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洲的西洋景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5-15

澳洲的西洋景

  □王剑丛

  在澳洲的大街小巷、公共场所、车站机场,常看到男人带小孩,有时抱一个推一个,有时抱一个背一个。澳洲男人大多大块头,胸前毛茸茸,抱着的小孩就像一只小青蛙趴在草地上,很有意思,而妻子则在旁边优哉游哉地走着。在家里喂小孩换尿布也是丈夫干的活,被人称为“奶爸”。

  红灯区,对我们来说也许讳莫如深,但在澳大利亚却是公开而合法的。那天女导游带我们去逛布里斯本的一条街。这条街与普通的街道并没有明显的不同,很平常,人来人往,行人匆匆而过。我们旅游者睁大眼睛想找寻一些特别之处,也没有发现。新加坡的红灯区,马路上挂着一排红灯笼,以暗示其“有料”;泰国的红灯区,虽没有挂红灯笼,但街上的气氛一下子便可感觉得到,各种颜色的霓虹灯在不断地闪烁,好像睒着鬼眼,门口站着化装妖艳的女郎,不断在向行人挤眉弄眼。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是橱窗文化,花枝招展的女郎站在橱窗里不断向路人传递信息。布里斯本的红灯区要说不同,就在于街上多了一些年轻女郎在走动,他们是上班一族还是性工作者,便不得而知了。据女导游说,澳洲政府还有一项很特别的举措,就是资助没有经济来源的残疾人员每两个礼拜上红灯区一次。政府如此尊重人权、尊重人性,对残疾人的关爱如此之细之周到,在一些人看来,恐怕是匪夷所思了。

  同性恋,现在全世界有14个国家是公开而合法的,澳洲是其中一个。在布里斯本有同性恋一条街。那天我们的车从这条街经过,有三位同性恋者正围在一起说悄悄话,见了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举起双手和我们打招呼,有一个还装鬼脸。看他们的表情没有自卑、猥琐、羞涩,他们与平常人一样开朗、友善、阳光。

  悉尼鱼市场并非海产品的集散地,而是供游客品尝海鲜的大食肆。食肆是开放式的,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它名副其实的“大”,室外沿着海边的大浮台上撑起一把把的太阳伞,放置着一排排的桌椅。我们坐在靠海边的太阳伞下,海风习习,海水蓝蓝,海浪轻轻涌动,有点浪漫的感觉。当地人或一家或一对情侣,在这样的环境里,一面吃海鲜一面观海景,休闲的情调油然而生。还有,澳洲的海产品不知何道理,大得离谱。一个鲍鱼一斤重,一个皇帝蟹有四、五斤重,一只龙虾几斤重不算大,我看到一张照片,一只龙虾居然有一人多高。这些海鲜吃起来同样鲜美无比。

  食肆很大,食客一串串在排队,但我很少看到服务员走动。而在用餐者众的情况下居然杂而不乱,秩序井然!当地人吃完饭后,总习惯把一次性的杯盘碗碟收起来,装入垃圾袋拿去扔在垃圾桶里。我还看到一位退了休的长者,收拾好那些用过的餐具后还从他的袋子里取出一小瓶洗洁精,洒几滴在他面前餐桌的油渍上,用纸巾轻轻的搽几下,待到他认为干净了,才慢慢地离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