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斋志异》手稿本缘何只存半部

 钟家台 2013-05-10

《聊斋志异》手稿本缘何只存半部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聊斋志异》手稿本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生前手定的清稿本。问世200多年来,《聊斋志异》有诸多版本流传于世。然而,这部手稿的流传和收藏情况却鲜为人知。近日,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专家王清原介绍了这其中的一段坎坷经历。

    《聊斋志异》一书的写作大约在康熙前期,当时,蒲松龄边写、边讲给村人、边改,到康熙中期定稿,历时40余年。蒲松龄逝世后,因家境贫寒,子孙无力刊行,遗稿仅有抄本流传民间。蒲松龄临终时曾嘱咐其儿孙“余生平恶笔,一切遗稿不许阅诸他人”。其实他这样嘱咐是有原因的。蒲松龄在少年时就颇有文采,只是屡试不第,到70岁才入贡生。因此,他在这部小说中借助谈狐说鬼的方式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蒲松龄的手稿一直存放在山东淄川蒲氏家祠。直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才有据抄本刊布的青柯亭刻本问世。

    大约在咸丰年间,蒲氏七世孙蒲介人因与家族发生争执,便携带《聊斋志异》和《杂著》等几种手稿远走东北定居沈阳。此后,蒲介人将这两部手稿传给其子蒲英灏。光绪二十年(1894年),蒲英灏供职在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幕府,依氏得知蒲英灏是蒲氏后代,藏有《聊斋志异》稿本,便商请借阅,蒲英灏无奈,只好先以半部借之,阅毕又以另半部相借。恰逢此时,依氏有事进京,不料染病去世,所借半部《聊斋志异》手稿从此不知下落。直到现在仍未有出世。

    光绪二十六年(1900),蒲英灏奉命镇守西丰,这两部手稿也同时带往。蒲英灏去世后,手稿又传第五子蒲文珊。蒲文珊是读书人,曾任西丰县立图书馆馆长,对手稿本的珍视胜过其父。这期间有多人相借、预购,包括日本人高价收买,均遭到蒲文珊的拒绝。

1950年,蒲文珊将《聊斋志异》半部手稿本捐赠给政府,后转交辽宁省图书馆收藏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