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预拌混凝土基本知识及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
2013-05-08 | 阅:  转:  |  分享 
  
预拌混凝土基本知识及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

青州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第一章预拌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预拌混凝土作为建设部大力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之一,以其优质高效的优越性在沿海及大中城市越来越多的被广泛用于工程建设。预拌混凝土由于其配料的特殊性,所以在运输、施工及后期养护等方面与传统现场搅拌混凝土都不尽相同,实际使用中也遇到一些经前不曾遇到的问题。现将预拌混凝土有关基本知识及实际使用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提出,以便及时解决。

预拌混凝土配料

充分考虑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以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综合《预拌混凝土》GB14902—94及《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中相关要求,相比于现场搅拌混凝土配料有以下特点:

1、石子料径较小

预拌混凝土石子料径除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7.7.5“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料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对于泵送混凝土还执行《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范》JGJ/T10—95中3.1.2“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碎石不宜大于1:3,对卵石不宜大于1:2.5;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时,宜在1:4—1:5的要求”,所以预拌混凝土选用最大骨料粒径为31.5MM,这与工地现场搅拌选用石子最大粒径40MM有一定区别。

2、砂率较高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以及《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预拌混凝土中非泵送混凝土砂率一般在0.35—0.40,泵送混凝土砂率一般在0.40—0.48,这与现场搅拌有明显的不同。

3、坍落度较大

为确保预拌混凝土在施工现场能满足施工要求,考虑到坍落度经时损失预拌混凝土出机坍落度比现场要大。非泵送混凝土到达工地后,基本和现场搅拌土持平,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502040—2002标准,泵送混凝土现场坍落度应执行《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中3.2.4的规定:“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选用。对不同泵送高度,入泵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表3.2.4-1选用。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可按表3.2.4-2确定。”

泵送高度(M) 30以下 30~60 60~100 100以上 坍落度(MM) 100~140 140~160 160~180 180~200 不同泵送高度入泵时混凝土坍落度选用值表3.2.4-1

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表3.2.4-2

大气温度(oC) 10-20 20-30 30-35 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掺粉煤灰和木钙,经时1H) 2-25 25-35 35-50 注:掺粉煤灰与其他外加剂时,坍落度经时损失值可根据施工经验确定。无施工经验时,应通过试验确定。

(在此应注意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泵送混凝土水灰比比现场搅拌混凝土大”。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大,流动性好,但水灰比并不大。以C20混凝土为例,现场搅拌坍落度为50~70MM,水灰比为0.53~0.55,而C20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为100~140MM,水灰比约为0.44~0.46。)

卸料时间

根据《混凝土结构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7.4.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砼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及《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中4.3.7的规定,“泵送混凝土运送延续时间:未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可按表4.3.7-1的规定执行;掺木质素磺酸钙时,宜不超过表4.3.7-2的规定;采用其他外加剂时,可按实际配合比和气温条件测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其运输延续时间,不宜超过所测得的混凝土初凝时间的确1/2。

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延续时间亦可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执行。”

泵送混凝土运输延续时间性表4.3.7-1

混凝土(oC) 运输延续时间(MIN) 25~35 50~60 5~25 60~90 掺木质素磺酸钙时,泵送混凝土运输延续时间(MIN)表4.3.7-2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oC) ≤25 >25 ≦C30 120 90 >C30 90 60 所以预拌混凝土要求必须在出机1小时之内浇筑完成,最迟不得超过90分钟。

严格商品混凝土送至现场的交接验收制度

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运输中可能产生各种质量问题。如有时砂、石料质量差,石子超规格较多,造成塞泵;有时搅拌时间不足,造成混凝土拌合物质量不匀;有时由于搅拌车拌筒老化,造成混凝土塌落度不符合施工要求等。对于这些在商品混凝土来形成构件之前产生的问题,在施工现场往往没有进行严格的交接验收或完善的处理,或是没有按制度和规定处理这些问题。这都给混凝土的质量留下了隐患,也给日后的质量检查和质量事故的处理带来困难。

1、加强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现场验收商品混凝土生产工厂要向施工单位提供商品混凝土的有关配合比资料。

