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戴颈托治疗平山病【疾病信息】
男,19岁。双手无力伴不对称手肌萎缩1.5年,于2007—09-12来院就诊。 患者1.5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右手持物无力,持筷不灵便,写字歪斜伴手指颤抖,遇冷明显加重,感觉手指僵硬。约1个月后左手出现类似持物无力、伸指手颤现象。病情缓慢加重,因生活能自理和经济困难未诊治。1年前患者自己发现双手肌肉萎缩,右手明显,伸指不直,右前臂比左前臂变细。开始到多家大医院诊治,在江苏省某市级医院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半年前在本省某三甲医院诊断“运动神经元病”,在获知该病“无法治疗”的现状和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患者放弃诊治,回家调养。但近半年来,患者发现肌肉萎缩、手无力几乎没有再发展,只是遇冷水或其他寒凉物手指僵硬伴无力加重,自觉“同医生说的运动神经元病只会越来越重不一样”,特来本院进一步诊治。 【治疗方法】病程中偶有上臂肉跳现象,无颈肩部及肢体麻木、疼痛、蚁走感、感觉过敏或缺失,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口齿不清,无大小便异常。 既往体健,无脊髓灰质炎、颈部外伤、毒物接触史及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检:神志清楚,脑神经(一);双手大小鱼际肌、骨间肌、前臂下2/3肌萎缩,前臂尺侧和后群伸肌萎缩较肱桡肌萎缩重,右前臂呈“斜坡样萎缩”特征。双手并指力、分指力和小指对指力弱,手夹纸试验(+),前臂伸指总肌无力突出,右手指不能完全伸直,伸腕力弱,前臂旋前旋后力弱,手握力减退,右手明显重于左手。双手指伸展时不规则束颤(+)。其余肢体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双侧掌颌反射(~),动态Hoffmann征(一),双侧Babinski征(一),Chad—dock征(一),Lhermitte征(一),脑膜刺激征(一)。深浅感觉无异常。上肢肌容积测量:腕上(6cm)右21.0cm,左23.0cm!肘下(6cm)右27.0cm,左29.5cm;肘上(6cm)右30.0cm,左30.5cm。 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脂、血糖,血IgG、IgA、IgM均正常,甲状腺功能无异常,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及免疫球蛋白均正常。DR胸片及肝、胆、胰腺、脾脏、双肾肾上腺B超未见异常。DR颈椎片示颈椎屈度略变直。肌电图提示双侧大鱼际肌、第一骨间肌神经源性损害,神经感觉与运动传导速度正常,双下肢肌电图未提示异常。颅脑MRI未见异常。自然位颈部MRI矢状位提示C2~C7椎体有屈度反弓征(脊髓盐线异常),C5-6、C6-7椎间盘轻度突出,硬膜囊轻度受压,颈髓在椎管内位置正常,以C6为中心C5~C7颈髓萎缩,髓内未见异常信号;横断位显示C6水平颈髓不对称变扁,右侧小,左侧大。过屈颈位MRI检查示矢状位见颈髓前移,C5~C7颈髓变扁平(C6为主),下颈段椎管内硬膜外后方间隙增宽,见月牙形伴少量混杂信号的长T1长2信号影,颈髓内未见异常信号;横断位见C5、C6颈髓前后径明显变小,呈鸡蛋形不对称变扁,右侧小,左侧大,C5、C6节段后脊膜和临近椎弓存在失连接现象(1ossofattachment,LOA),分离超过1/3。 综合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参照相关文献提供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平山病。 予以佩戴颈托治疗,出院医嘱跟踪随访。 附:颈托的分类有两种,一种叫做颈椎牵引器,是几层的橡胶或塑料做的,通过一个橡胶球充气,起牵引的作用;另外一种是两片泡沫塑料做的,固定在脖子上的。对于如何佩戴颈托,专家则认为:尽管颈托是用来治疗颈椎病的,但是操作不当,却会加重颈椎病。如马老先生有颈椎病,他使用刚从药店买来的颈托,气囊把颈托撑得很满,然后又猛然放气。他突然感到右肩部疼痛难忍,他只得去医院治疗。原来马老先生把颈托撑得太满,放下得又太快,猛然一个落差下挫的动作导致颈部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造成疼痛和动作障碍。 如何佩戴颈托方法详解:1、量伤者颈部长度,将颈托调整到伤者颈部适合的长度,2、左手在下,右手在上,颈托有带的一侧朝下,颈托内侧对着伤者,两手的拇指伸进颈托内,给伤者佩戴颈托时,要轻,颈托原点要对准伤者下颚尖。3、然后进行佩戴。使用前先咨询专业技术人员,颈托充气、放气时动作要缓慢,不能撑得太紧。治疗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