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种酸】透明质酸,烟酸,壬二酸,泛酸,氨基酸,脂肪酸,VA酸,曲酸,传明酸,鞣花酸,果酸,水杨酸

 快家教 2013-05-16

【各种酸】透明质酸,烟酸,壬二酸,泛酸,氨基酸,脂肪酸,VA酸,曲酸,传明酸,鞣花酸,果酸,水杨酸

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又称“玻尿酸”,或者干脆简写为HA。它本身就有许多个亲水基团,大分子结构还能够层层折叠成网状,把水容纳在空隙中,因此有着超强的吸水能力。溶液里,1克透明质酸最多能结合1000克的水!HA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位中,在皮肤中则是天然保湿成分的一种。它的安全性绝对不需要担心。
最早,透明质酸是从鸡冠等动物组织中提取出的,价格实在昂贵。而现在,护肤品中的HA大多来自生物发酵技术。两种来源的HA,性质略有差异:动物制品分子量大,保水量大,但容易黏腻;发酵而来的,分子量小,保湿性略差,胜在清爽。然而,有些宣传会故意误导消费者,声称“小分子量透明质酸可以渗透进皮肤发挥作用,大分子则不能”。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里的“大”“小”只是相对概念,10000与1000的差别而已;再小的“纳米”透明质酸分子,也不能被皮肤吸收。把HA想象成一片面膜吧,敷在脸上保持水分就是它唯一的归宿。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就是大名鼎鼎的“维生素C”。虽然VC不止一种,但能用在保养品里的只有“左式右旋抗坏血酸”,也就是咱经常听说的“左旋VC”。
VC是个再强大不过的成分。只要浓度与pH适宜,它可以在美白、抗氧化、抗老化(刺激胶原蛋白合成)几个领域中同时发挥作用。
精纯VC却不适合直接添加在保养品中:抗氧化功能的强大导致它非常容易被环境中的氧气杀掉,简直就是开罐死,颜色也会变得黄黄脏脏;亲水性的分子很难被皮肤吸收,停留在皮肤外的结果仍然是被氧气杀掉……所以,我们只能在粉末状产品里见到它。应用更加广泛的,是它性质稳定的衍生物,比如抗坏血酸磷酸酯镁(MAP)。MAP被吸收之后,才会逐渐被细胞中的酶加工为VC,再发挥作用。
VC美白效果虽好,停用却会马上反弹,因此不仅要配合其他成分使用,还要持之以恒。
蛮多人纠结的一个问题是,VC到底能不能在白天使用。作为抗氧化剂,VC可以显著加强其他产品的防晒功能。So,在早上来一点含VC的保养品吧~

烟酸
烟酸又可以被称为尼克酸、维生素B3或是维生素PP。为了防止烟酸刺激皮肤,我们往往把它和维生素E一起合成酯类,或是应用烟酰胺——烟酸也要在皮肤中先转换为烟酰胺,才能发挥作用。
烟酰胺是水溶性的,性质颇稳定,不会像VC那样处于蛮尴尬的地位。外用时,它可以增加皮肤中神经酰胺与游离脂肪酸——二者都属于天然保湿因子(NMF)——的含量,防止皮肤水分的流失。实验表明,它在这方面比凡士林更有效。
年轻的痘痘肌可以选择VB3作为战痘辅助,它的抗炎作用发挥了和抗生素克林霉素几乎相同的功效,并且不会让细菌产生抗药性。
更为吸引中国女性的,该是VB3的美白功效。它可以将基底层生成的黑色素禁锢在一个小范围,防止它们向周围细胞扩散,阻止了色斑的形成。宝洁公司曾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含5%VB3产品12周后,不仅皮肤色斑减少、肤色不再灰黄(减轻糖化),皱纹也得到了改善(促进成纤维细胞新生和刺激胶原蛋白生成)。VB3还是一种细胞沟通因子,“指令”细胞开始按照健康的皮肤细胞那样“行事”,而非称为形态功能不正常的病态细胞。

泛酸
与烟酸一样,泛酸也是维生素B族的一员,但它是维生素B5(VB5)。同样,泛酸在维持人体健康、包括皮肤正常功能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嘛。添加在保养品中的,则是多种结构不同的泛酸之一——D-泛酸。
泛酸对皮肤有着保护作用,可以缓解瘙痒,促进伤口愈合,发挥抗炎作用,保湿,促进皮肤正常角质化,乃至于促进头发的生长……这都是因为泛酸在细胞中将被转换为辅酶A,而辅酶A在体内很多过程中都发挥关键作用,比如肌肤伤口的愈合。或许可以见到保养品文案,宣称VB5有祛痘功效,但这一点并没有得到肯定。
泛酸是个极易溶于水的成分,而这样的成分反而不利于皮肤的吸收;它的纯品也比较娇气,容易吸收水分而失效。所以,我们在保养品中常见到的是可以溶于油脂又更稳定的的泛醇。泛醇进入皮肤下,代谢为泛酸,起到保养作用。

