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陕西北路】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南街西巷 2013-05-10
2013-05-10 13:14:10 来源:解放牛网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孔同 报道

    这里曾有辛亥革命后南北和谈、1927年蒋宋联姻等丰富的历史记忆;这里也曾是上海的外国人聚居区,犹太人、西班牙人在此留下了丰富的印记……今年适逢上海开埠170周年,承载着上海百年发展记忆的静安区陕西北路,目前已通过第五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专家初评,成功入围15强,正参与15进10的“公众投票”最终评选环节,成为上海此次入围的唯一一条街道。此前,上海曾有虹口区多伦路与徐汇区武康路获得过“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曾是老上海的“洋人街”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今年是第5届。静安区文管委副主任张爱华告诉记者,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评选条件是比较严苛的,要求有历史文化遗存、有原住民等,强调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老街。

    陕西北路自筑成以来,一直是上海的高档居民区,居住着大批外侨和社会名流,是老上海大名鼎鼎的“洋人街”、“名人街”。老上海时期在陕西北路居住过的外侨有多个层次,既有英国和法国的富商,也有犹太难民和美国水兵,还有大量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白俄人。除了外侨聚居外,还居住过众多在近代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政治人物、富商巨贾。

    这里无论建筑、环境、人文均体现出海派文化典型特征,拥有相当优良的城市空间品质。街区以陕西北路为主线,沿线多为独立式花园住宅,间有华业公寓、太平花园等公寓建筑群落,西摩会堂、怀恩堂等宗教建筑,内含小型戏院的平安大楼等商居两用建筑,展现了老上海公共租界拓界期间社区生活的居住、文化、精神建设状态。这些建筑风格多样,装饰细节纷繁,紧邻街道又让人产生必要疏离感,形成独立中见统一、错落中见和谐的传统格局。

    公共空间布局上,街区马路的空间特点基本一致,以车行道为主干,两侧为人行道、行道树及住宅围墙,形成空间和视线的“通廊”。马路两旁主要种植法国梧桐,春夏秋三季,绿荫遮蔽,保留着当年的风貌。

留下大量犹太文化印记

    陕西北路的新闸路至巨鹿路段的近千米距离内云集了名人旧居、典型风格建筑、革命遗迹等历史文化景观21处,其中有多处均在近代上海、乃至近代中国历史变迁中,留下了不容忽视的浓墨重彩。近代历史上,众多达官贵人、军阀政要、洋商富贾、名流学者、爱国志士均寓居于陕西北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陕西北路更成为在上海的犹太人的聚居区和避难地,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犹太文化印记。

    新闸路至奉贤路段、南京西路至威海路段,基本保持了老上海的历史风貌,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建筑文化风景长廊。其多元的建筑语汇和风云际会的传奇故事交相辉映,堪称老上海的城市“缩影”。这里有英国花园别墅、法国古典主义花园建筑、西班牙城堡式公寓、北欧挪威式豪宅、新古典主义教堂、近代公寓大楼、折衷主义风格建筑、近代新式里弄住宅、西式联体式别墅区等多种形式的建筑。

坚持纯开发行为禁入

    静安区文史馆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陕西北路已划入历史风貌保护组群,坚持纯开发行为的禁入,并要求在旧区改造中,积极探讨历史建筑保护与完善使用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展示历史建筑风貌相结合的实施策略。

    在外环境改造上,注重点、线、面结合,对陕西北路上极不协调和脏、乱、差部分开展整改,使环境整修与历史风貌统一,建筑外观与文化内涵统一。陕西北路上多家代表性人文建筑,已进行了绿化布置、防护栏整治、景观灯光布置、标识系统设置(景观小品)、店招设计、街景设置、围墙整修、建筑外立面整治及修缮在内的多项工作。

    陕西北路430号犹太住宅、陕西北路414号董家住宅沿街二层因居民违章搭建破坏建筑历史外观,以两幅反映街区居民生活场景的墙画加以修饰。陕西北路470弄太平花园恢复了门口立柱上的拱顶,弄内铺装深灰色花岗岩,对建筑立面上已有的空调外机、衣物晾晒架等进行清理,建筑外台阶护栏恢复为白色。陕西北路375号怀恩堂外高耸的围墙阻隔了行人的视线,现采用较低矮的镂空围墙,使行人能在休闲漫步之中更直接的观赏到墙内独特的基督教教堂建筑风貌。

部分“历史老屋”供参观

    目前陕西北路有条件地开放了部分景观点给公众参观,让市民能走进“历史老屋”,触摸到老上海生活细节,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积淀。如,经营性开放宋家老宅、定期开放怀恩堂、文化遗产日等特定节庆日开放西摩会堂、何东旧居、马勒住宅等。

    为方便公众了解陕西北路人文历史文化,在陕西北路600号源创创意园区还设立了 “陕西北路名人名街展示咨询中心”,基本陈列以版面形式和特别制作的电影纪录片《陕西北路名人名街》介绍建筑形式多元、人文底蕴深厚的陕西北路,并举办长期展“老上海实物展”。

    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反映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也是街区保护的重点课题。在陕西北路上,许多居民都是从祖父辈甚至曾祖父辈起居于此地。许多宅子里虽已是住上了72家房客,可各自家中至今保有闲时煮上一壶咖啡、互相串门聊天的弄堂生活情趣,整个街区居民的生活保持着平实、和谐、原汁原味原生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