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复习基础知识点归纳

 tiandiyijiaren 2013-05-09

语文复习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第九部分

语文答题思路

一、总用:

1、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3、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反衬(先言他物,反写本物);

4、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5、叙述方式:概括叙述(总说)、细节描写;

6、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一般、可能、有时、通常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合。(若是说明文再加上“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几句话)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从远到近、由背影到面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的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下)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4)这些词语的顺序在语气上是层进的,调换就不能体现了。

8、两种语言类型:口语(自然,亲切)与书面语(准确,优美);

9、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0、词语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11、语言运用的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12、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13、四种句子类型(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介宾;(了解即可)

15、八种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承接;(了解即可)

16、引号的五种常见用法:表引用、表讽刺或否定(反语)、表特定称谓、表强调或着重指出、表特殊的含义;

17、破折号常见用法:表注释(解释说明)、表插说、表声音的中断和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表提示说明、表总结;

18、省略号的六种常见用法:表内容省略、表语言断续、表因抢白话未说完、表心情矛盾、表思维跳跃、表思索正在进行。

       记叙文知识点

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时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顺序

顺叙:1、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2、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作用: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

方法

叙述: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待,基本表达方式

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人物描写 肖象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 : 交待环境  烘托气氛 表现心理 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 :具体 生动

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歌人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说明文知识点

特点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  类 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 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 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科技说明文: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方  法 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

举例子:列举实例对事物作具体的说明

分类别:按照一定标准、角度对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再逐一说明

打比方:运用比喻方法,对事物或势力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作比较:将此事物与彼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此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

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列数字: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 。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

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顺               序 

空间 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如《故宫博物院》

时间 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逻辑 1、现象-本质2、特点-用途3、原因-结果4、整体-部分5、主要-次要6、概括-具体如《大自然的语言》

 议论文知识点

特点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它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要  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有归纳法(个别到一般)和演绎法(一般到个别)两类。

分类 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如《怀疑与学问》。

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起正确观点。

结   构 

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如《谈骨气》开篇提出论点,并作解释和分析,后用三个实例三个方面证明论点,最后提出号召。

论证结构 并列式 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纪念白求恩》

对照式 论述中把两种事物作对照,如《想和做》。

层进式 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如《谈骨气》。

总分式 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 如《哨子》

总-分-总 如《谈骨气》

方   法 

例证法 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如《理想的阶梯》中列举了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等例。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中引用了达尔文、黑格尔、戴维、歌德等名人的话。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用“打扫卫生”、“洗脸”来比方。

 对比法用反向事例或对比说明论点,如《理想的阶梯》中用“没有理想的人”“不爱惜时间”与“有理想的人”“珍惜一分一秒”加以对比论证。

 小说知识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一、三  要  素

   1、人 物      人物生活的关系: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可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也可杂取许多人的特点合为一个典型人物。

  塑造人物的手段:描写人物外貌、心理、语言、行动;可以概括介绍或具体描绘;可以正面着笔或侧面烘托;在文中可适当插入议论或抒情。

2、情 节   故事情节的作用:与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故事情节的来源: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故事情节的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3、环 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活动的天地,人物思想性格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环境描写的种类:社会环境:提示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内容--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作用――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

         对环境描写的要求:要典型。

二、分   类   篇幅  情节  人物

短篇 短 简单: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 较少,有的写的是一个人的大半生或一生的典型生活片断。

长篇 长 复杂:表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某些人物的一生事迹,叙述几代人的生活历程。 众多:各种类型的人物。

中篇 介于长、短篇 之间 比短篇 复杂、广泛比长篇 简单。 较多

诗歌知识点

 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  

一、            分类

诗  以表达方式为分类标准 抒情诗――《沁园春·雪》、《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

以诗歌体裁为分类标准

古代诗歌

近代诗

绝句: 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 分类—— 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

律诗. 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 分类—— 五言律诗。特点,每句五字。七言律诗。特点,每句七字。

词 又称长短句。特点略,如《忆江南》

古诗(古体诗、古风) 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碳翁》。

新诗 自由诗,如《有的人》。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但每节要押韵),也有的不押韵。

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

押韵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节    拍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一顿或一、二顿。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即可)  