杜鹃花酸
杜鹃花酸其实该被称为“壬二酸”。长链结构给了它不错的脂溶性,更利于皮肤吸收。
这个多能成分,最常出现在大家面前的身份还是还是抗痘产品。2002年,FDA批准壬二酸可以被用来治疗青春痘。它抑制痤疮杆菌的同时还可以加速角质细胞更迭、抗炎,相当于结合了抗生素与果酸/水杨酸的功效,外加自带舒缓作用。这个成分避免了抗生素使用中不可避免的耐药性问题,又不像维A酸一样刺激性颇大。可惜的是这个成分还是多见于药品,而非日常保养品。
杜鹃花酸也有着不错的美白功效。要想美白,无非从两个方面下手,要不就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与转移,要不就加快它的代谢。一定浓度的杜鹃花酸,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好比拿走了黑色素合成路上最为关键的一把钥匙;加速角质细胞更迭,可以将已经上升到皮肤表面的黑色素一同带走。双管齐下的手段非常适合对抗斑点:使用20%浓度的壬二酸,可以让大多数受试者有良好体验,并且不会出现过敏等副作用。虽然它的刺激性可能略强于氢醌和羟基乙酸或曲酸的混合物,但毕竟避开了氢醌那不容忽视的细胞毒性。

阿魏酸

阿魏酸由中药材中萃取而得,来源包括川芎、当归(唔,都是好东西)等中药材,不过大米、小麦等日常谷物中也有不少。这个成分还算低调,没有被当作什么主打明星来推出,但其实实力不容小觑。阿魏酸分子中有双键与酚的结构,二者都是抗氧化能手(想想石榴多酚吧,一样的),并且无论是外用或是内服都有清除自由基的效果。阿魏酸本身又是一种防晒剂,可以吸收波长为290~330nm的紫外线(主要为UVB)。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防晒剂,与纯化学合成的Avobenzone(阿伏苯宗)等成分相比,它在安全性方面胜出。在面对阳光前使用含有阿魏酸的产品,相当于一面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一面扑杀漏网之鱼产生的自由基。
异阿魏酸与阿魏酸是同胞兄弟,二者只有一点结构上的差异,导致异阿魏酸的防晒范围是305-310nm(UVB)。它同样有着抗氧化的作用。

脂肪酸
脂肪酸是一类脂溶性的润肤保湿成分。脂肪酸分子大小不同,并且有饱和与不饱和(是否含有双键含有双键)之分。不饱和脂肪酸是皮脂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NMF、神经酰胺等成分一同构成角质细胞间重要的细胞间质,传导其他活性成分,构成完整的皮肤屏障。不经意的伤害,可能就会破坏皮肤屏障,让它更难以抵御外界刺激,容易发红敏感。同样,如果能在皮肤有问题的时候适当补充这些营养,将帮助屏障恢复。
不饱和的脂肪酸,例如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等,在橄榄油等植物油中含量丰富。橄榄油一直是安全、有效的保养圣品,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皮肤敏感,不放心任何保养品的话,以清水洗脸,外涂橄榄油,既安全方便又对症。值得注意的是,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氧化,出现变质、酸败等状况,甚至已经有细菌在大量繁殖。为避免适得其反,一定要在植物油开封之后尽快使用。
然而,脂肪酸也不是一向是皮肤灵药,反而有可能是痘痘诱因——一部分人的毛囊对游离脂肪酸极其敏感,会被它刺激发炎。如果本身皮脂分泌充足,还是对含有芝麻油、花生油等成分的保养品say no吧。

氨基酸
从前,地球就是一盆汤;后来,闪电让氨基酸聚合成了多肽,多肽又形成了蛋白质……生命的基础出现了。
在保养品中添加氨基酸,一方面是期望它能够进入细胞,帮助细胞离开营养不良、无法合成足够蛋白质的困境。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天然保湿因子(NMF),氨基酸在保湿、维持肌肤屏障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NMF何其多,不能一味补充脂肪酸。油性皮肤可能仅仅因为这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就变成了“外油内干”,缺氨基酸咱就补,这才最有效。除了基础保水之外,某些氨基酸还能够促进伤口愈合。
近几年蛮火的一个概念,叫做“氨基酸系洁面”。产品形态以粉状居多,也有不少洁面泡沫,甚至是块状的皂类。所用的依然是表面活性剂,不同之处在于它们都绑上了一个氨基酸,以达到减小对皮肤刺激的目的。

