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的特色及使用策略

 青羊宫79 2013-05-12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的特色及使用策略

 

20109月起,我校也随全重庆市一道,加入了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我们所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通过对这套教材的研读和试用,我们觉得这套教材有如下一些特色。

 

一、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的特色

 

1.对知识要求的弹性化特色

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对学生今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知识的选取,例如明确区分“位置和位移”,加强“矢量”的教学,突出“变化率”的概念,渗透“极限”的思想等。教材注意将物理内容围绕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展开,避免过多地罗列和陈述识记性的知识。

教材注重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教材除按照《课标》的要求将不同模块编写成名具特色的教材,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倾向加以选择外,还在两个共同必修模块里对一些内容做了“弹性”处理,以便为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为此教材专门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栏目,如“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STS”等,这些栏目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如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1节“做一做”中的“用计算机绘绘图象”,是为那些有条件使用计算、对计算机进行物理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安排的;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3节“说一说”中关于“瞬时功率”的讨论,是为那些学有余力,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思考的学生所安排设计的。别外,像书后的“课外读物”、“推荐网站”“课题研究”等,也都具有兼顾差异的考虑。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教材对知识要求的弹性化特色。

2.对物理实验的探究性特色

《课示》加强了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实验穿插在教学内容之中,而不是另附“必做”实验。同时,《课示》提高了实验教学要求: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加大了实验的挑战性和不确定性;实现了实验方案,器材便用要求的开放性,不做统一规定;而实验思想、实验设计、实验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了。

这套教材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特意设计了“演示”,“实验”,“做一做”“大家做”等不同的实验栏目。“演示”实验一般是由于器材或其他因素所限,主要由教师做的实验;“实验”栏目中的实验都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的随堂实验,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此栏目的实验多以定性的为主;在节的标题中标有“实验”二字的实验,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飓时时间变化的规律”,这类实验。此类实验有些是验证性的,多数则是探究性的;“做一做”或“大家做”栏目中的实验属于扩展性的实验。

3.实践活动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特色

教材注意实践活动的合理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方面的材料,教材主要以以下几种方式呈现:①结合所学内容适当安排动手实践活动,如选修1-1中测量“地电流”“制作简易无线话筒”告示活动的安排;②安排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如选修1-1第一章“节约用电的途径”中布置学生调查用电器的有电情况并要求学生提出一两个具体的节约用电的途径;③每个模块都没有“课题研究”,以拓展学生实践学习的空间。

4.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的特色

一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学习物理。教材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来引入相关的物理问题,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问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科学的亲切感。例如在物理必修1中讲到“时间”和“时刻”的区别,“路程”和位移“的区别时,教材从上课、下课以及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到同一地点这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出发,逐渐展开对这些问题的讨论。

二是以生活、生产实例创设物理情景、学习物理。教材注意以生活、生产中的实例来分析物理问题,尽量避免用抽象的分析来阐述问题。这样既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教材注意选取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和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示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展示应用物理知识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有亲切感。例如物理必修1“速度”是以百米运动员的赛跑为例来得出的;“加速度”则分析了飞机起跑的过程;第1章第1节介绍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三是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的意识。教材注意了概念和规律的实际应用,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规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物理必修12章第3节的“问题与练习”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航空母舰上飞机起飞的问题;物理必修2中在讲过功率后,分析了汽车变速箱“换挡”的问题;物理选修1-1在讲过静电的知识后,分析了静电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复印”等。

5.促进学生方式的改变是这次课改的一大任务。

“改变学习方式:”的核心是让学生不做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做一个主动“探索者”。这里说的探索当然包括常说的科学探究,但不限于此学生的活动也不限于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主动地动脑、动手,发 生疑问,进行思考,动手操作,互相讨论等。