戏剧知识点

定义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分类及标准 

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分

话剧 以对话为主,如《威尼斯商人》。

歌剧 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

舞剧 以舞蹈为主。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分 

多幕剧 生活面宽广,情节较复杂。

人物较多,布景变换频繁。

独幕剧 人物较少,情节较简单。布景变换少或不变。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

历史剧 如《打渔杀家》。

现代剧 如《白毛女》。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分

喜剧  

悲剧  

正剧(悲喜剧) 如《白毛女》

剧本特点 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语言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响亮动听。

动作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有舞台说明:位置-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对话中间。

内容-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作用-帮助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

散文知识

定义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精粹精辟,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生活。)

分类

抒情散文 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的抒发作者的情怀,如《荔枝蜜》。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也带有抒情成分,如《藤野先生》。

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贵散)            神不散(忌散)

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组织材料、结构呈篇较自由。 

立意方面: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叙事、写人、托物抒情、发表议论,如《记一辆纺车》。  

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作者往往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着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象,借以揭示中心思想。如《白杨礼赞》。

 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串成一个整体。

  

第一部分

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 ②鲜明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七、论证结构:提

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二部分  

记叙文

一、            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 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

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第三部分  

小说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情节

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四部分   

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分类和作用:

    一、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 分-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 由现象到本质。 E、 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 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第五部分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文章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其中,论点是议论文灵魂。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1.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明确型(可在文中直接找原句)

(1)、论点是文章的题目

(2)、论点在文章的开头。

   A.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B.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中心论点。                 

   C.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

   D.根据自己的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

(3)、论点在文章的末尾。

   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

(4)、在文章中间。

归纳型

    文章中没有明确论点的句子,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要通过阅读,归纳整理,然后概括出中心论点。

3、文章开头事例或故事的作用:

a.引出中心论点;                 b.充当论据;

c.引出论题;                     d.引起读者的兴趣。下面是从文章中截取出来的几个片断,找出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1)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南通市海门卷《单 纯》)

2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本段的作用)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北京市 课标A卷《小议慎独” )

3) 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中善于舍弃。(北京市课标B卷《善于舍弃》)

4) 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分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金华  《人的价值》)

5)在更多的时候,成功只是一种感受,它无需别人的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在人生中,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太高,也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曾获得过成功。

   我们应该学会品尝成功。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营养,汲取动力,汲取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河北省廊坊市  最后两段 )

6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⑧学会拒绝吧!让我们给自己的航程点亮明灯,带上我们快乐的心情,还有明天的希望,顺利远航。(湛江市 )

2.论点的类型: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简洁明确,能够统摄全文。中心论点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分论点对中心论点起支撑作用,结构上表现为总分关系。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然后等论点的表述形式.

找出分论点:

做到心系一处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久地韧性。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仅用五年多时间就获得了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40岁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为他成功的原因,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事实的确如此,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咨询委员会成员,但几十年来他仅参加过三次咨询会议,他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科学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连续四五天不睡觉,他的专心致志使得他的实验获得成功。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天才,但丁先生却说:绝对不是,我的最大特点是比较专心。

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我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一者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其实没有多少秘诀,无非就是他们比平常人更能心系一处而已。

4、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阅读议论文,应该首先分析作者所提供的事实,从事实中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的。

如何补充事实论据:

1)、列举所掌握的名人事例;

2)、巧改有联系的名人事例(同一事例从不同角度叙述可证明不同的观点);

补写论据: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 ……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补写一个名人的例子作为正面论据,再补写一个道理论据.

2)以爱迪生为例证明勤奋、兴趣于成功的重要性。

5、议论文中记叙的作用:叙述事件(一般只要概括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结果),为议论服务。

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点明所描写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6. 阅读议论文还要把握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2)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

  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 。

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1)林则徐有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荣辱观。个人的荣辱与国家民族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当国家受到侵略,人民遭到蹂躏时,个人也就没有什么可言了。只有我们的祖国繁荣起来,强大起来,每个人才能昂起头来生活。

2)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比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诗圣。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320世纪大科学的发展,使科学与艺术愈来愈统一起来,正像晶体与混沌在凝聚态物理学基础上统一起来一样.

7.开放性试题:

答题时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言明理由.

有人说,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抗争,不应该屈服退让。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

同意。因为人生在世,既会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荆棘和坎坷。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同意。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同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挫折和不顺,我们不应盲目抗争,可在暂时的退让和消极适应中理性思考,积蓄力量,寻找机会再去拼搏,从而成为命运的主宰者。

8.议论文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式。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1“总论——分论——总论”2“总论——分论”3“分论——总论三种。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

9.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