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三十五)

 战士998 2013-05-12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三十五)

亲爱的儿子,爸爸昨晚喝多了些,回家来睡觉,在床上,笔记本在身边,我看着PPS的电影,很快就睡着了。3个小时后,醒来,身边的电脑在开着,电影由《桃姐》换成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我原本对后者不感兴趣,但是看着看着,就想到了20几年前,爸爸像电影主人公那个年龄的时候。

 

爸爸这个年龄,尽管心态有时还比较年轻,但是对于青春的回忆,仅仅是独处或深夜里的偶尔为之。如果你什么时候看到我这篇博文,建议看看这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哎呀呀,在爸爸看来,那个年龄真是浪漫得厉害,幼稚得厉害,傻得厉害。但是那是最美的时光,犹如桃花之盛开,虽没什么果实,但极其漂亮,令人流连忘返。对,这就是青春,不是那种收获的季节,是鲜花盛开的季节,美美的,还有后半生不会再来的浪漫。就像时下爸爸的心情,让我再轰轰烈烈地做点什么,除了责任使然,我才不干呢。

 

啰嗦了这么多,今天爸爸想告诉你的是:浪漫需要条件,创造条件需要流汗;无论多苦多累,没必要跟爸爸狡辩。

 

如果你看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你肯定会喜欢上那种叫沈佳宜一类的女孩。还有,你会觉得大学校园那么美,那么生机勃勃,那么浪漫,火一般地燃烧着浪漫的色彩。对,是的,就是那么浪漫。如果青春不浪漫,那青春还有什么价值呢?但是,浪漫需要条件。你不能饿着肚子去浪漫,不能光着屁股去浪漫。爸爸可以满足大学校园里你起码的浪漫的物质条件,譬如你可以像电影中的同学那样煲电话粥,可以一起去餐馆喝冷饮,可以去游山逛水。但是,你要想想,你想去哪个校园呢?

 

记住啊孩子,考上好大学,能为你的浪漫添分啊。

 

依爸爸的经验,所谓的浪漫,都得有硬件设施做依托。你如果在地级城市过几年,你感受的浪漫不如省会城市,你在省会城市过几年,不如在大都市的校园里过几年。爸爸的同龄人,那些在地级城市上大学中专的,也许会说,哎呀,我在小城市也很好啊。其实,他们没有去过大城市,不知道大城市的浪漫。就像一所普通大学的漫步,回味起来,总不如北大未名湖畔更加有诗意。一句话,就爸爸40几年的人生体验来看,学校越高级,浪漫越高级——因为学校好了,能承载你浪漫的硬件设施越高级。

 

浪漫就像夏日里的风雨,躲不过,早晚是要来的。因此,为了享受青春难得的浪漫色彩,你必须刻苦学习。就像电影中提到的,爸爸这个年龄,早已不记得高中的LOG是什么玩意,不记得正弦正切是什么东东,英语单词忘记了9成,语文课文忘记了8成,史地政也大半消失在记忆中。也就是说,爸爸在高中苦读过的学到的知识,多数都消失在人生的履历中。你不能说爸爸在小学中学的时光是无用的,因为它们把我推到了大学校园,使我有资格感受到了我应有的浪漫。如果没有那种浪漫,没有跟妈妈的感情,你就不会降临世间啦。

 

孩子,如果你,以及你的同龄人看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千万不要陶醉于那种浪漫。如果你向往它,你必须刻苦学习,为将来的浪漫创造条件。一方面,你希望享受那些浪漫,另一方面你又懒得学习,呵呵,你向往的全部的浪漫,都会见鬼去。爸爸经过一些年的打拼,多少给你创造了点物质条件,譬如你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爸爸会给你买很好的笔记本电脑、很好的西装、很好的照相机,基本上还可以满足你学业和生活的所需,当然,起码的浪漫需要的条件,爸爸也会给你创造。但是,你要记住了,前提是,你得考上理想的大学,那种对将来你的谋生而言,就业压力不大的大学。哪些大学呢?当然是名牌大学。如果是地级市的本二大学,你何必刻苦学习呢?你在课堂上睡大觉就可以考上的。

