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母亲节: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应勿缓”

 茉莉苑168 2013-05-14

写给母亲节: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应勿缓”

——让传统文化领航中国走向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作者:午夜星辰1968/应县章春成

 

 

先讲一段真实的故事:

 

听到父亲病重的消息,匆匆赶回家。弟兄5人日夜守在父亲的身旁。

   

父亲苦了一辈子。父亲大约在六七岁的时候便成了孤儿。在那个兵荒马乱、灾荒连年的时代,父亲依靠吃野草、乞讨竟然顽强地长大了。

 

父亲灰黑色的脸上布满皱纹。父亲的眼睛昏浊,没有半点光泽。父亲的讲话模糊不清,他的舌头明显已经僵硬。哥在外地打工,父亲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见过他了。哥坐在父亲的身旁,父亲竟然不认识他了。父亲的意识已经不清了!

 

我把牛奶送到父亲嘴边,父亲像一个听话的孩子一样,那干瘪的嘴慢慢变圆,我顺势把牛奶送到父亲在嘴里。几勺牛奶下去,父亲突然烦躁起来,像哭闹的孩子,举起颤抖的手打翻了盛牛奶的小勺。

 

父亲没有食欲。父亲讲话困难,只能用动作传达自己的意见了。

 

看着父亲苍老的面容,看着父亲骨瘦如柴的身体,我流泪了:“爹,您多喝点,病会好的快一点,听话!”。父亲的病不会好起来了,我只能这样安慰一下老父亲。

 

听了我的话,父亲安静下来了,他分明已经变乖,那昏浊的眼睛也似乎有了光泽,那张干瘪的嘴又慢慢变圆。半杯牛奶终于被喝下去了。

 

父亲的反应很明白,他有很强的求生欲望。他不想死,他心中有放心不下的牵挂。

 

我很明白父亲的意思。但我毫无办法,我一点都帮不了父亲的忙,我很无奈!心中的悲痛,难以用言语表达。

 

一天晚上,父亲的病情似乎好转了一点,他的眼睛变得有了光泽,灰黑色的脸也似乎变得有点红润。给他喂牛奶时,他终于可以清晰地说“喝”或“不喝”。考虑到父亲病情有所好转,弟兄姐妹都在父亲的身边,父亲不缺人伺候,又考虑到时间长了没有去上班,严重影响工作。第二天,我竟然在这一天上班去了!

 

谁能想到!谁能想到就是这一天!!晚上,我给守在父亲身边的妻子打电话,妻子兴奋地告诉我,父亲的病大大好转,他终于认得大哥了!

 

谁能知道,这好转竟然是回光返照的假象!晚上大约10点左右,弟弟打来电话,父亲不行了!我惊呆了。当我赶到父亲身边时,父亲一动不动躺在炕上,已经不能再呼唤他的孩子们了!我只能放声痛哭。

 

终于明白了父亲放不下的牵挂。他的心中,牵挂着在外地打工的大哥。他所以不想死,所以他有很强的求生欲望,所以他坚持喝下那杯牛奶,就是要等待见大哥最后一面,看看他现在过得好不好。几天前,尽管大哥已经坐在他身边,但意识不清的父亲一直没有反应到大脑里。这一天,他终于认清了日思夜想的大儿子,他终于放心地去了!

 

父亲去世前的表现让我明白。父母们不求子女们给他们金山银山,也不求子女们给他们吃山珍海味,更不求子女们给他们穿金缕玉衣。他们只求子女们能够抽出一点时间,陪他们说几句话,陪他们吃一顿饭,陪他们度过最后的时光。

 

某年母亲节这一天,有记者曾经进行了一次采访,他们随机采访了一些母亲和孩子。记者问这些做子女的:请你们谈一谈,将来会怎么样对待自己的母亲?这些儿女基本都这么说的:我要挣大钱,好好侍奉我的母亲。记者同时又采访了上百个母亲,当母亲面对“你希望你的子女为你做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一个母亲提到过“钱”字,没有一个母亲说,希望儿女给她买什么东西,百分之九十六以上的母亲讲:希望我的儿女回家陪我吃顿饭。

 

中国传统启蒙读物《弟子规》有“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呼”,父母在呼唤孩子。“父母呼”不是父母向子女们索求,“父母呼”饱含着父母对子女们说不尽爱,“父母呼”的每一声呼唤里面都是饱含着父母对子女复杂的情感。 听到“父母呼”,作为子女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挣大钱伺奉父母,而是应当“应勿缓”,应当马上回到父母的身边,陪他们吃一顿饭,听一听他们的唠叨。

 

2009年,在网上有一个只有一句话“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帖子,这样一句没头没尾的话,竟然在短短的5个小时引来了超过20万名网友的点击浏览,近万名网友跟帖参与。贾君鹏是谁?大概只是个虚构的名字。这样的一句话的竟然创造了那么高点击率和那么多的网友跟帖,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这句话打动了所有人们的心,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

 

“父母呼”了:“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一句普通的日常用语。这句话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它道出了所有父母们的共同心声,它也让所有的子女们听起来倍感亲切。

 

当前,金钱至上。人人都为赚钱忙碌,人人都为赚钱忽略了“父母呼”,人人都为金钱而淡薄了亲情。父亲生前一句话十分感人。当我们问父亲想不想他最疼爱的大孙子时,父亲叹了口气说:“想挣人家的,没办法!”父亲已经多年没有见到他最疼爱的大孙子了!

 

父亲很能理解当前社会,很能理解子孙们生存艰难的窘境,于是,他把一腔的思念都默默埋藏在心理!

 

父亲临终前,心中一直呼呼着他的儿女们,牵挂着他的儿女们。但作为子女的我们却没有做到最简单的“应勿缓”!这让父亲不能安然闭上眼睛,这实在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告诉普天下的儿女们,“父母呼”了,“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了”了,千万记住要“应勿缓”,哪怕前面有金山银山!等到“你妈妈”不能“喊你回家吃饭了”的时候,纵然有金山银山,又有什么意义?

 

 父母呼,应勿缓”,但愿这句话,能够引领中国人,守住中国传统美德的最后阵地。

 

让中国传统文化领航中国走向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午夜星辰1968/应县章春成)

 

 

 

摘自午夜星辰1968 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