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三素:论小玄空生克不论龙向

 缘助舫 2013-05-07
 

李三素:论小玄空生克不论龙向

    李三素原文:  

    或问:

  小玄空,古人用量山步水。袁波千云:“平洋可论小玄空,山龙则在所后。”近刻“地理原真”者,并以龙穴论生入、克入,纷纷聚讼。吾子将谁适从?

 

    答曰:

  小玄空,乃穴前放水,非生成之水也。

 《造微赋》云:“五行实无系于龙家,祸福须聚于水路。”相生相克,生入克入为有情,生出克出为无情;是以生入克入则为吉神,生出克出虽旺来墓去亦为杀。

 《奥语》云:“天心既辨穴何难,但把向中放水看。”向中者,穴前也;穴前放水,以消沟浍之盈余。

  但将《造(微)赋》熟读之,自有涣然冰释者不待予言。

   

竹下翁插话:

近刻‘地理原真’者”,应是指清·彻莹(字“如玉”,俗家姓名孔闻星)《绘图地理直指原真》,而非后来者清·湖峰道人李怀远地理原真》。彻莹约出生于明代万历八年(1580年),年龄大约比李公大十岁左右;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彻莹大师建指归庵后,得传地理要诀而作《地理原真集》(即传世之《绘图地理直指原真》)。李公得受有盲师不识何物”之《红囊经》,则在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而李公为使天下仁人孝子,皆避火坑”而作《天机贯旨红囊经》,也许就在此后不久;那时已经有了地理原真集》刊本流传了,故有“或问”此说。

了解李公身世,不妨看看竹下翁在“李三素:得诀归来好看书(4)”中的“故仔”: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f7cf801016id3.html

平洋可论小玄空,山龙则在所后。李公本篇又提及“袁波千”之论。但如此有分量之堪舆先辈,却无法仰望来者自何方,未免遗憾。

 小玄空,乃穴前放水,非生成之水也。”这是李公对“小玄空”的定义。在红囊风水中,“大玄空”论全局,“小玄空”论局部,也许应该如此理解。这与其他风水流派对“大玄空”与“小玄空”的理解应该有所不同。风水概念并无标准答案,各流派会自行其是。为了说明“小玄空”,李公引经据典自《青囊奥语》及《造微赋》;“穴前放水”属“小玄空”范畴,而“生成之水”属“大玄空”范畴。

 天心既辨穴何难,但把向中放水看。”赋句来自杨公名著《青囊奥语》。该著作采用赋体行文,前面部分采用“3+5”句式,如文章启动句“坤壬乙,巨门从头出”,结束格式句“知此法,不须寻纳甲”;中间部分采用“3+7”句式,如变动格式句“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结束格式句“向放水,生旺有吉休囚否”;最后部分采用“7+7”句式,如转变格式句“二十四山分五行,知得荣枯死与生”,全文最后一句“识得此篇真妙玄,又见郭璞再出现”。李公所引赋句,在最后部分内,与“向放水,生旺有吉休囚否”句有意义上的联系。“穴前放水”是阴宅扦作重要课程,有多种具体操作要领。

 五行实无系于龙家,祸福须聚于水路”来自元·刘秉忠造微赋》。判断“穴前放水”是否合理,原则是“生入克入为有情,生出克出为无情”;以此来分别吉神与凶神,“生入克入则为吉神,生出克出虽旺来墓去亦为杀”。“大玄空”看水须理会“旺来墓去”,看来去水属“水态四局”哪局,观察方位要依据天盘宫位;“小玄空”放水不理会“旺来墓去”,而考虑放水线度与坐穴线度关系,观察方位要依据“纳音五行”。

但将《造微赋》熟读之,自有涣然冰释者不待予言。李公期待后学者熟读《造微赋》,可知《造微赋》在李公心目中的地位。堪舆先贤刘秉忠在编撰其师陈希夷平砂玉尺经》时,将自己风水心得“三赋”——《造微赋》、《天机赋》和《逐吉赋》辑入。明朝开国军师刘伯温在再辑《平砂玉尺经》、诠释“三赋”时,称刘秉忠为“左衿先师”或“左衿仙师”(“左衿道人”乃刘秉忠之号);而刘伯温称宋·赖太素则称“敬仙”(“敬仙”也是赖太素之字,名“文俊”而号“采山”)。有学者认为,《造微赋》是风水原理和实践方法总论,而《天机赋》是《造微赋》测量朝堂水风水宜忌的操作尺度,《逐吉赋》是《造微赋》测量峰砂风水好坏的操作尺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