传明酸
传明酸,也叫氨甲环酸,经常能在日系美白产品中见到。
说来有趣,传明酸早先是作为止血药物使用的。后来,医生发现内服或者注射传明酸后,患者的肤色和斑点都有了改善,于是才有了它在保养品上的应用。传明酸本身就有抗炎功效,对抗酪氨酸酶时也是性质温和又稳定,是其他美白成分好搭档。
传明酸是现在流行的美白针的主要成分。但注射美白,毕竟和外用保养相差颇多,安全性更值得仔细思量。不少使用美白针的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减少等症状,其他注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就不必提了。在大陆地区,美白针还不是合法的。开展这样非法治疗的场所,你足够信任它?

曲酸
1989年,日本科学家在蘑菇里发现了这种可以美白的成分,随后发现在米酒发酵物中也有它。曲酸来自米曲菌分泌物,产生过程和SK2家大名鼎鼎的Pitera有些类似。酪氨酸酶将酪氨酸转变为无色的多巴,多巴又会迅速地变为黑色素——抑制酪氨酸酶,就抑制住了黑色素的源头。酪氨酸酶要带上铜离子才有活性,而曲酸会把它抢夺下来,使酪氨酸酶失去作用。这就是它美白的原理。实验表明,曲酸的效果不亚于最为传统、一向被用来当作评价其他美白成分效果标准的氢醌(对苯二酚)。
日本是最早批准曲酸用于美白保养品的国家之一,在2003年却明令禁止进口与生产含有曲酸的保养品,理由是长期接触曲酸可能提高癌症发病率; 2007年又对这个成分解禁,真是太戏剧性了。与此同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包括欧盟相关机构一直都没有提出过类似质疑。其实这个问题不算严重:细胞实验中开始引起DNA断裂的曲酸浓度,是保养品中曲酸浓度的10倍以上;并且这是体外实验结果,完全忽略了人体内环境的影响以及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曲酸保养品安全性,是不需要担心的。

单宁酸
单宁酸(丹宁酸),也可以被称为鞣酸。单宁有许多种类,也常见得很,不仅给茶叶和柿子带来涩涩的口感,还能够让切开的苹果、马铃薯变成黄色,就连绿豆里都有。虽然它不甚美观,口感又不好,但却是很不错的抗氧化剂,口服还有抗癌功能。外用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也可能刺激皮肤。近年来,开始有以鞣酸抗氧化为主打的保健饮品占据市场,但直接添加鞣酸的保养品还不多见。

鞣花酸 
鞣花酸,虽然顶着个“酸”的名号,但其实属于酚类化合物,和石榴多酚是一家。它又与单宁酸一脉相传,可以通过石榴皮中的鞣花单宁制得。酚类都有着不错的抗氧化功能。鞣花酸本身能够捕捉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等。外用时,它还有不错的抑菌效果,有利皮肤健康。
最吸引亚洲消费者的,该是鞣花酸的美白功能。它也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完成使命。目前也没有资料表明它有光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等问题,说明这是个安全、可以放心使用的产品。

维A酸
在医药界,该把它称为“维甲酸”才是,不过还是VA酸这个名称简洁好记。在多种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A酸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全反式维甲酸。这个经典又功效强大得不一般的成分,让后来者不得不仰视。不管是战痘、刺激胶原生成还是对抗光老化,它永远是最有效的那一个。但由于一系列原因,比如刺激性、削弱皮肤屏障、使表皮变薄、导致血管扩张等,它只能是药品,而非保养品。
为了能让大多数人在享受VA酸抗老效果的同时,降低可能的风险,我们在保养品中应用了A酸的衍生物,即A醇(视黄醇,维生素A)、A醛(视黄醛)以及A酯。三种成分本身是没有什么抗老功能的,必须要进入细胞内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变为A酸,才能够发挥效用。这样一个折衷的方式有利也有弊。优点在于,几种没有刺激性的物质转化为强刺激性A酸的过程是缓慢的、逐步的,大大减轻了皮肤的负担。缺点在于,这种转化的效率到底有多少,谁也不清楚,也许你擦在脸上的A醇中只有十分之一能够成为真正有作用的A酸。但依消费者反馈来看,这几种成分在抗老方面仍然是有效的。

