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之第29集—《雄辩四方—晏婴》(文本稿)

 青山不老001 2013-05-18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之第29集—《雄辩四方—晏婴》(文本稿)

 

《雄辩四方—晏婴》

在中国历史上,充满智慧的人不少,但晏婴却是一个独特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身处相位,更在于他的智慧流派,充满幽默和灵气,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晏婴是一个丑陋的矮个子,却当上了相国,不仅当上相国,而且能够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影响三代君主和臣民,并使齐国的影响,在春秋各国中不可小视。由于其影响甚大,象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一样,他也被后人尊称为晏子。

晏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末期,这是中国古代发生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晏子作为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曾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景公时为相,辅政长达40余年。既是三朝元老,也是齐国的一代名相。

晏婴的一生,主要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度过,他忠君而不保守,机智灵活而不固执呆板,遵礼尚贤而又节俭爱民。司马迁将其比为齐国的另一位著名的宰相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 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

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其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侍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了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

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映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认为齐国有晏婴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顺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

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也就是现在的“折冲樽俎”这个典故,这就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 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坚决,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

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至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之后,决定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当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换门。守门人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个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

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晏婴去世后,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传世之作《晏子春秋》,是世人收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的。

步出临淄齐国宫城遗址以北半华里,有一座高十余米,方圆近百米的古墓,四周有灰色的八棱墙环抱,显得幽静雅观。步入八棱门,墓前有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碑一座,碑文“齐相晏平仲之墓”七个大字苍劲有力,古朴风雅,相传这就是晏婴冢

生活在春秋时期的晏婴,其智谋、气节和美德是唯能可贵的,但他毕竟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我们今天对他作以评价和称颂,在于肯定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作用,吸取古人思想品德之精华,对于今天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有所裨益的。

(文本稿为本人根据视频资料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