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百年风貌保护的样本调查

 苏迷 2013-05-14

那些曾经让苏州人无比骄傲的地标,在“蜕变”期间更是被作为焦点关注。泰伯庙现场施工人员说,每天总有几百个居民来观摩工程进度。除了泰伯庙,还有唐寅故居、唐寅祠,都一样是老百姓的呵护、监督对象。在这样高密度的关心下,施工单位普遍感觉,“压力挺大。”要面对社会舆论的全面监督,谈何容易?当记者现场采访时,他们都默然地做事。

 

样本一

泰伯庙:从菜市场转身而来的宁静

你也许知道泰伯为何人,但你知道泰伯庙在哪儿吗?

不知道可以理解,因为泰伯庙此前并没有正式归为旅游景点。就在桃花坞改造工程之前,它还默默无闻地以“卖菜”维生。

直到有这样一段评估总结:“泰伯庙现存建筑保存较为完好,但整体规格布局不完善,缺少完整性、真实性,不能充分展现泰伯文化。同时,周边环境脏乱、建筑风格各异,建筑体量、色彩与泰伯庙风貌极不协调。”泰伯庙的命运终于得以转变。

专家们一致认为,泰伯作为吴地开山鼻祖,泰伯庙修复后,可以作为祭祀祠堂。这样庄重而严肃的地方,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世世代代苏州人有深刻而久远的教育意义,并且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为苏州旅游业作贡献。

于是,泰伯庙终于不用再卖菜了。曾经的桃花坞菜场,被迁出了泰伯庙,当然,附近也摆起了临时摊位——这里的居民还是习惯到那儿买菜。

当记者跟随苏州市计成文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健到施工现场时,泰伯庙已经基本施工完成,在做最后的完善工作。为了完整而真切地感受现场,金健从至德桥开始为记者介绍。

“你现在看到的这座桥,为了应对今后的游人,我们将它拓宽了,不过,桥的形式未变。那些桥墩都是老石板,后做的桥栏也都是参考以前的样式。岸边的围栏,都被破坏了,这些是我们后来配上的,但都是从其他拆迁户那里收购过来的老东西。”为了方便停车,泰伯庙前拓宽了一片广场。现在还有点乱,得先排入电线。在这之后的至德坊,除了牌坊上一朵祥云装饰是新配的,其余就是如假包换的了。再看仪门,“和后面大殿上的鱼龙脊一样,这上面的也是后来做的。”

为了恢复原有的构造,改造工程在仪门和大殿之间造了两个碑亭,东西两侧也恢复建了庑。现场有几个工匠正给柱子上漆。“这种漆叫‘广漆’,比一般的漆更能保护木材,但是上漆的工序很复杂,急不来,得4、5道工序。这种漆会‘咬’人,一般过敏的人就没法从事这工作了。”

在大殿前,一棵高大的朴树撑起一个大绿伞,它已经110年了。以前它还有个伴,后来那个伴不幸死了。如今,在它边上站了个新人,它应该不会再寂寞了。

 

MORE

泰伯庙位于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250号桃花坞历史街区之中,为纪念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历史可追溯至东汉,为江南地区第一座奉祀吴地开发始祖泰伯的庙宇。现尚存至德桥、至德坊、大殿三间、东西两庑各三间等为清代建筑。庙中有康熙、光绪及民国时重修记碑石可考。康熙四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即康熙)南巡时,钦赐给苏州泰伯庙御笔亲书的“至德无名”四字。随后,乾隆在乾隆十六年二月南巡时在苏州泰伯庙御笔亲书“三让高踪”,乾隆历次下江南遣大臣祭苏州泰伯庙,可见泰伯庙之地位。1982年,泰伯庙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样本二

唐寅故居:破败遗址上涅槃出新居

刚来苏州,住在北寺塔一带,路过桃花坞大街时,总听一些外地游客念叨一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心想,桃花庵一定是个很美的地儿,才会住得下桃花仙人。谁知,某日,真的寻到桃花庵(唐寅生前置办的房产),大为失望,哪里有什么仙气嘛。

待向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王嘉明了解,才知道唐寅故居早就不在了,所谓“遗址”,仅存双荷花池和青莲桥。而双荷花池也不是完整的,只存下了西荷花池。当地的老人回忆,双荷花池一直到解放后都是两座,水池可以直通到平门外护城河。后来50年代建林机厂,通往平门的水道封堵,再后来北池也被填掉造了房子。

市文物局调查资料显示,整治前的唐寅故居,是两路两进房屋,总建筑面积536平方米。“虽然当时的木构件基本保存完整,但局部有蛀蚀,破裂,松动,油漆脱落等现象。建筑室内铺地基本被后期改为瓷砖或是水泥铺地,地坪高度也被后期抬高。原有的拇指门窗多数不存在,基本是后期木门、木窗,有些门窗被后期改成了防盗门和铝合金窗或塑钢窗。”

