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中考语文样题分析及对策

 紫曦唯幂1 2013-05-17

2013年泰安中考样题分析及对策

一、前八个基础选择题。(16分)

   1.字音。 (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需要在平时易错音上下工夫,加强积累,尤其是错题本的充分利用

   2.字形。 (有错别字的一项——虽然考查句子,但要注意的是阅读句子时一些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区别

   3.重点文言词解释。 (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重点考查文言文中一些重点实词的解释,抓好课文下面注释中的一些实词的积累,尽量落实准

   4.词语运用。 (句中关键词语替换——重点考查学生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运用的辨析,需要学生分析加点词语时,要加强词语的在句子中意义和作用的分析

   5.复句。  (对下列复句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重点考查二重复句。教师可以利用好九年级上册后面关联词语表,让学生加强对二重复句的识别和判断

   6.默写。  (与原文一致的一项——古诗文中重点的句子,加强一些名句的背诵和书写,尤其是一些较难的词语

   7.修辞。  (对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常见修辞手法,阅读句子时要敏感地判定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

   8.文学常识。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文章所出现的一些重点文学常识、尤其要注意课本后面附录内容  

二、课内散文诗:《雪》(10分)

   9对“朔方的雪”的形象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理解事物的特点)

   10节选文字的感情基调(感受、体会内容的情感)

   11联系全文,分析加点的“但是”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连词在文中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2对文中最后一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理解错误的一项(理解文句的含义)

   13节选文字的语言特点(理解文字的语言特点)

三.课内说明文:《奇妙的克隆》(10分)

   14节选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判定说明的内容)

   15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正常”的作用(分析说明文中的重点词语的作用)

   16第三段文字引用孙悟空的故事的用意(理解神话故事在说明文中所起到的作用)

   17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判定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8文中使用了英语和希腊文,其作用(表达多元化的作用)

四.课内议论文:《傅雷家书》(6分)

   19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分析句子的表情达意)

   20贯穿整段文字的主旨是傅雷要儿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感受内容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21对本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加强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内文言文:《爱莲说》(8分)

   22.写作目的。   从题目入手,分析文章写作目的

   23.内容理解。   分析作者爱莲的原因分析

   24.内容逻辑关系。   段落内容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的考查

   25.意象分析。   诗歌中同表达一个意象的,要求把课本后面“课外古诗词背诵”中诗词背诵过,尤其要注意诗词的主旨

六.课外古文:(14分)

   26.重点单字。(4个,共4分)   以课内养课外,加强课内同词的链接,同时还要学会结合重点字词所在的句子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和推测

   27.句子翻译。(3个,共6分)   必须译出重点词语,句子要通顺,要注意句子所在的具体语境,还有“注释”中所给出的解释提示

   28.主题理解。(4分)     理解时要抓住文中重点的信息,同时还要学会课文类似主旨的链接

七.课外文艺性说明文:(16分)

   29.括号内容的作用和原因。(4分)   重点考查说明文中一些解释性内容的作用和原因

   30.说明方法。(4分)   重点考查说明方法的判定和方法,教师应加强训练,尤其是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组织语言方面的训练

   31.内容概括。(4分)  多角度理解相关内容,教师应加强说明文内容的概括技巧的训练

   32.内容分析。(4分)  根据具体句子分析其原因,此题还是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找取相关的重点信息

八.书法。(2

   33.书法。  此题考查学生的书写。   要注意要求中“正楷”和“行楷”的书写特点,以及字体的位置、大小等相关事项。

作文:(40分)

材料作文

建议:1.要注意学会根据材料,正确选取一个自己能够把控的主题。

2.自拟题目要充分体现出主题,同时还要注意其文采。

3.要加强书写。黑色笔+小正楷+干净。

4.材料选取、组织材料、语言表达、字数控制等方面都需要加强指导和训练。

5.加强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书面语言的使用,表达力度要够,文采要足。

2013样题简析

盼望已久的样题终于出现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完了题目之后,冲刺阶段也就有了以下的思路。

一、         基础知识这一块儿急需要加强训练的新题型是4题、7题、2题。

4题靠的是词语替换,考察了学生的排列、关联词运用、动词的锤炼等。

7题考察的是修辞的具体运用。材料虽是来自于课文,却也需要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图品味修辞恰当与否。

