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既是齐白石又是傅抱石的伯乐

 月是故乡明548 2013-05-18

照片中人物:一排右起:右一戴泽,右三齐白石,右四徐悲鸿,右五王临乙(人民英雄纪念碑作者之一),左一宋步云 二排右起:右一齐人,右二高庄,右三卢光照,右四李可染,右五王丙召 三排右起:右一董希文(开国大典

照片中人物:一排右起:右一戴泽,右三齐白石,右四徐悲鸿,右五王临乙(人民英雄纪念碑作者之一),左一宋步云二排右起:右一齐人,右二高庄,右三卢光照,右四李可染,右五王丙召 三排右起:右一董希文(开国大典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中国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擅长画马。曾在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中央大学任教。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人类20世纪十大艺术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画、印、书、诗文艺诸项全能。建国后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傅抱石(1904—1965),祖籍江西新余,生于南昌。我国著名画家,国画大师。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当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1926年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留学。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建国后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齐白石与傅抱石是中国现代著名美术大师,两人在国画界齐名,号称“南北二石”。却没想到,这“二石”都是在另一位美术大师——徐悲鸿的发现与推举下而知名的。这就说明,徐悲鸿不但是美术界的大师、领袖,还是美术界的伯乐、善人啊!他既是齐白石的主要“伯乐”,又是傅抱石的主要“伯乐”。

徐悲鸿与齐白石

1929年的一天,徐悲鸿应几位朋友的邀请,去参观在北平(今北京)举办的一个中国画展览。

宽敞的大厅里,一幅幅装裱精致的画令人眼花缭乱。徐悲鸿看了一会儿,感到很不痛快。由于不少作画者墨守成规、闭门造车,致使画面陈旧、毫无新意。

他正思忖着,忽然一幅挂在角落里的画作引起了徐悲鸿的注意。他仔细端详、品味着画面上的那几对虾子,只见它们体若透明,摇须晃尾,生动逼真,笔法娴熟。这位曾经观赏过世界许多艺术珍品、而且自己本人就是杰出艺术家的画坛巨星,以他那善识人才的慧眼,发现了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才。

想到这里,徐悲鸿暗自点了点头,随即又叹了一口气。

旁边的友人说:“徐先生,这齐白石是个60多岁的老头,听说他以前还是个木匠,又没有上过什么正规的艺术院校,完全是靠自己瞎摸索,画得确实不怎么样!”

“不,我是为这个怀才不遇的人感到惋惜。真没想到,在这角落里还藏着一位杰出的国画大师啊!”

“哈哈,您真会开玩笑,竟把一个性格怪癖、土里土气的乡巴佬当成大师!”

徐悲鸿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我不是在开玩笑。我不仅要去拜访他,而且还要聘请他当教授。这样的人才不重用,实在可惜。”

“什么!请齐白石当教授?”友人望着离去的徐悲鸿,简直感到不可思议。

徐悲鸿几天后拜访齐白石回来,兴奋地对大家说:“齐白石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我不能眼看着他老死槽枥,我要尽一切力量帮助他。”

几天后,徐悲鸿果真聘请齐白石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徐悲鸿任该院院长),他还特地派车去接齐白石到校上课。

1年后,由徐悲鸿亲自编集作序的《齐白石画集》问世了。它似一阵春雷,震撼着当时保守势力猖獗、门第帮派严重的中国画坛。

自学成才的艺术大师齐白石,他之所以后来有那么大的成就、名望,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与徐悲鸿的大力帮助、推举也是分不开的。两位艺术大师不但没有同行相轻,反倒惺惺相惜,互相帮助、互相欣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9年秋,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出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徐悲鸿三请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1920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此年9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寓所。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

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达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高等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说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不敢,不敢,徐院长太谦逊了。”齐白石摇手不迭。

“事实正是这样,并非过谦。”徐悲鸿继而保证道,“齐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

齐白石发自内心的感动,终于点头了:“那就试一试吧。”

开学那天,徐悲鸿亲自乘着马车把齐白石接到学校,向全校师生恭敬有加地介绍了齐白石的高超美术造诣;又言出行随,为其“护驾”。

考虑到齐白石年事已高,徐悲鸿还给予他多方照顾:入冬以后天气寒冷,给他在讲台边生个火炉;到了夏天,又给他装个电扇;刮风下雨,又派车接来送往。可谓无微不至。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这是齐白石后来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他谦逊礼让、“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徐悲鸿与齐白石的情谊

