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酸碱体质”与“酸碱食物”无关

 zcg568 2013-05-07

“酸碱体质”与“酸碱食物”无关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2-07-24 15:41:46

    □ Colin/文

    “你是酸性体质吗?”“你吃的是酸性食物吗?”近年来,种种所谓的“酸碱体质”和“酸碱食物”的说法左右着人们的思维,让很多消费者深信:“酸性”意味着“危险”,“碱性”意味着“健康”……似乎合理膳食就是追求“碱性食物”,规避“酸性食物”;似乎身体健康就是基于“碱性体质”,远离“酸性体质”。

    营养专家指出,在“酸碱理论”大行其道的今天,澄清认识误区,才能真正提高消费者对营养科学的正确理解。

     不求甚解的酸碱生活 

    当下,网络中流传着一个“健康理论”——人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之分,如果多吃碱性食物,就可以保持健康。于是,不少人特别关注自己体质的酸碱性,不停地进食碱性食品以降低自己身体的酸性……

    小艾是一名白领,工作之余经常会到一些健身房锻炼,做SPA、瑜伽等,健身教练就提倡学员要多吃碱性食品,如水果、蔬菜等,少吃酸性食物,如肉类、禽类等。小艾觉得这比较符合现代人的饮食潮流。在网上,小艾还搜到很多关于这一理论的延伸内容,比如人体正常pH值为7.35?7.45,而低于7.35这个数字就是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是因为现代人摄入鱼、肉、禽、蛋、大米等大量酸性食物,使得体内pH值降低,导致了一些现代病的产生,如身体疲劳、记忆力减退、腰酸腿痛、头昏、失眠、便秘等症状。

    于是,小艾专门购买了一台可以生产碱性水的饮水机,还改变了饮食,每天只吃素食……事实上,很多人同小艾一样,开始提倡食用“碱性食物”。

    酸碱体质到底是怎样确定的?酸碱平衡理论真的对健康有益吗?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师于康介绍,在营养学上,食物的确可以被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

    所谓“酸性食物”,是指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磷、硫、氯等元素,使其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谷类以及坚果中的花生、核桃、榛子等。

    所谓“碱性食物”,是指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钾、钠、钙、镁等元素,使其溶于水后生成碱性溶液,这类食物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豆类、奶类以及坚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此外,还有一些既非酸性也非碱性的食物,如烹调油、黄油、淀粉及食糖等,被称为所谓“中性食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决定食物酸碱性的食物灰分,是指食物燃烧后剩下的一些元素的氧化物,这与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和利用后的代谢产物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目前很多“食物酸碱性”的说法其实是将“食物燃烧后的灰分”与“食物体内代谢后的产物”混为一谈。实际上,食物被摄入人体后,要经过消化、吸收和各种复杂的代谢反应,形成数以千计的产物。这些产物有酸性、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而这些产物的酸碱性已经与摄入食物的灰分没有直接关系了。

    于康表示,人体体液的酸碱度是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的几种矿物质灰分就可以决定的。所谓的酸性碱性食物说,是脱离了人体自身调节功能,缺少基本的现代医学知识,同时也是缺少科学证据的。正常人体具有很强的电解质调节功能,包括人体的呼吸、肾脏等系统,可以把身体恒定在一定范围,而不是靠碱性食物来中和。

    人体酸碱性不受食物左右

    “人体有强大的酸碱调节体系,几乎难以被食物左右。食物分为酸碱性是食物化学的研究范畴,跟食物进入体内以后的代谢变化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于康表示,食物进入人体以后,根据其最终的代谢产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从化学上是说得通的。但食物会破坏人体酸碱平衡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很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

    人只有在代谢发生障碍的时候,才可能导致酸碱失衡。一个正常的人,不可能因为食物的问题而导致酸碱失衡。因此,正常人的膳食偏好不会影响人体内的酸碱平衡,而且健康的人都是酸碱平衡的,没有所谓的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人体内的酸性和碱性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在自然健康的状况下,人体在不停地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不断地摄入和产生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正常情况下,酸碱物质在体内的浓度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人体会对其进行及时的自我调节,以保持血液的pH值恒定维持在7.35?7.45范围内。

    “不必过度关注食物的酸碱度,即使某天或某顿吃的酸性或碱性食物多了一些,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不会对健康有多大妨碍。”于康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不断增强与包括食物在内的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能力,因由此建立和完善了一套非常完整和强大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具体来说,功能强大的肾脏可有效地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酸性物质,呼吸过程也参与酸性物质的快速排出,而体液在所谓酸性物质发挥“作用”前,早已将其中和。实际上,人体正是通过一系列相互配合的奇妙机制,保障内环境的酸碱平衡状态。”在健康状态下,人体一般不会受摄入食物的影响而导致酸碱性的改变,除非消化道、肾脏、肺脏等重要器官发生病变,造成人体代谢和酸碱失衡,但这与食物的所谓“作用”并无实质性的关系。

    平衡膳食并非多吃“碱性食物”

    据了解,充分摄食蔬菜和水果能够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但这并非因为它们属于所谓的“碱性食物”,而是蔬果中富含各类对维护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同时,大量摄入肉类等所谓“酸性”食物对人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能量、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等摄入过高,而部分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不足,从而导致肥胖等危险性增高。

    慢性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形成的,不是食物的酸碱性所影响的或造成的,更不是酸性体质的人才得慢性病。食物的平衡,关键在于提供人体每天所必需的营养素。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用。于康指出,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是根据近年营养学的研究成果,为改善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而提出的膳食措施。而按照错误的“食物酸碱平衡论”,将鱼、禽、蛋和瘦肉等食物都归类为“酸性食物”,将使消费者在选择食物时无所适从。

    实际上,讲求食物多样化、保证荤素合理搭配是平衡膳食的重要原则。各类食物均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和健康作用,而一味追求所谓“碱性”食物,摒弃“酸性”食物,只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新的不平衡,最终损害身体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