至于第2题,虽是新题型,但却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学生抓准审题点,仍是原先的形似字的考察。比如A项的审题点在于“伫立”,B项的审题点在于“蜿蜒”。

二、         课内现代文阅读最大的变化是考说明文。

由于与原先判断不吻合,所以必须在最短时间里恶补课内说明文。其实,排除一下考过的文章,也就无非是《大自然的语言》《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这四篇文章训练只要紧紧围绕说明文的专业知识进行训练。如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一般问题不大。

另外两篇文章鲁迅的文章可能考到的篇目是《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可能考到的小说是《芦花荡》《老王》;可能考到的议论文是《敬业与乐业》;可能考到的特殊文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邓稼先》;其他可能考到的课文是《安塞腰鼓》《端午的鸭蛋》。

以上现代文重点考察的是词语理解、句子的揣摩、语言赏析、中心的把握。只要在训练时把握住这几个方向,学生得分率还是较高的。

三、课内文言文的阅读不再拘泥于细节。

从样题来看,细微的字词翻译不再作为考察的内容。应把重点转移到文章思路的把握、文本的深入挖掘上。

25题是一个新题型。这就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必须扎扎实实。该背过的一定要熟练背过。另外,老师也要让学生按诗歌经典意象整理一下教材中的近百首诗歌。

四、课外文言文方向未变,一切在意料之中。不过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五、课外说明文阅读明确方向是文艺性说明文。

    29题实际上是考查的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遗憾的是答案中并未体现出这一点来,这也是我觉着此份试题答案制定中不妥当的一个地方。

30题考查的是学生概括所写的能力,也可理解为对说明方法“下定义”的运用。

31题考查的是学生片段作文的能力。但是题目的表述不够明确。所以有的学生可能会从原文中摘取出:喜气洋洋、喜庆、欢快来回答。原因是题目的表述不够严谨。不如改为:根据第3段划线句子的内容,试着描述一下陶三春当时的面部表情。

32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只要学生能根据第4段后半部分内容把答题范围锁定在2段、3段上,然后再筛取出关键信息即可。

33题是今年的另一亮点。还是建议学生写正楷。试题虽给的是方格,却仍要以米字格的要求来写,以一个点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最终形成方块字。

 语文中考模拟题

新泰市翟镇初级中学  陈振华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50分)

1、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砭骨(biān    花圃(    嫉妒(   瞬息(shùn

B.哺育(     哽住(gěng  谰语(lán   亘古(gèn

C.仰慕(    妇孺(     深邃(suì  真谛(tì)

D.羸弱(yíng   羁绊(     戛然(jiá   叱咤(chà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人迹罕至   荒草凄凄   恭恭敬敬   马革裹尸

B.可歌可泣   锋芒毕露   一返既往   慷慨林漓

C.低回婉转   浑身解数   息息相通   怏怏不乐

D.珊珊来迟   毛骨悚然   迫不急待   孜孜不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犹豫)

B.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用)

C.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D.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4、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2分)

A.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大家把无所不至的关爱给予了从灾区来的孩子们。

B.华君武这幅题为《转败为胜》的漫画,把乌龟那种自以为蛮有把握赛过兔子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C.单位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D.这幅巨型国画场景丰富、人物众多,画作的各部分既水乳交融,又显出天壤之别,体现了大师构思精巧、章法严密的艺术风范。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      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②他的雪橇上,除了一些      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的岩石样品。

③我心里也感到一缕的      ,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A.震撼    必须    酸苦        B.震撼    必需    酸辛

C . 震惊    必须    酸辛        D.震惊    必需    酸苦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现在利用电脑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网络联接起了五湖四海、古今中外。

B.一个人能否成才,一是要相信自己终能成才,有坚定的信念;二是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有顽强的毅力。

C.在知识老人面前,我们是永远领不到毕业证的,倘若谁声称领到了毕业证,这只能证明他没有毕业,因为他不懂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这个起码的常识。

D.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7、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年轻就是财富。虽然你现在还是一株稚嫩的幼苗,       ,终会长成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       ,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     ,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

然而只要锲而不舍    ②然而只要心存高远    ③然而只要坚忍不拔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8、下列各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丑小鸭》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作家,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文中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美丽、高贵的天鹅。

B.《最后一课》作者都德,德国作家,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德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普鲁士军侵占与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反映了德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C.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家,《狼》选自其代表作《聊斋志异》。

