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对联集(山川)——天台山
古刹著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 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二涧,胜迹长新。 释寒叶题国清寺山门。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市北,是禅宗中的天台宗发源地。秀峰幽谷,飞瀑流泉,寺院重叠。国清寺:位于宁波市西南天台山麓,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始建于隋代,寺庙雄伟,寺院内外遍布名胜古迹。国清寺内供奉着历代天台宗祖师的画像。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的肉身宝塔就建于寺内,称“智者塔院”。国清寺山门外矗立着一块石碑,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七字,寺内有“一行禅师墓”,都是为纪念著名唐代天文学、历法学家僧一行所建。国清寺附近有一景称为“石梁飞瀑”,数十米高的山崖上瀑布急流直泻,水雾飞溅,十分壮观。国清寺外有座黄褐色古塔高耸入云,因建于隋代,便称“隋塔”。塔高60米,六面九级,壁上刻有佛龛,雕琢精细。创六代:一说为创隋代。临二涧:一说为临双涧 山寺深藏,修竹苍松皆幻境; 法轮常转,五峰双涧具天机。 项元勋题国清寺佛殿 鸿爪雪留痕,八度来游,记当年爨火化薪,曾向灶前参拾得; 僧寮云补衲,六人见在,趁此会松根下榻,宛然石上话三生。 赵君题国清寺佛殿。爨火:烧火 石上清泉,松间明月; 山光鸟性,潭影人心。 国清寺清心亭 法会宏开,教行并进,欲得千机普育、利钝齐修,是故略资通途,偏崇特别,以华严圆满菩提之妙因,发愿导归净土; 讲筵大启,理事双诠,拟求万派朝宗,圣凡兼益,由兹拣去自力,注重佛加,摄裟婆足具惑业之含识,现生同赴莲池。 国清寺讲堂 斯民父母,前度神仙,未了结因缘,久与名山忘主客; 拱秀五峰,回澜双涧,此间得佳趣,自因胜地占林泉。 国清寺佛殿 三度入天台,挹寒山袖,拍拾得肩,是佛是仙,追往事都成幻梦; 半生充隐吏,餐赤城霞,饮皖江水,一宫一邑,待何年克遂皈依。 国清寺佛殿。寒山:唐代僧人,与天台山僧人拾得为师兄弟。赤城霞:天台赤城山的“赤城栖霞”为天台八景之一。皈依:佛教称身心归向佛、法、僧,皈通“归” 西竺如来,现六丈金身,当日驮经归上国; 大阿尊者,列五百法相,何年卓锡入天台。 吴宾鸿题国清寺罗汉堂 宗依法华,判释五时八教; 行在止观,总持百界千如。 赵朴初题国清寺方丈楼 千年古刹,永存衣钵; 昔日灵山,同听法华。 邵宇题国清寺方丈楼 梦里画山川,双涧五峰开佛国; 云中绝尘俗,北齐南岳溯禅宗。 国清寺修竹轩。北齐:安徽休宁之齐云山,佛教圣地之一 古寺尚存寒灶石; 云橱犹有漏沙锅。 国清寺香积厨。寒灶台:传说国清寺建成后,五百罗汉相约为该寺修建一座宝塔。正当他们忙于搬运砖石时,观音恰路过天台,有心也为天台山锦上添花,遂向罗汉借砖石。不料罗汉不肯,观音有意作难,便用法力将砖石牢牢定住,致使塔砖石不够,缺少了塔头。漏沙锅:观音向罗汉借砖未成,又借锅煮饭,罗汉故意将铁锅敲了一个洞。观音略施法力,于漏锅中煮出饭来。罗汉将铁锅搬来仔细看看,原来此锅之洞,不漏米,只漏沙 水净月孤圆; 山空云自在。 国清寺鱼乐园 古柏苍松,全露面目; 清池皓月,澈见禅心。 印光题国清寺清心亭 五峰连两涧; 万古此奇山。 国清寺清心亭 佛应西乾,度众生以悟证菩提,故感天龙常拥护; 法流东土,开文化而震发聋瞆,致命贤智应归宗。 