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针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研究进展

 狼外婆女士 2013-05-15

腹针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研究进展

(2012-11-18 18:55:10)
标签:

杂谈

分类: 腧穴疗病

腹针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研究进展

腹针疗法是以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由薄智云教授发明的,它是传统针灸疗法的一个分支,但又与传统针灸有所不同。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微针系统。腹针疗法具有痛苦小、见效快、疗效稳定、适应症广等特点。
近几年来,腹针疗法逐步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其运用于疾病的范围也正在扩大,本文仅就腹针疗法对颈肩腰腿痛治疗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与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1.1腹针对颈椎病的治疗
郭元琦等验证薄氏腹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为客观指标,评价腹针治疗63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比治疗前MPQ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01),总有效率96.8%,3个月复发率为8.3%,平均治愈天数为5.6d。结论:薄氏腹针对颈型颈椎病疗效好,见效快,治疗方法采用薄氏腹针:主穴取天地针(中脘、关元),配穴取商曲(双)、滑肉门(双)、神阙(加TDP局部照射)。按常规消毒后,中脘、关元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中刺。颈椎退行性变加建里,肩部强痛在商曲与滑肉门连线中间浅刺一针。病程在半年内者最多治疗6次,前3次为每天针1次,后3次隔天针1次。病程超过半年者最多治疗10次,前5次为每天针1次,后5次隔天针1次。如果症状消失,可不必治疗到6次或10次。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并随访3个月。
吴杨杨观察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
治疗组取穴:主穴取天地针(中脘、关元)、商曲。配穴取滑肉门、上风湿点、上风外点,神阙加灸。以颈项疼痛、僵硬为主加下脘上、阴都;以肩颈连线处疼痛则在商曲与滑肉门连线上加针;以肩、肩胛部疼痛为主加滑肉门三角,上肢疼痛、麻木者在滑肉门至上风湿点、上风湿至上风外点连线上加针。对照组主穴取风池、颈夹脊穴。上肢疼痛、麻木加肩、臂、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肩胛部疼痛加秉风、曲垣、胸2.3夹脊穴,加灸,留针30min,起针后用当归液4ml、红花液4ml、vitb1 100mg、vitb120.5mg,于颈部或上肢穴位注射,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4个疗程。
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100%,对照组为55%、95%,经统计学处理,χ2=8.64,P<0.005,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5)。两组治愈疗程比较,X2=7.19,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吕志灵以腹针治疗颈椎病86例,治疗组86例:腹针组:主穴取天地针(中脘、关元),配穴取商曲(双)滑肉门(双)下脘,神经根型加建里,椎动脉型加气海,交感神经型加阴都、气穴,用平补泻之法,根据病程长短,病人胖瘦决定针刺深浅,病程短,病人瘦者刺之浅;病程长,病人胖者刺之深,对照70例取相应病变颈椎夹脊穴,局部压痛点、阿是穴、若有头晕,取百会、四神聪、风池;有肩背酸痛者加刺肩井、天宗等,合并肩周炎加刺肩髃、肩髎等,采用电针,针刺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电流以患者耐受适应为度,2组均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可休息2d。治疗结果,腹针组痊愈率与电针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疗程相比有较显著差异(P<0.01)。
2.1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曾荣等以腹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观察应用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将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7例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5.7%,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分别为50.0%、8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次数上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佳、疗程短、痛苦小等优点。
治疗组以腹针治疗按薄教授的经验取穴,取穴:主穴水分、气海、关元,辨证加减;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加人中、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加气穴(双),以腰痛为主加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或金河(在气海穴旁开5分,取双侧),合并下肢痛及麻木者加气旁(在气海穴旁开5分,(取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在气海旁开2.5寸,取患侧)、下风湿下点(在下风湿点下5分外5分处(取患侧),方法患者平卧位,暴露腹部,严格按照薄教授要求取穴及进针,据患者的胖瘦定针具之长短,病程长短而定针刺之深浅,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手法,每隔10行针1次,并嘱病人活动患部,据情况调整针的深浅,以见效即止,并通过灸神阙以壮元阳,温经络。