果酸
因提取自水果而得名。柠檬、柑橘、苹果乃至甜甜的甘蔗里,都有它的身影。虽然现在化妆品工业中所使用的果酸几乎都由化学工业合成,但这并不妨碍厂商们用“天然”“自然”“水果精华”之类的字眼去吸引消费者。大家也不必苦恼“化学”“合成”出的果酸是不是和天然的一样好——它们的本质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前者更为廉价。
低浓度的果酸(3%以下)渗入皮肤之后,会促使皮肤合成更多黏多糖、透明质酸与神经酰胺,起到保湿的功效的同时,也加强了皮肤的屏障功能,抵御住更多的外界刺激。从酸奶中发现的乳酸(及其盐类),本身就是皮肤天然保湿因子(NMF)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含量可高达12%。若皮肤中没有足够的乳酸盐,保湿以及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都将下降。添加在保养品中的乳酸,与皮肤亲和能力颇佳。但它仍可能对皮肤造成一定刺激,“皮肤本身成分”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
当浓度上升到4%,同时pH值下降到4以下,产品就具备了轻度剥脱的功效。同时为了保障使用安全,还要保证pH大于3。这时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去角质产品。
果酸浓度继续提高,剥脱角质的能力更为强大,带来的是“换肤”。这种有着一定危险性的操作,只能由专业人士完成。如果使用的产品浓度在20%-30%之间,尚可求助于美容师;如果浓度达到40%,就一定要有皮肤科医生指导。在如此大的刺激之下,真皮层组织液将有外渗,发炎、红肿、刺痛都是避免不了的,因此还要配合抗炎药物进行治疗。无论何时,安全第一。
第一代果酸——简洁有效
最为大众所熟悉的,该是第一代果酸(又称AHA),包括甘醇酸(又名羟基乙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添加在保养品中的,又尤以甘醇酸和乳酸为多。作为分子量最小的AHA,甘醇酸渗透速度快、作用强。乳酸则在保湿方面略胜一筹。虽然适用于任何肤质,但也有人对它们敏感,容易在使用后出现刺痛乃至红肿,因此购买前要先行试用。
果酸升级版——温和并强大的PHA
1993年,第二代果酸——葡萄糖酸内酯诞生。它比第一代果酸分子渗入皮肤的速度慢、起效慢,刺激性更小。同时,葡萄糖的结构给了它抗氧化的功效,一举而两得。
第三代果酸,指的是乳糖酸——要和经典的“乳酸”区分开哦。除了仍能抗氧化外,它的保湿能力更加出众,每单位的乳糖酸可吸收约70克的水分,保水度则可达到55克。它不会明显加速角质代谢,配方适宜则有增厚角质层改善角质细胞天然保湿能力的功效。
麦芽糖酸,则是第四代果酸。它又添新技能——保护真皮层,抑制酪氨酸酶,真正从根本对抗老化与黑色素。
(luna 2012.12注:“第几代”这样应该只是按发现顺序排序而已,无所谓的。葡萄糖酸内酯就是点内酯豆腐那个。)
如果以去角质为目的,AHA(第一代)的起效相当迅速,但长期连续使用可能让皮肤脆弱,因此建议一段时间后改用PHA,在保持的同时得到保湿、抗氧化乃至美白的效果。即使是敏感性皮肤,无法耐受AHA,也可以尝试非常温和的PHA产品,会有惊喜哦~

水杨酸
水杨酸(BHA)是一种β-羟基酸,同样有去角质的功效。常被痘痘、黑头之类问题所困扰的油性皮肤,值得尝试水杨酸产品。
当皮肤上和毛孔里有老废角质的时候,油脂排通不畅,卡在毛孔里成为淡黄色的油脂粒。若是油脂粒表面还有角质,就是白头粉刺;如果顶端没有角质,将因为氧化而颜色变深,变为黑头。要是皮肤表面环境恰巧利于痤疮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繁殖,它们将利用这些油脂制造恼人的青春痘。若用鼻贴对付黑头,怕把毛孔撑大;用粉刺针或者干脆用手挤痘痘,可能损伤到周围皮肤而使炎症扩大,留下黑黑红红的痘印乃至凹陷的痘疤。这就凸显出外用水杨酸保养品的优势,不侵入无痛苦。水杨酸一来能够抗炎,缓解发红等症状;二来能够杀菌,不让细菌跑来捣乱;三来能够去除角质,让油脂顺畅排出,那自然成为了青春痘克星。与AHA相比,它更易溶于油脂,不仅搞得定皮肤表面角质,还可以进入毛孔发挥作用,起到深层清洁的作用。
水杨酸产品也要达足够的浓度与酸度才会有效。依照宝拉的说法,“水杨酸最佳的浓度是1%到2%之间,最佳的pH值是3”。然而,还是有不少人无法耐受这样的酸度。购买之前,请试用,看看自己是不是对水杨酸过敏、是否出现严重刺痛与泛红。
无论是使用水杨酸还是果酸产品,请加强防晒工作:它们本身并不是所谓“光敏物质”,是可以在白天使用的;但去角质的功能使皮肤本身防晒能力下降,更易被阳光伤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