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苑阁 :历代帝王书法手迹《宋徽宗》

 愚雅轩 2013-05-11
 
 

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

 
 

文苑阁 :历代帝王书法手迹《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1082-1135)

    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

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

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

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宋徽宗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人。《书史会要》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

 
 

             

              《文会图》作者:赵佶 年代:北宋  材质:绢本设色画芯

                        尺寸:纵:184.4,厘米:宽123.9cm 

                   简介:北宋赵佶文会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欣赏:
   《文会图》这幅画充分表现徽宗院画精致明净的风格。环桌而坐的文士,正进行着茶会。宋徽宗称此图为文会图,但应与唐代以来十八学士的主题有关。可能是当时摹写古代画作后,加入北宋元素的“改编“之作。僮仆使用及准备中的茶具,在存世北宋茶器中有相应的例子,画家所绘确有根据。图中从根部到顶部不断缠绕的两株树木,虽然复杂,但由于含蓄的表现,因此毫无杂乱夸张之感,而像是观察树木真实生长状况后描绘出的细腻作品。徽宗时期画院作品常有种纤尘不染的明净感。
   《文会图》中即使在各种树木垂下的细小叶片上,也可以发现这种特质。“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五汤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结浚霭,结凝雪,茶色尽矣。”这是宋赵佶《大观茶论》中的一段文字。每每读来,追思仰慕,感慨万千。 
 
 

                             宋徽宗赵佶 瘦金体 燕山亭(这是去金国北方途中所写的)

 
 

闰中秋月诗帖 宋 赵佶 纸本 楷书 纵35厘米 横4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闰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这件《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 的典型作品之一,瘦金即有 瘦筋的含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此册页曾经清宋荧、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题李白上阳台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题唐十八学士 

 
 

夏日诗 

 
 
 

《秾芳诗帖》卷,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为赵佶瘦金书代表作。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听琴图》赵佶 宋徽宗 

 
 
 

听琴图,绢本设色147.2cmx5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听琴图》轴是一幅优秀的中国人物画。画中主人公,居中危坐石墩上,黄冠缁服作道士打扮。他微微低着头,双手置琴上,轻轻地拨弄着琴弦。听者三人,右一人纱帽红袍,俯首侧坐,一手反支石墩,一手持扇按膝,那神气就像完全陶醉在这动人的曲调之中;左一人纱帽绿袍,拱手端坐,抬头仰望,似视非视,那状态正是被这美妙的琴声挑动神思,在那里悠悠遐想;在他旁边,站立着一个蓬头童子,双手交叉抱胸,远远地注视着主人公,正在用心细听,但心情却比较单纯。三个听众,三种不同的神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幅画的背景和道具处理得十分简练,主人公背后,画松树一株,女萝攀附,枝叶扶疏,亭亭如盖。松下有竹数竿,苍翠欲滴,折旋向背,摇曳多姿。道具除琴案外,仅一几,几上置薰炉,香烟袅袅。主人公对面,设小巧玲珑山石一块,上有一小古鼎,中插花枝一束,除以上这些外,别无它物。使人感觉到,这是一个高级的园庭,但却经过了作者精心剪裁。所有布景、道具以及次要人物的位置,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的演奏而安排的。整个画面的气氛,仿佛使人觉得,在这静谧之中,有一阵阵的琴声,混合着微风吹动松枝竹叶之声,从画中传出。借用白居易的一句诗来形容,其妙处那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画面上方,有"六贼"之首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一首,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书瘦金书字体的"听琴图"三字,左下角有他"天下一人"的画押,这样一来,这幅作品就成了他的了。其实这一幅作品是他画院里的画家绘画赵佶本人行乐时的状况。

    本画描绘得相当精致,人物表情以及画面气氛,足以引人人胜。通过纤细的技法和迷人的色彩,把作品描绘得工整清丽,神妙无加。但从所流传的赵佶各种画笔看来,以及古人的一切看法,认为此图不是赵佶之手笔,元汤自谓“余自可一望而识”。胡敬曾在他所著《西清札记》中大骂在上面题诗的蔡京,说他公然敢于皇上画笔上面正中题诗,看来是有一定的道理,也是我们值得分析的。应该说,无论如何蔡京不应该如此“肆无忌惮”地题诗于画之正中,而且还在皇上御笔上方。因此,历代鉴赏家认为《听琴图》并非赵佶之作。然而不管此作是代笔,或者是画院中人的作品,无论如何,它都是一幅“神笔之妙、无以复加”的上乘作品.

 
 
 

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欲借风霜二诗帖》,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

过去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岁(1110)时所作。 

 
 
 
 

    宋徽宗赵佶是南宋君王,中国帝王中艺术天分数一数二的皇帝。宋徽宗自幼聪敏,展现过人的艺术才华,长大后更是乐之不疲,山水、人物、花鸟、墨竹都十分精通,书法方面取法薛稷和黄山谷加以改变,自创「瘦金体」.

  宋徽宗「瘦金体」,独步天下,据说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宋徽宗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人。

  赵佶不仅瘦金体写得好,他的楷书作品《秾芳依翠萼诗帖》亦堪称楷书杰作,其笔法犀利遒劲,铁画银钩,被后世论者称为出神入化的“神品”。

  赵佶的草书书法炉火纯青,用大师称呼不算过分;他的《草书千字文》相当精彩,人们甚至认为其水平,丝毫不亚于盛唐时期的草书书圣张旭与怀素,可见其功力之深。

  徽宗在位时,大兴书学、画学,置书画院,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许多作品并重新装裱,当时御府所藏法书名画百倍于先朝。他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将历代书画详细整理著录。从这方面来看,宋徽宗对书画的收集、保存与传播确实有卓著的贡献。

  宋徽宗虽然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但他以九五之尊却“朝欢暮乐,依稀似剑阁孟蜀王;爱色贪杯,彷佛如金陵陈后主”。本性就轻浮的他,非但没有从艺术获得心灵的陶冶,反而玩物丧志,疏于朝政,重用阿谀谄媚之徒,以致国弱民贫,导致金兵入侵,自己也被金人掳去。宋徽宗在金国作了九年的俘虏,受尽羞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