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白银生产状况

 昵称12305878 2013-05-13

近年来我国白银产量连续多年以超过10%的速度递增,已经成为全球递增最快的国度。国内白银工业走入国际市场步伐在加快,白银深加工产业稳步发展。蓬勃发展的中国白银工业,已经成为世界白银工业瞩目的焦点和亮点,中国白银生产、流通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引起了全球白银行业人士的高度关注,外资纷纷介入,争夺中国白银资源。 

   

  中国白银生产包括四部分:独立银矿产银、铅锌铜金矿副产白银、进口银矿冶炼白银及再生白银。按照白银总产量统计,2007年我国白银总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进口银精矿18.87万吨,银粉979吨,半制成银4241吨,国内银矿产量仅418.51万吨。其余有35%~45%是从尾矿、废旧物品或下角料中回收的再生银, 

   

  2008年,中国白银产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一,达到9,587吨,同比增长5.45%,增幅继续减小,其中也有一少半是回收和再生白银。 

   

  国内白银70%左右为铅锌铜-冶炼企业副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再生铅锌铜产业的发展,副产白银量有所降低,同时铅锌铜-价格暴跌,企业生产热情低也是副产白银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整体来看,我国白银生产分散、集中度低,产业多头管理,生产、销售情况不够明晰,管理相对薄弱。再生白银则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且大部分是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先进设备较少,金属回收率不高,环境污染也很严重。 

   

  我国白银消费与贸易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白银的消费逐年上升,1985年白银约为900吨,1987年达到1000吨,2001年1525吨左右,2003年2050吨左右,2005年达到2600吨。据安泰科公司统计,2006年全国白银消费量达到3000吨,2007年达到3600吨,2008年国内白银消费达到4500吨。 

   

  我国白银主要消费领域及消费结构大致为:电子电气35%、感光材料20%,化学试剂和化工材料20%、工艺品及首饰10%、其它方面15%。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扩大白银的应用领域、提高白银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我国白银产业的整体应用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白银的消费前景十分广阔。可以说,我国是世界白银需求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白银产业产生了消极影响,钢铁、汽车、电子电器行业陷入低迷,白银在工业领域的需求下降。 

   

  但从长期来看,由于白银的伴生矿产量下降导致白银产量有所降,且白银出现了新的用途,所以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中国白银产业将向大型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和国外合作的机会增多。我国白银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未来白银的消费增长率将高于产量增长率。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白银饰品贸易中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白银消费市场。 

   

  中国白银净出口量增幅在逐年减少,2007年一举扭转多年净出口局面,全年净进口白银实物量1067吨。在出口银锭、初级银不断增加的同时,银粉、半制成 

   

  银进口量也呈逐年增长之势,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出口与进口同比均下降,但仍然连续保持净进口。 

   

  中国消费与贸易白银市场表现为:一方面,初级产品供应严重过剩,需要大量出口;另一方面,需要花大量外汇进口电子工业所需的银粉、银浆料等高科技产品。另外,还大量进口银精矿冶炼成银锭再出口,不仅消耗了我国大量能源,而且把污染留在了国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