为些教材特意在一些课题提出前及进行中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一起来思考、讨论;专门设有“说一说”或“大家谈”栏目,给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情景;在“科学漫步”“STS”栏目中,多数都设计有开放性的问题,以便学生思考、讨论或进一步自学。如第1章第5节的思考与讨论,教学目的是介绍图象的倾斜程度与运动加速度的关系,但这里不是由教师正面讲述,而是从一个问题出发,即从直线的倾斜程度出发,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开成勤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

6.对问题设计的开放性特色

教材在问题的设计上注意开放性更大些,注意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例如,物理选修3-14章第6节“思考与讨论”中让学生自己思考带电粒子回旋加速问题,第2章第6节“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的两个供选样的探究方案等,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的。

教材中“说一说”“做一做”“课题研究”这些栏目大多是开放性的,并没有统一的要求。例如物理选修17章第1节,在学过电磁相互作用后,“说一说”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质子带正电,原子核中的质子应该互相推斥,但它们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会猜想,可能有一种更强大的力使它们结合在一起,这为强相互作用力的引入做了铺垫,但是也可能有的学生知道万有引力,因而认为万有引使核子结合在一起,这没有关系,可以存疑,可以有模糊认识,学下去问题就解决了。存在这样的疑问反而会使后面的学习效果更好。

 

二、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的处理策略

1.深入研习《物理课程标准》

教材是《标准》,理解标准的确切含义。

首先教师要深入学习《标准》。教师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先培训后上岗,做好学生再做先生,通过培训更新理念。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标准》,《标准》是钢领性和原则性的。执教者只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悟出其中蕴涵的意义。教师要积极参加观摩教学,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解读课标,在这方面,可能发挥我校物理教师的整体优势,对每个知识点的三维目标提前进行研究和制定。再次教师要成为《标准》的积极实践者。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体会课标的初衷,体会课标意境。只有勇于实践,才有机会领略课标的新境界。

2.新课标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实验中的基本能力是动手能力,从实验仪器的接线、读数、量程等入手,加强学生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在“第1章运动的描述”中,我们安排学生使用秒表、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火花打点计时器、气垫导轨、传感器等。并且是分级要求,秒表和米尺的要求是正确读数,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火花打点计时器的要求是知道工作条件和正确接线,气垫导轨的要求是知道工作原理、能够调节和使用,传感器的要求是认识它的接口作用等。

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在这方面的实验,我们是渐变式的,逐步推开。最初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并尝试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这样,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过程中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加以改进。同时在课堂讲评时,展示几种不同风格的记录表格,让学生并蓄兼收,自我完善。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中的数据记录表格比较简单,我们要求学生预习实验、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在简单中摸索和尝试。

将一些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完成。有的是在一个实验中,教师完成前半部分,学生完成后半部分。有的是师生在课堂上同步完成同一个实验。例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物体质量一不定期的情况下,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第二部分是在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一不定期的情况下,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我们是教师在实验室示范完成第一部分后,由学生分组完成整个实验,得出结论。

结合教学内容开发一些实验。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章中,我们通过实验“认识数据采集器(DIS)”,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设计实验“测量运动员的冲刺速度”,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以及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设计实验“通过气垫导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认识匀速直线运动。设计实验“用滴水法测量重力加速度”,让学生学习实验方法的设计,体会物理测量准确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3.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各取所长的策略

提倡探究性学习是课标的显著特色。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公开教学观察、教案设计比赛几乎都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各有所长。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各有自身的基本特点。接受性学习基本特点是:①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②以掌握系统知识为基本任务;③信息传输呈直接性;④学生认知活动具有可指导性、可控性。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则是:①以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要方式;②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③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呈非指导性;④关注探究性认知过程。从两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在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思维方法的缜密训练等方面,接受性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文明的精华,有利于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人格体系、人生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有利于人类文明的承传。在这方面,我国的教育成就是举节公认的,美国的中等教育专家也认为借鉴中国模式。

探究性学习不排斥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教学方式,看似矛盾,却是相辅相成。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接受式学习,探究过程是在已有知识体系的支撑下,提出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进行分析与论证等。所以,两者是互补关系,相得益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