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急救常识(五) 烧 伤
烧伤是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常见的损伤,是由火焰、蒸汽、热液体、电流、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损伤。按烧伤的深度估计,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即一度烧伤、浅二度烧伤、深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严重的烧伤不仅损伤皮肤,还可深达肌肉、骨骼甚至引起全身变化如休克感染等。 一度烧伤:表现为受伤处皮肤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无水泡; 浅二度烧伤:表现为受伤处皮肤疼痛剧烈、感觉过敏,有水泡;水泡拨离后可见创面均匀发红、潮湿、水肿明显; 深二度烧伤:表现为受伤皮肤痛觉较迟钝,可有或无水泡,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拔毛时可感觉疼痛; 三度烧伤:皮肤感觉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泡,蜡白、焦黄或碳化;拔毛时无疼痛。 烧伤的急救: 烧伤的急救原则是消除烧伤的原因,保护创面,设法使伤员安静止痛。 消除烧伤的原因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办法。如果是火焰直接烧伤应迅速离开火源;,当身上着火时不要惊慌可用水将火浇灭,也可脱去着火的衣服,或就地慢慢打滚将火压灭,不可滚得太快,切勿奔跑以免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从而加重烧伤。也不要用手扑身上的火防止烧伤发生;在火灾现场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少说话,尤其不能大声呼叫,以防吸入高温烟雾烧伤呼吸道;被蒸汽或热的液体烫伤时,要立即将烫伤部位的衣服脱掉可防止烫伤加重;因触电烧伤者应立即切断电源;对于烧伤面积小者和四肢的烧伤,可用冷水冲淋或浸泡,能起到减少损害减轻疼痛的作用。浸浴时间一般为半小时或不痛为止,胸背部烧伤的伤员,救助者可将干净的毛巾盖在创面上,然后用凉水向上浇以减轻疼痛。 在急救现场,被烧伤的创面要用清洁的被单或衣服简单包扎,注意不要将创面上的水泡弄破,也不要在创面上涂抹任何治疗烧伤的药品,避免加重感染和损伤;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若清醒,则会要水喝,此时只能给其喝温热的盐水而不能喝淡水,否则会加剧日后的水肿等严重情况;因爆炸燃烧事故受伤的伤员,创面污染严重,不要强行清除创面上的衣物碎片和污物,简单包扎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对于心跳、呼吸停止者,要迅速给予心肺复苏治疗;合并四肢大出血者应上止血带;伴有骨折的给予简单固定; 烧伤后的伤员都有不同种度的疼痛和紧张,可给予口服的镇静止痛药物,但是有呼吸道烧伤和颅脑损伤的患者禁用,并且对使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必须详细记录,以免造成药物过量而中毒。烧伤病人在送往医院途中应取未烧伤侧的卧位。 常见的强碱类化学烧伤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烧伤。急救时首先脱去浸有碱液的衣服,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使用酸性中和剂必须慎重,避免产生中和热加重烧伤。一般经大量清水冲洗后,不再用中和剂。对眼部的冲洗必须彻底,而且首先要对眼部进行冲洗,至少要冲洗15分钟,冲洗后再涂抗菌油膏;因生石灰引起的烧伤,要先清扫掉沾在皮肤上的石灰粉,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千万不要将沾有大量石灰粉的伤部直接泡在水中,以免石灰遇水生热加重烧伤。经过清洗后的创面用清洁的被单或衣物简单包扎后,即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常见的强酸类化学烧伤有:硝酸烧伤创面呈黄色痂;硫酸烧伤创面呈黑色或棕黑色痂;盐酸或石炭酸烧伤创面呈白色或灰黄色痂。急救时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然后可用小苏打水中和创面上的酸性物质,中和后再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要特别注意对眼部进行彻底清洗,而且首先要对眼部进行冲洗,至少要冲洗10分钟,其余处置与热力烧伤相同。 冻 伤
