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亶之猛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5-07
舒亶之猛
米舒
  米舒

  舒亶,慈溪人,少有文才,作文倚马可待。身材魁梧如猛士,脾气也够猛。一个武夫身坯,却喜好写婉约的诗句:“醉归旋拨红炉火”,“银缸明灭月横斜。还是画楼角送、小梅花。”

  北宋治平二年,24岁的舒亶考取状元,可谓春风得意。他在台州当临海县尉时,当地盗贼出没,舒亶敢于执法。

  他还单骑出使西夏,面对强敌,毫不示弱,为当时宰相王安石赏识,先任提举西浙常平,后为监察御史,成为“王党三十人”之一。

  王安石实行变法,舒亶是坚定的新党后辈,他行事很猛,他先从严处理了郑侠、王安国两案。元丰二年春天,沈括视察杭州,骗来苏轼诗稿借以陷害,舒亶则根据苏轼的《湖州谢上表》奏章,上书弹劾苏轼。舒亶与沈括,都是宋神宗时有点才华的人,他们在苏轼未入政坛前,风头很健,苏轼横空出世,沈、舒便无人提及,这是两人陷害苏轼的私心。再者,苏轼走访民间,对新法实施后引起百姓赋税加重是有看法的,这就让王安石大为恼火。沈括与舒亶依靠王安石这棵大树,一起发力。舒亶极有心机,他在面见宋神宗时,上了一道劄子,把苏轼的诗句与王安石新法条例一一对照比较,以此认定苏轼“怀怨天之心,造讪上之语”,其罪当诛。当时,舒亶伙同御史中丞李定及何正臣、李宜之等人将苏轼抓进乌台(旧指御史台)。

  监察御史舒亶无疑是这场宋代文字狱的重要打手,他伙同群小四方调查,查出苏轼寄赠黄庭坚、刘恕等人的诗文有100多首,经一一推敲,上纲上线,认定是攻击新法,反对皇上。苏轼一案还涉及到司马光、范镇、张方平、刘放、刘挚、曾巩、苏辙等29位大臣名士。舒亶更狠,他奏请将司马光、范镇、苏轼、张方平、李常五人处死,一时黑云压城城欲摧。

  苏轼身陷乌台前,曾对家人说:“如若我有不幸,你们可送鱼来。”关心苏轼的朋友太多,其中一人无意间送了熏鱼,苏轼见之大愕,继而仰天大哭,写了两首绝命诗给弟弟苏辙,其中有“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狱吏知道后,十分同情,悄悄汇报上去。宋神宗读了两首诗,也十分动情。幸亏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而宋神宗的母亲因是苏轼的粉丝,不断劝儿子从轻发落苏轼,在这时,已经罢相的王安石也说:“盛世不宜诛名士。”宋神宗这才把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出狱后写道:“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这首诗幸亏未被舒亶看到,如追究起来,苏轼又犯了对帝王的大不敬。

  “乌台诗案”结束,苏轼一些好友纷纷被削职发配,其弟苏辙遭降职处分,调高安;张方平被罚红铜30斤;司马光、范镇等18人,各罚红铜20斤。

  苏轼终于被新党赶出了京城,舒亶在新旧两党的激烈斗争中露了一次脸,有人捧他,有人骂他,但舒亶我行我素。当年舒亶入京,由蜀人宰辅张商英推荐,舒亶任御史时,张商英把自己女婿的文章给他看,希望舒亶帮他女婿一把。舒亶不讲情面,认为张商英此举有违宋制,毅然告发,结果张商英受到了惩罚。

  “乌台诗案”后,舒亶并未晋升,由于他几次欲置苏轼于死地,得罪了不少文人,引起公愤。元丰六年,舒亶的烈性脾气又猛了一

  下,与尚书省发生矛盾,结果被罢免官职。舒亶在宋神宗执政期间,再也没有被起用。他迁居鄞县月湖畔,其居曰“懒堂”,以教书为生。宋徽宗时,他再度出山,任龙图阁待制,翌年卒。舒亶著有《西湖引水记》,并有数十首小令存世。

  在宋代历史上,舒亶本不值得记,但他因办“乌台诗案”而出名,其言其行,可为后代文人鉴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