对照组 以体针治疗主穴取腰3~5夹脊穴、肾俞、大肠俞、委中、局部腧穴配穴:肾虚者加命门、太溪;寒湿者加腰阳关;急性者加水沟;慢性者加足三里;伴有臀、下肢痛者加患侧环跳、承扶、秩边、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等;行平补平泻法,留针加灸。两组均留针30后起针。6次为1疗程,每天1次,连续治疗,疗程间休息3天,每日均配合超短波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祝晓忠观察以腹针加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50例,行腹针加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150例,常规针灸治疗。经2~3个疗程治疗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痊愈69例,好转76例,无效5例;对照组痊愈48例,好转86例,无效16例。2组相比: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针加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仰卧暴露腹部,选穴水分、气海、关元;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可配人中、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者配双侧气穴,以双侧腰痛为主者可配双侧外陵、气穴,合并坐骨神经痛者可配双侧气旁、外陵、下风湿点,要求选穴准确,根据腹部分寸以直尺度量取穴,并用甲紫标记,常规消毒后,用1寸之0.22的毫针,刺入所选穴位,艾灸神阙,留针30min,出针后让患者俯卧,顺次在腰、臀、腿施局部放松手法,然后行俯卧牵引按压法,单腿屈伸压腰法,屈髋屈膝伸腿足背伸法,以上治疗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取双侧L2-5夹脊穴、肾俞、大肠俞、委中,合并坐骨神经痛者可配环跳、承扶、阳陵泉、昆仑等穴;取俯卧位,常规皮肤消毒,毫针针刺,要求局部有酸、麻胀感,留针30min,每天1次,0d为1个疗程。
吴扬扬等以腹针治疗腰椎间盘膨(突)出症114例,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1.10%,总有效率为98.14%;对照组分别为48.11%、86.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从治疗次数上看,腹针所需次数比体针次数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本病疗效好,疗程短。
治疗方法211治疗组取穴:主穴为水分、气海、关元、关元上。辨证加减:急性腰椎间盘膨、突出者加水沟、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膨、突出者加气穴(双)、气旁(双);以腰痛为主者加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合并臀、双下肢疼痛、麻木者加气旁(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后停留3~5分钟。行气:候气后再捻转提插使局部产生针感。催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然后嘱病人活动腰部及臀、腿,并根据情况在相应穴位加三角针、三星针、梅花针。10~20分钟后在神阙穴施灸,通过灸神阙以壮元阳,温经络。留针1小时起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双休日不休息,疗程间休息3天,3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对照组取穴:主穴取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大肠俞、腰阳关;配穴:急性腰椎间盘膨、突出者,加水沟、腰痛穴;陈旧性者加足三里、委中;合并臀、双下肢疼痛、麻木者,加患侧环跳、秩边、殷门、风市、委中、合阳、承山、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穴,行平补平泻法,加灸,留针30~5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双休日不休息,疗程间休息3天,3个疗程后观察效果。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均嘱卧硬板床,多平躺休息,配带护腰,不可搬提重物及久行、久坐。
治疗结果:两组病人对比,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20,P<0.025);总有效率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X2=6.08,P<0.02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疗程比较:从治疗次数上对2组治愈病人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30,P<0.0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朱文斌以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腹针主穴:水分、气海、关元;配穴: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加水沟、印堂,病程较长者加气穴,以腰痛为主者加外陵、四满,合并下肢痛者加气旁(气海穴旁开0.5寸),患侧外陵、下风湿点(气海穴旁开2.5寸)、下风湿下点(石门旁开3寸),并用神灯(TDP)照射神阙,根据病程长短而决定针刺深浅,病程短者浅刺,病程长者深刺,手法采用轻刺激,轻捻转、慢提插,以无酸、麻、胀为宜,留针30min。
结果128例中,治愈84例,好转32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90.63%。
