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宗子世表:
二代 颜歆 字子林,鲁大夫。娶齐国姜氏,生子颜俭。卒后葬颜子墓东十余步。
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从祀配享。
三代 颜俭 鲁大夫。生子颜威。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从祀配享。
四代 颜威 鲁下大夫。生子颜巩。
五代 颜巩 鲁下大夫。生子颜亿。
六代 颜亿 鲁大夫。生子颜姑。
七代 颜姑 鲁大夫。生子颜卸。
八代 颜卸 字伯伸,秦大夫。生子颜誉。
九代 颜誉 秦舍人。生子颜产。
十代 颜产 项羽闻其名,聘之,不受。生子颜异。
十一代 颜异 字世仁,汉大夫。生子颜愚。
十二代 颜愚 汉卿士。生子颜逵。
十三代 颜逵 汉大夫。生子颜肆。
十四代 颜肆 一作颜肆,字季逵,汉武帝时尚书郎,会稽都尉,书传作颜驷。生子颜衷。
十五代 颜衷 一作颜忠,郡工曹从事,巩令。生子颜凯。
十六代 颜凯 字季卿,张禹荐于朝,为安成太守。生子颜邃。
十七代 颜邃 字景深,郡上计吏。生子颜禽。
十八代 颜禽 字茂宗,州举茂才。生子颜绰。
十九代 颜绰 字参道,为太守。生子颜准。
二十代 颜准 始仕为从事,复高尚不仕。生子颜阮。
二十一代 颜阮 字怀珍,举有道不起,为著作郎。生子颜亮。
二十二代 颜亮 字世明,郡督邮,见冀州刺史王统碑。生子颜敫。
二十三代 颜敫 字士荣,举茂才,至御史大夫。生二子:颜斐、颜盛。
二十四代 颜斐 字文林,三国时仕魏,初为太守洗马,累官京兆尹,有善政。生二子:颜鲁、颜欢,俱无后。故以颜盛为宗。颜盛字叔台,一字叔震,汉尚书郎,仕魏历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娶沛国刘氏,生四子:颜钦、颜曾、颜兴、颜士光。始自鲁(曲阜)迁徙琅邪临沂孝悌里。
二十五代 颜钦 字公若,历中郎将司马,大中大夫,东莞广陵太守,给事中,引直禁省,葛绎县子,溢曰“贞”。生七子:颜默、颜平、颜协、颜雅、颜闵、颜永、颜考。
二十六代 颜默 字静伯,汝阴太守,护军将军,给事中,袭葛绎县子。生三子:颜畿、颜辇、颜含。长、次无后,以颜含为宗。
二十七代 颜含 字宏都,晋光禄大夫。娶鲁国孔氏,生三子:颜髦、颜谦、颜约。南渡建邺,居上元长干里颜家巷。
二十八代 颜髦 字君道,晋侍中,光禄勋。生六子:颜綝、颜纶、颜矫、颜朗、颜畅、颜绍。
二十九代 颜綝 字文和,州西曹,散骑都尉,西平县侯。生二子:颜靖之、颜秉之。
三十代 颜靖之 字茂宗,郡主簿,西中郎行参军,宣城太守,司徒谘议大夫,御史中丞。生三子:颜腾之、颜遵之、颜恭之。
三十一代 颜腾之 字宏道,善草隶,有风格,历州西曹主簿,度支校尉,治书御史,巴陵太守。生五子:颜兴之、颜炳之、颜泰之、颜吾昌、颜思遄。
三十二代 颜兴之 安宁太守。生一子:颜登。颜炳之字叔豹,以能书称,历辅国江夏王参军,奉朝请,员外散骑常侍。生二子:颜见远、颜宣仁。
三十三代 颜登 字康之,梁鄱阳王府郎中。无后,以炳之长子颜见远为宗。颜见远字见远,历安城王侍郎,征西参军,治书御史兼中丞。生一子:颜协。
三十四代 颜协 字子和,历仕南朝梁湘东王府记室。生四子:颜之仪、颜之奇、颜之推、颜之善。
三十五代 颜之仪 字子升,北周麟趾学士,御史大夫,平阳县男,进爵为公。生二子:颜冠、颜昶,均无后,故以颜之推为宗。由江陵随迁长安。颜之推字子介,北齐黄门侍郎,隋太子学士。生三子:颜思鲁、颜憨楚、颜游秦。应北周武帝之征,迁居长安。
三十六代 颜思鲁 字孔归,北齐卫府参军,隋为东宫学士,秘书省校书郎,长宁王侍读,俞岷将军。唐师人关,率子弟迎于长春宫,拜仪同秦王府记室。娶陈郡殷氏,生四子:颜师古、颜相时、颜勤礼、颜育德。
三十七代 颜师古 字籀,唐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弘文、崇贤两馆学士。生三子:颜趋庭、颜扬庭、颜光庭。
三十八代 颜趋庭 字茂实,历唐文皇帝挽郎,朝散大夫,职方郎,吉州刺史。生子颜尚宾。
三十九代 颜尚宾 历唐右率府亲卫,鹿州司功,监州录事,下邦令。生子颜鼎。
四十代 颜鼎 生子颜迢。
四十一代 颜迢 生子颜传贽。
四十二代 颜传蛰 生子颜旻。
四十三代 颜旻 后周时率颜氏族人回归东鲁。生五子:长子颜君则,无后;次子颜君佐,三子颜君雅,四子颜君信,五子颜君立。
四十四代 颜君佐 金乡丞。生子颜文威。
颜君雅 生二子:颜文蕴、颜文铎。
四十五代 颜文威 五代隐于鲁之峰山,号虚中先生。有文集传于世。生子颜承祐。
颜文蕴 乡贡进士,首先率家人回曲阜定居。生子颜涉。
颜文铎 赠太常卿,平原郡节度副使。生子颜衎。
四十六代 颜承祐 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由峰山迁回曲阜故里定居,生二子:长子颜崇德,无后;次子颜仲昌。
颜涉 乡贡进士,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1年)授曲阜主簿。生四子:颜匡朗、颜匡密、颜匡美、颜匡赞。俱无后。
颜衎 字祖德,工部尚书。生五子:颜怪、颜进朝、颜知勉、颜知谦、颜卓。
四十七代 颜仲昌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讲五经,赐第,终南京判官,以曾孙颜岐任执政,赠太子少保。生四子:颜太初、颜太易、颜太元、颜太冲。
颜柽 巡官。生子颜端。
四十八代 颜太初 字醇之,号凫绎先生,南京国子监说书。生三子:颜复、颜公弼、颜随。
颜端 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皇帝行幸曲阜,以充国公后特授郊社斋郎,终桂阳司理。生子颜继。
四十九代 颜复 字长道,拜中书舍人兼国子监祭酒,改天章阁待制。生六子:颜峣、颜岐、颜lun、颜die、颜山召、颜山焦。颜岐为执政。
自颜峣以下,子孙南徙,而曲阜故里颜氏则以颜端之子颜继为宗。
颜继 进士,世居陋巷故宅,主奉祀事。生二子:颜昌、颜择。 五十代 颜昌 生五子:颜成、颜元、颜擎、颜明、颜文。
五十一代 颜擎 生子颜价。
五十二代 颜价 生子颜顺。
五十三代 颜顺 生二子:颜宝、颜进。
五十四代 颜宝 生四子:颜和、颜术、颜椿、颜敬。颜和与颜术系颜椿庶兄,至五十五代在颜椿支后。