国清寺大雄宝殿 如是妙相庄严,主伴齐彰,灵山会俨然未散; 本来佛身清净,圣凡一体,菩提达当下圆成。 国清寺大雄宝殿 菩萨现童真,拥护法门常饶益; 金刚示忿怒,驱除魔网永安宁。 国清寺韦驮殿 此间珍装法宝,曰论、曰律、曰经,总称三藏; 者衷弥满清净,即中、即真、即俗,的指一心。 国清寺藏经阁 法雷远震,十界同闻,三乘果证菩提,一色一香皆妙谛; 佛日高悬,千如共彻,万类性归寂灭,或愚或智悉圆明。 国清寺妙法堂 五时言教,非异非同,为实施权开权,显实有如海孕百川川赴海; 三乘谛理,即多即一,由性现相摄相,归性直似空生万象象依空。 国清寺妙法堂。 五时:天台宗之判教术语,指释迦牟尼传法的五个时期:华严时(释迦牟尼初成道时,讲《华严经》共二十七日),鹿苑时(释迦牟尼在说《华严经》之后的十二年,在鹿苑讲《阿含经》),方等时(指鹿苑时后的八年,释迦牟尼讲“方等”经,即讲《维摩经》、《金光明经》、《楞伽经》等),般若时(方等时后二十二年间,释迦牟尼说《般若经》),法华涅槃时(般若时后八年,释迦牟尼说《法华经》与《大涅槃经))。五时前后共五十年 四部洲统领诸天大千世界; 八功水普施众地不二法门。 国清寺罗汉堂 不舍洪慈遍尘刹; 常游苦海渡群迷。 国清寺观音殿 法法圆通,故名自在; 头头合道,因号普门。 国清寺观音殿 誓愿宏深,处处现身说法; 慈悲广大,时时救苦寻声。 国清寺观音殿 信念虔虔,凭忠以通天帝阙; 灵光灿灿,仗义永护法王城。 国清寺伽蓝殿 为寻古刹耽山水; 来访灵踪识圣贤。 国清寺三贤堂。灵踪:指寒山、拾得、丰干之踪迹 台叡相照,宗旨一味;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唯觉(日本)题国清寺迎塔楼。台叡:指中国之天台山和日本之比叡山 万松九里影; 双涧四时声。 洪适题国清寺 地因智者传佳梦; 人忆丰干坐小桥。 陈咫亭题国清寺。小桥:指丰干桥 高塔倚云标佛国; 好花迎客上天台。 蔡潮题国清寺 佛法本慈悲,昏夜乞怜真可笑; 人生皆幻梦,邯郸唤醒便成空。 王榕清题国清寺伽蓝殿 尘世任人忙,流水春风,却笑桃花误刘阮; 天台从此入,名山福地,长留衣钵继丰寒。 国清寺。 刘阮:刘晨与阮肇,传说明帝时,二人入天台山迷路,于山中遇仙女并为其婿,半年后归家乡,已有七世孙矣。丰寒:丰干与寒山 胜地天台,名山古刹,隋代于今梅自笑; 大师智者,佛国高僧,一行到此水西流。 朱祖功题国清寺 佛塔镇安尘劫尽; 龙潭清鉴古今谈。 实智集句题华顶寺,又名善兴寺,始创于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后曾改名华名顶圆觉道场,现仅存大殿,为1928年所建。华顶为观赏日之出之佳处,“华顶霁色”为天台八景之一,寺周还有王羲之墓地、李白太白书堂等古迹 高参霄汉三台近; 胜压东南五岳低。 周应星集句题华顶寺 仙人井上留霞气; 内史池头漾清波。 陈溥集句题华顶寺 御风跻十八万尺岭,回顾苍茫,洞口云归新雨歇; 辟地在一千余年上,诸天环拱,峰头僧定俗尘空。 郭昆焘题华顶寺 韵事溯晋唐,堂开太白、池凿右军,历朝常住文人,谁谓名山僧尽占; 华顶镇瓯越,塔建降魔,坛称伏虎,近日既遇浩劫,从兹胜地佛尤尊。 肖荥爵题华顶寺。堂开太白:寺近处有“太白书堂”,传当年李白曾于此读书。池凿右军:寺近处有“墨池”,传为当年王羲之写《黄庭经》处。右军,指王羲之,他曾为右将军,故世称王右军 遍地云山皆幻境; 几椽茅屋得安居。 心明庵 登峰始识天台寺; 入室还寻智者龛。 智者塔院,又名真觉寺,初为智顗所创之塔院,时为隋于开十七年(597),现存建筑为明代重修,塔院大殿中智者大师肉身塔为近年重修 止水证禅心,千百年衣钵留传,梵宇宏开新世界; 名山埋佛骨,万八丈烟云供养,莲台卓立古浮图。 温濂题智者塔院 悟成定慧于三言,是谓智者; 合儒释道而一贯,必有师焉。 