陈劼等以快速牵引配合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3例,方法用北京康宁微电脑三维正脊仪实现成角,旋转,快速牵引治疗,配合腹针通络止痛,并辅助药物消炎,减少渗出。结果:233例中,治愈98例,显著进步105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7.14%。结论:本疗法综合三维快速牵引、腹针及药物三方面的优点,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平均缩短治疗时间7d。2治疗方法211 三维快速牵引治疗所有患者在牵引前均作常规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排除牵引禁忌证,少食,牵引前5min排空大小便,患者俯卧于正脊仪上,充分暴露腰部,先确定病变椎间盘水平面,使这一水平面固定在上板末端2~3cm处,以使病变间隙置于上下板的成角顶点(如果两个椎间盘突出,牵引平面以下一个椎间盘为准;如果三个椎间盘突出,以中间一个椎间盘为牵引平面;如三个以上椎间盘均有突出,以中间段为牵引平面,然后,胸背部固定于正脊仪的上板,臀腿部固定于正脊仪的下板,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临床表现、X线或CT确定,牵引距离55~65mm,与身高成正比。倾角-12b~-25b,旋转10b~21b,左侧突出左转,右侧突出右转,中央型突出向患侧旋转。医者立于患者患侧,右手掌根或右拇指按在病变部位脊突上,另一手叠放在此手上,在牵引旋转的同时施以垂直按压,一般重复2~3次,症状较重者可3~5次。第一次瞬间完成,第2~5次可持续3~4s,术毕将患者抬到病床上,俯卧或仰卧制动6h,平卧3d,尽量避免坐起或下床活动,如坐起或下床活动则用弹力腰围固定保护。
212 腹针治疗主穴:水分、气海、关元,腰痛者加外陵,合并下肢痛加气旁(气海穴旁开015寸),病程长深刺,病程短浅刺,手法采用轻刺激,以酸、麻、胀为宜,留针30min,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13 辅助治疗牵引后患者感到腰腿痛缓解或失,体侧弯得以矫正,但腰椎软组织的病变仍需续治疗,牵引后3d内给予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日1次,连用3d。5%葡萄糖500ml加β-七叶皂苷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司生产)30mg静脉滴注,日1次,连用7d,每日患者做屈膝-屈髋-伸膝功能锻炼30个,以继续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治疗期间避免过度弯腰动作,尽量持坐姿直立。治疗结果233例中治愈98例,显效105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14%,平均住院时间7d。
林定坤以腹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35例,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以腹针加腰椎牵引、中药熏蒸及手法综合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单纯腰椎牵引加中药熏蒸治疗,2组疗程均为10天,3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13例,治愈率62.9%,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11例,未愈3例,治愈率30.0%,2组治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为(14.36± 3.52)天,对照组为(21.15 ±4.18)天,2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腹针主穴:水分、气海、关元。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可配人中、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者配双侧气穴;以双侧腰痛为主者可配双侧外陵、气穴;全并坐骨神经痛者可配双侧气旁、患侧外陵、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
刺法:患者仰卧位,测准腹针穴位后常规消毒,先用40-60mm长38号毫针缓慢刺入,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应轻缓。水分、气海、关元穴深刺至地部,不提插捻转,患者可有轻微针感;气旁、外陵中刺至人部;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浅刺至天部,留针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腰椎牵引与中药熏蒸:牵引力依患者年龄、体质及耐受能力而定,一般为40-60kg。同时在腰下部放置自配舒筋活血方(大黄、桂枝、两面针、生川乌,生草乌各30g)进行熏蒸,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手法治疗:腰牵后患者俯卧位,术者自上而下在患者腰部逐渐用力施推、揉、按、滚、弹拨等手法行腰部放松,再以脊柱旋转复位,斜搬伸腿法,俯卧压腰法,侧卧斜搬法,俯卧点压法等复位手法,手法结合患者病情选用,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对照组采用单纯腰椎牵引加中药熏蒸,方法、疗程同治疗组。
陈博来等以腹针为主,配合骨盆电动牵引、中药熏蒸及推拿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痊愈45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治愈率69.2%,总有效率95.4%。
腹针主穴:水分、气海、关元。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可配人中、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者配双侧气穴;以双侧腰痛为主者可配双侧外陵、气穴;全并坐骨神经痛者可配双侧气旁、患侧外陵、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
刺法:患者仰卧位,测准腹针穴位后常规消毒,先用40-60mm长38号毫针缓慢刺入,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应轻缓。水分、气海、关元穴深刺至地部,不提插捻转,患者可有轻微针感;气旁、外陵中刺至人部;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浅刺至天部,留针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腰椎牵引与中药熏蒸:牵引力依患者年龄、体质及耐受能力而定,一般为40-60kg。同时在腰下部放置自配舒筋活血方(大黄、桂枝、两面针、生川乌,生草乌各30g)进行熏蒸,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手法治疗:腰牵后患者俯卧位,术者自上而下在患者腰部逐渐用力施推、揉、按、滚、弹拨等手法行腰部放松,再以脊柱旋转复位,斜搬伸腿法,俯卧压腰法,侧卧斜搬法,俯卧点压法等复位手法,手法结合患者病情选用,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3.1腹针对其他痛症的治疗