2、加强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检验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检验,可由供需双方分别取样检验或会同取样检验试验。

3、商品混凝土的“检验规则”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14902-1994的规定。

检验管理

1、本规定检验是指对混凝土强度、塌落度、含气量、氯化物总量等项质量指标进行检验,以判定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预拌混凝土质量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出厂检验的取样工作,应由供方承担;交货检验的取样试验工作,由供需双方协商承担,并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3、当判断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时,强度、塌落度应以交货检验结果为依据;氯化物总量可以出厂检验结果为依据;其他检验项目按合同规定执行。

4、通用品应检验混凝土强度和塌落度。

特制品除应检验混凝土强度和塌落度外,还应按合同规定检验其他项目;对有含气量检验要求的混凝土,应检验其含气量。

五、模板钢筋骨架的保护(《砼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中规定)

6.1.1.3布料设备不得碰撞或直接搁置在模板上,手动布料杆下的模板和支架应加固.

对钢筋骨架有以下规定:

6.1.2钢筋骨架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手动布料杆应设钢支架架空,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骨架上

6.1.2.2板和块体结构的水平钢筋骨架(网),应设置足够的钢筋撑脚或钢支架。钢筋骨架重要节点宜采用加固措施。

6.1.2.3浇筑混凝土时,钢筋骨架一旦变形或移位,应及时纠正.

预拌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中6.3的规定:

6.3.1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和几何尺寸、混凝土供应和泵送设备能力、劳动力和管理能力,以及周围场地大小等条件,预先划分好混凝土浇筑区域。

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有关规定。

6.3.2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6.3.2.1当采用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应由远而近浇筑

6.3.2.2同一区域的混凝土,应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

6.3.2.3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6.3.2.4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先按留施工缝的规定处理

6.3.3混凝土的布料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6.3.3.1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0MM,且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

6.3.3.2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于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垂直于模板布料

6.3.4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宜为300—500MM。当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500MM时,可按1:6—1: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

6.3.5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动棒移动间距宜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宜为15—30S,且隔20—30MIN后,进行第二次复振

6.3.6对于有预留孔、有预埋件和钢筋太密的部位,应预先制定技术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当以现混凝土有不密实等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6.3.7水平结构的混凝土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磨平搓毛两遍以上。必要时,还应用铁滚筒压两遍以上,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7.5.2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胶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浇筑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包括分层下料、平仓和振捣三个工序,这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物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垂直与水平运输能力)等具体情况,选择如下三种方式:

①全面分层在整个结构物内,采取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开始浇筑第二层时,已施工的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工程,施工时宜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也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②分段分层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混凝土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进浇筑其他各层。

③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此时向前推进的浇筑混凝土摊铺坡度应小于1:3,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分层厚度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内约5C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混凝土分层厚度除根据振动器的棒长和振动力的大小以外,尚需考虑混凝土供应量的大小、浇筑速度及配筋情况,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一般可定为400左右,数量较少的混凝土工程可取250~350MM。

②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混凝土自高处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沿串筒、溜槽、溜管等下落,以保证混凝土不致发生离析现象。漏斗和串筒的布置应根据浇筑面积、浇筑速度和摊平混凝土堆的能力而定,但其间距不得大于3M,布置方式为交错式或行列式。

当然,发生泌水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水泥品种、加水量、砂率、振动等情况有关。混凝土中加水量过多,结构物厚度较大以及过分的振捣等,都易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泌水层。这种混凝土在硬化后表面酥软,脱皮起砂,强度很低;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来说,由于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上下层施工的间隔时间可能较久(虽然要控制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因此分层之间更易产生泌水层;这时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结构的整体性都非常有害的。

解决的办法一般可结构物四周侧模的底部开设排水孔,使其多余的水分从孔中自然排走,然后汇集到积水井中,再从水泵抽出基坑。在混凝土下料时,应使中间的混凝土略高于边缘的混凝土,经过振捣后,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比较容易从侧模预留孔中排走。

③表面处理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比较厚,在混凝土浇筑后要认真处理,一般可在初凝前1~2H,先用长括尺按标高刮平;在初凝前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并用木抹子打磨压实,以闭合收缩裂缝,约12~14H后,才可覆盖湿草袋等物养护。