齐白石与徐悲鸿同为20世纪的中国美术大师,两个人年龄出身、家庭背景方面有很多差异,艺术道路也不相同,徐悲鸿主张和实践的是通过学习西画的写实手法来改革中国画,齐白石则是从中国画传统内部寻求变革的艺术家。但是徐悲鸿却有着兼收并蓄的教学思想,对齐白石的艺术是相当推崇的,他收藏推介齐白石的作品,把齐白石请上京华美术学校的讲坛,同时对于齐白石的私人生活细节也照顾有加,二人成为艺坛的忘年交。他们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两面旗帜,两人的交游对于中国美术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928年,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认为齐白石的艺术具有独创精神,就打算聘齐白石为教授,想用齐白石的艺术来矫正当时的画风流弊。齐白石开始不答应,因为他自忖虽然也教过画,但是都是传统的师徒传授方式,况且自己只上过半年学,更没进过洋学堂,到学院教学他一点自信也没有。其他许多朋友力劝,徐悲鸿再三请求,并且答应齐白石教画可以不用讲,只做示范即可,并且来去都有马车接送,徐悲鸿亲自作陪,这样齐白石才勉强答应。齐白石到了学校以后其他教员都很尊敬他,还有个外籍教员对齐白石非常钦佩。齐白石教画不喜欢讲,只坐着静静地画,同学们在一旁静观,学生们都能接受齐白石的教学方式,这让齐白石大感欣慰。齐白石对于徐悲鸿的推荐十分感激,作诗“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以记其事。1929年徐悲鸿辞职南返,与齐白石不断有书信诗画往来。行前齐白石问徐悲鸿行踪,徐悲鸿说半个月在上海,半个月在南京,齐白石就画《寻旧图》表达思念之情,在画上题诗曰:“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海上风清明月满,杖篱扶梦访徐熙。”可见二人交情之深。

  1932年徐悲鸿为齐白石编选画册并作序,1935年徐悲鸿在艺文中学举办了一个小型画展,齐白石扶病前往参观并留言:“余画友最可钦佩着,唯我悲鸿”。1939年徐悲鸿在桂林写信求齐白石精品,齐白石选珍藏旧作《耄耋图》慷慨相赠。此外,徐悲鸿多次撰文对齐白石的艺术给予极高的评价。1946年抗战胜利以后徐悲鸿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又聘齐白石为名誉教授,1949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当时学校有人认为齐白石属于不上课的挂名教授,建议取消其关系,徐悲鸿等校领导认为“现时并无挂名教职员,齐白石、张大千为中国有数之名画家,虽不授课,但可请其来校指导”,因而继续聘齐白石为名誉教授,徐悲鸿每个月都把齐白石的工资亲自送到他手里。每年春节徐悲鸿都早起去给齐白石拜年,齐白石过寿添孙,徐悲鸿都有书画赠送致贺。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与徐悲鸿都在国家美术机构担任职务,二人共同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1953年徐悲鸿去世后,徐家人考虑到齐白石与徐悲鸿交情深厚以及齐白石年事高怕受刺激等原因,因而暂时没有告诉齐白石这个消息。但是原来徐悲鸿在世时每月必亲自为齐白石送去工资,现在就只好改由其他人去了。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去看望齐白石,齐白石问及悲鸿为什么没有来,廖静文就谎称徐悲鸿出国了,就这样维持了一段时间,但时间长了齐白石就不相信了。约过了一年,齐白石雇了一辆三轮车,由他儿子陪同亲自到徐悲鸿家里看望。到了以后他才发现徐悲鸿的家门口已经挂上了“徐悲鸿纪念馆”的牌子,这时他就明白怎么回事了。齐白石缓缓走进去,因为纪念馆中徐悲鸿的画室、客厅还都保持着原状,齐白石还是坐在原来悲鸿在的时候他坐的沙发上,沉默了好久才问廖静文徐悲鸿的灵位在哪里。因为齐白石是农村出生的,农户家里死了人都要写个灵位,但是纪念馆没有设,只有一个大照片挂在他们原来住的屋子里。齐白石就叫他的儿子搀着他走到徐悲鸿的屋子里,在徐悲鸿的遗像面前深深鞠躬,说:“悲鸿先生我来看你了,我是齐白石。”然后默哀一阵子,含着眼泪离开了。

  齐白石对于徐悲鸿的知遇之恩感戴终生,多次对人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

徐悲鸿既是齐白石又是傅抱石的伯乐

徐悲鸿和傅抱石

1933年,徐悲鸿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那年夏天,他带着学生去江西庐山写生,归来时途经南昌。他的寓所每天都有造访的人。

一天上午,一个年近30岁的来访者走到他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人身穿一件旧长衫,一副落魄相,拿出几块图章和几张画作来,请徐悲鸿指教。

徐悲鸿看了图章的拓片,发现刻得很好,细看边款署名是“赵之谦”。这人其实名叫傅抱石,他是为了生活,仿赵之谦的图章卖。徐悲鸿说:“你完全不必要仿。你自己就刻得很好么!”

