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Facebook Home看碎片化时代的行动社交发展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 | 中文...

 南烟舍 2013-05-17

从Facebook Home看碎片化时代的行动社交发展

随著行动上网的普及,我们已经处于随时连网的状态,而你或许还没有意会到,我们的生活也和智慧型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头那一方小小的萤幕产生偌大的连结。对很多人来说,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很可能不是盥洗或吃早餐,而是拿起床边的智慧型手机,检视Facebook涂鸦牆上的动态——有多少人加入你所经营的粉丝团?又有多少朋友在昨晚聚餐的照片上按讚?或是有谁把你加为好友?无论你是否承认,我们已经脱离不了社交网站的影响。单以人口数来看,拥有10多亿用户的Facebook网站,足以挤身全球第三大国,但它却从未停下脚步。2010年3月起,Facebook的浏览量已经超越Google,成为美国浏览量最大的网站。

Facebook 多管道扩增营收 用户量仍持续上升

近年来,无论是各项功能、服务的推陈出新,或是一桩又一桩让人看了眼花撩乱的购併案(从去年的Instagram到最近进行中的Waze),Facebook就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小伙子,亟欲向外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Facebook前阵子刚刚发佈2013财年的第一季财报,其中有几项数据值得观察,如本季的营收高达14.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58亿美元成长了38%(图一);淨利润为2.19亿美元(图二),也比去年同期的2.05亿美元增加7%。

图一、Facebook 2011年至2013年第一季营收

资料来源:http://investor./results.cfm

 

图二、Facebook 2011年至2013年第一季淨收入

资料来源:http://investor./results.cfm

Facebook近来急于钻研各种营收的可能,无论是贴文推广、行动广告,甚至是当你传讯给陌生人的时候,也还会加收15元的传讯费用。虽然这些行径被许多网友痛骂,但这种种迹象看得出来Facebook的营收压力,特别是在股票上市之后,经营团队面对投资者和广大股东必须有所作为。

所幸从财报的营收表现来看,Facebook算是缴出一张及格的成绩单,再来了解其用户规模,这更是Facebook的强项。截至2013年3月31日,Facebook每日的活跃用户人数为11.1亿人(图三),比去年同期增长23%。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在行动领域的投入,截至2013年3月31日,Facebook行动业务每月的活跃用户人数为7.51亿人(图四),也比去年同期增长54%。

图三、Facebook每日的活跃用户人数

资料来源:http://investor./results.cfm

 

图四、Facebook行动业务每月的活跃用户人数

资料来源:http://investor./results.cfm

 

Facebook Home 让社交功能更便利

Facebook的创办人兼执行长佐克伯(Mark Zuckerberg)表示:「我们在今年前几个月中,取得了许多进展。我们看到了强劲的成长以及用户参与活动的热情,也促使我们发表了多种令人激动的产品。」提到令人激动的产品,当然不能忘记Facebook刚刚在四月十六日针对Android平台所发表的Facebook Home。相较于其他业者所推出的各种缤纷多彩的App,Facebook Home这项服务更像是悬浮于智慧型手机上头的一层表皮。

简单来说,Facebook Home看重的是人际网络的互动,而非应用本身。透过它,希望可以给手机用户带来更好的社交体验;而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看,Facebook此举更可突破Android和iOS两大行动平台的箝制,专注于「扮演好社群的角色」,同时为行动装置的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故而,Facebook的行动策略始终很清晰:它毋须从头打造一个作业系统,而Facebook Home也没有必要是一支专用的Facebook手机,甚或是一个传统的通讯App!Facebook Home更像是一个单纯的手机使用介面,只要可以把Facebook的人际社群关系,巧妙投放到消费大众的Android手机桌面便足够了。

用户在锁屏的状况下,可以直接更新Facebook的状态,还能浏览涂鸦牆上的朋友动态,可以说是相当的便利。而聊天大头贴和贴图的推出,也让Facebook的社交风格变得更可爱、亲民,更可藉此与近来在亚洲、南美地区正夯的LINE、Kakao Talk分庭抗礼。

「有时我们所做的事情会有一些争议,犯错更是在所难免,但我们必须冒险!」Facebook Home希望让使用者透过智慧型手机或平板电脑,与Facebook产生更紧密的关联。当大家更常使用智慧型手机来上Facebook,佐克伯也就达到他绕过Google和苹果公司等劲敌,进而统一大众对于行动使用体验的目的。

讯息碎片化 亟需讯息整合平台

以前,我们可能过著「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的单纯生活,但如今我们有太多接受资讯的管道,忙碌的生活也已经被许多碎片化的内容所切分,更别说注意力也变得零散。在讯息传播进入网路社交年代之后,碎片化逐渐成为一种写照,Facebook企图以Facebook Home来主导使用者的行为,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却也不难看出Facebook想要在行动领域发力的决心。在这个碎片化时代,大家在涂鸦牆上所写下的一段段文字,或是在旅行途中、聚餐时所上传的一张张照片,不但为我们每天的生活写下了绝佳的注脚,也丰富了Facebook的社交图谱,以及潜藏其中的商业价值。

讯息碎片化的时代来临,若能善加利用讯息碎片化的特质,将讯息结构化、整合在一起,将可创造庞大商机。愈来愈多新创业者推出讯息整合平台,将个人所有的讯息集中在一起,并透过简单的步骤便可统一收集、查看、捕捉、分享自己的生活,如韩国创业公司WePlanet开发的Step、Timehop 社群网路时光机、Memolane、Momento、及旧时光等,因应讯息碎片而发展的整合管理工具,与 Facebook Home 互别苗头,讯息整合平台的发展,在行动社交网站方兴未艾之际,也值得持续关注。

台厂需加强软硬整合

Facebook不只推出Facebook Home,也和HTC合作推出HTC first手机,但以99美元推出抢市的这款手机并未获得太多消费者的青睐,最近更传出AT&T门市将不再销售HTC first的消息。加上目前市面上已有多款智慧型手机可支援Facebook Home,也让HTC first的先发优势荡然无存。

Facebook Home的推出,让我们理解到即便身为社交网站龙头,Facebook仍无法轻忽即时通讯软体(如LINE、WeChat)的掘起,不得不推出相应的服务俾以在这碎片化的行动时代倖存。而这件事对台湾厂商,又有哪些启示呢?

笔者认为过去偏重硬体而忽略软体的想法该改变了,「软硬整合」才是未来的王道。过去,我们看过很多台湾大厂所推出的3C产品,仍侧重于硬体规格、功能的追逐,但却忽略了消费大众在实际操作产品时的使用体验,这其实是很可惜的事情。

回头看看Facebook,以该公司的财力和技术人才,要打造一支智慧型手机绝对不难,但问题是他们已经拥有十多亿的用户,又何须和苹果、三星抢夺手机市场?执行长佐克伯更在意的是「注意力经济」,当消费者的眼球紧紧黏在Facebook Home或相关的服务时,背后自然拥有更大的商机。

对台厂来说,经过这些年来在代工、製造的历练,硬体规格和技术开发绝对不是问题,但软实力的建构,则是刻不容缓的议题。Facebook Home是否成功还言之过早,但我们可以从这个举措看出许多端倪,也值得台湾厂商借镜。

 

vi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