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吟诗 “德胜祈雪”】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天下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扶老携幼迁徙逃亡。史载,岁末,乾隆皇帝出城祭祀。回城时,大雪纷飞。乾隆喜形于色,銮驾停在德胜门,乾隆认为这是“瑞雪兆丰年”的吉兆,于是赋诗二首。次年(1758年),朝廷建立御制祈雪碑及碑亭于德胜门瓮城内西侧。碑亭形制为黄琉璃瓦,重檐四角攒尖顶。碑文注解中还记述了崇祯二年(1630年)后金皇太极攻打德胜门之战,及随后主动退兵之事。自此“德胜祈雪”的碑亭成为京城一景。上世纪约20年代,碑亭与碑损毁。
( 图中右侧、铁道旁、重檐四角攒尖顶的小亭就是“德胜祈雪”碑的碑亭。)
(1915年 “德胜祈雪”碑亭)
白鹤群先生介绍:照片右边的花墙向东北方向延伸后,就与火车站东货场的北房连在了一起,这段花墙实际上是火车站东货场的围墙。火车站东货场北房的后面,就是德胜门外到安定门外护城河南岸的土马路。土马路西通松林闸、大仙爷庙、铁棂闸、新街口豁口。这两段花墙一直存在到“文革”初期。上世纪50年代中期5路公共汽车就在瓮城圈里调头,同时也是5路公共汽车的始发站。
(“德胜祈雪”的碑亭近景)
“德胜祈雪”的碑亭在瓮城内西侧。亭为重檐黄色琉璃瓦所覆建,工极细。碑之文为清乾隆帝御制诗,亭外有木栅栏保护。
乾隆"祈雪"诗二首——
春祀还宫内,路径德胜门。 文皇缅高祖,渺已实无孙。
力取权弗取,德尊果是尊。 微尘郊外有,望雨复心存。 入德胜门作,乾隆十二年岁次丁丑仲春御笔
"祈雪"碑之高大,令其它诸门的石刻难以比拟,故人称: “德胜祈雪”。是德胜门瓮城内的珍品。这位当时的太上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在“德胜”二字上很是抒发了一回豪情。(马芷痒所著《北京旅行指南》)
“德胜祈雪”碑亭在民国后期,扩建德胜门火车站候车室时与瓮城城墙一道被拆除。 如今,“德胜祈雪”碑亭已经毁弃八十多年了,真正看见过实物的老人恐已不多了。而我们只能在照片上看看它往日的辉煌了。
(照片源自网络 向上传者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