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爬行不足的影响

 花落会开 2013-05-14

 

    阿娇的哥哥十二岁,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虹井店, 在我帮阿娇那批预约测评的孩子测评之前。 妈妈向我介绍他, 并且说这孩子已经七年级, 睡觉还咬被角。 我初见这男孩, 马上看出他有较深的触觉不足---与陌生人说话会紧张, 无法挺胸缩腹, 站姿不稳定, 肌肉能量不足。

 

    通过问孩子一些问题, 孩子告诉我他讨厌数学, 语文算所有学科中最好的, 上课学习没什么困难。妈妈问我感统对他能有帮助吗?我说: 因为他已经十二岁, 在调整期尾巴了, 如果量足够, 仍能有改善, 但是改善程度需要靠意志力了, 因为髓鞘化是一辈子都存在的, 只是过了六岁, 如果刺激不再(), 连成的网络会消退, 不能像六岁前连的网络一样, 一辈子存在。

 

    妈妈又问:能提升孩子的数学能力吗?我说:可以提升孩子数学的空间对应、图形理解、其它需要回头检查孩子六岁前的神经记忆(感觉教育的质与量)

 

    于是我们约在总部帮哥哥做测评。前的粗动作测评结果显示:哥哥的触觉和前庭觉都差一点点(, 但深), 导致本体觉尚未成熟;后的精细动作测评结果显示:哥哥的手眼协调和视觉空间感与同龄孩子落差较大。

 

    妈妈在一旁听我说完, 马上说起了哥哥的"故事"---开学以来, 哥哥一次作业都没写过, 考试成绩很差, 老师对妈妈说: 他从来没见过上课表现什么都好的孩子, 竟然不写作业!考试还考不好!快把老师气死了!

 

    问哥哥本人, 哥哥说:「我真的都懂, 考试题目我也都会, ...可能是粗心吧!」      

 

    到底哥哥怎么个【上课表现都好】呢?妈妈说:哥哥上课专心, 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 上级来视察, 如果是指定看课班级, 一定会指定哥哥所在的这个班, 让上级看看哥哥这个优秀学生; 如果是抽号看课, 抽到别班了, 别班老师会来跟哥哥老师借学生(哥哥)到班上"表演"

 

    哥哥真的什么都好, 就是不爱写作业! 老师催他, 他会跟老师拜托, 请老师别告诉妈妈他没写作业, 并且答应老师明天一定补交, 但每次都食言。 后来是妈妈在学校遇到老师了, 老师对妈妈"投诉" , 妈妈才开始留意哥哥的作业问题。  

 

    老师和妈妈用手机短信交流每天的作业, 妈妈会试探性地问哥哥作业写完没, 刚开始哥哥老是骗妈妈说没作业, 后来妈妈憋不住了, 说老师短信跟她说作业是什么什么了, 哥哥才承认, 然后痛苦地去写作业, 但仍一次都无法完全地完成。

 

    我把哥哥感统失调的现象和原因说给妈妈听, 也说给孩子听, 妈妈心疼又无奈, 自己又说自己读书也是跳行跳字的, 还说这孩子当时就没爬, 怕脏, 生第二个孩子之后才知道爬很重要。  

 

    阿娇哥哥是我们目前为止最大龄的孩子, 而且年纪又是在感统状态可能调整的最后一年, 时间压力颇大, 希望孩子、家长和老师们能一起升起信心, 坚持意志, 让阿娇哥哥仍能和我们一般人一样, 拥有视觉和听觉两种重要的学习优势管道, 让他本身其它的优势智能得以和一般人一样, 能够通过纸笔, 被记录、检查、评定和肯定!

 

    为什么爬行不足能影响阿娇哥哥十二年后的能力表现呢?