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不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物质环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关。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 ①、冻疮:冻疮在一般的低温,如零上3-5℃,和潮湿的环境中即可发生。因此,不仅我国的北方地区,而且在华东、华中地区也较常见。冻疮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部位多在耳廓、手、足等处。表现为局部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有些可起水泡,尔后发生糜烂或结痂。 发生冻疮后,可在局部涂抹冻疮膏;糜烂处可涂用抗菌类和可地松类软膏。 ②、局部冻伤:局部冻伤多在0℃以下缺乏防寒措施的情况下,耳部、鼻部、面部或肢体受到冷冻作用发生的损伤。一般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从苍白转为斑块状的蓝紫色,以后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 二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早期有水泡出现, 三度冻伤:表现为皮肤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再变为黑色。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的组织可出现水肿和水泡,并有较剧烈的疼痛; 四度冻伤:伤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呈暗灰色。由于冻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冻伤程度相对较轻,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泡。 发生冻伤时,如有条件可让患者进入温暖的房间,给予温暖的饮料,使伤员的体温尽快提高。同时将冻伤的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水温不宜超过45℃,浸泡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如果冻伤发生在野外无条件进行热水浸浴,可将冻伤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怀中取暖,同样可起到热水浴的作用,使受冻部位迅速恢复血液循环。在对冻伤进行紧急处理时,绝不可将冻伤部位用雪涂擦、或用火烤,这样作只能加重损伤。 ③、冻僵:冻僵是指人体遭受严寒侵袭,全身降温所造成的损伤。伤员表现为全身僵硬,感觉迟钝,四肢乏力,头晕,甚至神志不清,知觉丧失,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发生冻僵的伤员已无力自救,救助者应立即将其转运至温暖的房间内,搬运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僵直身体的损伤。然后迅速脱去伤员潮湿的衣服和鞋袜,将伤员放在38℃~42℃的温水中浸浴;如果衣物已冻结在伤员的肢体上,不可强行脱下,以免损伤皮肤,可连同衣物一起时入温水,待解冻后取下。 头 部 外 伤
①、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多因较轻微的钝器打击或碰撞伤及头皮所到。头皮血肿一般无需特殊处置。受伤后不必反复揉搓肿起的包块,只需局部按压或给予冷敷即可。对于较大的头皮血肿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②、头皮裂伤: 头皮裂伤多由尖锐器物直接作用于头皮所致。由于头皮血管丰富,破裂后不易自行闭合,出血较严重。 急救:对于较小、较浅的伤口可采用无菌敷料覆盖,局部加压包扎的方法止血;但是对于钝器击打造成的头皮裂伤,如怀疑有颅骨骨折则不宜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可用毛巾、布条做成一个大于伤口的圆环,放在伤口周围,然后包扎,以免骨折碎片因受压陷入脑组织引起更大的损伤。颅骨骨折与出血较凶猛的大伤口处置相同,可采用指压止血法。 a.面部出血:救护者可用拇指在伤口同侧下颌角前方2厘米触及动脉搏动,按向下颌骨,使面动脉被压闭而止血。如压迫一侧无效,可同时压迫两侧面动脉。伤员也可自己用拇指压迫面动脉止血。 b.头顶或两侧出血:可用指压颞动脉止血。救护者或伤员本人用手指压迫耳朵前面、颧骨根部上方有动脉搏动处即可止血。当头顶出血压迫一侧颞动脉止血不理想时,可同时压迫对侧颞动脉。 c.头后部出血:对于头枕部的伤口出血,可采用指压伤侧耳朵后面乳突附近的枕动脉,可起到止血作用。 ③、头皮撕脱伤:多因长发卷入转动的机器中,使大块头皮自冒状腱膜下层甚至连同颅骨骨膜被撕脱所致。伤员多因大量失血和剧烈疼痛而发生休克。 急救:救助者应迅速用指压法压住耳前的颞浅动脉和周围的出血血管上血,紧急情况下可用小夹子夹住出血的血管止血,并用清洁的敷料覆盖创面应加压包扎。将撕脱的头皮也用干次的布巾包好,与伤员一同送往医院。争取在12小时内得到救治。 ④、颅底骨折:对于头部外伤的伤员,如果出现眼眶周围广泛瘀血的熊猫眼征,或外耳道、鼻孔有清亮的液体或血性液体流出,说明该伤员有颅底骨折、脑脊膜破裂、颅腔已与外界相通,此时,绝对不能用手绢、棉球去堵塞从外耳道和鼻孔流出的脑脊液或血液;更不能用任何液体向内冲洗或滴注任何药品;以免细菌进入引起严重的颅内感染。如伤员意识清醒并无其他损伤,可不经任何处理直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⑤、开放性颅脑损伤: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伤员多表现为意识障碍、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呼吸衰竭、伴有头痛、呕吐,脉搏缓弱。伤口内有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流出。 急救: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伤员伤势危重,多处于昏迷状态。在急救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免发生窒息。立即用手指裹上手绢、毛巾抠除口腔内的粘液、呕吐物、血块,摘掉假牙。解开伤员的衣领、腰带等束缚。由于深度昏迷的伤员会发生舌后坠,阻塞呼吸道的通畅。可采用下列方法通畅呼吸道:如确认伤员无颈椎损伤,可将颈部托起使头尽量后仰开放呼吸道;或将舌牵出口外,用别针或丝线穿过舌尖固定在上衣衣扣上,防止舌后坠发生;若已发生呼吸道阻塞,救助者应迅速用大号注射针头作环甲膜穿刺术。如一时找不到针头,可用小刀作环甲膜切开,然后将两头通气的笔管沿切口植入气管中重新开放气道。如插管植入后伤员的口唇和手指紫绀仍未消除,可按压胸部作辅助性人工呼吸。按压动作需与伤员的呼吸同步。如伤员呼吸已停止,要立刻进行口对环甲膜插管吹气的人工呼吸法,呼吸停止后,心脏也必然接着停止,所以在作人工呼吸抢救同时也要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对开放性颅脑损伤伤员的伤口包扎要注意,有脑组织从伤口膨出时,可将小碗扣在伤口膨出时,可将小碗扣在伤口周围再行包扎;或伤口周围垫以棉圈后再包扎。以防膨出的脑组织受压。转送伤员时,尽量用担架或木板搬送伤员,避免剧烈颠簸,昏迷伤员的头部和上身可略抬高15-30度,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血块等阻塞呼吸道。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运送途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下能停止。 脊柱和脊髓损伤
脊柱和脊髓的损伤多见于地震塌方等事故中的重物压砸、高空坠落和车祸等情况。伤情较严重复杂,低位脊髓损伤常致截瘫,高位脊髓的损伤常可导致伤员立即死亡。 遭受胸腰椎损伤时,伤员自觉受伤员局部疼痛,腰背部肌肉痉挛,不能起立,翻身困难,感觉腰部软弱无力;颈椎损伤时,伤员自觉头、颈部疼痛,不敢活动,常用两手扶住头部。如无其他损伤,伤员意识大多清醒,但是脊髓损伤相对应的肢体、躯干的感觉、运动、反射等功能的丧失,救助人员检查时可发现伤员不能感觉到疼痛、不能感觉到温度的变化、或肢体不能运动。脊柱骨折处肿胀,脊住向后凸出畸形,并有触痛。 急救:救助人员在抢救因地震、塌方、车祸等事故中的伤员时,若怀疑有脊柱骨折的,均应按脊柱骨折处理。既不要对伤员任意翻身、扭曲。象这样一人拖抱式的搬运;或两个人一人抬头部,一人抬腿的搬运方法者是严禁使用的。因为这些方法都将增加受伤脊柱的弯曲,使失去脊柱保护的脊髓受到挤压、抻拉的损伤,轻者造成截瘫,重者可因高位颈髓损伤呼吸功能丧失而立即死亡,加重脊柱和脊髓的损伤。正确的方法是:将伤员的双下肢伸直,双上肢也伸直放在身旁,木板放在伤员一侧,注意:搬运脊柱损伤的伤员必须用硬木板,且不能覆盖棉被、海绵等柔软物品。在急救现场可用门板、黑板、或工地的跳板。至少要有三人同时水平将伤员托起,轻轻放在木板上。整个过程动作要协调统一、轻柔稳妥、保持伤员躯体平起平落防止躯干扭转。然后用沙袋固定在伤员躯体两侧,以防转运中因颠簸导致肢体摆动加重脊髓损伤。对颈椎损伤的伤员,搬运时要有专人扶住伤员头部,沿身体纵轴略加用力向外牵引,使其与躯干轴线一致,防止摆动和扭转。轻轻将伤员水平放在硬木板上。搬运中严禁随便强行搬动头部。然后,可将衣裤装上沙土固定住伤员的颈部及躯干部,以防止再向医院转运中发生摆动造成的再次损伤。在灾害事故中,如伤员本人通过自我感觉意识到可能发生了脊柱脊髓损伤,不要惊慌失措,胡乱挣扎只会导致损伤加重。镇静地发生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是获救的唯一途径。救援者到达后,要明确告诉他们你的伤势,对于救助者不正确的搬动方法,要坚决拒绝,等待医务人员及搬运设备到场后再行处置。因为脊柱脊髓损伤的病人对温度的感知和调节能力差,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用热水袋时要用厚布包好,防止烫伤皮肤。夏季要注意降温,了防止发生高热,冰袋也应包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