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撰着自己的“百科全书” 七旬老人的剪报人生

 苏西的玫瑰家园 2013-05-14
编撰着自己的“百科全书” 七旬老人的剪报人生

 

  “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钦佩。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件件会。我此番求学到杭城,九妹一心想同来,我以为男儿固须经书读,女孩儿读书也应该,只怪我爹爹太固执,终于留下小九妹……”越剧委婉的唱腔在这间小小的书房萦绕,伴着黄昏淅淅沥沥的雨声,他坐在散落一地的报纸中间,一把剪刀,一瓶浆糊,一支笔,编撰着属于自己的“百科全书”。这就是他——崔昌烟,一位七旬老人数十年剪报人生中的一个片段。

  在重阳节前夕,我们走近了这位老人。

  坚持剪报 他心境如尘

  崔昌烟老人今年78岁,先后在区财税局、建设局工作,直至退休。因为知道崔昌烟老人喜欢剪报,记者想当然地以为,老人家里肯定到处都是报纸,可是走进老人的客厅,几乎看不见一张报纸。看着记者的疑惑,老人笑着说:“都是老伴及时地帮我收拾好了,报纸啊、剪报啊都在书房里。”

  在崔昌烟老两口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老人的书房兼剪报工作室。一走进这间不大的工作室,记者顿时感受到了浓浓的报纸的氛围。墙上挂着报纸,地上摊着报纸,桌上铺着报纸,而那一本本凝聚着老人心血的剪报里,贴着报纸……

  说起崔昌烟老人喜欢上剪报的原因,竟然是为了锻炼身体。老人说,当时他患有冠心病,身体不是太好,这种病需要静养,需要很安静很安静的环境,用老人的话说就是“连窗帘都不能拉,要非常的静才行。”孝顺的儿女和体贴的老伴确实给他营造了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但老人还是经常的会情绪急躁。

  于是,喜欢看报的老人想到了剪报,他说:“剪报是一个可以安静进行的工作。”1993年春,老人开始剪报,这一剪,就坚持了整整17年,这17年中,剪报成了老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崔老的爱人翁春香老人说,刚退休那会儿,她很担心,想着老伴勤勤恳恳工作了那么多年,忽然空闲下来,不知道他能不能适应,而简报打消了翁春香老人的顾虑。

  说来也是神奇,自从全身心地投入剪报,崔昌烟老人慢慢地静下心来了,身体状况也比较稳定,老人现在看报纸、剪报连老花镜也不用戴了。“主要是心情好,身体自然就觉得没什么问题了。”老人笑着说。

  岁月如梭 他老有所乐

  对于崔昌烟老人剪报的爱好,家人们都非常支持。老伴支持他订了近10份报纸,女儿女婿们看报纸只要发现有好的内容,就会把这份报纸送到老人家里,就连原来的单位,也会把老人喜欢的报纸内容给老人留着。
  在家人的支持下,崔昌烟老人对剪报非常投入,也乐在其中。每天,总是在清晨就坐在了书桌前,拿出自己的剪报工具——剪刀、浆糊和笔,然后开始仔细阅读报纸,遇到心仪的内容,拿起剪刀慢慢地剪下来,用笔做好标注,在找出废旧杂志改成的剪报本细细贴上去。做这些工作的时候,老人平静而专注,沉浸于自己创造的快乐之中。
  不过,老人的投入有时也让老伴很无奈。有时,老伴让老人帮着做个菜,可下厨时,老人的心思还在书房里,结果菜就糊了。“现在很少让他下厨房了,怕他再做糊了。”翁春香老人笑着说。不仅如此,老伴还帮着崔昌烟老人整理每天剪报剩下的报纸,可以说,崔昌烟老人的每一本剪报里都有老伴的功劳。
  现在崔昌烟老人每天还做一些运动,老人还学会了使用电脑,每天在剪报的时候都会打开电脑,用电脑听听越剧。
  不得不承认,老人是个懂得生活的人。他家中每个房间,都摆放着一张躺椅。崔老说,这样方便,只要觉得累了,就躺着小憩会儿,或是想想窗外的碧海蓝天,或是想想往日的趣闻乐事,或是想想儿孙来时做什么菜,怡然自得。翁奶奶在一旁笑着说,人呀,心情好了,比吃什么药都精神。

  记录生活 他心系祖国
   
  崔昌烟老人说,刚开始剪报时,不大注重分类,剪报就显得有点乱,后来,采用分类的方式,把相同的内容贴在一个本上,这样,就有了规律。可以说,老人剪报的内容包罗万象,分类非常细致,既有国家大事,也有生活百态,还有科学常识。

  随手翻开一本崔昌烟老人的剪报集,有各式各样塔的照片,各式各样的牌坊。再翻开一本有许许多多国宝大熊猫、东北虎等野生动物。还有很多集子,收录着自然生态、名山风景、旅游名胜、漫画老照片等各类。

  除了这些,老人还有一些集子,上面贴笑脸、打哈欠、睡态、情侣的吻、亲人的拥抱等的生活百态,老人用剪报记录着百姓的生活,社会的变迁。

  书架的最上一格中的几本剪报,是老人剪报集中最厚的几本,这几本分别贴着关于党务工作,廉政建设等内容,崔老通过剪报不断学习,始终保持着党员的先进性。崔老认为参加党内学习教育活动是党员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义务。无论身在何处,处境如何,都应该参加学习。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才会有新的认识。

  再往书架下是从三峡工程到嫦娥二号,还有建设中的沪杭高铁,不管是身边的,还是祖国的各个重点建设工程的报导,都是崔老着重收集的对象。

  老人的剪报也成为家人的“资料库”。外孙、外孙女一到家里,就喜欢在崔老书房翻翻看看,老人用他的这些个“宝贝”给孩子们丰富了知识面。老人说,他的“宝贝”对女婿的工作也很有帮助,女婿经常上他这里来找一些资料。

  老人编撰着他这本“百科全书”,记录着祖国的发展,记录着我们的生活。17年的剪报,细致的分类,崔昌烟老人可谓是民间的“历史收藏家”,崔昌烟老人的这间书房便是一间民间“档案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