伦志坚等以腹针结合局部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以腹针结合局部针刺治疗,并在腹部加TDP照射;对照组47例以局部选穴,并加电针疏密波和TDP局部照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腹针结合局部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临床疗效优于一般的针灸疗法。
腹针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刺)、调脾气(双大横),外陵(患侧,中刺)、下风湿点(气海旁开0.5寸,患侧,浅刺),并适当配以局部取穴,如膝眼、犊鼻、阳陵泉等;选用30号针灸针直刺,不强求有酸、麻、胀感,留针30min,同时用TDP照射腹部,照射距离以患者耐受热量为度,1次/d,10次为1疗程。
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或者端坐位,取穴以血海、梁丘、犊鼻、足三里、阳陵泉为主,并适当配以循经取穴,常规皮肤消毒,选用30号针灸针直刺,,刺深度以穴位出现酸、麻、胀感为度,加电针,用疏密波,同时患侧膝关节局部用TDP照射,照射距离以患者耐受热量为度,1次/d,10次为1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临床痊愈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陈 伟等以腹针配合外敷骨增散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
随机抽样法将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104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腹穴配合外敷骨增散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为主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1.2%,对照组为42.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第18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底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用针刺腹穴配合外敷骨增散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针灸疗法。治疗组取穴中脘(深刺)、关元(深刺)、滑肉门(患侧,中刺)、气外穴(健侧,中刺)、大横(患侧,中刺)、外陵(患侧,中刺)、下风湿点梅花刺(患侧,浅刺),进针后3-5min捻转1次,留针40min后起针,每天1次,10天1疗程。
骨增散组成:将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蕲蛇、马钱子、川芎、当归、穿山甲、乳香、没药、茯苓、泽泻各10g,冰片10g,麝香1g等研粉,用凡士林调敷患处,每两天换药1次,10次1疗程。
对照组取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犊鼻、脾俞、胃俞、肝俞、命门、肾俞等穴;通电针30min,采用疏波或断续波,电流刺激量逐渐加强,1日1次,10次为1疗程。
水针 选取穴位2-8穴,采用当归注射液2-4ml,每穴注射1ml,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拔罐法 采用小口径火罐,选取上述穴位,分组轮换应用。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
陆永辉等以腹针治疗32例肩凝症顽固性疼痛。取穴中脘至地部,健侧商曲至人部,滑肉门至天部;配穴肩部疼痛呈片状者针滑肉门三角;疼痛呈线状者滑肉门内外加针,疼痛向下放射者滑肉门外上加针。配穴均至天部。进针后停留3-5分钟候气,然后再轻捻转3-5分钟行气,同时让患者轻轻活动肩部逐渐加大活动范围;每隔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依进针先后顺序起针。隔天治疗1次。治疗5次、10次后分别统计肩关节疼痛特别是夜间疼痛的镇痛效果。结果治疗5次后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0%。治疗10次后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
张海峰等以腹针治疗网球肘62例,并设对照组58例。腹针组选取0.25mm×40mm毫针,取中脘、商曲(健侧)、滑肉门(患侧),根据痛点位置选取滑肉门三角针刺,留针30min。对照组选取0.25mm×40mm毫针,取曲池、阿是(痛点)针刺加温针,留针30min,再用药饼灸2壮。比△P<0.05,△△P>0.05
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在末次治疗均能明显改善网球肘患者疼痛的症状,但腹针组在首次治疗后就能明显减轻网球肘患者的疼痛,对照组首次治疗前后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表明腹针在首次治疗后就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未愈率均无明显差异,但腹针组首次缓解率和平均治疗次数,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的差异(组间对比P<0.01),好转率有显著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
李黄彤等将60例头、身、肢体疼痛患者采用薄氏腹针的治疗,并用简化量表评定薄氏腹针对头、身、肢体疼痛的影响,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接受简化疼痛量表的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前、后量表的选词阳性项目数、疼痛分级指数(PRI)的感觉分!情绪分!总分以及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得分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认为薄氏腹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头、身、肢体疼痛。根据作者观察,腹针对于慢性疼痛疗效为佳,对于急性疼痛,如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不是十分显著,其次,对类风湿关节炎不仅能缓解疼痛,也可缓解关节僵硬、肌肉紧张,再次,腹针疗法的特点为无痛进针、小幅度行针、要求得气,针刺时注意避开毛孔,一般可以达到完全无痛,这一特点特别适合老弱体虚、精神紧张、惧怕疼痛者,另外,在实践中还发现,腹针取穴要求非常精准,必需借用尺子仔细量取,找准穴位就意味着找准了疼痛部位的对应点,针刺后效果才会显著。
腹针对颈肩腰腿痛类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