智者塔院 台高常见月; 山静独闻钟。 高明寺,始建于唐朝天佑年间(904-907),智顗道场之一。现存建筑为明万历时(1573-1619)重建,1980年起重修,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8楼13院200余间,著名的新铸铜钟重2.5吨,高 花雨禅心俱寂; 松风鸟语同清。 高明寺 幽溪逢春歌盛世; 古刹重光颂太平。 高明寺 黄狷夜啸千村月; 白鹿春眠一洞花。 陈宏题高明寺 路入藤荫合; 帘飞花雨低。 施闰章题高明寺 牛宿耀峰,风飘经至,百代咸尊智者; 幽溪映月,人悟性空,三乘共证中观。 巨赞题高明寺大雄宝殿。牛宿、 幽溪:均当地地名。中观:佛教教义之一,后形成中观学派,是大乘佛教的两大思潮之一,主要观点是:一、认为一切有为法只是因缘和合所生的现象,没有常住不变、单独存在的自体;二、认为凡事不可绝对极端,应介于两端之间,作中间之观 一亭旧占梅边月; 幽径新添竹外风。 高明寺幽溪亭 不与众山同一色; 敢于平地拔千寻。 中岩寺 志托慈良,万福所会; 心怀利济,众善之门。 庆王题下方广寺,位于石桥乡石桥山,始建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1919年曾作修整,1984年起重修,现有五百罗汉堂等 万八峰环拱精兰,愿以延匣瞻寿宇; 二千石护持香界,非徒揽胜问仙源。 下方广寺 瀑布洒飞泉,流水行云都成妙谛; 名山留圣迹,慈风法雨尽是真诠。 下方广寺 树色秋天丽; 泉声春雨繁。 潘瑊题万年寺,创建于唐太和七年(833),时称万年报恩寺,五代时扩修,改名万年寺,今尚存 青含银汉三千界; 香透金庭第八重。 罗适题万年寺 恳志诵经,励精行道; 慧镜无垢,慈灯照微。 陆润庠题万年寺 露气春霖,月华秋水; 晴光淑景,芳草远山。 汤金钊题万年寺 深浅同源,先后相觉; 三乘选耀,千载冥符。 孙衣言题万年寺 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 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王棪题万年寺 举世尽荆榛,茫茫尘海人皆浊; 飞身来桐柏,渺渺仙山此独清。 许琛题万年寺 护法见威灵,赖有神祗时赫煜; 降魔延正果,敢云外道扰纷坛。 王震题万年寺 名山复古刹,金容庄严,触目皆是清净土; 胜地建道场,甘露遍洒,经耳无非微妙声。 万年寺 云中天台径, 幽丛平田臻。 万年寺 以众华为物事; 作双树之道场。 阮元题上方广寺,位于石桥乡石桥山,传始建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1957年、1972年两次遭火灾,殿宇均毁。双树:佛祖释迦牟尼圆寂于跋跎河遮罗双树之间 莲花峰下寺名同,我昔曾游,愧无此飞梁悬瀑; 贝叶藏中禅语备,僧应有悟,试旷观流水行云。 郭昆焘题上方广寺。寺名同句:湖南衡山亦有方广寺。飞梁悬瀑:位于中方广寺,著名天台八景之一,世称石粱飞瀑,临潭岩壁上有康有为书“石梁飞瀑”四字,左侧有米芾书“第一奇观”四字 悟处彻玄机,看山气溟蒙,可信世缘多是幻; 动中有静趣,听泉声喷薄,好来潭曲试安禅。 上方广寺 龙藏晓翻金贝叶; 天香春绣木兰衣。 上方广寺藏经楼 身似菩提心似镜; 云在青天水在瓶。 钱大昕题上方广寺。身似句:从唐代佛教禅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的谒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而来。云在句:相传唐代李翱就教于惟俨禅师,师以手指上、下,翱不解其意,师曰:“云在青天水在瓶。”