④施工缝处理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其底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可通过同条件养护试块试验决定);在底层混凝土的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在浇筑前,施工缝处宜先铺10~15MM厚与混凝土分成相同的水泥砂浆,并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另外,在调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范围内,留置施工缝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水平施工缝,必须低于地脚螺栓底端,其与地脚步螺栓底端的间距应大于150MM;

当地脚步螺栓直径小于30MM时,水平施工缝可留置在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四分之三处。

垂直施工缝,其与地脚螺栓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螺栓直径的5倍。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规定:

7.4.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支架。

注:1、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oC时,不得浇水;

2、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3、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4、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混凝土冬期施工

冬期浇筑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40%,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及以下时,不得小于5.0N/MM2。

注: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

(2)混凝土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号。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

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宜优先采用蒸气养护。

注:①大体积混凝土的最少水泥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②强度等级不大于C10的混凝土,其最大水灰比和最少水泥用量可不受以上限制;

③本规程所称的水灰比,普通混凝土系指水与水泥(包括外掺混合材)重量之比;轻骨料混凝土系指水泥的净水灰比(水不包括轻骨料1H吸水量,水泥不包括掺加的混合材)。

(3)拌制混凝土所采用的骨料应清洁,不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的防冻剂混凝土中,不得采用活性骨料或在骨料中混有这类物质的材料。

(4)采用非加热法施工所选用的外加剂,宜优先选用含引气成分的外加剂,含气量宜控制在2%~4%。

(5)模板外和混凝土表面覆盖的保温层,不应采用潮湿状态的材料,也不应将保温材料直接铺盖在潮湿的混凝土表面,新浇混凝土表面应铺一层塑料薄膜。

(6)整体结构如为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的设置,应采取能防止发生较大温度应力的措施。当加热温度超过45oC时,应进行温度应力核算。

(7)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和覆盖的保温材料,均应按《建设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中7混凝土工程附录B进行热工计算。当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8)冬期不得在强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在弱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基土不得遭冻,如果在非冻胀性土地基上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在受冻前的抗压强度应符合前述(1)项内容。

(9)分层浇筑厚大的整体式结构混凝土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2oC。采用加热养护时,养护前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oC。

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1)冬期施工混凝土质量检查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其他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检查外加剂质量及掺量。商品外加剂进入施工现场后应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②检查水、骨料、外加剂溶液和混凝土出罐及浇筑时温度。

③检查混凝土从入模到拆除保温层或保温模板期间的温度。

冬期施工测温的项目与次数应符合下表规定:

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项目和次数

注:室外最高气温测量起、止日期为本地区冬期施工起至终了时止。

混凝土养护期间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养护从混凝土入模开始至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或混凝土温度降到0oC或设计温度以前,应至少每隔6H测量一次。

②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前述1项的规定之前应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后每隔6H测量一次。

③采用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升温和降温阶段应每隔1H测量一次,恒温阶段每隔2H测量一次。

④全部测温孔均应编号,并绘制布置图。测温孔应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易冷却部位,孔深宜为10~15CM,也可为板厚的1/2或墙厚的1/2。

测温时,测温仪表应采取与外界气温隔离措施,并留置在测温孔内不少于3MIN。

(4)检查混凝土质量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留置试块外,尚须做下列检查:

①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受冻、粘连、收缩裂缝,边角是否脱落,施工缝处有无受冻痕迹。

②检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养护条件是否与施工现场结构养护条件相一致。

③采用成熟度法检验混凝土强度时,应检查测温记录与计算公式要求是否相符,有无差错。

④采用电加热养护时,应检查供电变压器二次电压和二次电流强度,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两次。

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oC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3、预防一种错误观点: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掺了防冻剂就不怕冻,不用保温或养护。

目前冬期用防冻剂虽由减水、早强、引气、防冻组分复合而成,以发挥更好的效果。这对冬期混凝土施工而言仅是防冻的技术措施之一,它不能代替冬期多风、干燥混凝土需要保温、保湿的养护条件。因此,冬期混凝土养护不符合要求而出的质量事故时有发生。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规定:掺防冻剂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下列各条:

