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人家的旧物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5-07
老上海人家的旧物
杨忠明
  杨忠明

  随着老弄堂一个个地消失,曾经用过的旧器物印象也从上海人家的记忆中一点点淡化,有的沦落为古玩冷摊上的“老古董”。

  儿时,看见故乡昆山明代老宅里挂着一个竹子做的长筒,此物色泽红褐,闪着光亮,以为是只大鱼篓。后来在上海同学家里也看见一只,外婆讲:“这是暑天抱着睡觉用的‘竹夫人’,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消暑清凉佳物。”古代,竹夫人亦被称为“竹夹膝”。东坡句:“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我想,这大概是最原始的“空调”吧。

  现在冬天还在用汤婆子的人恐怕很少啦,从前家家户户都拥有白铜汤婆子,就像现在空调一样,也平常。古代的汤婆子有用锡、陶等多种材质做的,黄庭坚诗云:“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红楼梦》提到汤婆子:“袭人回家奔母丧, 晴雯便忘了为宝玉暖被铺,说,终究暖和不成,我又想起来,汤婆子还没拿来呢。麝月道:这难为你想!他素日又不要汤婆子。”

  小时候我最怕汤婆子漏水,冬夜到老虎灶泡汤婆子水,回家走到半路只听得汤婆子发出吱吱声,滴滴答答漏水啦。这一晚,脚当然是冰刮丝阴啦!从前的旧汤婆子接缝处有的焊满了堵漏的锡,记录着岁月带来曾经的创伤。

  老上海有卖“凝刨花”的行当。木刨花浸在热水里,渗出粘液水可以涂抹在头发上,起固定发型的作用,是现代“摩丝”的原型。贺友直先生画的三百六十行中有此图,一个老头坐在长凳上用刨子刨木花,木头是榆树料。记得旧时老大沽路弄堂口烟纸店也有买现成的刨花,现在古玩市场里的明清景德镇瓷器粉彩花鸟、人物刨花缸还是一件古董呢!

  过去沪人生病看中医,到药铺配药,煎好药,送上门,用一个个小小的、好白相的红绿色的迷你“热水瓶”装的,倒出一碗温热的汤药汁,病家感觉,“良药苦口利于病,药店温馨利于心”,我想,吃过这种瓶装汤药的朋友,毛病大多康复得更快!

  1958年街上穿皮鞋的人较少 ,一下大雨,脚上穿的布鞋就像潜水艇,要知道,布鞋浸湿的味道就像吃大菜尝到了一坨老鼠屎。记得有一次我老爸黑色的元宝套鞋漏水,叫我哥哥去打补丁,回来,一块自行车内胎粉红色的鲜艳补丁分外漂亮,当教师、有点审美观的父亲大动肝火,骂道:“小举(鬼)不动脑筋,还能穿吗?拉掉,去重补!”

  旧时上海小囡喜欢穿木拖板(鞋),一块脚形木板上横钉一条宽帆布带即可拖行。我就怕木拖板断带子,那就像个无头苍蝇到处寻找钉子榔头……夏天炎炎,弄堂里木拖板鞋滴刮啦、滴刮啦的声音,叫卖赤豆棒冰有节奏啪、啪、啪的敲击声,叫蝈蝈抖出一串清脆鸣叫声,门外修洋伞老头鼻音混浊的厚重喊声,汇成一曲上海老弄堂奏鸣曲,亲切又动听。

  上海弄堂里曾经有的生活佳物,离我们渐行渐远,一切仅在朦胧的记忆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