 

    在孩子出生后, 生命即顺着内在自我完善的本能, 一个成长敏感期接着一个成长敏感期, 重复着某个动作来建立身体的各项能力俗话说的:三翻六坐七爬九发牙就是指孩子的成长敏感期表现其中, 爬行是孩子的身体第一次遇到较强烈的双侧肢体刺激, 这个刺激能够促成大脑皮层中心沟的形成, 并促进大脑双侧功能区的分化完成, 如此, 脑部各功能区才能专责化, 孩子的身体因此能得到大脑更明确的指令, 而身体传给大脑的信息也才能更正确有效地被解读

 

    大脑双侧分化不全的孩子脑功能区专责化不完全, 常常模糊而混乱地指挥身体, 是最辛苦最得不到帮助的, 因为他们各项表现都似乎很正常, 能专注认真, 智力也不差, 然而, 他们却是用效能最低的方式使用身体---身体大片用力来执行一个小动作, 例如: 写字或画画时, 手臂都一起用力地紧绷, 身体很快就没力气了所以, 当同伴()能够专注两个小时来听课完成指定任务时, 大脑双侧分化不全的孩子大概只能支撑五十分钟, 后续将因体力不足而完全无法再专注, 继而孩子将出现自我打击的现象, 反映出来的行为则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发怒 

 

    爬行还锻炼了我们颈部的肌肉和骨骼, 颈肌和颈椎能更强而有力的支撑头部, 并以挺直的姿势传送内部血管和神经管道的营养和信息, 提供脑部足量的养分和氧气, 让我们的脑能保持清晰和活跃状态, 孩子长大后,就不容易出现上课时老觉得脖子酸而用手撑着下巴, 或是把头趴在桌上, 或是上课容易打瞌睡

 

    孩子爬行的时候, 因为身体位置较低, 想要有更宽的视野就必须把头仰起, 眼球会随着目标物上下左右转动, 眼肌因此得到锻炼, 孩子才能在三四岁时发展出成熟的聚焦能力, 将来读书的时候才不容易跳行跳字而仰头的动作刚好刺激到脑干部位前庭的位置, 前庭感官也会因此而较顺利发展, 未来较不容易出现写反字(例如: 69, 不分)或空间对应能力不足的现象

 

    另外, 爬行能够增强孩子的肌肉张力和骨骼支撑力, 将来不但身体协调能力好, 对食物的营养吸收能力也会较好, 尤其是钙质的吸收许多孩子虽然家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但是孩子的肌肉能量并没有比较大, 力气不足, 容易喊累的比比皆是, 还有孩子每天牛奶当水喝的, 骨骼并不见得发育得比较好, 幼儿园就常见孩子因摔伤骨折的例子这些都是因为孩子的骨骼和肌肉没有接受足够的锻炼, 大脑主动判断四肢不需要承担负重的工作, 所以吃进去的营养会被挪为他用, 不会拿来增强四肢骨骼或肌肉发育的

 

    因此, 再次强调爬行对孩子未来身体能力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至于孩子要爬多久才够呢?  这是因人而异的, 就像甲吃一碗饭就饱了, 而乙却要吃三碗饭才觉得饱但是, 只要孩子愿意爬, 六岁之前多爬对感觉统合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孩子已经错过爬行的敏感期而不愿再爬了, 那么家长就必须费点心思, 设计出爬行的延伸活动(游戏), 让孩子补足该有的刺激, 连结起尚未连上的网络

 

    阿娇哥哥只是爬行不足产生片面能力不成熟的例子之一, 我们身边其实还有很多人也因为爬行不足而有其他能力不足的现象, 例如: 身体健康却容易累容易僵硬的; 开车或运动紧张时容易手忙脚乱手足无措的; 看书眼睛容易累的; 跳舞时容易同手同脚的; 好像什么都做得来, 却又什么都做不太好的  婴幼儿时期没爬或爬不够, 造成许多人身体能力终生不可逆转, 徒增人生不少挫败感, 这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人体的奥秘目前科学仍无法完全掌握, 但大家都相信人体的智慧是科学远远无法赶上的, 顺应身体自然发展规律, 绝对是最正确的养育方法; 而逆反身体自然的成长规律, 绝对会造成身体发育上的缺失, 包括脑的发育, 进而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性格发展家长们切记! 切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