 

刻苦学习的意义,就是开拓一条你通往你所向往的目标的路。你越是向往某种美好的境地,就越是要付出代价。当然,如果爸爸有千万以上的家产,你可以去国外浪漫去。天下多数的富人,能给孩子创造浪漫条件的爸爸,基本上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几十年后,你的孩子也会享受到你刻苦学习所创造的财富。但是,爸爸就这么大本事,家产几十万,过些年也就是百万的水平。其实,这些物质条件,对你的成长而言,已经够了。对于一个经历很多坎坷的父亲而言,我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难得了。

 

那些家境比我们家境还差劲的孩子,那些低于小康水平的山区孩子,农村孩子,工薪阶层的孩子,自谋职业者的孩子,更得刻苦学习,你不刻苦学习,你将来就更加享受不到影视剧中的浪漫。

 

孩子,那种浪漫是有的,绝对是有的,你不刻苦学习,你考不上很好的大学,你够不着。如果你只是向往那种浪漫,却不付诸于行动,那只能是白日做梦。

 

现实就是如此实在。很多孩子读到爸爸写的“刻苦学习”系列,会通过各种渠道跟我辩解。诸如此类的争辩很多:难道,青春的色彩是单一的吗?只有刻苦学习才能证明人生的价值吗?难道,学这些不感兴趣的知识,就是中国教育的价值吗?中国真可悲,应试教育扼杀了我们的活泼的天性,等等。至今,还有人抨击我:为什么你如此推崇应试教育?你不知道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吗?

 

亲爱的儿子,无论是你,还是读到我这些博文的孩子,都不要跟我辩解。我辩解不过你们。在冠冕堂皇的理由面前,再真实的真相都会变得苍白无力。无论怎么辩解,我只知道刻苦学习能改变命运,只知道考上好大学,将来工作好,挣钱多,生活滋润。而且,考上好大学,校园里的浪漫很值得回味。

 

孩子,不要争辩什么青春的色彩。青春就是用来吃苦的啊,谁说青春是用来玩的,那就是十足的大混蛋。青春想轻松点,那中年和老年就不想轻松吗?只有青春才能吃苦,中年和老年你再吃苦,你这一辈子就完蛋了。

 

孩子,不要争辩什么教育理论。教育理论也是一些人跟爸爸编造小说那样编出来的,我们的共同点无非是都争取编得令人信服点。中国教育当然有问题,问题还不小。但是,比起中国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是小菜一碟。只有教育领域才有一些公平,如果你连这起码的公平的机会都抓不住,你活得还有什么劲呢?一句话,出问题的是社会,不单是教育。教育的问题,只是社会问题中,危害最轻的问题。

 

孩子,你知道什么是徒劳无获吗?只有在校园里,在刻苦学习的拼搏中,你才能摆脱掉“徒劳无获”的悲哀。不信,等你离开校园,你在社会上奔波闯荡,你就知道真正的徒劳无获是什么滋味。如果你放弃刻苦学习,守着好好的公平规则,你还不认可。难道你非要跟强势者,在不公平竞争下碰得头破血流,才懂得什么是徒劳无获?

 

孩子,千万不要抱怨,哎呀,现在学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当然有用了啊。爸爸当年那些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它们都已经转化成营养,活跃在爸爸的智慧里。那些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储备,就像家里的存款,一旦要应急,就能用上。那些数列、英语单词、史地知识,现在都忘记了,但是一旦用得着,都可以成为一种被唤醒的记忆,就像失散多年的亲人那样。知识的价值不是让你随身携带,而是让你成为一种能力,一种人生中任何阶段都能成为动力的营养。

 

孩子,刻苦学习吧。浪漫也罢,学识也罢,都是刻苦学习带来的收获。我不知道我的这些博文会流传多久。我相信,至少,20多年后,你们也做了父母,如果有机会读到我的这些讲述,你们会感叹,当年的胡叔叔的言谈,是多么地充满智慧和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