徐悲鸿又看了他的画,才一展卷,仿佛有一股灵气扑来。徐悲鸿被征服了。他问:“你现在做什么事?”那人回答:“在小学里替别人代课。”

他又问:“你进过美术学校?”回答:“没有。靠自己学的。”徐悲鸿约他晚上10点钟以后再来。

傅抱石回到家里,简直就像《儒林外史》里那个范进中举一样,高叫着:“见到了!见到了!”并让妻子把家里他的画作都找出来,说,“徐悲鸿大师要看。”他挑出几张自己比较得意的作品给徐悲鸿送了过去,并留下了他的地址。

第二天,徐悲鸿冒雨来到了傅家。他对傅抱石说:“傅先生的画,我都看了,顶顶好!”又说,“您应该去留学,去深造,您的前途不可限量。至于经费困难,我来给您想办法。”

这时,突然,很奇怪地,橱门竟然响了。因怕见大师而藏在橱子里的傅抱石之妻,忍不住就爬了出来。她跪到徐悲鸿面前,说:“您老对傅抱石的恩德,我们来生也报答不了。请受我夫妻一拜。”徐悲鸿急忙搀扶起了傅抱石夫妻。

为了傅抱石留学法国巴黎(当时是国际艺术中心)的经费,徐悲鸿去找了当时的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正忙于到赣南闽西中央苏区“剿共”的熊式辉,当然不会对这事感兴趣。徐悲鸿就拿出自己的一张画来,说:“我的这张画留下来,就算你们买了我的一张画吧。”

经过在场的人劝说,熊式辉只得勉强同意出一笔钱。但这笔钱很有限,根本不够傅抱石去法国留学的费用,傅抱石就只好改去日本了。两年后回国,来到徐悲鸿任教的中央大学美术系,两人成为同事。

傅抱石后来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证明,徐悲鸿没有把人相错。

徐悲鸿既是齐白石又是傅抱石的伯乐

 徐悲鸿慧眼识傅抱石 卖画筹钱助其完成学业

一九三一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带着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当地的报纸报道了徐悲鸿的行踪,许多人慕名而来,多数是向徐悲鸿请教的青年美术爱好者。

  画家傅抱石正失业在家,处境非常困窘。他得知徐悲鸿来到南昌,忙带上自己的作品到旅馆去拜访。当他到达旅馆时,发现里面座无虚席。傅抱石只好心情忐忑地等待。

  轮到傅抱石时,他走进去深深地鞠了一躬。徐悲鸿仔细打量眼前这位瘦弱的青年。他大约三十多岁,穿一件旧长衫,腋下夹着个小包袱,面对徐悲鸿很是有些拘谨不安。徐悲鸿请他坐下。他没坐,打开包袱,拿出几块图章和几张画。徐悲鸿看了图章的拓片,发现刻得很好,细看边款署名却是“赵之谦”。徐悲鸿纳闷了,说:“这些图章……”傅抱石喃喃地回答:“是我仿的。为了生活,我仿赵之谦的图章卖。”徐悲鸿说:“你完全不必要仿。你自己刻得很好嘛!”傅抱石没有再说什么。徐悲鸿又看了他的画,顿觉眼前一亮。画面上峰峦密布,画幅不大却气势恢弘,一股灵气扑面而来,徐悲鸿赞赏不已。

  他问傅抱石:“你现在做什么事?”

  傅抱石回答:“在小学里替别人代课。”傅抱石没有进过学校,少年时候当学徒,学习做伞,后来就在小学当老师。但是做代课老师也没有多久,就再次失业在家了。

  “这也是从家附近的书店看来的,那家旧书店里有很多斜石图刻瓣谱,我就站在那里看。时间一长,店家和我熟了,看到我用功,还让我去他们的书库看书。我读的书都是从那里看的。”

  徐悲鸿眼眶微微湿润了。他回想起了自己当年孜孜学画,从香烟画片搜集动物画片来临摹,在中华书局门市部、审美书店看美术书的岁月。眼前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和自己当初何其相似,他也是一块需要雕琢的美玉啊。徐悲鸿很想进一步了解傅抱石的情况,但是等待的人太多了,他请傅抱石晚上再来详谈,最好在十点钟以后。