五十五代 颜椿 中书,工部答付,监修祖庙提领,主奉祀事。生二子:颜之才、颜之美。
五十六代 颜之才 字宗艺,卫辉学正。无传。
颜之美 字宗德,天成县教谕,益都路学正,庐州府教授,山阳县主簿,文林郎,东明县尹,主奉祀事。生子:颜涣、颜瀼、颜池。
五十七代 颜涣 无传。
颜瀼 无传。
颜池 字德裕,历山阳县主薄,宣德府教授,孔颜孟三氏学教授,主奉祀事。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重修颜庙。生二子:颜拳、颜幹。
五十八代 颜拳 字克膺,主奉祀事。生子颜希仁。
颜幹 无传。
五十九代 颜希仁 字士元,号景哲,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钦定主奉祀事。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明代宗驾幸太学,行取陪祀。生四子:颜议、颜攒、颜谕、颜论。
颜希惠 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行取复圣公子孙特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后以其并非嫡裔,奉旨瓢罢,仍以颜希仁长子颜议为宗。
六十代 颜议 字定伯。明正统以后,宗系紊乱,经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辨正,仍授翰林院五经博士,俾世袭主奉祀事。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宪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赐衣,赐宴。于时朝贡,未有宅第,颜议人奏,获准。赐第于京师东安门外,人觐驰驿永为定例。生三子:颜公鋐、颜公铜、颜公釴。
六十一代 颜公鋐 字宗器,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孝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武宗驾幸太学,又行取陪祀。草创《陋巷志》初稿。娶孙氏,继娶孔氏,生五子:颜重德、颜重礼、颜重道、颜重贤、颜重式。
六十二代 颜重德 字尚本,号西庄。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世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赐衣,赐宴。娶鲍氏,侧室刘氏,生二子:颜从祖、颜从厚。
六十三代 颜从祖 字守嗣。明嘉靖九年(公元1531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4年)三月,世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娶孔氏无后,以颜重礼长子颜肇先为宗。
颜肇先 字启源,号克复,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穆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生四子:颜嗣慎、颜嗣恂、颜嗣恒、颜嗣惟。
六十四代 颜嗣慎 字用修,号敬亭,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神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封修职郎。首次增订修辑《陋巷志》稿本。娶孔氏,生三子:颜胤宗、颜胤祚、颜胤禄。
六十五代 颜胤宗 字永昌,号养蒙,未袭而卒。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5年),赠翰林院五经博士,封修职郎。娶郭氏,生二子:颜伯贞、颜伯廉。
颜胤祚 字永锡,号新吾,以兄胤宗早卒,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代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主持《陋巷志》再次修辑,并首版刊印。及兄子颜伯贞长,让职致仕。娶孔氏,生四子:颜伯华、颜伯伟、颜伯秀、颜伯润。
六十六代 颜伯贞 字叔节,号建中,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封修职郎。早卒。生二子:颜光鲁、颜光晋。
颜伯廉 字叔清,号执中,以兄卒侄幼,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代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及兄子颜光鲁长,让职致仕。生子颜光启。
六十七代 颜光鲁 字宗旦,号师周。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主持第二次刊印《陋巷志》。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熹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生三子:颜绍统、颜绍绪、颜绍徽。
六十八代 颜绍统 字景宗,号世乔。因其父颜光鲁于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九月染疾,三年不愈,至十四年(公元1641年),情愿具题由长子颜绍统替袭。颜绍统于同年三月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同年五月十六日病故,无后。曾帮助父亲重刊《陋巷志》。
颜绍绪 字振宗,号硅世。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八月,因兄绍统病故,无后,具题照兄终弟及之例,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同年同月,明思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至清朝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授内宏文院院世袭五经博士。至九年(公元1652年)清世祖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主修《颜氏族谱》。生六子:颜懋衡、颜懋行、颜懋修、颜懋征、颜懋健、颜懋值。