(1)在负温条件下养护,不得浇水。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覆盖,严寒地区更应加强保温措施。

(2)初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规定温度。为了保证初期养护温度,防冻剂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在日最低气温为0~5oC时,混凝土采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覆盖养护时,可采用早强剂或早强减水剂;

②在日最低气温为-5oC~10oC、-10oC~15oC、-15oC~20oC,采用上款保温措施时,宜分别采用规定温度为-5oC、-10oC、-15oC的防冻剂。

③防冻剂的规定温度为按《混凝土防冻剂》(JC475-1992)规定的试验条件成型试件,在恒负温条件下养护的温度。

在实际施工中,如按日最低低气温掌握,是偏于安全的。混凝土在浇筑后如无遮挡和覆盖,则混凝土温度基本与气温一致;浇筑后有覆盖或深埋于地下,如采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覆盖于混凝土上,则混凝土内部温度高于气温,一般约高5oC。因此,实际施工按日平均气温比最低气温约高5oC。如外加剂的规定温度0oC,工地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后加保温覆盖,可适用于平均气温-10oC,即大气温度可在-5oC~15oC范围内波动。

(3)当混凝土温度降到规定温度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临界强度,尽管掺防冻剂混凝土的冰晶形态与不掺防冻剂的有区别,前者冰晶强度低,因此抗冻临界强度也低,但仍存在抗冻临界强度。如掺亚硝酸钠混凝土,其规定温度为-10oC,在-10oC养护3D,强度达到0.7Mpa,再放到-20oC下受冻,后斯强度损失达32%;如-10oC预养7D,强度达3.5Mpa,再在-20oC下受冻,则后期强度不损失。

因此规定:当最低气温不低于-10oC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小于3.5Mpa,当最低气温不低于-15oC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4.0Mpa;当最低气温不低于-20oC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小于5.0Mpa。

(4)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20oC时,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该提供的技术资料

根据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潍建质字(2001)第29号文《关于实施<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中第6.2条生产企业应按规范规定向需方提供的技术资料:

1、每一运输车预拌混凝土发货单;

2、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

3、水泥合格证和检测报告;

4、骨料的检测报告;

5、外加剂、掺和料的合格证和检测报告;

6、混凝土坍落度检查记录;(现场检查)

7、混凝土配合比和标准试件强度(包括有抗渗、抗冻、含气量、含氯总量要求的混凝土的抗渗、抗冻试块的检验结果及含气量、含氯总量的检验结果)

技术资料应在有关检测项目完成后一周内提供给购货单位。施工、监理方必须对生产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后作为主控项目技术资料归档。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防止墙体开裂的措施

1、合理设置伸缩缝,如果没有可靠经验,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应超过设计规范的规定。

2、控制顶层墙开裂缝的措施:

(1)屋面应设置保温、隔热层:(包括檐沟)

(2)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3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

(3)宜优先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

(4)房屋两端圈梁下2个开间内的圈梁下墙体设置3?6通长水平钢筋,竖向间距500MM;

(5)在顶层的窗台标高处。沿外墙应设置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纵筋不小于2?10,并有分布筋?4@250MM,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

(6)顶层及女儿墙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

(7)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8)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

3、控制底层墙体裂缝的措施:

(1)增大基础圈梁的高度:

(2)在低层的窗台标高处,沿外墙应设置通长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纵筋不小于2?10,并应有分布钢筋?4@250MM,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

4、对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砌块或其他非烧结砖,宜在中间层门、窗过梁上方的水平灰缝内设置焊接钢筋网片或2?6钢筋,焊接钢筋网片或钢筋应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1000MM。当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砌块或其他非烧结砖实体墙长大于5M时,宜在每层墙高度中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3?6的通长水平钢筋,竖向间距宜为500MM。

5、为防止或减轻混凝土砌块房屋两端和底层第一、第二开间门窗洞处的裂缝,可采取下列措施:

(1)在门窗洞两侧不少于一个孔洞中设置不小于1?12的钢筋,钢筋应在楼层圈梁或基础锚固,并采用不低于C20灌孔混凝土灌实;

(2)在门窗洞口两边的墙体的水平灰缝中,设置长度不小于1000MM,竖向间距为400MM2?4焊接钢筋网片;

