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说海派家具风格

 鹿野陋室 2013-05-10
简说海派家具风格

海派家具,俗称上海老家具。特指在1843年后到1949年间上海出现和生产的西式、中西合璧式家具,包括泊来上海的西洋家具,20~30年代上海生产的摩登家具,30~40年代的上海阿蒂克风格的家具,不包括苏做中式老家具。
现整理汇总了关于海派家具风格的资料供大家分享: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说:“上海是两种文明会合,但是两种中间哪一种都不占优势的地方”。同样进入30年代后,上海中式和西式家具并存而且各具特色。一方面,西式家具在上海家具作坊的制造过程中形成了本地特色;而另一方面,中式家具在模仿西式家具的同时也不乏创新。

 图片

历史渊源

1、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萌芽

    上海开埠之前,西洋家具只有北京出现过,那是随外国使节进入中国的,1843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开埠,英、美、法纷纷在上海外滩和徐家汇划定租借区,大批洋人涌人上海,使这个松江府的小县城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的西式建筑如雨后春笋,同时西洋家具也被轮船大批运至上海,最早出现在外国领事馆和外国公司及高级买办的居所,这种西洋家具一般豪华,大件,雕工精细,有巴罗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艺术风格,按地域分为英式、法式、西班牙式、犹太式等等,木材以桃木、橡木为主。

     进入20世纪10~20年代,中国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中国人开始穿西服,剪辫子,随之而来的是家居革命,在上海的中产阶级、文化人士、工商业者都开始追捧西式家居,西式家具供不应求。文化阶层追求原汁原味,基本上仿照西方新古典主义,木材一般多使用泰国、印度进口的柚木。

    30年代开始普通中国传统家庭也开始大量接受西式家具,当时做家具和现代买小汽车差不多是一项大宗的置业,所以富裕的阶层的追求款式富贵,雕刻文饰多用花卉和果实图案,使用红木。一般人家的使用所谓香红木,即花梨木,由中国木匠仿照西洋款式造出了新式家具,这就是上海家具。

    1932年上海霞飞路(今淮海路)艺林家具店留学法国的业主钟晃,自设工场生产胶合板,改革家具结构,用胶合板代替实板制造家具,改变了过去单纯仿制西方古典家具,设计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流线型家具。这种款式的家具具有中西相结合的特点,造型更美观,线条更清晰。产品还将单一色调的泡力水漆改为具有立体感的五彩眼子色,把木扶手改为金属扶手,明铰链改为暗铰链,增加了家具的外观美,为开创上海现代家具走出了第一步。

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逐渐成熟

各西式家具店不断革新,促使上海西式家具的逐渐成熟,其大体特征为:
第一,结构采用框架,产品装配用现代五金件连接。

第二,款式上中西合璧,脚型有中式和西式,造型款式吸收西方式样,品种有三门大橱,中间有试衣镜、五斗橱、梳妆台、三摇镜、玻璃橱、窗头柜、独脚圆台和床等。受西方的影响,床从单边上改为双边上。

第三,采用现代工业材料,夹板表面覆贴各种珍贵木纹。因而反映出的特点是,强调舒适和实用,追求名贵和身份。近代上海西式家具公司的另一特点是它不仅做家具还做装潢,家具与室内设计相结合。在上世纪30年代“精艺家具店”替人设计时,先派人去丈量,画个地盘草样,反映出家什的摆法和位置,丈量时仔细留意房间格局及相配的家具,回头再请划样师傅专门制样图,然后再选料锯板。创建于1919年的华新木器公司先后为上海有名的电影院,如大上海、国泰和上海音乐厅等承包所有的装潢。建于40年代的美琪电影院内部装饰,椅子全部由华新公司承接。而大光明电影院的内部装饰也是上海另一家艺林家具店所作。

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最辉煌

   30~40年代,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海派家具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这就是紧跟西方的现代装饰艺术风格,即阿蒂克风格家具,设计实用,体积小功能全,纹饰花板简洁,采用柚木或柳安,也大量使用胶合板,多为组合家具设计,是海派家具的经典代表,即使在现代看来仍然时尚。


工艺特色

1、西式家具本土化
      19世纪末上海西洋家具受到中国家具风格的影响,于是形成了最早的中西合璧的海派家具风格,西式家具开始在上海生产,并开始采用中国的楠木等木材。外国家具制造技术的引进,新材料的应用,如胶合板、化学涂料、化学胶料和薄木(美泊尔-----各种装饰薄木)的应用,使家具制造在结构和工艺技术上起到根本性的变化,促使了家具工业的发展,从此上海家具制造业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
图片


2、中式家具西化
   
大约在1930年,上海红木家具逐步由中式家具趋向西式化,其代表家具就是摩登房间。创立于清同治元年的张万利木器号,是老字号中式家具店。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它根据外国杂志中的照片设计,如意大利式和英国式等国际流行式样,创制红木摩登房间家具,其产品选料考究,工艺精细,磨工和漆工细致,光亮如镜,一改传统红木家具雕刻繁多,难于清洁的缺点。摩登房间样式美观、灵巧、大方、使用方便,一时风靡上海。各商店和红木作坊都相互仿效,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从1930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6-7年的时间中发展很快,精益求精,样式也是日新月异。摩登房间是中式家具欧美化的开端,也是上海家具承上启下融合中西款式之长的转折点。从那个时期起,红木家具对雕刻工艺偏于省略,主要倾向于设计造型方面,更关注于素净、大方和线条美等方面。

图片
 

红木家具包料制法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家具行业几乎停滞。1939年初由于战争西移,上海租界成为“孤岛”,局势暂时稳定。库存的红木家具卖完了,却无原材料可用。为了生存,家具店一方面收购旧家具,修理油漆再卖出。另一方面,把收购进来的旧红木家具拆料改制,如把旧红木方台拆开来,把台脚和台挺等厚料批成薄片,再把这些红木薄片用黄鱼胶和丁了胶胶合在白木料上,做成包红木家具出售。这个时期的红木家具虽然质量不高,却在材料有限的基础上开始了一种新的红木家具包料制法。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典海派家具从被推翻阶级家庭大部分流入民间,被分给普通市民,海派家具也停止了生产。21世纪初由于上海市大面积动迁,上海老家具为现代收藏家所发现,上海的主要海派家具发掘者有杨甫、周利明、林明洋、李真等。他们使这些历经历史沧桑、战乱、革命、文革等劫后余生的海派老家具重新焕发迷人的魅力。 
     近代上海木家具受西方风潮东进的影响,造型从纯传统形态转向仿西式和中西合璧式,材料有全实木、夹板和胶合板,制造方法从手工业向半机械化的趋势发展。西式家具在上海本土化过程中,融合了海派地方特色,而上海中式家具在革新中也吸取了不少的西方元素,中西合璧、兼容并蓄成为海派家具的显著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