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6个民族服饰精讲一《蒙古族》

 茶香飘万里 2013-05-14
蒙古族是一个具有古老传统的民族。他继承了亚洲草原几千年来的游牧文明传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等民族的服饰文化影响。公元1206年,铁木真用武力统一蒙古高原的游牧部族,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从此,蒙古高原上出现了一个地域性统一共同体——蒙古族。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民族的形成把草原服饰文化提高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军事上的胜利和版图的扩展,欧亚两洲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云集蒙古地区,这在客观上为蒙古族服饰的发展变化提供了物质材料,达到了“他们的日常服饰都镶以宝石,刺以金镂”(《世界征服者史》作者志费尼所言)程度。大蒙古国和元朝是对亚洲草原几千年的游牧文明进行规范,并把它提高到封建制高度的创新时期。因此在服饰领域也不例外,规定了很多制度,如蒙哥汗于1252年、忽必烈汗于1275年都颁布了法令。其中包括官场礼服——质孙服的穿着规定以外,从皇帝到百姓,在什么场合、什么地点穿着什么样的服饰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成吉思汗和其妻子)



                                    



1368年,元朝统治者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蒙古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而变化多端的“北元”历史时期。北元政权同明朝政府打打和和的同时到了阿勒坦汗时期与中原建立了固定的商贸关系,土默特和东部出现了农业种植区,部分蒙古人改变了游牧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全面引进西藏佛教,蒙古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这两件大事在表达审美意识的服饰文化中得到了体现。北元晚期在蒙古服饰中出现的另一个较大变化是各个部落服饰开始形成,这与蒙古故土上存在的“六万户”行政制度及其相对稳定的区域游牧方式有关。到了清代,清朝政府在基本不破坏蒙古游牧封建制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盟、旗制,施行“分而治之”的统治,甚至主张旗与旗之间的服饰差异,这无疑促进了蒙古部落服饰的。形成和定型,出现了巴尔虎、科尔沁、巴林、喀喇沁、乌珠穆沁、阿巴嘎、苏尼特、察哈尔、土默特、乌拉特、鄂尔多斯、阿拉善、喀尔喀、布利亚特等服饰。   
                           



                                


                              





巴尔虎蒙古人戴的帽子主要有圆顶立檐帽、罕坦帽、陶尔其克帽、风雪帽、毡帽、四楞帽等。巴尔虎蒙古人不论男女在夏季均罩头巾。他(她)们还穿棉袄、套裤、护腰儿和领衣等衣着。巴尔虎蒙古人所穿的靴子有很多式样,有尖头靴子、香牛皮翘尖靴子、白底靴子、苏格苏勒靴子、毡靴子、山羊皮靴套和靴底靴帮连在一起的苏海靴子等式样。











巴尔虎蒙古族服饰从整体款式上看,较多保留着古代蒙古民族服饰的特点和传统风格。巴尔虎蒙古族无论男女均穿宽下摆的长袍。男子主要穿以蓝、淡蓝、紫红、深棕色团花缎为面料的长袍和特尔利克,夏季穿白色单衫,系桔黄、黄绿、灰蓝色绸类腰带,腰带靠下腰系,以上提袍为美;妇女则穿以红、紫红、绿色绸缎为面料的长袍和特尔利克,系紫红、粉红、淡绿色绸类腰带,以靠上腰系腰带,使袍子上部贴身为美。巴尔虎服饰的鲜艳色彩和使色彩产生强烈对比的穿法,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巴尔虎人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鲜艳的色彩能为人们提供视觉信息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把鲜艳的色彩不仅当作审美的对象,而更重要的是把它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上。他们最能懂得在远距离联系时,鲜艳的色彩可能成为生死攸关的视觉信息。




















乌珠穆沁青年男子主要用深兰色、浅兰色的绸缎或土布制作绵袍、夹袍、单袍、衬衫、单裤、棉裤。老年人通常用黑色、深兰、棕色、深绿色、紫色等朴素颜色绸缎或土布制作衣服。喇嘛常用黄色、棕色、红铜色的布料,而不用其他颜色。 青年男子的腰带主要用天兰色、绿色、黄色、紫红色、淡红色、红棕色等色彩鲜艳的丝绸,长约3米,宽宽地缠绕在腰上,向上略提,使胯部感到潇洒、宽松。 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香牛皮短鼻蒙古靴,靴后跟用细麻线绣鸟爪图案,使其坚固耐用。靴里穿毡或棉袜,袜靿用库锦或倭缎镶边,绣花纹图案。
      
      乌珠穆沁妇女的蒙古袍一般选用红色、绿色、天兰色、粉红色等不同花纹的、色彩鲜艳的绸缎作罩面,蒙古袍的脖领、大襟和开衩都用3—4种颜色的库锦镶边,扣子多为镶嵌绿松石、珊瑚银质纽扣。年轻姑娘和新媳妇的蒙古袍脖领和大襟的镶边大致相同,但袖口的镶边不同。乌珠穆沁妇女的主要妆饰物,其佩戴方式和制作工艺都不同。耳环的制作材料有银、金、玉、珍珠,每付耳环有六个1—2寸长的坠子,戴在两只耳朵上。手镯用红铜、银、玉,手镯上嵌入物和镌刻各种花纹图案。青年妇女除两个大拇指外,其余八个手指上都戴镶嵌各种宝石的金、银戒指。但男子只能在右手拇指上戴扳指和无名指上戴金、银戒指,其他手指上不戴戒指。













近、现代的蒙古服饰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三种变化。从明末开始逐渐形成,而到清朝中期基本定型的农、牧混合型生活方式成为了部分蒙古人的谋生手段。传统的长袍、大靴子显然不适合农业生产,于是产生了有所保留蒙古传统风格的新型“三段式”服饰——上衣、裤子和鞋。清朝末年,随着满清统治的结束和蒙古封建势力的衰弱,服饰等级趋于消亡,贵族和庶民服饰之间开始相互融合。除此之外,西方工业文明渗透到蒙古地区,上个世纪20年代,蒙古知识分子就开始穿着西服革履。







各民族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蒙古族服饰有着浓厚的草原风格和适合游牧生活的基本款式。从其构成来讲,有帽子、袍子、坎肩、汗褟子、腰带、裤子、套裤、靴子、鞋等。这些服饰“构件”,由于穿着者的身份地位、性别年龄、职业分工以及环境季节的不同,就像草原上盛开的鲜花一样,独领风骚,各具特色。但蒙古服饰也像草原上的鲜花,顺应北方气候,扎根于温馨的土地——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其中,男装倾向于浑然大气,女装呈现为精美丽。加之,五彩缤纷的佩饰,蒙古族服饰总体上表现为自由大方而不缺细琢精雕的沉稳风格。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者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份,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云南蒙古族衣饰尚青、黑色。男子六十年前穿的长袍和围腰,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近似。妇女衣袖的花边图案,上衣的高领,也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近似。妇女的衣饰很有特色,一套上衣共有三件间衬,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及手腕,第二件居中,其长及臀,而袖长仅及肘,外衣是一件无领无扣短及腰问的对襟式夹布坎肩,钉有一排银制圆形钮扣。露在外面的衣领衣袖和围腰都绣有绚丽的图案和花边,加上三件衣服长短相间,圆形钮扣闪闪发光,颇为美观大方。一套妇女的服  装需布三丈。 
  





















服装设计再应用,近些年很多新锐设计师,在传统民族服饰的基础上,深发掘,依旧传承东方文化。很多优秀作品,不做过多的阐述了,发图片,大家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