D.《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文章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了他们那种勇于探索,为事业敢于冒险、勇于献身的精神。

9、某班图书角藏有:①《爱的教育》、②《红楼梦》、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④《繁星·春水》、⑤《水浒传》、⑥《野草》、⑦《伊索寓言》、⑧《泰戈尔诗集》等文学作品。林晓想借阅外国作家的作品,他可以借阅书目的范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⑧ B②④⑤⑥

C①③⑦⑧ D③⑤⑦⑧

10.下列戏曲人物和脸谱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 )(2分)

A.张飞(黑脸) 关羽(红脸) 曹操(白脸)美猴王(金脸)

B.张飞(红脸) 关羽(白脸) 曹操(黑脸)美猴王(金脸)

C.张飞(绿脸) 关羽(红脸) 曹操(白脸)美猴王(银脸)

D.张飞(黑脸) 关羽(绿脸) 曹操(白脸)美猴王(金脸)

阅读《口技》选段,回答1115题。

    未几,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2)

A.本文作者是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

B.本文从场景描写的角度可以看作是记叙文,从介绍口技艺术的角度可以看作是说明文。

C.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D.《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A.①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①宾客意少舒

      ②天倾西北(《共工怒触不周山》)           ②少时,一狼径去(《狼》)

  C.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D.①撤屏视之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13.下列解释有误的是(   (2)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B. 虽人有百手  虽:虽然

C. 稍稍正坐  稍稍:渐渐          D. 俄而百千人大呼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有误的是(    (2)

    A.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译文:不一会儿,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儿子(睡觉的声音)也渐渐拍着停止了。

B.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个屁股哆哆嗦嗦,几乎要抢先走开。

C.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译文: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妙极了。

D.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译文:凡是(在这种场合)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不存在的。

 

15.对划线句文意的理解有误的是(    (2)

A.表现了口技表演者道具的简单。

B. 突出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精湛。

C. 与上文的千百种声音形成对照,制造巨大的反差,强化艺术效果。

D. 为了表现作者语言语言的精练。

 

阅读《安塞腰鼓》选段,回答1620题。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6、选段前面五段重点写(  )(2分)

   A、舞姿   

   B、舞姿与鼓点的交融

   C、鼓点    

   D、舞姿与鼓点交融产生的神奇效果

   17、下列说法不对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用了排比修辞,描写舞姿给人的感觉。

   B、第二段中的痛快蓬勃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C、第三、四、五段形式上用了排比修辞,内容上意思完全是并列的。

   D、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可理解为以鸡啼反衬寂静,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

    18、下面运用比较的一项是(  )(2分)

    A、一撞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C、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D、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19、下面几个句子,是对排比修辞方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排比是结构上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构成,成串排列,以增强语势。

    B、排比是侧重于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一再出现,起到强调突出作用。

    C、运用排比可以是句子两两相对,句式整齐,可以由两个句子构成,也可由三个以上的句子构成。

    D、运用排比的目的是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使被描写对象形象、生动。

    20、理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这句话有误的是(   )    

A、人们已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B、这是运用以静写动的手法。

C、文章这样结尾,能巧妙地衬托出安塞腰鼓摄人心魄的磅礴气势。

D、这只是如实再现环境特点,周围世界本身是非常的寂静。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回答2125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21、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是。(    (2)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
B、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比喻
C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排比

D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  拟人

2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A
、这个句式表明写作顺序是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B
、两个不必说的内容是略写,单是的内容详写。
C
、两个不必说是为单是作铺垫的。
D
、这个句式表明这段文字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的。

23.文段中描写“斑螫”其作用是(  )(2)
A
、介绍斑螫的生活习性。
B
、描写斑螫的神秘色彩。
C
、描写以斑螫为游戏对象的乐趣。
D
、描写百草园的具体景物。

24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彩,作者通过许多感官进行感受,以下没有运用的感觉是(     (2)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 

25. 文中写景叙事井然有序,景物描写有静有动。其中第一个“不必说”的观察角度是(    (2)

A、从高到低    B 从低到高  C 由静到动    D、由动到静 

 

二、填空14分)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注释】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②武后:指则天。③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是官名,主管刑法。④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

【文言知识】

说“狱”。“狱”指监狱,这是古今相同的,但文言中它还有“案件”之意,这要特别注意。上文“与徐大理论狱”,意不跟徐有功讨论案件。又,《曹刚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小大之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思考与练习】

26.解释:①无何   ②或   ③守    

27.翻译:①彼曩时将陷公于死。      ②今公反欲出之。    ③安可以私害公?