(3)在顶层和底层设置通长钢筋混凝土窗台梁,窗台梁的高度宜为块高的模数,纵筋不少于4?10,箍筋?6@200MM,C20混凝土。

6、当房屋刚度较大时,可在窗台下或窗台角处墙体内设置竖向控制缝,在墙体高度或厚度突然变化处也宜设置竖向控制缝,或采取其他可靠的防裂措施,竖向控制缝的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墙体平面外传力和防护的要求。

7、灰砂砖、粉煤灰砖宜采用粘结性好的砂浆砌筑,砌块砌体应用砌块专用砂浆砌筑,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8、非承重隔墙及填充墙防裂措施:

(1)后砌的非承重墙应沿墙高度每隔500MM配置2?6拉结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1000MM;8度时,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墙顶应与楼板或梁拉接;

(2)填充墙的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墙顶与框架梁结合紧密;

(3)填充墙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筋,长度不小于墙高的1/5,且不小于1000MM,8度时沿全墙贯通;

(4)填充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的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联系梁。梁高60MM,C20混凝土,主筋2?8,?4@250MM;

(5)墙长大于5M时,墙与梁或板顶部的连接,可采用预留60(MM)60(MM)5(MM),间距600MM的预埋件,后焊?6钢筋长度>240MM,砌墙时预留120(MM)墙厚240(MM)(或砌块高度)的洞用C20混凝土灌实。

防止现浇板裂缝的控制措施

1、合理设置伸缩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设计规范的规定。

2、合理设置温度收缩钢筋,对较大板进行抗裂计算。

(1)混合结构在板的外角部位配抗裂钢筋,钢筋宜置于1/2板厚部位,以板外角为中心,放射状布置,钢筋全部锚固于构造柱或圈梁中,钢筋直径?8~?10,长度应超过板跨的1/3,远端间距不大于120MM;

(2)框架外墙阳角区部分板块的支座负弯矩筋,全跨贯通;

(3)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小于0.1%;

(4)采用细筋密布方式,减少钢筋间距。

3、框架结构宜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在后浇带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

4、提高板的刚度,适当增加板厚,厚度一般宜取100~160MM。

5、合理留置施工缝砖混结构宜将板的施工缝留于圈梁中间部位。

6、线管尽量采用钢管,管宜布在板的中下部位,并在双层钢筋中间穿越,尽量避免管的走向与板边平行。布PVC管时,在PVC管上部敷设宽度为200MM的?4@50(MM)50(MM)钢筋网。

7、提高底模及支架刚度,其刚度应满足施工荷载的需要,拆模时间应符合要求。

8、加强施工的组织与管理

(1)严格施工工艺顺序:支模——主筋绑扎——布管——负筋绑扎——验收——浇筑——验收;

(2)底筋必须设置保护层垫块,负筋设置马凳,每平方米不少于2个;

(3)在浇筑前设置板厚标志,并在浇筑完成后进行检查;

(4)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设置操作平台,严禁操作人员直接脚踩负弯距钢筋,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对位置不正确的钢筋进行复位;

(5)改进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板强度要求下,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尽量采用低标号水泥或低收缩水泥,适当添加粉煤灰;

(6)尽量减少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塌落度,加强对商品混凝土塌落度的检查;

(7)对混凝土及时养护,减少干缩;

(8)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时,才允许上人操作,杜绝出现大量不均匀堆载和冲击荷载。

其他

拉结筋设置

为准确控制拉结筋的位置、数量、长度、方便施工、方便检查,采取下列措施:

(1)框架柱浇混凝土时,预留焊件[60(MM)60(MM)5(MM)],后焊拉结筋或采用钻孔后植拉结筋方法;

(2)随砌墙留置的拉结筋采用拉结筋弯钩处绑扎钢丝的“绑扎认证法”处理。

2、烟气道设置

(1)烟道、排气道应避免设于外墙及楼梯间墙内;

(2)同层或上下层,不得使用同一孔道,否则应采取防止出烟、气的措施;

(3)每层进烟口设密封盖,进风口设网片;