  傅抱石回到家里,兴奋无比,高声告诉妻子:“见到了,我见到他了。”贤惠的妻子罗时惠迎了出来,不由得也高兴起来。傅抱石让妻子把家里的画都找出来,说:“徐悲鸿大师要看。”他挑出自己比较满意的几张,卷在一起,包在包袱里。好不容易待到吃了晚饭,傅抱石带着十几幅山水作品来到旅馆。不巧徐悲鸿被几个老朋友拉走了。门房留下话,让傅抱石将画留下,留下地址,有空再叙。傅抱有放下画,怅然而归。

  第二天一早天下起雨来。傅抱石坐在门口,望着门外淅沥的小雨思绪飘飞,心烦意乱。他想知道徐悲鸿大师对他的画的看法,他甚至想以此来断定自己选了美术这条路究竟对还是不对。他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为生计奔波,跟一个修伞匠当学徒,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仅仅凭着自己的爱好,他练习刻字,一直练到可以在一块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出整篇《兰亭序》。后来,他又学治印,学画画。他对画画如此热心,打算后半生付给丹青。但是,这条路能够走得通吗?南昌,虽然出过大画家八大山人,但是傅抱石却没有找到能够指点迷津的导师。好不容易,名画家徐悲鸿来南昌,机会难得,自己能够把握吗?登门求教的人那么多,徐悲鸿大师会注意到自己吗?傅抱石胡思乱想,等待命运的裁判。

  雨,依旧下着,傅抱石忽然听到巷口有人说话,而且提到自己的名字。他站起来走出去一看,惊奇地叫了起来:“来了!来了!大师来了!”说着回头叫妻子罗时惠。罗时惠非常慌乱,把昨夜精心整理好的傅抱石的画作搬到房中间仅有的一张桌子上,她心里很紧张: “我穿成这样,怎么好见徐悲鸿大师。”傅抱石很抱歉地看着妻子,罗时惠身上还是出嫁时候穿的蓝布衫,已经洗旧发白还摞上了补丁。“快出去迎接,我回避一下。”罗时惠把傅抱石推了出去,躲进了床边的大柜子。这个柜子本来存放傅抱石的书画,而今书画被搬出来了,正好空着。

  傅抱石把冒雨来访的徐悲鸿接了进来。他请徐悲鸿坐下,奉上茶,就站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徐悲鸿也没喝茶,直接说:“傅先生,看看你的画吧。”他走到窗边的桌子前,开始看画,连连称好。看完画,徐悲鸿说:“你应该去留学,去深造。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傅抱石像在梦中,更不知说什么好了。徐悲鸿接着说:“经费困难,我给你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你愿意到法国去吗?”

  柜门响了,妻子罗时惠惊喜地从里面出来,跪到徐悲鸿面前,说:“您老对抱石的恩德,我们来生也报答不了。请受我夫妻二三拜。”徐悲鸿很是吃惊,急忙搀起傅家夫妇。

  为了傅抱石留学的经费,徐悲鸿去找了当时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主动去见官僚权贵不是徐悲鸿的作风,但是傅抱石的留学经费必须解决。

  宾主寒暄过后,徐悲鸿说明来意: “熊主席,我今天来拜访你,主要因为发现了一个极为难得的美术人才,画家傅抱石。他需要出国深造,开阔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够成为鼎鼎大名的画家。江西不愧人杰地灵,出这样的人才是江西省的骄傲和荣誉。你们应该拿出一笔钱,让他深造。”

  正忙于“剿共”的熊式辉当然不会对这事感兴趣。徐悲鸿拿出一张画来,说:“我的这张画留下来,就算你们买了我一张画吧。”

  经过在场的人劝说,熊式辉勉强同意出一笔钱。但这笔钱不够傅抱石去法国留学的费用。傅抱石只好改去日本。

  傅抱石在东京生活困难,行将辍学的时候,写信向徐悲鸿求助。徐悲鸿立即四处奔走,拿自己的作品筹了一笔钱,使傅抱石得以在东京完成学业。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与傅抱石同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教,他欣喜地看到傅抱石在艺术上的突飞猛进,傅抱石最终成为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师。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七日,徐悲鸿五十寿辰,傅抱石精心绘制了一幅《仰高山图》,以表达对恩师的崇敬之情。

您可能也喜欢:
徐悲鸿既是齐白石又是傅抱石的伯乐
【齐白石《
徐悲鸿既是齐白石又是傅抱石的伯乐
齐白石《大年》---
徐悲鸿既是齐白石又是傅抱石的伯乐
齐白石
徐悲鸿既是齐白石又是傅抱石的伯乐
真假莫辨徐悲鸿
徐悲鸿既是齐白石又是傅抱石的伯乐
临摹徐悲鸿先生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