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练习心语

 cchd1945 2013-05-11

太极拳练习心语

    古草


     我是一个年近古稀的教师,自03年心脏出了问题,做了手术,为恢复体质坚持练习太极拳至今,前几天偶然将自己的练拳体会贴出,不想得到许多拳友的关注,干脆将有关感想一并贴出,以就教于大方。



1、 近读乐亶太极拳心得,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也远人,太极拳亦然”,颇有同感。

看太极圈中,大师如过江之鲫,名言高论,充流塞川,而开人心目者却如晨星寥寥,则知乐先生此言不虚。

凡将一个道理,说的天花乱坠、云山雾罩,使人如入五里雾中者,皆为道远人之谓也。

对于太极理论,勿信奇经八脉、方位八卦,勿信丹道之论,养气之说,而用现代物理学、生理学、解剖学、运动学……之理论,用螺旋、弧线、杠杆、切线、力点、支点、平衡……等科学概念理解、阐释、说明、论证,则庶几可以将太极之理,讲得简单明白。

2、 太极拳运动中只虚实转换、重心移动,实乃学习之第一难处。

裹裆护臀、旋腰转胯、裆走下弧,可视为太极至秘,

3、 陈正雷先生太极拳练习三不要原则,似可表述为:

练意重于练力;

练内重于练外;

练身重于练招。

4、膝关节损伤与膝关节疼痛不是一个概念,应首先分清。

初练太极或者其他形式的运动,都会伴随一定程度与时间的肌肉疼痛,这是一切运动形式的共同特征,是肌肉活动的必然结果,只要不是锻炼方法错误,经过一定时间的坚持锻炼,这些局部的肌肉疼痛体会自然消失,锻炼者的体质就得到了提升。这正是锻炼的目的所在。         将正常的膝关节疼痛现象同膝关节的伤害混同分析,很容易产生对太极拳的错误理解,应特别注意。

杨公澄浦之高足李雅轩先生积半个多世纪授拳经验,也曾有如下教益:“若学拳始终未觉有腿疼、膝疼、肩酸等情形,即是老师教授不对,当另请名师正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练习太极拳,如果一直没有腰疼腿酸肩疼,倒是不正常了。——没效果吗!

当然,如果膝关节长期刺痛,则可能是锻炼方法不当或运动过度,引起了关节发炎、囊肿,就必须停止练习,求医诊治了。

4、 不可相信太极拳治病的种种忽悠。

长期坚持、正确适度的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是不错的,但也不过如此而已。

从增强体质看,有利于练习者身体的稳定性、柔韧性、灵活性、灵敏度的提高。

从美学角度看,有利于自身姿态的端正、形态的庄重美好。

而最为有价值的,则是有利于个人心态的平和,胸怀的阔大,以致人品的修为与锻炼。

5、我的练拳体会:

a.不论在定势与动势中,膝盖运动的方向要永远与脚尖的方向对齐,膝盖在运动过程中瞬间外摆与里扣角度不要超过25度。

b.膝盖在运动过程中外摆与里扣要保证在非重心腿上,重心腿膝盖与脚尖绝对一致。

c.不论弓步与虚步、马步、偏马步等开步的动作,均须保证两腿一定的前曲度,即“虚曲而有余”,不可蹬直。

d.弓步前小腿以与地面垂直为度,不可使与地面的直角产生前跪的毛病。

e.下蹲状态下,重心移动不用后腿的前蹬,而是用身体下沉旋腰转胯的方法,使得膝盖毫无压力,轻松转换。

f不要再练习竞赛套路,尤其是2488式,不要迷信学院派与年轻的竞赛冠军们的示范,拒绝体操化与表演化的练习倾向,

  应从各派传统套路入手,看各派老一代代表人物的示范。

  我现在只打陈式老架和武当。

624式有问题的动作:

a.弓步前膝盖过脚尖——跪膝,

后腿蹬直——失腿弓。

b.抱球上手臂抬起与肩平——架肩

  抱球作为定势——实际上只是杨式两臂交叉至分开时的过渡瞬间

c.上步用后脚前蹬——运动呈直线,不讲下沉转体腰带动周身一家,失松沉轻灵,伤膝

d.脚步横向距离过小,进退步拧麻花——失稳定,失进退弧线,伤膝

e.下势腿伸直下落——失腿弓,伤膝,易受反关节攻击

f.蹬脚、分脚腿部伸直,抬脚过高——失腿弓,表演化,易遭攻击

勿怪老一代拳师讥其为广播操,说“拿来玩玩罢了,想上功夫,就别提了。”

实际上,玩玩也不行,因为它伤人。

 7、陈式太极拳之特点可以简单理解为:

以松静为前提

以棚劲为纲领

以缠丝为根本

以弹抖为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