处染不染”,在社会中工作和学习,总不免有些思虑。但人们许多思念往往是不必要的,是空想、幻想。估计一般人的思想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属于这种空想或幻想。社会中人往往为名、为利或为色,而费尽心机,以致心劳力竭、精神亏损,反而不知其害。我们“处染不染”,首先就要不染这种思想。漏精要靠握固来解决。握固要靠降龙伏虎,前面已谈到,这里就不重复了。有的人漏已成习惯,就应多守心,少守肾。待习惯性漏已停止时,再守肾。有的人漏已成周期性的。到期要特别小心,千万别过份求舒适,要知足;似要跑时,赶紧进入无为,或采用青龙剑。坏景来,要警惕。警惕不是紧张,而是要放松。坏景来,应立刻守心;守心不能解决,就采用青龙剑,守泥丸。

 

三、动静结合

本气功属于静功。与此相配合,可以进行打太极拳、散步等体力活动。日常生活中,也可适当地进行一些体力活动(但别过劳)。这是一种“动静结合”。但更重要的“动静结合”是在体内:静极生动,动极生静。《伍柳仙宗·慧命经·禅机论》对丹道全程中大的动静结合,动静变化讲得很清楚。“禅”就是心静;“机”就是肾动。本书第五章则较详细地论述了心肾相交和神炁相交中的动静结合与动静变化。读者可参照阅读。

对于“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现在一般人都理解错了;都把“运动”只理解为体育运动。实际上,炁在体内的运动才是主要的。天地孳生万物也是如此。天地阴阳相交而下雨,才能滋润万物。同理,人靠体内心肾交泰,才能养生。

“炁动身不动,身动炁不动”。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动功,大多散阳入阴。请别将它们与本气功结合同练。

四、时间的阴阳

日、月、年中的时间都有阴阳。

每日的十二时中,前六时为阳,即子、丑、寅、卯、辰、巳等六时为阳时;后六时为阴,即午、未、申、酉、戌、亥等六时为阴时。六阳时打坐,能增阳气。子时为一阳初发,那时的气阴阳未判,无刺激性,最温柔,身体最易吸收,采之最好。所以,子时功叫做进阳火,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功。那时气温较低,练功时意念可以重些。而午时气温最高,用此热气可化解身中阴浊之气。所以,午时功叫做午退阴符。那时,意应放轻,甚至“放无”。卯时为阳平,不热不凉,类似洗澡的温水,所以叫做卯时沐浴。酉时也是沐浴。酉时是阴平。初练功者,体内温度不够,不宜作酉时功。要等大周天开后,体温上来了,对酉时天然之沐浴感到很舒坦时,才作酉时功。这时,酉时功对身体才有所补益。

每月时间的阴阳是按阴历(农历)来计算:因它与月亮的运行有直接关系。初一到十五为阳时;十六到月底为阴时。阳时练功较好;阴时练功较差。月底为晦;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初八为上弦;二十三为下弦。这就是每月的“晦朔弦望”。

每年时间的阴阳是按古历来计算。冬至为子月子日。这一天的子时功特别重要,叫做“子中子”;是一年中一阳初发的时候。这一功练好了,可得一年之阳,可夺天地之真阴、真阳,补益极大。所以,道家在冬至这一天不干事,也不访友;就是要把精神养足,练好这一功。从冬至算起的六个月为阳时;从夏至算起的六个月为阴时。春夏秋冬四季练功也应有差别。农作物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我们体内的炁也应如此。春种时,是播种的时候,也是我们播阳的时候;练功时,意守的范围要开始放大,让炁一点一点发。夏长时,气炁得快,应守得更宽些;放开它,让它长,千万别阻拦它。当然,这时更应注意,别丢。秋收时,守的部位就应开始缩小些。但也要看气候而守,别一下子缩得太小。冬藏时,阳藏于根,藏于土,炁自然藏于海底(骨椎)。所以,立冬以后,意念重点守海底。意别指挥炁动,以利于度过寒冬。骨椎中有阳炁,冬天可少穿一件毛衣。上述四季中练功这差别,就是“与四时合其序”。不知道这相道理,就不知道养生,我们可以用两手掌合抱一个球来表示四季意守范围的差别:意守区的直径,春种时约为3拳的面积:秋收时约为2拳;冬藏时约为1拳。当然这是一种示意性的指示,实际执行时,还应因人因时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另外,冬天午坐功中,可让太阳晒下半身,但别晒头。

