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五色石》,前四卷又名《遍地金》、后四卷又名《补天石》(合红楼梦的奢华和补天之说),题笔炼阁编述。现在一般认为是徐述夔(1701~1763)所著,徐因其所著多有怀念前明、诋毁清朝之语,故酿成诗案文字狱,在他死后仍遭剖棺戮尸之祸。其生平所著,亦遭禁毁。其孙食田、食书皆论罪(后代不准种田和读书,实际就是让其绝户。那就只能从商了,士农工商,古代从商社会地位最低)。书尾有笔炼阁主人题于白云深处,徐述夔是如皋栟茶人,(今属如东县)如皋在海边,无山,不符合白云深处,故题者当不是徐述夔。近来有学者“通过从外在形态到内涵的审美意趣的对比”认定两书确实出于不同作者之手,又从朝代用语的不同,确定《五色石》“可信为明人作品”。书中回评:“托任是假,姓王亦是假;认儿是假,呼婿亦是假,是一假再假也。任茜本有,王回却无,是两假之中,又有一真一假也。假子难为子,侄婿可为婿,是同假之中,又有半假半真也。至於任之死是真,若死在中式之后,则死亦是假;吕之病是假,乃病在治丧之前,则病又疑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总非人意想之所到”,句式和红楼梦林黛玉论宝玉和宝钗关系“宝姐姐和你好、不和你好,你要和她好”之写,也极似红楼梦“假作真来真亦假”。 书中还有:“至於文词之美,想路之奇,又勿谓是余技也。苟曰补天,天非顽石可补,须此文成五色,差堪补之。天下慧业文人,必能见赏此书。笔炼阁主人尚有新编传奇及评定古志藏于笥(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中,当并请其行世,以公同好”。“新编传奇”非常合李渔的传奇小说如评三国志,《五色石》很可能是李渔所著,至少回评是李渔所批。书中还有:“陶公性爱清幽,于住宅之后起建园亭一所,以为游泳之地。内中多置花木竹石,曲涧流泉,依仿西湖景致。陶公日常游泳其中,逍遥自得。次日即命园公於双桥中间编篱遮隔,只留一小小角门”。400年前的陶公游泳池,这种生活享受方式只有李渔这样的“鬼才”才想得出来。角门之说在红楼梦数十次出现,李渔其它书中也出现多次。《五色石》八则独立故事都是喜剧结尾,合李渔喜剧风格。几处瞒婚情节则类似红楼梦最悲剧的宝钗代替黛玉与宝玉成婚。有现代学者论述,笔炼阁主人提出缺陷世界理论,自言他的小说是补天的。在明清时期,小说还是不登大雅。汉代桓谭《新论》目为“丛残小语”,班固《艺文志》则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乾隆《四库全书》绝不收白话小说,而对于一些文言笔记小说,还要以“诬谩失真,妖妄荧听”加以删改。因此,很多文人不敢染指小说,即令写了也往往不愿或者不敢署上真名。于是,一些文人格外标举小说跟正统文学一样有匡时济世的社会功能。于是,警世说、醒世说、喻世说、觉世说、照世说、嘲世说、劝善说、医国说等小说理论就纷纷问世了。毫无疑问,“补天说”正是其中举得最高的一面旗帜。笔炼阁主人说,“女娲所补之天,有形之天也,吾今日所补之天,无形之天也。有形之天曰天象,无形之天曰天道”。要补的其实就是有缺陷的人类的行为世界。李渔《闲情偶寄·宾白》:予生忧患之中,处落魄之境,自幼至长,自长至老,总无一刻舒眉。惟于制曲填词之顷,非但郁藉以舒,愠为之解,且尝僭作两间最乐之人。他认为他的词曲创作是他生活中不得满足的欲望的变相满足、心理满足。李渔有言:“我能用天,而天不能窘我”。而红楼梦的癞头和尚唱到: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李渔去世前两年有《赠朱修龄典籍》曰:“许多缺陷倩谁修,赖豪杰登坛,惯作补天娲氏;无限分离从此合,喜神仙出世,现为缩地长房”(直接和红楼梦缘起以书补天合榫)。《五色石》则写道:从来缺陷难全。却赖如椽彩笔,谱做团圆。这些都能够对应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