见《云笈七签》 四山滴翠环初地; 一路听泉到上方。 朱伦瀚题上方广寺。初地:佛家称寺庙为初地。上方:即上方广寺 首座现身来说法; 昙公驻锡是开山。 齐召南题上方广寺。昙公:指晋之释昙猷 僧于方广习圆通,长养一生之圣果; 水于石梁宣般若,洗清万劫之尘心。 中方广寺昙华亭。中方广寺:位于石桥乡石桥山,传始建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曾多次遭火灾,1982年起重建,现有大雄宝殿、昙华亭等建筑。昙华亭居石粱之右,为天台山观瀑之绝佳胜地 亭前瀑布悬空泻; 屋后昙花带雨飘。 中方广寺昙华亭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中方广寺。梵呗:佛家歌赞,亦泛指诵经,呗即歌咏、赞叹之意 冰雪三千丈; 风雷十二时。 中方广寺石梁飞瀑 甘雨拾零,亭成志喜; 嘉禾善养,岁庆占丰。 中方广寺石梁雨来亭 明珠万斛从天落; 素练千寻动地来。 中方广寺 五蕴皆空,何处无真身示现; 一尘不染,此中有妙相庄严。 俞樾题寒明楼 止水证禅心,千百年衣钵相传,梵宇宏开新世界; 名山埋佛骨,万八丈烟云供养,莲台卓立古浮图。 温濂题寒明楼 卓锡遍灵岩,曾记取匡山感梦,华顶降魔,现丈六金身,作前代帝王师范; 布金新梵宇,尚流传贝叶藏经,蓬花化钵,开大千世界,结众生香火因缘。 孙玉衡题寒明楼 悟戒定慧于三言,是谓智者; 合儒释道而一贯,必有师焉。 寒明楼 瑞气千条,洞坐赤城昭宇宙; 霞光万道,神临文水耀乾坤。 朱子佑题济公院瑞霞洞。济公院,位于天台赤城山,九十年代新建,有前、后山门,瑞霞洞厅、香云洞厅、悟月楼等仿古建筑 红霞烂熳,原从太极丹炉出; 缁服翩跹,许是道济碧落归。 许尚枢题济公院望霞亭。 道济:即济公 不诵经、不谈禅、不守斋规,专管世间不平事; 无挂碍、无恐怖、无边法力,要救天涯无辜人。 林美文题济公院香云洞 万里风光收眼底; 一轮水月映接头。 李东方题济公院悟月楼 先生能饮乎?虽无狗肉登盘,不妨畅饮几杯,来与济公同一醉; 先生能吟乎?恰有朵云飞过,遮莫朗吟数句,漫随孙绰赋台山。 双帻上人题济公院醉僧亭。 孙绰:晋文学家,尤善赋,誉为当时文士冠。其《游天台山赋》,曾被萧统(昭明太子)选入《文选》 我敬你,敬你有求必应; 你笑我,笑我处世无能。 许杰题济公院 莫笑这个和尚,疯疯颠颠,古怪稀奇,却寓世间真道理; 且看那些贵人,摇摇摆摆,飞扬显赫,无非苦海假荣华。 陈逊璋题济公院 借破扇破鞋,装疯装颠,是假是真,请大家去忖忖; 以戏言戏语,伐世伐俗,其庄其谐,让群众来评评。 陈逊璋题济公院 席地略休,联想当年衲子济国扶危,具何等魄力; 仰天长啸,漫看历代官僚假公济私,抱什么心肠。 孙逊璋题济公院 两只芒鞋,到世上扶危济困; 频摇破扇,分人间正气邪风。 林美文题济公院大殿 梓里话遗闻,父老相传,自此地悟道出家,远游灵隐; 霞崖供圣像,音容如在,想当年擒妖斗霸,大显神通。 林美文题济公院济公石室 昔年有王子乔学道来游,足履飞凫,神龙剧堪惊,曾招惹东瀛仙客; 此地是李修缘读书遗址,才雄倚马,灵山如不去,恐作了南宋诗人。 林美文题济公院济公读书堂 生于斯、长于斯、灵隐云游原作客; 衣犹在、帽犹在,赤城霞起接归僧。 林美文题济公院济公袈裟室 有菩萨心肠,何妨吃酒开荤,大乘几人通?堪笑招提多戒律; 念佛门功德,最见安良除暴,高风千载仰,漫凭形貌说疯颠。 林美文题济公院 俯视众山皆插地; 仰看一柱独擎天。 李继谟题天柱峰庵 洞口有尘风自扫; 裨门无锁月常来。 紫云洞 山中习静观朝槿; 竹下无言对紫茶。 玉京洞 文人远依双涧下; 翠屏高拥七峰来。 黄绍本题紫阳宫 丹灶云封,百步溪边蝉委蜕; 赤城霞去,夕阳楼上鹤飞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