(4)积极推广采用《ZRF住宅烟气集中排放系统》。

3、混凝土工程几何尺寸不规范等

(1)圈梁下的第一皮砖要用丁砖,在支模之前,先对其进行嵌缝处理;

(2)在模板拼缝处加设海绵条;

(3)对模板及支架根据使用条件进行设计,保证其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4)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时间、顺序应符合要求;

(5)积极推广竹胶模板;

(6)加强模板工程的验收。

4、门窗固定块

在非混凝土部位,根据窗固定件尺寸要求,设置C20混凝土预制块,规格120(MM)120(MM)墙厚。

5、外墙饰面开裂控制措施

(1)外墙抹灰及饰面砖应留设伸缩缝,面砖缝宽>5MM,不得采用密缝,具体设置由设计图纸注明;

(2)设计应对外墙饰面砖工程的找平层、结合层、粘结层、勾缝等所用材料的品种和技术性能给予明确;

(3)伸缩缝应从基层抹灰开始留设,缝宽、深整齐、顺直;

(4)伸缩缝应从基层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嵌缝;

(5)外墙不允许留设架眼和施工临时洞口,必须留设时,应有严格施工措施。

6、顶棚抹灰防裂措施

(1)现浇混凝土顶棚推广清水混凝土工艺;

(2)抹灰前混凝土板底表面的隔离层及杂物应清理干净;

(3)对板底表面进行聚合物水泥砂浆或其他界面剂处理,并加强养护;

(4)严格控制抹灰厚度,分层抹灰厚度不大于7MM。

7、单元出入口门窗洞宽度不应小于1.5M,高度不小于2.1M。

8、地下室出口净高不应小于2M,管道穿地下室过道处净高不应小于1.8M。

9、楼梯平台、息板净宽不得小于1.2M,墙面至踏步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3M。楼梯平台、息板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梯段部位不小于2.2M。

10、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地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11、住宅分户门及底层外窗、阳台以及与楼梯间、走廊、屋面相邻的外窗,必须采取防盗措施(七层及七层上为防火、防盗门、七层以下为防盗门)

12、洞口宽度:分户门不应小于1M,卧室门不应小于0.9M,单扇阳台门不应小于0.8M,卫生间储藏室门不应小于0.7M,门洞高度不应低于2M。

13、室内木门制作不规范,应按规定封边,并应设置气孔,三小间无百叶窗者应留5CM扫地缝。

14、临空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M时,应有防护措施。(地面甩项应予留)

15、室内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栏杆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0.9M

16、室内楼梯的踏步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M。

17、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距不应大于0.11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栏杆的制作不按图集太随意.不锈钢栏杆制作按装不牢,焊点短,不足1.5CM,三步以上应加设护栏。

18、卫生间无论有无外窗最好设强制排风措施。

19、教室及公共场所的门均应外开。

20、室内外坡道设置不正确,必须按室内1:8,室外1:10的比例,否则一律做成踏步。

21、铝合金、塑钢门窗等不按图集施工,门窗无设计,配件混用,质量较差。玻璃面积超限而不使用安全玻璃。

22、地面按规定设置的温度缝未按要求填嵌柔性材料。

23、刚性防水屋面的面层与女儿墙等交接部位应留3CM的缝,并用柔性防水材料封严。

24、烟道留置不正确,杂物较多(个别工程有拉结筋),背面墙空鼓开裂现象严重,应采取加强措施(配电箱盘背后也有类似的现象)。

25、后阳台作厨房时,栏板应采取保温措施。

26、住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均应采取防水、防潮及通风措施,采光井应采取排水措施,其净高不应低于2M。

27、三小间有防水要求的建筑物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28、商住楼不按规定设置消防设施。

29、工程施工过程中随意甩项,未按有关规定和文件执行。

(1)厨房、卫生间、阳台处地面的面层、墙面、天棚涂料面层允许甩项。

(2)厨房、卫生间、阳台卫生器具及管道的附设不允许甩项。

(3)新建内门可甩项。

(4)阳台有上下水的要保温,地下室的给排水管道应保温。

室内外楼梯栏杆、防护栏不甩项。

建筑电器分部工程不允许甩项,一次到位。



















1



1







献花(0)
+1
(本文系皓月无边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