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不懂精气神,怎能治好病?
2013-05-13 | 阅:  转:  |  分享 
  
不懂精气神,怎能治好病?



精、气、神三字,不管是懂医的还是不懂医的,都耳熟能详,再熟悉不过。但真正能理解其涵义的并不多,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理解。

世界是物质的,即使在肉眼看不到的空间也有空气存在,遥远的太空也不是真空的。况且物理学家们还证实有暗物质的存在。这些物质具备一个共性,即运动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个运动包括物理的和化学的。我们的老祖先以阴阳来看世界,物质被看做阴,物质的运动被看做阳。这是阴阳最原始的涵义。阴为体,阳为用,两者不可分割。这种不可分割性,又被细分为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我到觉得这样的细分有点重复,甚至多余。



宇宙物质运动观,对正确理解精气神有帮助。

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这是道家的基本观点,古代圣贤借鉴了这一理论用于中医,来保健和治病。所以宇宙物质的阴阳观很自然的用在了人体。

整个躯体即为阴,包括肌肉、骨骼、毛发、血液等等,这些东西,即使生命不存在了,也会照样存在;人体之阳,指的是所有人体的活动迹象(现代医学称为新陈代谢,当然包括物理的和化学的),如运动、呼吸、说话、心跳、吃饭、排泄等。这些动的特性是建立在阴体基础上的,阴体与阳动互相依赖,不可分割。一旦分割开来,生命也就结束了。

在人体阴阳认识基础上再来理解精气神,就简单了。

精与气即阴与阳。人乃万物之灵长,所以又加了神的概念,这也是道家天地人三位一体观念的体现。动物也有精与气,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是因为人具备了神。动物通人性的表现只可称为灵性,神是人类高级思维活动的体现。如丰富的面部表情,即使不说话,也可表现出喜怒哀乐,医中“神圣工巧”四个等级中,以“望而知之”为最高级别,望的不仅仅是形体,更重要的是人的外在表现的神。如果为医者不懂得望人之神、治人之神,那就沦为兽医了。说中医人道西医不人道,其道理也在于此,中医治人,西医治病。

精可化气,气可生神,神可御气,气可生精。正确的理解精气神的涵义,才能临诊时的境界更高。



曾治一失眠患者,初诊断为肝阴虚、相火旺,处以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枣仁、川芎、知母、炙甘草、茯神、茯苓、大枣、浮小麦。服之有效,停药反复。复诊详按其脉,迟脉略沉无力,询问知患者曾有过频繁手淫史,所以断为肾精亏损致肝血虚,虚不养肝而相火旺,遂加龙骨牡蛎生地麦冬黄柏出入而渐痊愈。该患者是伤精在先而不能化气生血,而致平时神疲,阴精亏损使神无所依附,阳难入阴,故失眠。初诊滋肝阴没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显效一时,复诊加补肾水之药,使滋养肝木之水源源不断,所以获愈。

先贤的精妙治法更是将精气神的理念寓于其中。如伤寒论中张仲景治疗“脉微细,但欲寐”的少阴证,“但欲寐”是神疲比较严重的表现,是因为肾水亏虚寒化,使气化生不利,故神疲。圣人用附子之热散寒,使气有所化,更加细辛、麻黄通达内外,使气有所出入,神疲自认消。

医虽意也,但只有把基础的东西理解透彻了,才能有神来之笔,才能体会“意”的境界。











1







献花(0)
+1
(本文系磨坑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