在《唐寅故居文化区修复性详细规划》、《唐寅故居遗址复原整治设计方案》出台后,唐寅故居得到了“重生”。

为了尊重历史,唐寅故居遗址上的两路两进房屋全部保留移建,遗产保护规划所所长张皓介绍,“在移建的过程中,每一块砖瓦都是先进行编号的。”而为了再现唐寅《桃花仙人歌》中“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的胜景,“唐寅故居在整体布局上,会有一种‘郊野生态’的感觉。”

根据规划,唐寅故居遗址内将开池堆山,植树造景,复原故居本体(明代风格)及清代相关建筑。值得关注的是,唐寅故居遗址的保护性修复注重营造人文意境,将在桃花庵的土丘上种植桃花。“规划以唐仲冕重修唐寅故居刻本图示为依据进行复原,主要有学圃堂、寤歌斋、蛱蝶斋、梦墨亭。”

如今,唐寅故居的整治保护工作正在进行。江都市古典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马文仁现场介绍,寤歌斋、蛱蝶斋和桃花庵已基本施工完成。

 

MORE

唐寅《桃花仙人歌》,是他住在这里的一个真实记录,唐宋时期遍植桃树的桃花坞也因此名扬四海。唐寅在此择地建桃花庵,直到54岁去世,一直住在这里,他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就诞生在这里。1982年这里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载,唐寅故居有桃花庵、梦墨亭、学圃堂、蛱蝶斋等建筑,但唐寅只有一个女儿,身后潦倒,去世后,故居逐渐荒芜。清朝顺治初年,名医沈明生迁居苏州,买下此地块,构筑梦墨亭、六如亭、桃花庵、蓉镜亭等建筑,时人称为“唐家园”。乾隆年间,僧人禅林、道心将这里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曾改作文昌阁。

 

样本三

唐寅祠:“七十二家房客”后的原貌

两三年前,在版画院采访时,惊讶于一朵白云状的墙,心里还给它起了个名——“云墙”。后来才知道,这面独特的墙,还真是个宝贝,名叫“观音兜”。

“这面墙不像是苏州的建筑,更像安徽浙江一代的风格。”香山古建金建明介绍,要将斜墙“扶正”,必须落架大修。为了保持原真,他们并没有对“观音兜”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对西路大厅的“筋骨”进行了加固。加固采用的是“剪刀撑”原理,通过整体加固抱柱、建设千斤墙,来牢牢“稳住”斜墙,确保安全。

大厅中央有一面千斤墙,会不会有点怪?金建明解释道,他们这样做,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因唐寅祠是用来祭拜唐寅的,而这样一面千斤墙可以用来挂匾纪念。

作为整个祠堂的中心,大厅相较于建筑的其他部分保存相对完好。“看那些精雕细琢的斗拱,应该是三百多年前的老东西了。”不过,当看到大厅的一个侧门,又会怀疑建筑的年份,怎么是伊斯兰风格的?“这大概是前几次修复的时候,加入的一些‘另类’元素。”

经验使然,金建明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判断古建的原本模样。“在整治之前,轩廊曾经被改建为厢房。为了还原早期的建筑形态,我们将厢房拆掉了;在施工时,意外发现了‘厢房’墙壁上的字碑,我们将其保留;被毁坏的牌匾,我们将它的字体描拓下来,放回原处。”

因为年久失修及后期改建搭建,唐寅祠的建筑环境和内部空间改变很大,部分曾归苏州版画院使用,大部分沦为居民住宅,并出现木构件倾斜、构件缺失腐烂等现象。直到2010年底,在相关单位及广大居民的积极配合下,指挥部动迁了原居住在唐寅祠周边的“七十二家”房客后,唐寅祠才得以换回原貌。

2011年底,有着丰富古建维修建设经验的施工方严格按照文物设计方案及施工图的所有设计内容,在文物部门的监管下进驻现场施工。施工采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及不落架维修等工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建原有形制。

根据苏州市1984年颁布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唐寅祠在此次维修过程中也全部安装上消防设备。根据古建筑的特殊性,这套设备不仅需要满足消防要求,还最大程度与建筑本身相契融合。在古建筑防雷设施上,施工方同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古老的唐寅祠穿上了漂亮又安全的科技“保护衫”。

为了再现历史风貌,在原样修复西路大厅的同时,唐寅祠的东路也复建了“桃花仙馆”、“天章阁”、“才子亭”。

 

MORE

唐寅祠始建于明代,是苏州古城区有关唐寅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存,在海内外华人中影响较大。作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唐寅祠历史上先后历经七次重修,分别是清康熙、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及1923年、1989年、1996年。2010年初,我市启动“桃花坞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对年久失修的唐寅园进行全面维修。相关单位及广大居民积极配合,原居住在唐寅祠周边的“七十二家房客”配合了搬迁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