六十九代 颜懋衡 字以玉,号向九。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袭内宏文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至八年(公元1669年),康熙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赐宴礼部,后遇覃恩加一级。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皇帝幸鲁,陪祀,赐书,赐蟒袍。生四子:颜崇文、颜崇敷,颜崇敞、颜崇敦。
七十代 颜崇文 应袭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未袭封病故,无后。
颜崇敷 字化南,号松堂。以兄终弟及之例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十一月,奉衍圣公咨题,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正月二十四日,奉旨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生三子:颜怀礼、颜怀zhe、颜怀禧。
七十一代 颜怀礼 字子真,号约亭,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应童子试,补四氏学弟子员第一。早逝,生二子:颜士基、颜士埙,俱早荡。以胞弟颜怀择承袭。
颜怀zhe 字彤宾,号凫亭。因兄怀礼早逝无子,依兄终弟及之例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修圣庙竣工,随衍圣公进京谢恩,引见于乾清宫。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高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二十一年(公元 1756年)高宗幸鲁,陪祀,累蒙赐赍书籍、衣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重修《颜氏族谱》。生二子:颜士采、颜士培。
七十二代 颜士采 字庆田,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逢乾隆帝东巡,赐宴行宫,赐蟒缎一袭。无后,以从兄颜士庄长子颜锡嘏继嗣。
七十三代 颜锡嘏 字公纯,号眉峰,附生,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高宗幸鲁,赐红丝二卷;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行取陪祀;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高宗再次幸鲁,赐宴行宫。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行取陪祀,赐宴礼部。生二子:颜振佑、颜振吉。
七十四代 颜振佑 字启愚,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早卒,无子。
颜振吉 因兄早卒,依兄终弟及之例于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五月代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文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赐墨,赐貂皮。无后。
至此,大宗户翰博府颜懋衡后裔已无传人。颜振吉夫人为使颜氏嫡脉有继,由六十九代颜懋行派下选颜锡钊之孙、颜振渭长子颜承浦继嗣,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后因非颜振佑嫡嗣报罢。又选颜懋行派下、颜锡璋之孙颜振淇长子颜承泽入嗣,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因颜承泽苦恋生身父母,不惯府居,再易颜振淇次子颜承裔入嗣,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七十五代 颜承裔 字波仙,系颜振淇次子,为颜振佑嗣子,故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生子颜景堉。
七十六代 颜景堉 字养斋,号云峰道人。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1915年,改授复圣颜子奉祀官,主奉祀事。生四子:颜世镛、颜世釪、颜世铎、颜世锦。
七十七代 颜世镛 字冠声,号正宣,1918年承袭复圣颜子奉祀官,主奉祀事。1935年由国民政府再次颁布,袭复圣颜子奉祀官。6月在南京举行就职典礼。1975年病逝。原配黄氏,生二女一子:颜廷凤、颜廷娟、颜廷汉;继配侯明先,生四子二女:颜廷渭、颜廷潮、颜廷云、颜廷惠、颜廷徵、颜廷淦。
七十八代 颜廷汉 颜世镛长子,1940年生,1972年病故。从事教育工作十余年。娶孔氏,生一女一子:颜秉真、颜秉刚。
七十九代 颜秉刚 颜廷汉之子,1965年生,居曲阜故里。曲阜市政协常委,济宁市政协委员,曲阜市颜子研究会副会长,曲阜颜氏联谊会主任,临沂颜子研究 会名誉会长,新加坡颜氏公会名誉会长,世界颜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顾问。生子颜培郅。
八十代 颜培郅 颜秉刚之子。1996年2月生于曲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