五、理论与功夫

功夫第一,理论第二。因为,理论好学,功夫难炼;就如盖楼,图好画而楼难盖。而且,理论是由功夫产生的;功夫进了,理论必进。没有功夫,理论也难学。道书大多是得道的人写的,都是描写自己体内的感觉和现象;对同一感觉,同一现象,各人用的名词和比喻往往不同。而且,大部分丹经系统性很差,天一句、地一句,使人不易摸清它的体系;而这一功序的话用于另一功序,往往会错。因此,没有功夫的人,没有得道的人,不可能真正理解它们。只有当你有了功夫以后,只有当你自己体内也或多或少发生了丹经中所说的那些感觉和现象,并能把它们系统地连贯起来;那时,你才能真正读懂那些丹经。当你大周天已开,能够“降龙伏虎“了,读真经时,你主读到那儿,你的炁就会到那儿;即使那时你并未想那儿。功夫达到这个水平,你就容易识别经的真伪;就容易理解众说纷纭的各种丹经中所说的实际内容;并容易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了。那时,你将会发现,万卷丹经所说的实质性内容并不很多;就养生方面来说,大概不会超出本书所提到的那些范围。另外,要达到“全知”,必须靠自悟,特别是坐中自悟,不是靠书本;书本只是指南。

当然,最好是理论与功夫并进。这样,你的功夫可以稳定前进,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你的实际理论水平也可以逐步提高。当你的理论水平真正提高以后,你的功夫也就较易取得成功。所以,抱朴子说“难知易求”。我多次强调:“要以道衡量人,不能以人衡量道”。这就是说,要用道学来评判=分析和总结各人的成功和失败,从中吸取应有的经验和教训。千万不能因某个人的失败而怀疑道学的正确性和真理性。道学是伏牺氏、广成子等得道成仙的人创立起来的,又经过六千多年许多人实践的验证,是绝对可靠的,是毋容置疑的。只有对它“笃信谨守”,功夫和理论才能稳步提高。此外,学习丹经的目的要明确:为了提高功夫。因此,学习时,不要纠缠于文字造句和名词概念中,而要全心全意抓真理、抓功法,特别要明确各功序中如何用意,即如何“掌握火候”;而且,要时刻捉摸,要将学到的东西精炼简化;这样,才能记住,坐中才能用上。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针对你不断变化着的情况,实事求是地、灵活机动地应用丹经的教导和老师的指教,采取适宜的功法,使自己稳步地走向成功。相反,如果你博览群书,不求甚解,不找重点,良莠不分,不是学以致用;那么,你的功夫就进展不大,甚至失败。所以,广成子对黄帝说:“多知为败”。我认为:“理论不得真,气质不得真”;“只有当你做、想和认识三方面都正确,并能结合起来,你的进步才会快。”练功者“需要时间、功夫和理论,才能把生命哲学学到手。”另外,当功夫和理论有一定水平以后,就要直接看经书,如《道德经》、《南华经》《抱朴子内篇》等;不能满足于看浅近的道书。因经书无错,而道书往往有错。万卷丹经中,《道德经》水平最高:所有丹经都不能离开《道德经》的真理。你能把《道德经》体会下来,再看别的经,就容易得多。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到现在的一千九百多年中,许多有识之士都倡导道佛儒“三教归一”,或“仙佛合宗”。《伍柳》是“仙佛合宗”的一个典范。著名道家张紫阳所著的《悟真篇》也是“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本书写作的宗旨,在于阐述道学修身内丹术的本义。在“无为还虚”中,佛学的道理也可用。《伍柳》是“仙佛合宗”也是“以道学为主”的。用《伍柳》的话说,就是:“今我述斯宗,厥意在仙宗;其佛宗不过带言而已。”因为,“佛言详于终而略于始;所以无始者,必无终。”在当前世界性的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当然要学习其它文化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前世界性的“万教归一”的最后结局,很可能也是“以道学为主”的。因为,道学既深刻地阐明了生命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总规律;又有一整套从低到高修炼的功理功法;而且,就其来源和主流来说,毫无迷信和宗教的色彩,最易为现代人类所接受。现代西方研究道学之热经久不衰,绝非偶然。让中国传统生命哲学——道学大放光彩、造福于全人类吧!

 

将来,我们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说明丹道的功理功法;但,不是现在。现在,条件还不具备,时机还不成熟。现在,就我们所知,现代科学对丹道中的许多关键问题,诸如,生热安炉、心肾相交、神炁相交、胎息还丹、无为还虚、立胎出胎、出放阳神等问题,尚未进行认真的研究;更无成熟的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在这种情况下,硬要用现代科技来解释,势必造成“削足适履”,而将道学中的精华阉割掉,或者将它贬低、曲解、弄模糊;从而,使它失真。至今,世界上用现代科技研究得最多的功法,首推超觉静坐法。但,它目前也只能古理与今理并谈;而且,以古理为主。

 

 

 

 

[转载]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