28.你认为徐有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阅读(16)

母亲的眼泪

张纳元

母亲很贤淑。却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那时我们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球就直往外滚。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干裂的冻口在母亲的揉搓下慢慢变软,母亲就用炭火把羊油烤化后滴进我脚背上殷红的裂口里,山里人都普遍用这种土办法来治疗手脚上的冻口。我疼得咝咝直吸凉气,母亲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与羊油一起滴在我布满裂口的脚背上。

    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滴水未进。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高烧的我迷迷糊糊感到有凉飕飕的东西一点一点滴落在我脸上,并慢慢溢开来,我艰难地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跪在我的身边。泪流满面地凝视着我。醒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昏迷,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了。

    母亲第三次流泪是为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而发愁。开学的那天阴雨连绵,因为要步行六十多公里的山路到山外的一个小镇上乘车。母亲很早就起来给我做饭,她给我做的是糖水面条。她一边往碗里捞面,一边对我说:家里穷,你这虽是去念大学,却要看许多白眼,受许多委屈,就多忍着点吧。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掉进碗里。我吃面,母亲就帮我打点行李。她折叠着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流泪。我也鼻子酸酸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

    书上说,眼泪是软弱的具体写照。我说,不!母亲的眼泪使我体味到,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现在,我已是一名大学讲师了,但只要一闭上眼睛。母亲流泪的情景犹在眼前,它一直是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29、母亲的眼泪教“我”学会了坚强,从字里行间中我们读出了作者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用文中词语回答)(4)

 

30、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流过的三次眼泪是按照_______顺序叙说的,在文中标志这一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1、“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中的“咸味”指什么?(4

   

32、如何理解“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4)

四、作文 (40)

33、生活是个万花筒,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十三四岁的你同样拥有一片蓝天,一方乐土。在那里,你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那里的一切一切都让你着迷,令你陶醉:读书、踢球、画画儿、手工制作、集邮、种花、养兔……你一定从中享受了无限的乐趣,得到了教益和启迪,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性情。请你以“________真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实感受。

要求:①在文题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

②记叙要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语言要简明、连贯、通顺;

③要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文积累。(20分)

1 分析:A. pǔ,C. , rú, D. 羸(léi)咤(zhà

2C  分析:A. /萋;B. /反,林/淋;D. /姗(珊珊来迟,【解释】:形容来得很晚。同姗姗来迟。),急/ 

3B  4 分析:(A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与句子的意思不一致。C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为贬义,句意为褒义,不恰当。D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句子前后意思与其不一致。)  5B  6 分析:A句联接古今不合逻辑;B句一面对两面;D.重复累赘,避免删去一个。

7C    8 分析:法国作家,法国沦陷区,法国人民

9C  10

11D 12A  13B  14B  15

16D  17C  18C  19A  20D

21D  22D  23C  24D  25A

26.①不久②有人③坚持④案件

27.①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于死地。②如今你反而要使他解脱(罪行)。③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

28、是一个秉公执法的人。

29.母亲是一个很贤淑,却性格坚毅的女人

30.时间 小学四年级 已快念完高中 考取了大学

31、是“眼泪”,饱含着母亲的辛酸与无奈

32.围绕穷与爱回答即可

 

四、作文(40分)

作文评分细则

类别       A.内容    B.语言    C.篇章    评分细则

一类卷

(35—40)    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       语言顺畅,没有语病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①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评一类下(45—46)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生动形象的,评满分;具备其中两项条件的,评一类上(4950);具备其中一项条件的,评一类中(47—48)

二类卷

(28—34)    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偶有语病    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       41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具备ABC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或立意较新颖,或构思较新巧,或语言较生动形象的,可评二类上(43—44)具备8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

(20—27)    基本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感受尚真实    语言尚通顺,语病不多     条理尚清楚,能分段。     33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基本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其中B项较好的,酌情加分;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

(10—19)    偏离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不具体       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       条理不清楚    24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另两项较好的,酣隋加分;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五类卷

(0—9)       文不对题,不知所云    语病严重,文理不通    结构混乱,不能完篇    12—1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其他两项尚好的,酌情加分;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