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廟思源錄攷》小記

 率我真 2013-05-09

《文廟思源錄攷》小記

      此書為清麻兆庆撰,清光緒二十年刻本。二冊。有圖。前有光緒二十一年榮恒序、光緒二十年麻兆慶自序。又有扉葉,刻「文廟思源錄攷。光緒甲午桂秋燕平書院藏板。麻兆慶敬書」。因書庫空間有限,擬移後備書庫儲存,以後除非知其書名、作者,可以在計算機上檢索到號碼,否則,就「泥牛入海無消息」了。

 《文廟思源錄攷》小記

      文廟即孔子廟,唐開元二十七年封孔子為文宣王,稱孔廟為文宣王廟。見《舊唐書'玄宗紀下》。元明以後通稱文廟。《元詩選》方回《桐江集》「前參政浙西廉訪徐子方得代送別詩」:「武林增炳煥,文廟郁岧嶤。」

 《文廟思源錄攷》小記

      麻兆庆,號餘斋,又號巩华旧友,北京昌平人,回族。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6),卒於光绪二十六年(1900)。中秀才后,在直隶、河北、山东军中做幕僚。后因母亲年高多病,就辞官还乡,做了教书先生。麻氏家有榆蔭堂,著有《昌平外志》,那是他遍历昌平数百个村庄,用第一手资料,前后12年,六易其稿方才完成。1992年,姜纬堂用刻本重加整理校对,由燕山出版社出版。

 《文廟思源錄攷》小記

      清代關于文廟之書有多本,可見《清史稿藝文志拾遺》。麻氏寫此書是因為張西山有《文廟攷略》,後葉廣文又有《文廟思源錄》,較《攷略》加詳,但其中之闕如者非一(張、葉、麻三書,《拾遺》不載)。麻兆慶於是「強飯之暇,輒搜羅歷代詔贊樂章,並采集闕里文廟殿廡、戟門、泮池、靈星、文昌、魁星、下馬碑諸攷,附之於後,以廣厥源,兼摩繪文廟祀位、陳設祭器、樂章各圖,冠諸簡端,以備省覽。至近續祀位,遵照公牘按次增入,餘惟恪遵葉文,錄不增減,間有所見,附案以別。」麻氏檢校捃摭之功,六閱月而稿始脫。

      榮恒序云:「麻君餘齋,昌平州人,非公不至,有澹臺子羽風。恒攝州篆,下車月餘,訪州人士,交口稱麻君名勿衰,因得接晤。暇時出其所訂《文廟思源錄攷》相示。恒受而讀之,雖著錄悉本前人,而考定詳審,足以補苴罅漏。並增附祭器、禮儀、樂章,以及戟門、泮池、文昌、魁星諸攷,以廣厥源。使學者讀之,慨然想見古聖先賢之得享隆名膺崇祀,其來有自,用是爭相濯磨,於以楙躬行而敦實踐,則是編之有裨於世教人心者非淺鮮也。」

 《文廟思源錄攷》小記

      此書並不怎么樣,記下此書是因為書後有「捐梓姓氏」,也即此書刊刻,需有經濟力量作為後盾,方可付諸剞劂氏。麻氏為讀書人,並不富裕,所以只好是「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去求人助資。從姓氏上看,大部分是商號拿錢出來,共十六家,計銀三十六兩。個人名義捐銀者十三人,計銀三十二兩。總共六十八兩銀子。捐銀最多者為五兩,是麻氏老鄉昌平廩膳生員藍枚。捐三兩銀的有四人,多數是二兩,也有出一兩的,僅一家。書前有題「趙永命、包建道、劉成庚倡梓」。趙為山西文水人,從九品銜,捐銀二兩;包為山東海陽人,監生,捐銀二兩;劉為宣化延慶人,文童,也捐銀二兩。

      我不太清楚當時紙張的價錢,寫工、刻工的工錢,用了多少紙張,印了多少部,因為沒有記載。看來,六十八兩銀子,也不算多,比我想像的要好,總之有錢好辦事,書也就會印出來。前陣子翻書,也翻出一些書後有「捐梓姓氏」的書,也复印了些材料,將來有暇想想再寫,因為這些都是中國印刷史、中國出版史上的材料,一些作者是不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